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育對於性/性向的觀點

 

 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  廖永靜、李惠瑩

一、引言

什麼是大學?John Henry Newman說是「普遍的學習的學校」(School of Universal Learning)來自個地的陌生人聚集一堂,研究每個種類的知識;在其最本質的地方,是藉由個人的交往,讓思想的溝通與交流(Newman, 1854)。因此,大學教育提倡自由,亦即尊重每個人的思想與自己的自由意志。我們的社會設置大學校園,並供養一群不事生產的師生,其目的就是期盼大學能做為社會進步的先鋒。因此,對於社會所關心與爭議的議題加以討論,提供更廣博的觀點,是大學的任務之一。

二、親密關係是一個議題

親密關係的解構與重新建構,是當代人類對傳統文化的重要反省,當然也會在大學校園裡受到重視與討論。不過,那沒有對錯,沒有標準答案,只是一個議題(issueReeder, 2003同性與異性親密友誼的研究議題,最近在大學被關心的研究與討論諸如:

                             i.                澄清對這些關係的挑戰(to clarify the challenges of these relationships(e.g., Monsour, Harris, & Kurzweil, 1994)

                           ii.                其中存在的吸引力為何what kinds of attractions exist (e.g., Reeder, 2000)

                          iii.                友誼中的親密如何定義how closeness in friendship is defined (e.g., Parks & Floyd, 1996)

三、尊重主體性

大學教育在於尊重個體的主體性。黃俊傑(1995)認為,所謂「主體性」是指「主一客」對待意義下的「主體性」,其具體涵義在於:受教育者是一個「主體」,相對於受教育者以外的客觀情境(請如文化世界、社會、政治、環境或自然世界)等「客體」而言,不論就發生程序或就重要性而言,「主體」均優先於「客體」,只有受教育者才具有優位性。他進一步指出,大學教育就是一種促進人的主體意識覺醒的教育,使人可以挺立心志,自作主宰,而不再屈從於人以外的「客體」的宰制之下。

因此,一個人會把自己當作男生或女生,而性愛對象是男生或女生,只要是基於自己的自由意志所作的決定,都OK。當代啟蒙的意義,就是要人們清楚的聽到自己內在的聲音,也就是點亮那內在的光。只不過,這非最終結果,因為,人們在任何時刻所作的決定,都會受到過去(以及當下)被社會化(socialization)的力量所影響,所以或多或少有些盲從與無奈。人的價值在那「過程」,不是「結果」。就像天堂不是一個固定的點,而是一系列的動力過程。

在傳統以男人為主流的文化中,女人的性被壓抑,女人甚至變成男人的性玩物。在性關係中,女人處於被動、被蹂躪,是委屈的服務付出和迎合,最後則是淪為生育的機器。記得曾聽過一則這樣的事例﹕一個年輕的女人抱怨丈夫在婚後幾個月中的行為。「他的做愛方式就像軍人,我的身體就是練兵場。」不少傳統舊男人在性行為時,好像是要撞破一扇門,而非打開一扇門。其實健康的性關係是需要雙方的良性互動,包括尊重、體貼與感受。換言之,尊重對方的主體性是親密關係的基礎。

四、情慾自主

傳統男性中心主義(sexism)態度,使女人在兩性關係中處於非常不利的位置。女性的性挫敗,不是來自性慾本身的原因,而是在那個之外的個人信念。女性情慾自主是走向觀念的改變﹕性不是禁忌,性不是女人的敵人;是可以由自己自由選擇的一種人際行為。你可以選擇要,也可以選擇不要。若是確定你已經充分思考而選擇要,就去enjoy它,並自我負責。那是完全居於你自己的理由。在性關係中,你不是處在被支配的位置,而是對等的立場,是可以主動的、可以主導的。若是我們能以一種開放的、無所畏懼的態度去談論這方面的話題,則對於發展對於性的慎重思考與文化覺醒是有助益的。

記得嗎?卡麗普索這位女妖讓流浪的尤里西斯(Ulysses)留在她的島上達七年之久。他們第一次見面時,她感覺兩人之間很陌生,於是她對這位綺色佳的國王說﹕「我們上床去,讓彼此熟悉。」她想利用性關係克服兩人之間的陌生與羞怯。這種方式是希臘人的心靈所熟悉的,但對我們而言卻很奇怪。

當然,並不是粗糙的性飢餓使這位男生留在島上那麼久,也不是只有性彌補了她與尤里西斯之間的鴻溝。肉體關係不是兩人之間的目的,而是新的關係的開始。卡麗普所的仁慈與柔情洋溢在她的天真的邀請之中。換言之,只有在完整的愛裡頭,才有完整的性。

五、大學生的覺知

要讓大學生保持開放的態度,能隨時反省,隨時觀照,隨時學習,隨時批判,並勇於承擔與改變。這是一個成熟個體的重要指標。一個人的性別與性向的觀點與抉擇不也是這樣嗎?例如,女性的性解放,並非放任自己在性的激情中,而是發展出自己在性關係中的價值與尊嚴。由於自由風氣與自我放縱的懦弱心態愈來愈普遍,不少年輕人對於性的態度是﹕「不管如何,愈快愈好!」(Anyway, the sooner the better!)這種態度是不成熟的、自私的、不負責任的。其結果可能帶來無窮盡的問題與悔恨。

這或許就是性的悲劇與喜劇的根本差異吧!我們為什麼不能在有了性之後,彼此還能保有自我呢?如果愛消失了,男女彼此會帶著感激來互相道別,因為他們曾經享有過生命中美好的時刻。他們會記得在月圓之夜唱過的歌、跳過的舞,那是值得感激的金色回憶,怎麼會去妨礙對方的自由?

參考書目

黃俊傑(1995)。當前大學通識教育的實踐及其展望。本文係「全國大學通識教育研討會」主題演講論文,教育部及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主辦,1995415-16日。

Monsour, M., Harris, B., & Kurzweil, N. (1994). Challenges confronting cross-sex friendships: "Much ado about nothing?" Sex Roles, 31, 55-77.

Newman, J. H. (1854). The Idea of A University. Internet Modern History Sourcebook. http://www.fordham.edu/halsall/mod/modsbook.html.

Parks, M. R., & Floyd, K. (1996). Meanings for closeness and intimacy in friendship.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3, 85-107.

Reeder, H. (2000). "I like you ... as a friend": The role of attraction in cross-sex friendship.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7, 329-348.

Reeder, h. m. (2003). The effect of gender role orientation on same- and cross-sex friendship formation. Sex Roles: A Journal of Research. 2003 August.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