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內容多元化的探討-以我國高中歷史教科書為例

 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研究生  扶志凌

第一章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高中歷史教科書市場開放後的多元化情形,教科書市場開放後,原本期望可以解決統編本教科書思想僵化及教科書市場獨占的爭議,是教科書政策相關的討論並未因此而消失,「一綱多本」政策,及「教科書市場化」政策,反而帶來更多爭議與討論。

    關於教科書政策論述的討論,多圍繞在教科書是否該開放市場化,以及教科書價格爭議的相關討論,可是這些論述,卻很少有關教科書開放政策「教科書內容多元化精神」的討論,以教科書市場開放後,教科書內容思想是否真正多元化?筆者試圖從「教科書市場供需的多元化」,「教科書編寫、選用機制的多元化」,「教科書思想的多元化」,等三方面進行討論,進入「教科書內容多元化」的討論(陳玉玟,2004)。並希望藉由這三個面向的分析,去找出教科書內容是否多元化的證據。

    我國高級中學教科用書,自八十八學年度起,全面開放為審定制,而只要合乎高中歷史課本綱要的歷史教科書,學校都可以採用。筆者擬採用文本分析法,將依照傳統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所編寫的國編本教科書,與依照審定版課程綱要編寫的審定本教科書做比較,探究我國高中歷史科審定本教科書,是否因為「一綱多本」政策,及「教科書市場化」政策的實施,而因此變成思想多元化、內容多元化

 

研究背景與研究目的

一、             研究背景

    台灣地區自民國七十六年政府宣佈解嚴以來,民主政治蓬勃發展,社會快速變遷,人民要求自由、民主、開放的呼聲不斷。反映在教育上,社會各界對於教育管制表達高度不滿,其中尤以教改團體的成立,最能表達出人民希望教育改革的呼聲。教改團體要求教育鬆綁,解除教育管制,一股強列要求教育改革開放的聲浪,在台灣地區逐漸蔓延。

    任何教育改革,都必須先進行文化改造,因此這股對於教育改革的要求,反映在教科書政策上,則是希望政府開放國中小教科書市場,廢除課程標準,開放國中小教科書為審定版本,擴大地方、學校、教師對於課程與教學的自主權,提倡學校的本位課程發展,促使國民教育由標準化趨向自由化、多元化,以符合多元社會發展的要求。

    而我國教科書政策的發展背景,可分為以下幾個關鍵時期。民國初年階段之教科書,政府採審定制度,政府遷台初期之後,國立編譯館逐步收回國語、算術、社會、自然等四科的編印權,而勞作、美術、音樂等藝能科目,還是由台灣省教育廳負責編印,此時期的教科書為統編制與審定制並行的階段。

    民國五十七年起,由於政府實施九年國教,為確保國民教育品質,教育部將所有的教科書,都統一交由國立編譯館編印,從此我國的教科書走進全面統編制時期。而在統編制度下,教科書的編輯、定價、印製及配發等,都由政府自行或委外辦理,此時期的教科書為全面統編制。

    自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後,由政府主導教科書的編印,所有的教育資源及國民教育措 施,都由政府主導執行,國民教育走向一元化發展。隨著政治解嚴,社會風氣日趨開放,要求教育解放的呼聲也日漸興起,教育部在民國七十七年的第六次全國教育會議,確定教科書統編制與審定制並行的原則。而教育部在民國七十八年開始,在教科書編輯制度上,採取逐步開放政策,除了國小一般學科及國中與聯考相關學科之教科書仍由國立編譯館編輯外,其他科目逐年開放審定版,自此國小教科書再度走回審定制與統編制並行的時期。

    雖然教科書政策逐步走向開放,但是仍不能滿足各界要求教育改革、教育鬆綁的呼聲,因此八十三年召開的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會中正式揭示將研究中小學教科書全面開放編輯的政策,而教育部也正式宣布,自民國八十五學年度起,所有科目的國小教科書將逐年全面開放審定本,正式允許民間出版業者投入教科書編印的行列。而自民國九十一年九月起,國小教科書全面開放審定版。而在全面開放審定版之前這段時期,則為統編版與審定版並行制。基於編審分立原則,此階段教科書審查工作由教育部負責,而國立編譯館則負責過渡時期教科書的編印工作。

     民國八十五年起,國小教科書逐步開放;民國九十一年開始,國中教科書全面開放;民國八十八年起,高中教科書全面開放。自此國立編譯館全面退出教科書市場,只負責教科書的審核工作,所有有關編輯、印行、定價、行銷及配送的工作。原本預估市場上不再出現部編本教科書,完全由民間業者競爭,教科書市場正式進入全面開放審定時期。

