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創造力發展的迷思反動與啟示─以台灣企業領導人創新為例說明

 

蔡元隆

輔仁大學歷史系

 

前言:隨著解構、後現代哲學思潮的影響,進步主義一直不斷的在挑戰與撼動著永恆主義真諦,更在知識經濟(knowledge economy) (註解一)潮流下,成人是否擁有豐富創造力的特質更成了成人在多元化社會的一個成人心理研究的新議題,同常我們都會認定只要過了成年中期的人就喪失了創新的能力,一方面是生理上末期遽降(terminal drop) (註解二)、流質智力(fuild intelligence)、選擇性地退出(selective dropout) (註解三)帶來的影響,另一方面則是心理上戒慎恐懼與不感冒險的心態,在兩者影響下讓我們對成人的創新力能力產生了疑惑,而在新近的心理學研究中打破了這成人沒有創新力的迷思,例如佛洛依德(Freud)在八十三歲寫了最後一本書,莫內(Monet)於七十三歲開始荷花系列的作畫,法蘭克林(Franklin)在七十八歲發明雙焦距鏡頭,米開朗基羅在他六十六歲完成了世界最偉大的畫做之一「最後的審判」,更在七十歲時完成了羅馬聖彼德大教堂的圓型璧畫,由此可見老年期並不是在末期遽降(terminal drop)後就喪失各項能力,以下我們將針對成人的創造力能力的分析與反動做論述。

 

壹、創造力的意義與解釋

 

創造力所牽涉的範疇相當廣泛,而且每個研究者的觀點不同,所以每個學派對他們所定義的創造力也就有所不同,而創造力思考是一種擴散性(divergent thonking)的思考型態,例如考試的答應不該再是一種唯一、獨斷的答案,不會是種功能固著(註解四),是一種不固定、多元的答案。

而就單純的創造力理論來講,以下介紹五幾個創造力理論權威的對創造力的定義。創造心理學成為一個研究議題始於基福爾福德(Guilford)與陶倫思(Torrance)針對三種心理的心理特質所提出的定義,分別為流暢性(fluency)、變通性(flexiblilty)、獨創性(originality)、精緻性(elaboration)等四個名詞去定義之。第二位是一九六一年Rhodes分析過近五十種創造力所定義的四個向度提出「創造力四P理論」,分別是創造者(person)、歷程(process)、產品(product)、環境(place)。而國內學者陳龍安更加入壓力(press)與說服力(persuasion)等兩向度提出「創造力六P理論」。

James Webb Young所著「產生創意的作法」(Technique for Producing Ides)一書中提到創意的發生就像那浮島嶼一樣,表面上看起來是突然出現的,其實是經過潛意識長期的孕育後,才浮現出來的,也間接的說明了先備知識(註解五)對創造力的重要性。而新近的理論中以史坦伯格和魯伯特(Sternberg & Rubart 1999)更有論證成人有創作力的價值性,而提出「創造力的投資理論」,他們認為創造力來自於智性能力(intellectual) ability)、知識、智性型態(intellectual style)、人格特質,動機,環境。

而在近來有關成人創造力的研究方面卻是很少,只有顯少學者關注之,而近來有關成進人創造力的理論中,泰勒(Taylor,,1974)試圖提出五個創造力階段模式去詮釋成人的創造力,以下以圖表說明之。

       

     

1.表達自發性:與生物基礎有關的創造力,可能會受到正規教育的壓抑,出現於兒同的遊戲、舞蹈、繪畫。

兒童時期,在三十多歲末期再出現。

2.技術精熟性:經益求精的技能創造力,如彈奏樂器、舞蹈。

二十幾歲與四十多歲。

3.創新的智能:創造力表達在繪畫,修補器具上。

三十幾歲與五十幾歲。

4.創新的彈性:修正與應用概念’系統與組織的創造力。

二十五歲至五十多歲。

5.原創性:完全新穎或原則的創造力。

五十歲以後。

註:出自黃富順等三人(1996)。成人發展與適應,頁150)

 

貳、對成人創造力的誤解修正與應用

 

