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雙薪家庭之家庭與工作管理系統

   吳宗曄  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研究生

壹、前言

隨著教育機會的提昇,就業市場結構的改變,生育率的降低,女性外出就業比例提高,婦女在工作崗位上扮演重要角色,已成為一股重要趨勢,夫妻兩人皆有收入,這樣的家庭型態,有別於傳統的經濟來源架構,打破了自古「男主外,女主內」的夫妻角色分工,而演變成男女共同承擔家庭經濟壓力。

    在夫妻共同分擔角色的同時,潛在於雙薪家庭背後的是家庭中每成員的角色調適,以及夫妻間家庭與工作任務的再協商與相互配合。不可否認,時代變遷下的雙薪家庭也面臨許多壓力與難題,急需家庭與社會共同正視。

貳、雙薪家庭的誕生

在了解今日社會中雙薪家庭生活問題之前,讓我們先來探討已婚女性要加入就業市場的動機為何?根據許多學者的看法,可以歸納分析出以下幾方面的需求(高淑清,2000):

一、經濟需求

    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改變與物資的上漲,許多男性無法單獨維持一個家庭的經濟開銷,需要夫妻都外出工作才能收支平衡(周逸芬,1997),許多婦女投入就業市場的考量主要是因為經濟方面的需求。的確,現代生活中,物質生活愈來愈講究,光靠一份薪水,在物價指數高漲的今日,要養活家人非常困難,更遑論要提昇生活品質了。故而,家庭內的第二份收入更顯得必要且重要。

二、心理需求

    許多學者認為,婦女可藉由工作表現尋得自尊心與榮譽感。例如:Strong和DeVault(1992)(引自高淑清,2000)便明白指出工作能夠提昇婦女的自尊心與操控感,與家庭主婦相較之下,職業婦女較不易感到沮喪或焦慮,生理上也比較健康。Scarr認為一位忙碌、有自信、快樂的上班母親,對孩子提供的照顧與成長環境,遠勝於一位整日怨的家庭主婦。

三、社交需求

    由於男女接受教育的機會日趨均等,女性員工在職場上的競爭能力與空間因而大大提升,最近的研究也傾向於證實婦女工作對婚姻的影響利多於弊(Strong & DeVault,1992),由工作所獲得之成就感和自信心,自會影響對子女的教養方式及態度。Sears和Galambos(1993)指出婦女出外工作增加社會接觸,對婦女身心健康有所助益。不少研究也發現,職業婦女自己認為出外工作可以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與成就感,更可廣結善緣,增加社會資源網絡。夫妻之間各自的社會資源網絡若能有所聯集,相信對於彼此事業發展,會是一股強大的助力。

參、雙薪家庭甘苦談

家庭中有二份收入,當然對家庭生活品質的提升有所助益,在時代變遷下,必然也將成為未來主流家庭型態之。雙薪家庭所背負的時代意義是夫妻角色分擔的開始,打破了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意識型態,所面臨的挑戰和因應之道,分為以下六個層次加以闡述

(高淑清,2000):

一、工作與家庭雙重心理壓力

不論是先生或太太,都必須面臨來自工作和家庭的壓力,常常覺得必須要做的事情太多,而時間卻總是不夠用,尤其是有了小孩的家庭,情況更是捉襟見肘,若無法妥善畫兩者的時間分配,將造成把來自工作的焦慮及壓力帶回家庭,影響其婚姻品質及家庭生活。如何在兩者時間的調配上取得平衡,考驗著新時代夫妻的智慧,有些雙薪家庭採取折衷方式,例如減少工作時數、調整上班時段以兼顧看管幼兒之職責等等。新時代的雙薪家庭代表著壓力與責任的加重,「安內」、「外」的職責已同時落在夫妻的雙肩上。如果仍然抱持著傳統刻板印象,不願順應潮流,將會造成夫妻情感破裂,嚴重影響婚姻生活。