     而由於教科書全面開放審定本之後,教科書品質良莠不齊,教科書價格日漸高漲,教育部曾於92年1月7日舉辦教科書制度的公聽會,邀請立法委員、地方政府、教師代表、家長代表、師資培育機構、出版業者、國立編譯館及教育部相關單位,表達國民中小學教科書應採行何種制度之意見,結果家長代表之發言,幾乎全數支持部編本與民編本併行;教師代表亦支持多元,但不希望回到統編一元時代。目前教育部已著手編印「數學」、「自然與生活科技」部編審定本教科書,將於94學年度出版,與民間本教科書作良性互動與競爭,俾使國民中小學教科書制度更為完備,九十四學年度起,教科書轉變成審定版與部編版並行時期。(黃榮村,2004

    而我國教科書政策由國家統一編審,轉型到全面開放審定版本,到再度恢復部編本與審定本並行,政策的轉變,都有其歷史成因與社會背景因素,而其中有關「教科書內容多元化精神」的討論,卻付之闕如,因此筆者想藉由這篇研究,對於教科書開放政策「教科書內容多元化精神」是否徹底落實,做出檢驗與相關討論。

 

二、             研究目的

    本研究將以教科書開放政策的「教科書內容多元化的精神」,去檢視我國高中歷史教科書,自八十八學年度高中教開書改採開放政策之後,是否達到真正的多元化。研究的文本,則以八十八學年度之前的國編本高中歷史教科書,以及八十八學年度之後審定本高中歷史教科書為研究對象,並分別從教科書市場供需是否多元化?教科書文本內容是否多元化?以及教科書所呈現的文化是否多元化?等三個面向去進行討論,希望能藉此找出,「一綱多本」政策,及「教科書市場化」政策開放後,我國教科書政策是否達成了「教科書內容多元化」的目標。

 

第二節 名詞界定

一、教科書textbook):教科書textbook)是教材teaching materials)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教科書是根據課程標準或教學綱要所編寫的教學用書,亦稱為「課本」,是教師在教學的最主要材料(閻立欽1998),我的論文研究,主要以討論教科書開放政策是否達到多元化精神為主,因此對於教科書所設定的定義,乃針對課堂上教學用的課本為主,對於相關輔助教材及教具,或有列入輔助研究,但並未包含在論文研究主題的教科書定義之中。

二、教科書制度:主要是指教科書編選制度(system of textbook compilation and selection),是指國家或地區在其教育體系內所規定的有關教科書的編輯、審查以及選定的制度。教科書編選制度有三種基本類型:

(1)    教科書統編制度:由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按照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統一組織編輯教科書,適用於全國各地學校,各地方教育行政機關和民間都不得自行編輯出版教科書。教科書內容以統編本一元獨尊。

(2)    教科書審定制度:由民間編輯出版教科書,經中央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所頒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審查合格,供各地學校選用。教科書內容由統編本一元獨尊走向民編本多元開放。

(3)    教科書自選制度:由民間自行編輯出版和發行教科書,提供學校自由選用,無須教育行政部門審查或認可,教科書內容思想看似完全自由開放,但實際上仍會受到課程標準或國家考試制度的制約。

三、統編本/國編本(部編本)/審定本

(1)    統編本:「統編本」專指自民國五十七年至八十五年間,國民中小學教科書,統一交由教育部委託的國立編譯館編輯,在教學上,只有符合國家規定,屬於正統的國立編譯館教科書才能被使用,有思想統一、一元獨尊的意味,這期間的教科書稱為統編本。

(2)    國編本(部編本):「國編本」專指自民國八十五年之後,教科書開放審定制之後,政府為維護教科書供需市場的正常,教育部暫時委託國立編譯館所編印的書籍,稱為國編本,此部分的教科書,在教科書市場中,僅佔少數,其意義僅為眾多教科書品牌的一種,教科書市場由民編本佔據絕大多數市場,94學年之後,因國立編譯館接受政府委託,正式恢復編輯國民教育階段,自然科、數學科等教科書,此階段國立編譯館所編輯之教科書,稱為部編本。

(3)    審定本:「審定本」是指由個人、書局或團體,依據國家所規定的課程標準或綱要所編輯的教科書,經政府委託之機關審定通過後印行的民間編輯的教科書。此部分民編版教科書,佔據教科書市場的絕大部分。