有時後我們會覺得年齡越大,好像反應越慢,思考速度越不敏捷,但東西文化將智者視為年長著的象徵、智慧可能代表有關人得知識的後運做思考及專精知識的成長,對於一個兒童與成人在學習上可互喻為生手與專家,但在成人的創造力方面往往被我們所忽略之。Edelson (1999)在探討創造力與成人教育的關係時特別強調革新(innovation)與價值(value)的群效以及創造力與自我肯定(self-efficacy)的群效(synergy),他也特別強調group creativity也及interpersonal creativity,這對於成人教育的工作者在規劃成人的學習時有相當的意義。和提倡創造力學者Boden、 Gardner、Csikszentmihalyi一致的看法,Edelson也強調成人的創造力主要是靠長期的堅持與努力,而不止是先天的遺傳,Gardner更是透過長期的心智研究提出一個看法,也就是一個成人在達到驚人的、具創造性的成究表現之前,通常是已經過至少十年的努力基礎。至於Csikszentmihalyi (1997)和Boast(1997) 則都強調環境對創造力學習的重要性,只是Boast強調的環境不僅是生活與工作的小環境,還包括文化的大環境。

早期對成人學習能力的研究裡,認為成人末期沒有學習能力取學習模有效率,因為Thondick從橫斷研究結果與縱貫研究兩種研究方式有互相矛與盾的隔閡,而使成年人在學習能力上出現了兩派勢力的紛爭,但近來從洛基的實驗中了解到成年人學習與創造力隨著年紀增加而變慢而非完成沒有創造力到分別是Zohar的量子心理學、Csikszentmihalyi的心流心理學以及Boast在過去五十年來對創造力特質的研究可發現成人其實是有創新力的,從史學角度來論證,佛洛依德(Freud)在八十三歲寫了最後一本書,莫內(Monet)於七十三歲開始荷花系列的作畫,法蘭克林(Franklin)在七十八歲發明雙焦距鏡頭,米開朗基羅在他六十六歲完成了世界最偉大的畫做之一「最後的審判」,更在七十歲時完成了羅馬聖彼德大教堂的圓型璧畫,正是對成年人是否還有學習能力與創造力最好的例證。

 

參、以台灣企業領導人創新為例說明成人創造力的應用與成功

 

誰說老狗變不出新把戲?布朗寧說:「成功的絆腳石不是缺乏智力,而是沒有創造力。」大家都知道台灣有許多世界第一的企業領袖,不論是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廣達集團董事長林百里、台塑董事長王永慶,他們都年過半百,但對於其企業的創新卻無所不在,從台灣的島內行銷到全球國際的風行更是不在話下,年過半百的他們對於自己企業的經營何嘗不是一種創新與挑戰呢?林百里在多場的校園演講中提到創新的最大敵人就是「成功」與對自我的沒信心。當一個企業的CEO通常把企業帶到了高峰後過不了多久就開始沉淪,而此時一個企業是要從A到A+的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淪,CEO的領導思維就顯的格外重要,通常成功的領導者都會沉醉於成功中而忘了要再克服未來衍生的問題發揮創造力去最創高峰。「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ClaytonM.Christensen)和雷諾(Michael Raynor)合著的新書《創新者的解答》(The Innovator's Solution)中提到知識經濟的創新在於兩個原因:(一)創新者本身的困難與無法預測、(二)無法創新的代價十分昂貴。他們認為創新的障礙往往是組織本身與領導人的個性,而提出要有延續性創新(又稱維持性創新)(sustaining) (註解六)和突破性創新(又稱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註解七)兩種創新模式以改進企業組織的成長力。

