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文學:BLOG

 

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紀佩君

 

前言

    傳統的寫作往往要透過書寫者投稿於平面媒體或是藉由出版社出書,才讓自己的寫作與讀者共享。而網際網路的發達,讓想要書寫的人可以藉由網路的空間,將自己的作品在網路上發表,不但能夠嘗試性的將自己想法、作品發表出來,更可以在負擔極少成本的狀況下,讓創作的夢想實現。最早的網路空間為BBS或是個人新聞台,如果懂得網頁製作的人,還能夠為自己開一個專屬網站,這些網路空間為想要讓創作與他人分享的作者有了發表的天地。在這些網路書寫的文章中,我們已經可以發現網路書寫的作品已經慢慢成為一種口語式的書寫,即作者想到什麼就寫出來,有很多口語式的文字也不再是一種禁忌,文章中充滿了個人的神韻,全新的文體也因之而生。

    Blog不但替網路文學帶來一種新的形式,也讓商業、政治上的討論模式有了一番新的革命。管理者與政治人物可以透過這樣的網路空間,將自己的心得、問題放在網路上討論,使得被管理者與關心政治的選民,都能夠在這樣的機制當中取得即時又有效率的資訊,更有平等的機會在這個平台上相互討論。

 

Blog的興起

    過去在BBS上我們可以針對否一個主題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閱讀者分享,但是我們卻不能保證自己的想法是不是一定為系統管理者接受,如果系統管理者不接受我們的意見,就會把文章刪除。唯一能夠在BBS上創造自己天地的就是個人的名片檔,在個人的名片檔中,每個人可以寫下自己的想法,不論是日記或是創作甚至是評論都行,遺憾的是,如果BBS系統關了,個人的創做也付之ㄧ炬。後來的風靡一時的新聞台,給想要在網路寫東西的人一個新的天地,只要透過簡單的註冊手續就可以獲得一個系統化的個人新聞台,這與現在的blog很相似。在新聞台上,個人可以任意創作,並且可以掛上圖片與讀者分享,而讀者可以在留言版寫下回應。另外,新聞台會依照日期將個人的創作排序,只是作者還得透過自己的整理將作品整理成一個作品集。而blog因為有archive的功能,將隨著時間的自動幫作者的作品歸類,讓個人的首頁

 

看起來俐落大方。

    有些人認為個人網頁和沒有太大差異,或許在內容和功能來說,的確是等同的。但差別在懂網頁製作的人並不多,而blog為作者省去了瞭解html和frontpage的時間,讓想要在網路上書寫的人,可以利用簡單大方的既定化blog的版面來進行與個人網頁相同的功能。

    因為傳統的BBS與新聞台和個人網頁都已經不再滿足網路書寫者的需求,所以新型態的blog就隨之而生, blog綜合了BBS、新聞台與個人網頁的優點,並加強了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互動功能,讓這個網路平台上的寫作不但是各自表述的型態,反而藉著P2P的交往模式,使交談自由、思想也獲得更大的共享空間。

 

Blog簡介

    Blog,也是所謂的weblog,或稱為網誌、博客、部落格,它到底是什麼?《市場術語》的解釋是:「一種表達個人思想和網路鍵接,內容按照時間順序排列,並不斷更新的出版方式。」老Blogger埃凡•威廉姆斯的定義非常簡潔:「Blog的概念主要體現在三方面:頻繁更新(frequency)、簡短明瞭(brevity)、以及個性化(personality)。」而佩姬•努南的解釋是:「Blog是每週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時運轉的言論網站,這種網站以其率真、野性、無保留、富於思想而奇怪的方式提供無拘無束的言論。」[1]而在1997年Jorn Barger則提出blog是一種以web做為個人呈現的log[2]。其實簡單地說,blog就是一種管理內容的軟體介面,「Radio」和「Manila」是目前最廣泛應用的兩種工具,是由今年46歲的溫拿(Dave Winner)所開發,溫拿是矽谷一家以研發網頁開發為主業的軟體公司「使用者樂園」(Userland)的創辦人兼執行長,在1994年時,他就自己開始嘗試部落格的網路書寫形式,然而,許多人對於溫拿的試驗,只當作是一個科技狂熱分子的異想,9年過去,異想變成引領網路生態的新力量,溫拿近來更被哈佛大學聘為顧問,研究如何透過部落格,形塑出另一種哈佛文化。總結來說,blog使用者不需要懂得html、Front page,只要跟著簡單的解說步驟,就可以在短短幾分種內獲得一個擁有:彙整、靜態鍵結、時間戳印、日期標頭,有時還有搜尋、回響、引用等等的功能[3]的網誌。申請者對於自己的網誌擁有最大的管理權,可以在網誌上隨心所欲書寫、上傳資料、編輯網頁。