四、高級中學歷史課程綱要:教育部現行高級中學歷史課程綱要,係於民國七十九年著手修訂,於八十四年發布,並自八十八學年度入學之一年級學生起開始逐年實施,但由於近年來國內外環境變化甚鉅,加上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之實施,使國中與高中課程之銜接成為重要之教育課題;此外,現行高中課程同時面臨科目和時數偏多、教材過於龐雜、課程設計未能顧及學生個別差異、提供充分選修課程等問題,均有待檢討。為改善上述缺失及因應九年一貫課程之實施,教育部自九十年四月起著手進行高級中學課程標準之修訂(教育部,2003現行高中歷史課程綱要,台灣史與中國史的比重為三比七,台灣史與中國史合稱的本國史,則與世界史比重為一比一,換算成台灣史、中國史、世界史的比例為一比二比一。至於預定於九十五學年度實施的新制高中歷史課程綱要將把台灣史、中國史、世界史的比例調整為一比一比一(杜正勝,2004)。

五、「教科書市場供需多元化」:教科書開放「一綱多本」政策,及「教科書市場化」政策,打破傳統由國立編譯館獨占的教科書市場,使得教科書市場的供給與需求得以多元化,教科書的使用者(學校、教師、學生),得按照自己的意願,在教科書供給市場上,選擇自己所需要的教科書。

六、「教科書編寫、選用機制的多元化」:教科書的編寫者,由國立編譯館的統編本一家獨占,轉變成民間審定本出版業者的百家爭鳴,而各級學校在選用教科書時,也各自按照各校需求,成立教科書遴選委員會,選用符合各校需求的教科書。

七、「教科書思想的多元化」:教科書思想,不再以優勢一元文化為尊,尊重多元文化與弱勢文化,例如教科書傳統以漢民族思想為優勢一元文化,審定版教科書,尊重多元文化與弱勢文化的發聲與發展,不再獨尊優勢文化。

八、「教育市場化」:(1)教育可視為一種商品。既是商品,那麼由市場來決定商品的供需,將能達到最大的效率。(2)國家介入乃是對人民的限制,因此只有在「市場失靈」時,國家或許可以適度介入。(3)在這個討論中,所謂民間或社會幾乎就等同是經濟體,因此民間運作不良也就等同「市場失靈」(蘇峰山,2003)。

九、「一綱多本」政策:依照教育部頒布的課程綱要,由民間出版社編寫合乎課程綱要的教科書,教育部的原意在於教育鬆綁,只要熟讀一本按照課程編寫的教科書,就可以應付升學考試,並不需要每本教科書都研讀,一綱多本政策的主要用意無非在避免教科書成為意識形態的禁臠,同時希望透過市場的競爭,逐步提高教科書的編寫水準。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回顧

 

    教科書是教材的權威、教學方案的心臟,也是中小學階段,最主要的學習資源,以及教師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而自民國五十七年以來實施義務教育之後,台灣的教科書,一直是由國立編譯館依據教育部規定統一的課程標準來編寫、印刷、及分配,這種稱為「統編本」的教科書制度,也就是大多數成人記憶中所熟析的課本,而教科書政策開放後,帶來種種的衝擊,因此我們有必要重新檢視教科書開放的政策。

    在文獻探討與回顧這個部份,我將首先介紹教科書的重要性,將採用Apple的理論,與歐用生的觀點,去探討教科書的重要性,而有關教科書開放政策的始末,此部分相關背景介紹,已在研究背景中詳述,此處不再重述。第二部份是針對教科書開放審定的意義,作出明確的定義(周祝瑛,2003),而由教科書開放審定的五項定義,我們可以看出,「教科書多元化精神」,其實就是教科書開放政策的精髓所在。第三部份將針對多元化及多元文化特色做出介紹及探討。

 

一、教科書的重要性:

   教科書在我國學校教室中,扮演著心臟的角色,也可以說「沒有教科書,就沒有學校。「什麼知識最有價值?」雖然重要,但是「誰的知識最有價值?」則更引起爭論,因為它提起了:什麼是知識?誰有權利決定知識?如何決定?這種決定如何成為學校中的真理?這些問題間的關係,也是學校知識和整體社會中的關係(Apple,1993)。而探討「學校教誰的知識或文化?」的重要媒介就是教科書。因為教科書不僅是文化的產品,更是經濟的產品;教科書制度不僅是一種文化政策,更是政治的、經濟的政策(Apple,1993;歐用生,1996)。