而從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廣達集團董事長林百里、台塑董事長王永慶身上我們看到了有別一般失敗領導者的思維與終生學習的想法。以下分別從三人的創新理念分析之,台灣半導體教父之稱的張忠謀,十多年前,台積成立時,外界都不看好;十多年後,台積模式,國內外爭相模仿,在台積電成立之前,很少無晶圓廠公司存在,全世界了不起十幾、二十家,現在幾乎有一千家左右。因此,台積電在1987年的成立,可以說是重寫了半導體的遊戲規則,使得很多人都可以進來。他一口氣創造了兩個工業:第一個是晶圓代工業,第二個是無晶圓廠設計業。這是一種創新,對半導體業來說,更是一個劃時代的創新。他曾經說過:「重賞成功,不在乎失敗,唯有這樣才能鼓勵大家大膽嘗試創新,才會有夠多的人願意在社會上大膽創業,或是在公司裡大膽創新,因為他們知道,失敗頂多拿不到Stock Option,分不到額外的獎金,可是只要成功一次,就有被重賞的機會。如果大家能牢記這兩項,並且照實去做,無論身處企業,或是投資基金、工業銀行、還是在學校,創新一定會比現在多得多。」而這句名言也廣為流傳於台積電內成為嘉言美語。

廣達集團董事長林百里來說明,雖然身為一個科技人但他卻不乏人文素養,他喜歡欣賞藝術與當一個收藏家,而他常說從這方面興趣的培養讓他在事業找到了靈感與創新,從新近心理學研究,這樣的人格特質雖不能說很趨向於A型人(註解八)但趨向於是T型人(註解九)的解釋卻有之而不及,雖然說林百里是個科技人但他卻沒侷限自己當個I型人(註解十)這也許就是他成功的一部份。另一個「台灣經濟之神」─王永慶,他可說是個家喻互曉的台灣傳奇人物,從現今後組織管理理論來說,全面品質管理(TQM)的觀念可說是非常重要的理念,而其中的一項客戶的服務卻是十年前王永慶就發現到的,那就是「服務」,高品質的服務可使一個企業振奮、口碑好。當時年近七十多歲的「台灣經濟之神」卻獨創的想到一套「主動服務到家」的創新改變,改革了整個企業組織的被動性,也彰顯了顧客的重要性,誰說老狗變不出把戲呢?

 

肆、台灣現階段對成人創造力培養與訓練的啟示

 

隨著知識經濟、終身學習理念的到來,知識不再是躺在大學封閉的象牙塔裡,而是要翻過圍牆廣播到世界各地去的,達到知識的解放,這樣的理念正是成人教育家佛雷勒(P. Freire)的理念,他曾說過,教育有兩種功用,一種是知識的解放,而另一種是訓練的服從。而成人知識的解放正是當務之急,進年較有規章性的法令從一九九五年歐盟「教與學邁向學習社會」、一九九六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學習:內在的財富」到我國於一九九八年發表的「邁向學習社會」和二○○三年的「終身學習法」更是說明了世界各地對於成人教育及終身學習的重視性與發展性。

而台灣的教育部也漸漸體驗到社會的脈動,教育部也在近年來開始規劃朝技職設置「社區學院」及廣設社區大學,從一九九八年台北市文山區的第一間社區大學(註解十一)建立且推動知識傳遞達到部份效果後,各縣市也積極規劃的跟進而於一九九九年新竹市也創設了台灣的第二間社區大學,社區大學如雨後春筍般興起到現今二○○四年全台超過七十多所且逼進八十所的社區大學。而社會大學設立的目的是要培養具有思考批判能力、創造能力與參與公共事務的公民。現階段台灣的社區大學課程規劃大略分有三種課程,第一種是社團活動課程,培養民眾能參與公共事務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發揮CQ的創新。第二種是學術課程是要培養民眾的批判思考能力與創造力,因為成人創造力的發展雖然在許多人的認知並不是人生最巔峰的時期,但其實成年期是一個工作效率極高、創造力極為旺盛的時期,成人學習者的創造力也往往能夠從工作得到很大的發展空間。而藉由學術課程讓民眾不在退縮與躲避。第三種是生活藝能課程,此課程也跟創造力有所關係,此課程能提升民眾的生活品質、打造有意義的生活品味,在生活中加入創意讓生活過的更多彩多姿正是這課程的目的。

