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親職教育省思

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研究生  林麗芬

壹、前言

現代家庭身處在一個急速變遷的世界,在與世界相互影響的情境中,家庭本質也改變了。這些改變在造成了家庭的緊張與壓力的同時,卻也提供個人與社會成長與進步的機會。為了提供家庭在處理這種緊張壓力與成長契機,家庭生活教育需要在家庭的多元化、家庭價值與基本人權等議題之下加以重視與關切。

家庭生活教育興起於二十世紀,是對社會變遷情況的一種回應,社會變遷讓個人與家庭感受到負面的衝擊。這些改變(如:工業化、都市化、女性角色的改變… …) 讓我們去反省問題以及問題衍生的情境,因為家庭呈現出家庭成員們無法像以前一樣獲得相同的社會化行為(Kerckhoff, 1964)。而家庭所遭受的衝擊進一步所衍生出來的問題則是親職教育的發展,新世紀親職教育所面臨的挑戰有哪些?父母親在親職角色扮演中如何因應快速的社會變遷?如何增強父母親在家庭生活教育中親職教育的知能,給予父母親更多親職角色相關訊息與支持是更為重要的一環。

 

貳、親職教育的探討

每一個父母,當孩子一生下來,就對自己的孩子有很高的期許。然而,通常父母會希望有個乖巧懂事、又聰明的孩子,卻疏於反問自己如何做個好的「父親」或「母親」。現今的社會,習慣地把教養子女的責任,經常加諸女性的身上,等孩子出了問題,卻彼此責難,那就來不及了。因此父母親應對自己的角色有以下的認知:在教養子女的過程中,父親與母親同樣重要;即使父母工作再忙碌,也應撥出時間陪孩子,教導孩子。父母應關懷了解孩子身心的成長,並在管教上建立一致的態度,共同找出適合孩子的管教方式。重視父母本身的「身教」。父母怎麼做,孩子就怎麼學。

一、    親職教育的意義

在過去,家庭中所有的教育活動,均被稱之為家庭教育(family education),而由於家庭型態及教養方式的轉變, 親職教育(parenting education)的觀念亦隨之興起,親職教育可說是從家庭教育演變而來。

親職教育的意義因各個學者對於實施對象的不同看法, 而產生了許多不同的定義。有的學者專指已為人父母者,有些學者則認為應包括現在及未來的父母。如果以預防的觀點而言,對青少年及尚未結婚者從事先期的親職教育,有助於將來擔任父母時角色之扮演,故研究者認為親職教育的對象,應包括:已為人父母、準父母與未來將為人父母的青少年,因此,「親職教育」應是一種教導現在或未來的父母,關於為人父母所需的知識與技能的教育, 使其不論現在或未來都能 成功的扮演父母角色,促使子女健康的成長與發展,善盡為人父母之職責。

二、親職教育的目的

親職教育主要在於透過整合家庭、學校與社會三者之間的關係與價值規範,以避免家庭成員之間角色互動的失調,來增進親子關係的和諧,其最終目標乃在使每個家庭的孩子,在身心方面皆能獲得良好的照顧,以及獲得健全的人格發展。由親職教育的定義可知其目的為 (黃德祥,民86; 林家興, 民86; 陳玉賢, 民86; 王淑仙, 民89; 趙寶琴, 民90):

(一)促進未來的父母做好父母角色的自我教育推廣

親職教育可使未來的父母(包括已婚及未婚男女)在為人父母之前,即做好日後為人父母的準備,學會教養子女的知能。

(二)提供父母有關子女發展需求的知識

每個孩子在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特徵及需求,身為父母者若能瞭解子女身心發展需求的知識,則可協助子女健全成長。

(三)導正父母不適當的教養方式

有些父母缺乏教養子女的知識或錯誤的認知,為避免父母以不當的教養方式,使子女的身心受到影響,可藉由親職教育導正父母教養能力技巧,使親子皆能受利。

(四)教導父母有效的親子溝通,改善親子關係

學習良好的溝通技巧,調整父母與子女間的關係,在講求民主教育的現代社會裡,是現今父母刻不容緩的事。

(五)協助父母導引子女養成良好的行為

父母是子女最親近的人,也是子女最早模仿的對象。因此父母應瞭解行為塑造的過程與方法,才能去引導子女建立良好的行為。

(六)協助父母教導子女學習方面的事務

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常會有許多的困難,父母應該學習如何去協助子女克服困難與障礙,使子女的潛能得以發展。