    教科書的內容和形式,突顯了特定的現實建構,意指出社會大眾選擇和組織知識的特定方式。從教科書中可看出:誰的知識和文化觀點被合法化,誰的文化資本被列入,其他人的知識和文化被排除。教科書中也描繪願景,參與社會對知識、真理、信念和道德的界定;決定什麼是社會中的公共之善、文化視野、社會遠景和兒童的未來,所以教科書的政策是一種形式的文化政策(Apple,Christian-Smith,1991)。教室中合法化的知識是複雜的權力關係,以及階級、種族、性別、宗教團體鬥爭的結果。Apple(1979)批評學校知識反映了資本主義的需求。什麼被列入教科書之中?什麼被排除在教科書之外?這些爭論隱含了深層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關係和歷史。

    Apple(1993)強調:教科書是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活動、爭論和妥協的結果,是具有真實的利益的真實人設計、發展出來的,在市場、資源和權力等政治經濟的限制下出版的。教科書意味著什麼?如何使用?又是具有不同利益的社區,以及師、生間爭論的結果。

    Apple的理論,或許未必全然適用於台灣的教科書市場,但Apple對於教科書問題的深入研究,的確有助於我們更深入了解教科書問題的重要性與複雜性。

 

二、教科書開放審定的意義(周祝瑛,2003)

1、可增加教科書一綱多本的政策,減少一元化的單一標準

   藉此打破國家對於教科書的長期壟斷,降低政府在意識形態上的主導,並且增加市場競爭機制,提升教科書水準。

2、有助於打破教科書水準,改進品質

   教科書開放,可以增加市場自由競爭,改善教科書品質。並且由政府負責教科書審定(查)的功能,針對各版本教科書的缺失提出改進意見,來提升教科書水準。

3、提供民間參與機會,廣納社會資源

   為了回應社會開放與多元化風氣,且顧及城鄉差距,讓有志教科書發展的出版商能發揮教育理念,投入民間資源,發展出具有多元化教材的教科書,讓不同學生需求,有不同選擇機會。

4、發揮教師專業自主,增進教師教學知能

   為了讓學生的學時差異達到適性的效果,教師可以自不同特色的版本中,依據學生學習的

   個別差異,選擇提供補充教材,如此一來,便能充分發揮教師教學自主權。

5、帶動教科書研究氣氛,促進教材研究發展

   開放民間編輯之後,將會引進更多的相關課程學者專家投入中小學教材研究發展的領域;

   群英匯聚的結果,將刺激教科書研究的發展,經審查與編輯之間的互動,有助於提升教科

   書、教材的水準。

 

三、多元化

    多元化是教科書發展的趨勢,隨著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以及思想、教育的自由化,無論在觀點、內容、插圖、用語或形式上,教科書也趨向多元化。例如教科書的非黨派、非教派;公平而客觀的處理不同見解;避免性別、人權、種族的偏見;尊重不同的社會階級、社經地位和職業;平等地提供各種資訊;避免誇張的、主觀的、刻板的描述。教材多元化,以編輯出內容較為公正的教科書(歐用生,1992)。

    多元化教育,包含多元文化教育的精神。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種概念,意為所有的學童都能得到平等的教育機會,多元文化教育是一個過程,指的是持續的教育過程,以達到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標。多元文化同時也是一種教育改革,指的是改變教育體系,以滿足每一個學童的學習需求。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種理想的教育,也就是推行孔子的「有教無類」的理念。推行多元文化教育,應該包含保存文化的多元性、尊重個人和使個人有參與各種活動的權利(江雪齡,1997)。

     按照人類學的觀點,「文化」是一個特定人群的共識,這個共識就是價值觀念、認知方式、行為準則、信仰習俗、藝術美學與物質生活風貌的總和(袁汝儀,1998:20)。各個族群都會生產出屬於其自身的生活方式,與其他族群有差異,且各有其判準。在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之中,這些文化多樣性與文化差異,都是值得珍視並且應視之為平等的,不僅應該保障多元文化的存在,還應該承認與肯定多元文化存在的價值(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慧)。我國教科書開放的多元化精神,即是基於尊重多元文化的前提,希望藉由教科書的多元化精神,保存並鼓勵多元文化的發展。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為達上述研究目的,本章針對(一)研究架構;(二)研究對象;(三)研究方法等三部分,說明本研究的研究架構與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首先以分析政府開放教科書「一綱多本」政策,及「教科書市場化」政策的決策形成原因,並以「教科書內容多元化精神」做檢驗,採取文獻分析以及文本分析的方式,找出教科書政策成效與相關衍生問題,進而提出相關建議與具體可行之道。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包括分析「教科書市場供需多元化」、「教科書編寫、選用多元化」、「教科書思想多元化」,藉此分析教科書內容是否達到多元化精神