    Blog中有種主要的技術標準:RSS(Real Simple Syndication)。RSS是一種用來聚集蒐集新聞標題或是提供網頁內容的格式,以XML可延伸標記語言為基礎。如今RSS最廣泛的使用在將網站和的最新頭條新聞或內容有效率的整理出來,提供需求者參考。而bloggers更可以藉由RSS讓別人更容易發現你的網站以及追蹤新聞的來源,RSS之所以能在夠在blog中走紅,主要的原因乃在於RSS機制能使blog上的作者所寫的文章主動更新到讀者的電腦中。換句話說,可以把別人的網頁內容直接送到你的新聞蒐集器裡,不用每天花時間一個個blog巡,看有什麼更新。感覺上也很像是以前讀news groups,差別是news groups蒐來的是像bbs的討論內容,大多是你一句我一句那種東西,圾垃居多。用RSS讀的是網誌或其他提供RSS內容服務的網頁,比較有內容。其方便性省去了讀者必須尋找相關主題的時間。Google現階段也正在推廣與RSS相當的技術競爭的blog標準,名為Atom。

    雖然blog在網路書寫者看來是熟悉不過的事情,然而根據「2004全球資訊科技報告」指出,台灣的網路整備度從去年全球第9名滑落到今年的第17名,而由國內《e-天下》月刊所進行的調查也顯示,在滿分為100分的問卷中,台灣人「全民e檢」的分數,平均只有40分,且達到60分及格的人只有15%。其中 知名度最低的科技名詞就是weblog,23.58%的人以為是一種電腦病毒,3.85%的人將它與捷克首都布拉格混淆,5.97%的人誤以為是一種手機品牌,29.86%的受訪者答了「其他」,只有36%的受訪者知道這個名詞指的是以「網頁方式呈現個人網路日記」。因此,即使在blog很興盛的網路世界中,它的知名度還是有待加強。

 

Blog的特性

    Blog是網際網路的達技術之一,使用者盡可能想將所有的優點都包含在這樣的網頁中。就北京清華大學方興東等人(2004)的說法,blog有四零條件:零技術、零成本、零編輯及零形式。

    零技術:在過去,網路使用者必須在瞭解較深入的電腦資訊的情況之下,才比較有可能擁有自己的網頁,否則就是必須要接受門檻較高的系統中,才能獲得自己的網頁,在自己的網路空間中發表文章。但是在blog中,使用者不需要瞭解太多的電腦知識,使用簡單的跟著既定的系統格式進行註冊,就可以架構一個個人的網頁,在網路上編輯、上傳資訊置放圖片等等。

    零成本:免費使用網路是網路資訊廣為普遍使用的動力。今天blog的免費使用也是其發展的動力之一,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像申請免費郵件,免費申請自己的網站。不需要註冊功能變數名稱的成本,不需要租用伺服器空間的成本,不需要許多軟體工具的成本。而未來blog可能如電子信箱一樣漸趨成熟發展,功能漸趨多樣化,也許會採用付費方式,所以零成本的進入門檻並不排斥高層次的服務的收費。

零編輯:戴夫·溫納(David Winer)定義blog是沒有經過編輯的個人聲音。編輯作為仲介,是傳統媒體(包括傳統網路媒體)集中控制模式的重要方面,是內容發表的一個重要「屏障」和「壁壘」。而在blog,作者就是編輯,即時寫作、即時發佈、自我檢查形成了與傳統寫作截然不同的「體驗」,真正實現了作者「零磨損」的開放式寫作。很多人會認為這樣的寫作會讓寫作變的沒有品質,但是令人驚奇的,和開放源代碼領域高質量的軟體一樣,目前為止,blog世界贏得的公信力和秩序性,以及很多作品的質量甚至超過了傳統媒體。