二、家事分工

在研究雙薪家庭家事分工的文獻中,家事(family work)被界定為家庭中沒有付工資的家務瑣事及看顧養育小孩 。多數人仍持有傳統角色分工(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因此,家事理所當然是屬於女性的職責所在,也就無所謂家事分工的問題。然而隨著女性就業人數的增加以及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許多女性在兼負外出工作及內在家事雙重壓力的同時,亦開始思考這種傳統分工方式的不平等,當妻子也必須外出工作擔負部份家計時,男性已不再是家中唯一的經濟提供者,那麼為何男性不能分擔部份的家事工作呢?(黃迺毓、黃馨慧、蘇雪玉、唐先梅、李淑娟,1998)。傳統社會中男性成功與否,是視其工作表現、經濟成就以及社會地位高低。即使有些男性開始意識到參與家事的重要性,但卻只停留在認知層次而非實際行動,有些男性對於家事的參與則具有選擇性,社會大眾對男性分擔家事也抱持著保留態度。事實上,學者認為雙薪家庭中夫妻雙方在家事承擔量的差距已逐漸縮小,在做家事方面,心態的調整與要求標準的降低,也減少夫妻對家事分工的歧見。雙薪家庭在面對家事分工這重要挑戰的同時,除考量本身參與家事的困難與因素外,夫妻雙方需開誠佈公、協商對策以減少不必要的怨(高淑清,2000)。

三、托兒問題

由於夫妻均有工作,在照顧幼兒上自然無法全職照顧,若無長輩可協助照護,尋求外在支援自是必需,在小家庭日益普遍的今日,將小孩安置於托兒機構是最主要的選擇,至於如何選擇優良的托兒機構呢?貝爾斯基建議,在選擇托兒機構時,須注意()師資方面:老師與幼兒的互動情形如何?(二)溝通:照顧者和父母親溝通是否良好?(三)父母在孩子嬰幼兒階段,不要經常更換照顧者,因為此舉會帶給嬰幼兒莫名的壓力,很難從照顧著身上獲得成長過程中所必須的信賴感與安全感。

四、時間管理與休閒安排

休閒是現代家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新的生涯觀強調人的一生都需要學習、工作和休閒。家庭休閒與婚姻的滿足有正相關,可促進家人之間的溝通,可解除壓力,可共同學習,也是達到全家人身心健康的最好方法 (黃迺毓等,1998) 。時間是固定的,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妥善處理工作與家庭事務並兼顧休閒安排?高淑青(2000)歸納為

()設定目標並理出優先順序

(二)合理的時間規劃:袁宗綺(1993)引述SMART原則,說明在規劃時間上要兼重5個原則:明確性(Specific)、可掌控性(Manageable)、可達成性(Achievable)、實際性(Realistic),以及設定時間(Time-targeted)。預估每項優先任務所需的時間,若時間不允許,則減少一些較不重要的活動。

(三)計畫的實施:在擬定計畫時務求周延,生理需求更是不可忽略,有效的時間管理固然重要,父母的自我需求亦需獲得滿足,即使是機器,也需要保養,休閒生活的安排對於現代人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在面臨時間不敷使用的挑戰之下,如何彈性調整休閒生活,高淑清(2000)提供一些原則可供參考:

1. 一同出遊,輪流給予對方自由時間

2. 輪流

3. 視家庭休閒為個人休閒

五、親密關係的維繫

(Ross, Mirowsky, and Huber,1983; Staines, Pottick, and

Fudge,1986; Stanley, Hunt, and Hunt, 1986;引自黃迺毓等,1998)

研究結果顯示妻子就業對先生的感情滿意度有負面的效果。關鍵在於

丈夫對自己是家庭經濟來源角色的調適問題。也就是說丈夫的角色認

定及想法是影響其對妻子就業感受的重要因素。除了配偶是否就業的

影響外,工作的情形亦會對婚姻產生影響,當工作滿意度低或工作壓

力大,婚姻關係所面臨的壓力也愈高,因此,Benokraitis指出,當

一位職業婦女對其工作太投入,花太多的時間,較會對夫妻關係產生

負面的影響(引自黃迺毓等,1998)。

由於雙薪家庭必須承受來自工作與家庭的雙重壓力,當雙方相處時間不夠時,夫妻間的親密感也隨之淡薄,因此,維繫親密關係的前提就在於夫妻之間是否有此共識,是否願意一同努力經營,將潛藏於內心深處的愛、支持、關懷與感激的心發掘出來,這些內心的情感有著驚人的能量,可觸發雙方的意願和行動,在平常生活中發揮分擔共享的實際參與,進而維繫夫妻間的親密關係。

六、職場文化與公共政策

雙薪家庭已是社會之常態,公司行號若能因應社會變遷而營造一個彈性且富支持性的職場文化,如主動關心員工工作與家庭生活的調適、協助處理員工因上班所衍生的問題、提供托兒選擇等等,都將使員工工作時感到舒服且受到尊重,願意為公司竭盡心力,進而締造雙贏。此外,政府在制定或修正相關家庭政策或工作福利政策時,若能將家庭列入首要考量,以助雙薪家庭一臂之力,教育當局在兩性平等教育與政令宣導及實施上,若能更加努力,相信必能讓雙薪家庭的成員,能以更健康正向的態度面對並平衡工作與生活的雙重壓力。