(七)幫助特殊兒童的父母克服教養問題

家中有特殊兒童者,不論是身心障礙或是資賦優異兒童,其父母在教養過程中,一定會有很多的問題。透過親職教育,除了使父母了解特殊兒童的特性,也可提供教養特殊子女的技能,以指導並協助子女達成良好適性的教育。

(八)建立對學校的適當態度

父母應關心子女在學校的生活,隨時和老師保持聯繫,尊重老師意見,不要在孩子面前批評老師,這些態度與認知, 可透過親職教育讓父母學習。

由上可知,國民小學實施親職教育的目的在於為父母提供有關兒童發展及教養子女的知識,使父母能自我成長,扮演好父母的角色,期使下一代都能獲得適當的教養及發展, 養成良好的行為規範, 並能充分發揮其潛能。

三、親職教育的重要性

由親職教育的意義與目的,我們不難看出親職教育的重要性。親職教育是一種新型的家庭教育,父母對於子女所施的教育,旨在扶助子女身心與人格的健全發展。在子女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能給予其安全感,溫暖的照顧與適當的教導,讓孩子在成功中獲得滿足和信心,在失敗中學會忍耐和等待,孩子的人格發展自然會穩健地持續成長,這就是親職教育所發揮之功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所以,要避免學校裡的問題兒童和社會上暴力犯罪的青

少年之形成,健全的家庭教育,才是治本的良方。所以,推廣親職教育,普及於社會每一角落,是防患自己子女淪為問題兒童或不良青少年的根本之道(趙寶琴, 民90)。

此外, 候東成(民90)也指出, 不論在那個時代,親職教育的需求永遠是存在的,因為那是社會本身自我延續與自我再生產的最佳方式。因此,提供親職教育的重要性包括(王淑如, 民83;黃德祥, 民86; 林家興, 民86; 王淑仙, 民89):

(一)父母的角色扮演必須經過學習,而親職教育即提供他們這個學習的機會。

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的角色也需有所轉變,若父母能接受親職教育,瞭解子女在不同階段中的需求,才能扮演稱職的父母。

(二)親職教育能提供最新訊息,使父母能因應社會的不斷改變。

家庭結構的改變,使父母無法再依賴傳統的教養方式,因此父母接受親職教育,瞭解新的方法, 可以更懂得如何去教養子女。

(三)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親職教育則是達到良好家庭教育的助力。

我們都知道父母對於子女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有許多父母不知道如何去教養自己的子女,不僅一般父母如此,文化不利、社經地位低落或特殊兒童的父母更是如此。不同兒童的父母將可因學習親職教育,而為其子女提供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

參、親職教育的實施

家庭是人出生後最早接觸的生活環境,也是孩子們成長中最重要的場所。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不但開始得早而且影響深遠,Ginsbery(引自黃裕惠譯,民81)曾提出:「家長是子女第一個老師,因此他們對子女的一生有著最大和最長遠的影響力,他們站在價值提供、態度形成和資訊給與的第一線上。」(頁13-17)。因此,舉凡家庭的社經地位、親子關係、父母教養子女的態度與方式、以及其他種種因素所形成的家庭生活氣氛等,都與兒童的生活適應習習相關。在過去的傳統社會裡,孩子生長在大家庭中,兄弟姊妹們彼此照顧,自然對團體生活已經有良好的適應,父母亦很少投注精力於每一個孩子,甚至有些孩子不喜歡父母對他特別注意,而即將為人父母者大都是從家人、親朋好友或鄰居中學習如何為人父母,因此父母雖沒受過特別訓練,但影響不大。可是現代孤立的核心家庭或小家庭的制度中,孩子受到父母更多的關注,父母也更能掌握孩子的動向,因而一點不適當的管教,都可能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毫無疑問的,這一代的父母需要來自外界的支援和幫助,需要政府相關的社會及教育機構來提供這方面的機會。因此,親職教育乃成為社會所關注的議題之一,也成為重要的社會政策之一,同時也成為教育的主要範疇或內容之一了。(章昆超(2001)。國小資優班學生家長對學校實施親職教育的態度與需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在美國,父母和家庭參與是公元2000 年教育目標法案中一項重要的內容,該法案目標八明確地說明公元2000年,學校將促進與父母的合作關係,增加父母參與,以增進兒童在社會、情感和學業等各方面的成長。為達成此一目標,有一個重要工作就是幫助家庭做好家長的基本義務:提供兒童一個安全、教育的家庭環境,協助兒童努力學習,建立適當的行為期望。對於這些目標的達成,有些父母缺少時間和金錢,另外有些人則欠缺親職教育的知識。而學校在克服這些問題上,正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幫助父母成為更有效的指導員、訓練者,並且在適當的時候,為父母提供有效的方案(Dietz,1997)。