零形式:過去案於網頁技術,只有懂得html及深入的電腦程式語言,才可以讓網頁變得絢麗無比,並且將文章隨心所欲的放在網頁的任何一處。而blog則反璞歸真,將最簡單明瞭、易用、自動的形式提供給bloggers,使用者只需選擇簡單的形式板樣,而無須位形式耗費精神和時間。

但是blog除了這四零條件之外,它更包含著主觀性與互動性。主觀性意味著bloggers能夠在網誌上刊登作者主觀的感受,而這種感受來自於作者在某個時間點,從某個方向切入之後的思緒痕跡,讓作者主觀特殊的見解能夠自由發揮。互動性所呈現的是blog中發表文章的主體和主體之間能夠相互閱讀文章,並且能夠在在閱讀他人文章後也在自己blog裡寫下相關主題的文章,再透過RSS系統,原作者便可以知道自己的文章有人回應,這樣的交流是雙向、互動頻繁的,於是這些成員之間漸漸形成一個虛擬的社群,不斷對話。

 

網路文學與集體寫作

    網路文學,或稱電子文學,根據目前的流行看法,可大略分為兩種:一是將傳統「平面印刷」文學作品數位化,而後發表於WWW網站或張貼 BBS文學創作版上;二是指含有「非平面印刷」成分並以數位方式發表的新型文學,學術上慣稱超文本文學(hypertext literature) [4]在網路上任何一個主題都可以找到許多的相關文章,有的是認真的探討,有的是隨意地抒發,但是這正顯示了在網路上的書寫,我們需要的只是創意的分享與民主的書寫表達,任何一種鬆散的形式都能夠被接受。

網路書寫有非物質性、即時性、流動性、開放性和非線性的特質,尼爾森(Theodore Holm Nelson)認為網路空間的書寫行為,在實質上是一種超文本的書寫,及自由運動的非順序、非線性寫作。超文本的書寫最大的特徵就是「非線性鍵結」。超文本的書寫活動中,各種不同的書寫空間能夠同時呈現在電腦螢幕上,從而形成一個非線性的話語空間(discursive space)。Blog的作者常在寫作的內容中利用網路超連結,從這一個文章連結到另外一個文章,再從另外一個文章連結到其他的網頁內容,如此一來,一篇文章可以連結到許多的文章網頁,如此超文本的書寫形式,也創造出另外一種閱讀的模式,與傳統的線性書寫迥然不同。

    網路文學最早可追溯至BBS盛行時的小說版如「政大貓空行館」、「中山大學山抹微雲藝文專業站」、「海洋大學田寮別業」等等,小說板上的小說得到讀者共鳴後往往經由轉貼、轉寄,讓小說大量流傳,有了相當量的讀者之後,出版社就會進行出版工作,我們熟知的痞子蔡與藤井樹就是這樣的網路小說作家。在這種網路小說創作的階段,小說作品的結尾往往會受影響於讀者的回饋與意見,所以讀者在小說的創作上某種程度來說也是隱藏的作者。

    由文建會與聯合報副刊聯合策劃的《文學咖啡屋:多結局網路小說大競寫》活動,讓作者與讀者的界限模糊,兩者之間既是作者也是讀者,集體創作發揮的淋漓盡致,可惜在199812月底達到將近七萬八千人的閱讀率後,已經暫停這個網頁。另外像網路故事接龍如「麵條與包子」、「江西傳奇:贛林老木」的故事都是作者和讀者往往合為一體,並且潛藏於媒體之中。類似的小說集體創作如《253(http://www.ryman-novel.com/)故事發生在倫敦地鐵7節車廂,每節車廂36個座位加上司機共253人,253個獨立故事,以超連方式彼此關連,這可說是第一本在網路上發展成的小說。《騙子、午餐、電子郵件》則是第一本完全由各篇e-mail排列所構成的小說。