第三節 研究方法

一、文獻分析

在文獻分析部分,主要以探討教科書市場供需是否多元化為主,而有關市場供需是否多元化的檢驗,則以教科書出版業者是否多元、教科書版本是否多元,為主要檢驗對象,文獻分析資料的蒐集,主要利用國家圖書館「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系統」、電子資料庫、網際網路搜尋、大學院校圖書館系統、政府公報文書,教科書市場佔有率調查報告,蒐集相關資料及文獻,並加以分析及整理歸納,作為本研究架構的依據及參考。

二、文本分析

     在文本分析部分,研究的文本,將以八十八學年度之前的國編本高中歷史教科書,以及八十八學年度之後審定本高中歷史教科書為研究對象,做內容分析的比較,目前已經通過國立編譯館高級中學歷史科學書審定名單的書局,包括三民、康熙、正中、南一、建宏、龍騰等六家(國立編譯館,2004),而目前市場佔有率最高的為康熙及三民及龍騰三家書局,市場占有率超過百分之八十以上,我將採用這三家書局的審定本高中歷史教科書,與八十八學年度之前的國編本高中歷史教科書,在中國史、台灣史、世界史的部份,各抽取部份較具爭議性的相關歷史事件做一對照比較,例如對於228事件的描述,比照統編本與審定本的史觀是否相同,是採取一元史觀,或是多元史觀,而即使採取相同的史觀,對於單一歷史事件的描述,是否符合教科書思想多元化、教科書內容多元化的精神。

 

參考書目

Apple, M. W.(1979). Ideology and Curriculum. London. RKP.

Apple, M. W.(1993). Official Knowledge. N.Y.:RKP.

Apple, M. W.1996.Cultural Politics and Education. N.Y.Teachers College Press.

Apple, M. W., L.K. Christian-Smith(1991).The Politics of the Textbook. N.Y.:RKP.

陳玉玟(2004),《教科書市場的多元化假象-以我國國中國文教科書為例》,南華大學教育社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閻立欽(1998),〈大陸地區的教科書制度〉,《教科書制度研討會資料集》,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黃榮村(2002),〈「教科書開放審定本後所衍生問題之檢討與改進」專案報告〉,http://www.eje.edu.tw/ejedata/kying/20024161925/910417.htm

立法院第五屆第四會期《高中歷史課程綱要草案專案報告》,(2003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0001/EDUION001/menu01/sub05/01050029b.htm#ps2

周祝瑛(2003),《誰捉弄了台灣教改?》,台北市:心理。

蘇峰山編(2003),《市場、國家與教育:教育社會學的分析》,嘉義:南華大學教社所。

國立編譯館(2004),〈高級中學新課程教科用書審定通過書局名單〉http://dic.nict.gov.tw/%7Ehigh/dic_idx.php

莊梅枝主編(2003),《歐用生教授教科書之旅》,台北市: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歐用生(1992),《開放社會的教育改革》,台北市:心理。

歐用生、楊慧文(1998),《新世紀的課程改革-兩岸觀點》,台北市:五南。

江雪齡(1997),《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市:師大書苑。

袁汝儀(1998),〈論文化與教育〉,《文化視窗》18:20-27。

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慧合編,《多元文化教育》,台北:空中大學。

黃榮村,〈教科書版本,教部擬民編部編並行〉http://enews.tp.edu.tw/News/News.asp?iPage=4&UnitId=67&NewsId=4388

杜正勝,〈高中史課,台灣中國等量,台灣角度看世界史 95學年度實施

http://www.appledaily.com.tw/template/twapple/art_main.cfm?loc=TP&sec_id=5&art_id=1311019&showdate=20041016

附表一:http://dic.nict.gov.tw/%7Ehigh/dic_idx.php

國立編譯館九十三年八月二十六日公告高級中學新課程教科用書審定通過書局如下:

          

     高一上學期

     高一下學期

歷史

三民、康熙、正中、南一、南一(修訂版)、建宏、建宏(修訂版)、龍騰

三民、康熙、正中、南一、南一(修訂版)、建宏、龍騰

 

          

     高二上學期   

      高二下學期 

世界文化(歷史篇)

三民(吳圳義等著)、三民(吳圳義等著) (修訂本)、三民(古偉瀛等著)、康熙、正中、南一、南一(修訂版)、建宏、建宏(修訂版)、龍騰

三民(吳圳義等著)、三民(古偉瀛等著)、康熙、正中、南一、建宏、龍騰

 

          

     高三上學期   

     高三下學期

歷史

三民、康熙、正中、南一、建宏、龍騰

三民、正中、南一、龍騰、康熙、建宏

注:高三選修歷史上學期為中國文化史全一冊,下學期為世界文化史全一冊。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