 

肆、親密的危機

有錢給孩子最好的物質環境,卻沒時間陪孩子;在台灣進入少子化的年代,父母可以給孩子的時間卻反而變少。據主計處估計,台灣雙薪家庭〈即夫妻兩人皆工作〉占所有家庭戶數的四四•二%,若再加上超過一成的單親家庭,可以說有五成以上的家庭,極難全心照顧孩子。

根據內政部兒童局在民國九十年做的《兒童生活狀況調查報告》指出,在學兒童放學後到晚飯前這段時間,兒童回家有大人照顧者占七四.七%,較民國八十四年下降八.六個百分點。反之,由「代理父母」照顧的數字遽揚。包括課輔、上才藝班,占二七.五%;保母照顧占一四.一%,甚至有四%回家完全沒有大人照顧。(引自商業週刊,863期)。

固然安親班協助了上班族父母兒童下課後照護的需求,對很多家庭帶來正面的幫助,但卻也有越來越多父母,用安親班來逃避自己養育的責任。

心理分析學家艾力克森(Erikson)曾提出一個理論,認為一個人生命中必定會經歷八個階段,其中前五個階段,都會在十八歲以前經歷。根據艾力克森的理論,零到一歲是建立信任感及安全感的重要時期,父母若能陪伴在孩子身邊,孩子就能得到充分的安全感。二到三歲須建立自主性,亦即可開始訓練孩子簡單的自理能力,以為未來自我控制能力的基礎,四到五歲是主動感,亦即孩子在嘗試作肢體或智能的各種學習時,必須給予正面的稱讚、肯定,才會鼓舞他繼續向外界伸出探索的小手。至於六到十一歲,則需奠定閱讀、學習或是協助做家事的習慣。這些都需要父母花時間觀察、陪伴、傾聽,更無法藉由代理父母來執行。

許多人普遍認為母親外出工作對子女在感情及心理的發展上有負面的作用,Goodins和Benokraitis的研究中發現,母親的就業對孩子有正面的影響,Wilkie(1987)也認為對於有就業母親的孩子而言,不論是兒子或女兒皆有較平權的性別角色態度,且認為女性是有能力的(引自黃迺毓等,1998),因此,在雙薪家庭中,如果夫妻均能重視孩子的教養問題,能夠多加溝通、協調,在教養孩子的質的層次上,多加用心,仍能化解此一親密危機。

 

伍、結論

現代父母很矛盾,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小小年紀便為孩子安排各式才藝課程,因而必須賺更多錢,為了賺更多錢,就越沒有時間陪小孩,把父母的角色交給「代理父母」。結果,每天回家後簽完聯絡簿就睡覺,完全沒有溝通時間,「孩子出狀況時,父母往往是最後一個知道」。

筆者認為,對於孩子學習的規律、自制力或是安全感,基礎必需及早打好,因為隨著年紀增長要調整難度就會增加。這些根基,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每天的陪伴、傾聽與談話。為了因應忙碌的雙薪家庭,兒童福利聯盟甚至提出一個「三三三專案 」亦即每天至少:擁抱三十秒鐘、聆聽三分鐘、陪伴三十分鐘,如果,台灣有越來越多孩子的成長缺乏父母陪伴,台灣的競爭力,終究將產生何等危機?這不僅是身為雙薪家庭的父母,更是每個為人父母者所必須正視的問題。

 

參考書目

中文部份

周逸芬譯(1997)。Brooks,J.B.(1991)原著。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

袁宗綺譯(1993),O’Brien, P. (1989)原著。快樂雙生涯:如何兼顧工作與家庭。台北:自立晚報社。

高淑清(2000)。雙薪家庭:角色分擔的開始,載於中華民國家庭教

育學會主編,「家庭教育學」, 頁131-154。台北:師大書苑。

商業周刊(2004),863期。

黃迺毓、黃馨慧、蘇雪玉、唐先梅、李淑娟(1998)。家庭概論

台北縣蘆洲市:空大。

西文部份

StrongB., Devault, C.(1992). The marriage and family experience(5th  ed.)St.Paul, MNWest .

Sears, H. A., Galambos, N. L. (1993). The employed mother’s

well-beimg. In J.FrankelEd.,The employed mother and the

family context. New YorkSpringer.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