    然而,網路上真正大受歡迎的文學創作卻是新詩,這和閱讀的節奏有關,新詩的篇幅較小說、散文短,創作與閱讀都是能夠適合網路的快節奏。詩人向陽、蘇紹連、白靈等,更透過網路超連結的技術,加上彩色網頁、動態圖像、聲光效果,讓詩突破傳統純文字限制,成了名符其實的「網路詩」,其新奇效果使詩招來更多的目光。相關的網站有台灣網路詩實驗室、Flash超文學、象天堂、美麗新文字、妙謬廟、歧路花園以及觸電新詩網等。

    當然網路上最有趣的創作,莫過於大家對於同一個主體產生不同誇張的聯想,寫成的網路閒扯為主。例如曾經有學生網友感嘆全班女生迷「天國的X衣」,於是將自己的網路暱稱改成「天國的壽衣─一段神主台與五子哭墓的故事」、「天國的金田一─一段兇手與偵探的故事」、「天國的內衣─一段巨乳與飛機場的故事」、「天國的IE─一段當機與藍白畫面的故事」、「天國的歐咿歐咿─一段救護車與闖紅燈的故事」、「天國的二一─一段教授與學生被當的故事」等等,這種網路創作表現的只是一種網路使用者一時興起、突發奇想、想做怪的行動,卻是造就了一

 

種奇特的網路新文體。

網路書寫的開放、自由、免費的特性吸引更多的書寫者嘗試書寫,如此一來,即使是不出世的鉅作、孤芳自賞的札記、不符合現實標準的評論都可以透過網路的傳遞,成為人類文明的共產。[5]    

 

Blog的應用—政治、商業

    九一一事件發生的時候,美國的網誌上呈現著大大小小有關紐約街頭的事情與心情故事。而美國CBS王牌主播Dan Rather因為未查明布希從軍紀錄文件真實性的事件而向大眾致歉,這就是網誌上的bloggers率先提出質疑,並且緊咬不放所致。波灣戰爭期間,CNN也與伊拉克當地部落克簽約,提供戰場的第一手消息。由此看來,網誌的功能對於政治也算是成為另一種媒體監督,而這樣的機制之下,訊息的傳達會透過使用者的質疑而更深入挖掘出其真實性。當然網誌上的內容與訊息不一定是正確、中立的,但是在即時、聚焦多元的網誌上,我們可以有大量的資訊與意見來幫助我們思考與判斷。

    Blog成為流行趨勢的今日,有人認為它可以超越e-mail、及時通訊以及個人網頁,成為資本主義商業運行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或許現在的CEO並不會擁有blog,但是在未來,CEO用有blog將呈為一種趨勢,未來的CEO將在網頁中陳述每天的營運狀況、經營心得,與公司員工進行直接的交流。同樣的模式運用在政治人物身上,可以在政治人物的blog中獲得政治人物每天的行政經驗與心得,選民可以透過blog與政治人物進行雙向交流溝通,隨時調整施政、問政的品質,這將不是一種夢想,透過blog的溝通平台,主體與主體的互動性將更頻繁也將更有效率。

 

結語

    Cheers雜誌2004年11月號的報導《玩出數位C世代》的內文,介紹了一些目前正在玩部落格的人,包括無名小站也在介紹之列。這篇報導給的數字是驚人的「十萬」。我們還在等待別人告訴我們blog嗎?或許應該趕快上網去尋找一個屬於自己的部落格了。BBS?太老套了,功能也太少。新聞台?「新聞」傳播的速度時在趕不上我們吸收資訊的速度?個人網頁?你還在煩惱電腦程式嗎?你還需要一個個的網站去搜尋資料嗎?這些不足都在部落格的世界解決的。部落格儼然成為時代的趨勢,它的發展將會脫離只有日記手札式的文章,未來透過部落格的搜尋、引用等功能,部落格將會是我們獲得資訊與人溝通交流的最佳方式。

 

參考資料:

Jeph(2003),〈網誌始終來自於人性〉,《音謀筆記》,(http://blog.twblog.net/jeph/archives/000535.html)

Jeph(2003),〈網誌始終來自於人性〉,《音謀筆記》,

    (http://blog.twblog.net/jeph/archives/cat_blog.html)  

Jo-Jo(2004),〈閒扯淡 網路創作新王道〉,《數位文化誌》,(http://mag.und.com/mag/dc/printage.jsp?f_ART_ID=3553)

