身心障礙學生的融合教育

 

黃金福

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

 

一、    前言

 

在特殊教育領域中,近些年來掀起了一股潮流,就是所謂的融合教育,不論是資優或者是身心障礙教育,都在各級學校爭相推動中,這種特殊教育思潮遠從1960年代歐美各先進國家開始興起了人權運動,強調的權利機會均等、反歧視、去機構化、走正常化原則及最少限制的環境,回歸主流、混合教育,一直發展到現在的融合教育。在在提供了我國未來推展特殊教育的一個重要指標。

 

二、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特教演變:

 

不論是1960年代正常化原則的理念或者是1970年代的回歸主流、還是1990年代的融合教育其最主要的精神,全是為了促進身心障礙學生,希望從早期的養護機構、特殊學校、特殊班回歸主流到一般學校的普通班級中就讀,它是一種零拒絕的教育理想,也是尊重個別差異,主張身心障礙學生與普通學生應同樣進入一般學校,適合其年齡的普通班級中就讀,學校方面則要在普通教育環境中提供特殊教育服務,也就是說將特殊教育的服務移到普通班級內。

1995年教育部頒布的(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報告書)也將其中實施融合教育列為我國未來特殊教育發展的方向、並在特殊教育法第十三條指出(身心障礙學生教育安置應以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為前提下,以最少限制的環境為原則)同法第十四條也規定(為了使就讀普通班的身心障礙學生得到適當安置與輔導,應訂定就讀普通班的身心障礙學生之安置與輔導辦法)身心障礙的融合教育在法律上已明文規定,這些將是我國未來推展身心障礙學生就讀普通班的一種必然趨勢。

為了減少身心障礙學生的標記問題,不被一般人用以岐視的眼光視之,為了使特殊學生與普通學生能夠在人際關係上產生最大的互動,提早適應正常人的社會生活。畢竟特殊養護機構、特殊學校、特殊班在歐美各先進國家早已走過一段很長的路,並且發現該一措施是不利於身心障礙學生,其所持的理由是特殊學生自正常人的生活環境中隔離、剝奪身心障礙學生的正常生活經驗減少其社會適應能力,長期生活在特殊環境中一旦脫離保護就像溫室中的花朵遽然暴露於大自然中,適應問題必將隨之發生而特殊教育最終目的,是希望身心障礙學生能夠克服適應上的困難,重新過著獨立自主的生活,回到正常的社會環境。

根據2001/10/17的中央日報刊載一則消息,政府政策急轉彎、所籌設計畫中的30所國立特殊學校、停止設校的消息,個人感同身受,認為要更妥善照顧身心障礙的學生,教育部特殊教育諮詢委員會的宣佈,原訂全國每一縣市都設置國立特殊學校改為(就近照顧、就近就讀的方式),依據身心障礙學生人口分佈就近入學、不必集中住宿於特殊學校,將可以減輕政府的龐大財政支出(從硬體至軟體)籌設一所特殊學校幾將發掉10億以上的經費,更何況政府財政拮据逐漸惡化、融合教育推動之後,對於特殊學校、特殊班所帶來的衝擊就是學生人數逐年的遞減,特殊學校、特殊班勢必將面臨的是招生問題。以目前普通教育為例,由於生育率逐年下降、少子化因素導致國中國小學齡人口數的減少,普通高中、高職、國中、面臨嚴重招生不足現象(尤其以私立學校更為嚴重)以致減班所帶來的教師超額問題…等。更何況是特殊學校、特殊班、今後也勢必將面臨同樣問題,當然身心障礙學生要落實融合教育面臨到的問題,也是值得我們深思,融合教育要做到成功,必需要有成功的先決條件、有賴於各條件和因素的配合。以下幾點提供各位參考:

 

:行政的配合:

1)、中央政府仍應扮演積極推動融合教育的角色,無論法令的研擬、經費的贊助均應該扮演主導的地位。

2)、組織強而有力的融合教育推動委員會積極規畫推動。

3)、訂頒融合教育工作綱要以確保融合教育工作發展方向。

4)、積極建立融合教育的體系以達成教育機會均等的理想。

5)、積極進行融合教育的相關諮詢服務。

6)、充實融合教育的機關之設備、設施、組織、及人員的編制。

7)、協調各有關機關學校辦理融合教育以整合資源以發揮融合教育的功能。

8)、發展改進融合教育的課程、教材、教法、以提高教學效果。

9)、規劃利用多元化的教學媒體電腦網路教學以增進身心障礙學生學習興趣。

10)、加強山地、離島、偏遠地區的融合教育以實現公平正義理想社會。

 

貳:學校行政的配合:

身心障礙學生就讀一般普通班、學校行政上的支持是相當重要的,透過教學小組共同採用分工合作學習方式、使身心障礙學生與普通學生產生最大的互動、以增進良好的人際關係。

1)、成立推動委員會、統籌解決融合教育所產生的問題。

2)、理念的宣導、讓一般教師和家長有充分了解。

3)、提供融合教育方面的諮詢服務、資源及輔具的借用。

4)、提供融合學生獎助學金教育補助爭取各項福利。

5)、充分的行政支援、常規性經費、補助招收身障生的普通班。

6)、成立融合教育教學小組安排小組工作時間表。

7)、隨時檢討融合教育的成效、並定期評鑑其成果。

 

參:教師方面的配合:

1)、諮詢模式:特殊教育教師成為諮詢的角色。

2)、團體小組模式:特殊教育教師和普通教師一起進行教學一起共同解決教學上所碰到的問題。

3)、調整課程、教材、教法、以實現多元化教學方式,改進教學評量方式。

4)、良好專業素質、加強專業知能進修、請擴大師範院校博士班招生名額以提昇教師專業素養。

5)、教學團隊成員發揮分工合作、以發揮團隊精神。

 

肆、專業團隊的配合:

1)、語言治療師、聽力檢查師、社會工作師、一般教師、特殊教育教師、及學校相關行政人員、應充分的溝通、並分工合作、凝聚團隊共識,分享團隊目標。

 

伍、家長的配合:

協助身心障礙有更好的適應行為,正確的態度、瞭解社區有哪些資源可以被利用、彼此相互支持、分享資源,同時也知道如何與教師產生互動。並且與自己孩子建立積極的親子關係。

1)、真誠的關懷,積極的聆聽並多跟孩子聊天培養和諧的家庭氣氛。

2)、同理心的站在孩子的立場反省一下,究竟我們成人提供了什麼樣的成長環境給他們。

3)、多陪他一段成長的路畢竟這條路是無法回頭重來的。

4)、當孩子發生問題,首先應該做的事是、調整自己,單向責備反而使事情惡化。

5)、不要太過壓抑自己情緒、那是違反自然法則、重要的是在表達負面情緒之後要流下彼此冷靜的時間和空間、同時處理善後。

 

陸:結論:

最後套上聲暉雙月刊上一句格言:教育他們,他們將走出無聲的世界,給他們舞台,他們將演出亮麗的人生。站在教育的立場上,學生是不分特殊與普通,應以尊重每一個體,因此!想落實身心障礙學生的融合教育,就必須要有多方面的條件配合與支持,結合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學校行政、特殊教育教師、一般教師、專業人員、家長、共同女凝聚團隊共識、分享團隊目標、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這樣才能夠達到適性化的融合教育終極目的。

 

參考書目

林寶貴(2001),《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

張麗容2002),《悶胡爐的心事》,台北:名泉。

郭為藩(1999),《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文景。

special   educators(2001),特殊教育季刊,彰化師大編印。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