而我國在創造力的風潮下近十年來也有大學或非營利機構也紛紛有相關創造力的系所、課程與研習的開展(註解十二),然而除了外在課程對成人創造力的培養外,成人本身心心態的調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就Ruth & Birren的研究中看出,成年人早晚與中期時,創造力逐漸減低,是因為成年人越來越不喜歡冒險,他們害怕失敗,所以就喪失了創新的動機,所以我們必須()「教育」成年人勇於接受教育以便對抗科技防止社會文化的落伍、()保持好奇心,永保赤子之心、()保持彈性,解決問題作多元思考,要發揮創造力商數、()將概念視覺化甚至玩賞概念,加以改變、重組、增加或減少等。而在內、外兼具下要因應未來高齡化社會、全球化社會的成年人競爭力不是一件難事,重要的是成年人要保有終身學習的概念思考與認知才是從政府政策的「執行力」到學習者本身的「成長力」的重要。

 

伍、註解

 

註解一:知識經濟(knowledge economy)在美國有稱新經濟(new economy)是指以知識資訊的生產、傳遞、應用為主的經濟體系。也就是說,仔知識經濟體系國家,知識是促進經濟成長、創造財富,以及提供工作機會的主要動力。

註解二:美國學者克力米爾(R.W. Kleemeier)於一九六一年首先提出,以解釋智力變化的一種現象。係指個體在死亡之前認知能力急現象,也就是個體在距離死亡之前的數年或數個間,其智力測驗分數上有顯的下降現象,而與個體的實足年齡無關。

註解三:有些受試者可能基於健康不良,動機低落或測試成績不佳為理由,在縱貫研究的長期追蹤過程中,退出研究行列,使得研究結果有所偏頗,剩下高教育程度,動機高昂,成功而健康的人繼續接受測試。

註解四:是創造力最大的敵人,是系指個體所學的行為不能隨機需要而表現出來的個性與適應性且不知變通不會將所學應用於解決問題或事件的一種。

註解五:是指學習者在學習一件事務時本身就擁有的能力。

註解六:延續性創新是指在同樣的產品上精益求精,在既有基礎下不斷改進以達全面品質管理(TQM)的優勢。

註解七:突破性創新是只要突然現有的模式,另外開創創新的產品。

註解八:係指同時擁有兩項專長且對於兩種不同領域都有專精的知識。

註解九:係指擁有I型人技巧外,尚對另一領域有興趣或接受其它領域訓練。

註解十:係指有特殊專精知識的領域。

註解十一:

 

 

 

 

 

 

 

 

 

 

註解十二:

一、國內教育學院創造力學習相關課程分析


 

 

 

 

 

 

 

 

 

 

 

 

 

 

 

 

 

 

 

 

 

 

 

 

 

 

 

 

二、國內傳播學院與創造力學習(企劃設計)相關課程分析

 

 

 

陸、參考書目

 

一、教育部(2000):創造力與創意設計教育師資培訓計畫。

二、教育部(1998):邁向學習社會。

三、教育部(2003):終身學習法。

四、巫宗融譯 (2001) 突破性思考。譯自Harvard Business Review. Breakthrough Thinking. 。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

五、賴素華(1985)。成人教學原則與技巧。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暨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主編之有效的成人教學,頁267-292。台北:師大書苑。

六、黃富順(1985)成人的學習動機。高雄:復文。頁181

七、黃富順 (1988) 成人心理與學習。台北:師大書苑。

八、林月琴、張鐸嚴、黃恆、鐘紅柱(2003) 成人教育。國立空中大學。

九、蔡依玲譯 (2000) 擅變─看傑出領袖如何掌握變局。譯自W.M. Boast & B. Martine Masters of change: How great leaders in every age thrived in turbulent times。台北:方智出版社。

十、聞起譯 (1998) 突破心靈藩籬─整合藝術科學宇宙和心靈的新思維。譯自 Todd Siler Breaking Mind Barrier. 臺北:遠流。

十一、謝綺蓉譯(2001) 第三智慧。譯自D. Zohars (2001) ReWiring the corporate brain: Using the new science to rethink how we structure and lead organization。台北:大塊文化。

十二、李田樹,李芳齡(2004) 創新者的解答The Innovator's Solution)。譯自ClaytonM . Christensen & Michael Raynor (2004)The innovators solution :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ccessful growth。台北:天下出版社。

十三、李明(2004) 成長力。譯自Ram Charan (2004)Profitable Growth Is Everyone's Business。台北:天下出版社。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