方興東、孫堅華(2002),〈Blog的幽靈在逼近:個人日記挑戰傳媒巨頭〉(http://bbs.twblog.net/viewtopic.php?t=204&highlight=%AB%D5%C6F)

方興東 等(2004),〈博客(blog)作為媒體開放源代碼的理論研究——博客(blog)與自由軟體發展機制的對比〉,E-Soc Journal》39,嘉義: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林德俊(2004),〈台灣網路文學創作場域〉,《數位文化誌》,(http://mag.udn.com/mag/dc/printpage.jsp?f_ART_ID=119)

高子羽(2003),〈部落格(blog)更新快速、點閱頻繁、連結綿密,對設備和頻寬的要求又不高,向世界發聲,so easy,so charmy!〉,《數位時代》,(http://www.bnext.com.tw/mag/2003_12_01/2003_12_01_1515.html)

須文蔚(2004),〈台灣文學數位發展軌跡紀錄(1998)〉,《數位文化誌》,(http://mag.udn.com/mag/dc/printpage.jsp?f_ART_ID=1741)

須文蔚(2004),〈台灣文學數位發展軌跡紀錄(1999)〉,《數位文化誌》,(http://mag.udn.com/mag/dc/printpage.jsp?f_ART_ID=1742)

黃少華(2003),〈論網路書寫行爲的後現代特性〉,《E-Soc Journal》33,嘉義: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黃世明(2004),〈網路書寫blog手稿〉,嘉義:南華大學。

葉允斌(2004) ,〈淺談Blog與其社會實踐意義〉,《E-Soc Journal》40,嘉義: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翟本瑞(2003),〈網路寫作〉,《E-Soc Journal》33,嘉義: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劉靜怡(2004),〈網誌文化和部落現象〉,《數位文化誌》,(http://wwwmag.und.com/mag/dc/)

〈定義:網路文學〉,《歧路花園》,(http://140.120.152.249/~garden/a-def.htm#5),2004/11/9

〈台灣到底有多少人在寫Blog?〉,《蕃薯藤新聞》,(http://nse.yam.com/news_rank/blink.html)

Boese, C.(2002) “To Blog or not to Blog,”CNN.com(http://archives.cnn.com/2002/ SHOWBIZ/09/20/hln.hot.buzz.blog/index.html)

DeMaria, M. (2002)“Blogs: Only Half-Baked, ”BuzzCut(http://www.networkcomputing.com/1320/1320buzz2.html)

Wagner, J.(2004) “Blog Site Blogger. Com Clogged,”Search Engine (http://www.internetnews.com/ dev-news/ print. php/1488711)

 

網路書寫

 

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施俊良

 

網路書寫已經是網路時代流行之後的新興產物,從以前的bbs單篇文章,到現在的網站文章專區,甚至已經有人成為網路作家,也出版文本的書籍了。網路文章流行速度快,也因為閱覽方便,也有像報紙副刊的連載小說一般,可以一直發行。最重要的一點是,沒有出版商幫你發行沒關係,因為自己高興可以自由發表,至於要不要閱覽?那可是網路使用者的事囉。

參考資料中所提到的blog,就是超文本的書寫,利用連結方式,可以點選頁面,一頁一頁進去看。網路文章就像是寫日記一般,可以一天一篇慢慢累積,曾經看過最厲害的,大概就是將金庸小說全文post在網頁上,雖然是固定的東西,可以要打那些字,確實也不容易了。這個部分處理就像是blog的方式,按照冊、章、節的順序,分別建立超連結,使用者可以很順利地直接點選到自己要看的部分,不用說一定要從頭看到尾,這次沒看完,下次不知要從哪邊看起。

現行的網路文學,還有一個不算太好的風氣,就是情色文學的流行,或許「不太好」這樣的字眼下得不是很好,因為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不過也因為網路具有匿名性,也讓更多的「作家」勇於發表,甚至於有點誇張話的表現。個人會覺得不太好的原因,只是因為,網路資源取得太容易,如果年輕學子就接觸這些東西,可能會影響爾後心靈發展,所以並不是很理想,應該遏止這樣風氣蔓延。

 

網路寫作—心得

 

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生 李家伶

 

傳統的書籍總是將作者的文章手.藉由出版社來編排等等的手續,進而出書。但總是要花很多費用與人力才能完成,甚至銷售不好還會自己承擔,甚至回收等等。但現在隨著網路普及化,許多人都會利用一些文學小站或自己架設一個網站,進行寫作,裡頭可能有散文、詩集等等的個人著作,有的還會被出版社集結成書。

喜歡在網路的世界中,發表自己的文章,大多是一種純屬個人喜好,而在書寫的過程,有的是日記、心情雜記、小說等,大部分的人都是基於個人喜好文學或想藉由此種方式跟他者分享,當閱讀他的文章的人越多,無形之中變加諸一種成就感在作者的身上,哪怕作者是名家或默默無名者,這就有點像史金鈉的操作制約,刺激—反應,也就是當別人點閱該作者文章的次數越多,無形給他一種肯定,他就會越來越投入網路寫作,甚至視為一種習慣與動力的來源。或許也可以換個角度思維,也許無法跟名作家一樣,能真正地成為知名的作家,但透過網路寫作的空間世界,讓他真的就有如名家一樣,能發表自己的作品,進而成為名家。所以這就是一種補償的作用,彌補個人心理的成就與優越感。

但也有一些人是利用網路寫作的空間進而發表一些宣洩的作品,如八卦、個人日記等,利用越來越多人的點閱與回應,來獲取滿足與認同感,其實相對之下,這就是一種個人宣洩的管道與手段,但如果利用此方式來呼朋引伴,傷害他者的生活,那就真的違背網路寫作的真實意義。

我曾經在文學的網站上,發表自己的文章,雖然不見得寫的很好,但這就是純粹個人喜好,後來就很少去網路寫作,反而比較常參與一些校外的投稿,或許是因為國中時代,很喜歡寫作文的關係,加上導師本身是國文老師的緣故,因此對寫作特別感興趣,寫作對我而言,只是一種喜好跟分享而已。

 

網路寫作心得報告

 

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張松露

 

網路上提供各式空間,讓使用者發表心得、意見或者創作。只要有意願,每個人都可將自己的感想創意放到網路上與人分享。如日前的新聞報導,一位專改王家衛電影海報的kuso族「猴塞雷」,因為作品非常有創意,得到網友點選冠軍,同時也為自己贏得網路公司的工作。網路將出版的決定權由出版公司,轉到了每個網路的使用者。

網路寫作另一個特點是傳播迅速,人人可當記者報導身邊的事情,如伊拉克戰爭、中國大陸的暴動等,更有人成立網站以小道八卦顛覆主流媒體,如網路媒體「抓雞報導」(Drudge Report)。但是相對網路上卻也往往出現許多造假不實的消息,例如本次美國大選,利用網路散佈對手陣營的不實謠言。

 

參考網站

崔立潔、宮仲毅((2004), 編改電影海報 "猴塞雷"網頁好熱門,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s/12/39/95/12399577.html?/living/20041022.html),  《民視新聞》, 2004/11/9

(http://www.drudgereport.com/), 《Drudge Report》

 

部落格(BLOG)與網路寫作之心得

 

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何映潔

 

  傳統寫作往往要透過投稿或出版才能發表自己的作品,因此也不是人人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作品或與人分享。但部落格與其他各種形式的網路發表卻促成了人人皆可寫作的情境。而且,在網路上發表作品可立即得到讀者的回應,讀者也能輕易與作者互動。網路書寫的低門檻與多元也讓創作者可以自由發表以往不太可能發表的口語寫作,或是以多項媒材結合文字進行創作。部落格就是一可結合文字、聲音、影像的寫作平台,連結與交流互動都會讓部落格變得熱鬧,讓部落格像個小部落。

  但是知名的網路寫手不見得將作品出版都有好的銷售量,可見網路寫作與傳統書寫間的分野仍十分明顯,讀者群也不同,習慣閱讀網路小說者不一定會去購買印成紙本的網路小說。但網路寫作的輕鬆與口語化已開始改變傳統書寫的內容與形式,未來或許會形成另一種寫作文化。

 
網路文學與Blog心得
                                          
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陳芳哲
 
    既然在網路上出版比起在現實中出版要來的容易(不論是音樂、文字、影像等),且成本、時間及內容都可以有更寬廣的空間及節省時,我們不禁要想到,越來越多的論述都不再需要「別人幫忙製作的過程」,那麼越來越多的創意就好像是彼此之間的八卦、俗諺、咬耳朵所得來的,再也分不清楚誰誰的創作是完全出自於自己的,而哪一項又是取用別人的想法。每一種的創意都是經由他人的想法中所整理出來的,於是,我們是否要對著作權相關的規定重新審思?過去要嚴肅的看待著作權、智慧財產權是因為當這項創意被提出來到具體可行時,是經過很多的關卡和他人共同花時間的合作而產生的,如果我們在網路上的一言一語都得還要回覆原作者的同意,造成知識傳播的阻隔(尤其在學術研究上),我就認為是在知識共享上的走回頭路了。
    但並非只創作不再需要被敬重。不同方式的創作表現,要有不同的收費機制,以獲得創作的利益與原動力。但是對於一些簡單的言論發表,也許不該歸類在需要如此繁複的手續中。我們應該有種共識,在某些場域中的發表是有共享基礎的。這兩者是不可混為一談的。

 

網路書寫
 
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扶志凌

 

    第一次接觸網路書寫,是在課堂上跟學生借的一本網路小說《愛上麥當勞》,學生大力推薦這本小說,於是引起了我的好奇心,進而開始閱讀這本《愛上麥當勞》,文字內容平淡清新,雖然不是曠世的文學作品,但是對於高中生來說,也不失為一本不錯的課外讀物,但是最讓我驚異的是,《愛上麥當勞》是一本網路小說,原來只是在網路上信手書寫的網路小說,竟然也可以出版成書,而網路書寫的魅力,可以從虛擬的網路上一直延燒到真實人間世界的出版界。

    第二次接觸網路書寫,是〈麵條與肉包〉的故事,在網路討論版上,〈麵條與肉包〉的網路笑話,不斷的推陳出新,不斷的有人接力往下寫,讓一個原本只是有趣的網路笑話,變成了一種網路書寫模式,而這樣的網路書寫模式,至今依然延續不斷。

    而第三次接觸到的網路書寫,則是〈愛妳的理由〉,原來只是一群線上遊戲(風雲總教頭)的玩家,為了想一睹線上遊戲討論區女助理的真面目,一起在網路留言版開始寫〈愛妳的理由〉,原始目的只是希望女助理能貼出照片,讓玩家們一睹她的丰采,後來從一個、兩個、到後來的五十個、一百個,〈愛妳的理由〉,結果變成了另外一種網路書寫典範,〈愛妳的理由〉成了當紅網路書寫模範,卻很少人知道〈愛妳的理由〉原始書寫的由來,很高興自己曾經參與創造歷史。

    網路書寫是網路和作者化學作用產生的創作,這是一種屬於網路時代才會發生的創作類型,傳統的書寫模式,除非作品非常有文學價值或是商業價值,否則很少出版商願意出版,而且要取得或閱讀相關作品,讀者必需付費。但是在網路時代,只要作者願意寫,透過網路的傳播,隨時隨地都會有人去看網路書寫的作品,而且取得的方式是快速、免費的,顛覆了傳統對於書寫及出版的認知,網路的書寫模式,正對於書寫方式,產生了全新革命性的影響。

43期首頁



[1] 方東興,孫堅華(2002),〈Blog的幽靈在逼近〉

      (http://bbs.twblog.net/viewtopic.php?t=204&highlight=%AB%D5%C6F)。

[2] 葉允斌,〈正如Blog便以P2P形式展現思想共想的平台淺談Blog與其社會實踐意義〉,嘉義: 南華社會學研究所。

[3] Jeph,〈網誌始終來自於人性〉,《音謀筆記》

      (http://blog.twblog.bet/jeph/archives/000535.html),2003/9/27

[4]引自〈定義:網路文學〉,《歧路花園》,(http://140.120.152.249/~garden/a-def.htm#5),2004/11/9

[5] 翟本瑞(2003),〈網路寫作〉,《E-Soc Journal》33,嘉義: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