國內方面,政府在有關的資料或報告書中對於親職教育也都相當重視,有相當的篇幅提到有關家庭教育應興應革的措施或將來應有的方向。例如在《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教育部,民87,頁29-57)中就提到「國民中、小學加強辦理家長親職教育講座, 並舉辦親子活動」。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的《第二期諮議報告書》(民84,頁42) 也提到「重視學校的親職教育與決策行政人員的在職進修,以使父母的教養方式與政府政策釐定能配合社會變遷的需要」。另外在《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教育部,民84,頁152-153)中也提到:本部有鑑於親職教育的重要性⋯推動國民中小學學生父母親職基礎教育,運用國小、國中新生報到當天即予策動實施,再輔以必要的配合措施, 逐步逐年落實推廣,期於公元2000 年達成「國民中小

學學生父母普遍接受親職基礎教育」之指標。

由以上可知,無論是國內或國外,政府部門均相當重視親職教育的實施,這不但顯示出,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重要性,也代表著在教育孩子上,家長所扮演的角色愈來愈重要了。因為父母的職責愈來愈重要,如何教育孩子已成為一門重要的學問。因此,每一位家長都應接受再教育,積極的參與親職教育,以了解孩子、協助孩子,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肆、新世紀親職教育的挑戰

一、雙薪父母的挑戰

(一) 工作和家庭不協調

雙職父母許多時會遇到工作和家庭之間的失調。例如承諾了孩子一起外出活動 或參加學校聚會,但因公事纏身或突發出差而未能兌現;又例如孩子生病或家中發生小意外,父母便要把工作暫且擱置。在這種顧此失彼的情況下,父母很容易會產生矛盾自責的心理,一方面把孩子健康欠佳、學習成績不理想或行為不良的責任歸咎於自己照顧不周;另一方面會因為家庭需要而減低了晉 升、進修或往外地公幹的意欲,使工作表現和個人發展受到限制。

(二) 假手於人的困難

雙職父母需要長輩、親戚或褓姆協助照顧子女。照顧者的質素和態度固然備受父母的關注,父母也會擔憂照顧者的管教方針是否適當。有時,親人協助照顧子女,父母就算覺得不妥善,也較難啟齒要求改善。即使聘請家傭,以上問題仍然存在;礙於僱傭關係,家傭亦會偏向遷就孩子,孩子因而容易變成小霸王般對他人呼喝和指指點點,以及缺 乏自我照顧的能力。

(三) 缺乏時間引導孩子學習

父母在指導孩子學習時,因時間限制和精神疲憊而失去耐性 ,往往較易採取直接指令的方式,缺少耐心引導,造成彼此對立的局面。對於孩子的學習問題,也沒有時間從根源處著手處理或有系統地加以糾正及輔導。

(四) 忽視問題行為背後原因

雙職家長因較少時間與孩子相處和溝通,常會不經意地將注意力放在欠理想的行為上,誤以為懲罰和責備是最有效的方法。溝通不足,容易導致只看到事情的表面,而忽略隱藏的情緒及行為動機,雙方因而會產生不恰當的反應。

(五) 親子時間不足夠

若父母跟孩子共處的時間太少,對孩子的身心成長瞭解不足,兩者關係容易變得陌生。另一方面,孩子少見父母,長期獨處,漸漸建立自娛的習慣,也會把情感投射在照顧者或他人身上。即使偶爾有親子時間,彼此也未能充分享受,關係也許會日漸疏離。

二、單親家庭的挑戰

觀察目前因人口轉型所產生之新人口趨勢,台灣家庭結構中十八歲以下之人口依賴逐漸下,但是單親兒童及少年之數量卻呈逐漸上昇之趨勢,其數量從1944年31萬5千名生活於單親庭兒童,逐年增加到1998年的37萬7千人,約佔當年兒童人口的5.74%,亦即每十七位孩有一個是單親子女。此外,如以1994-1998年之「家庭收支調查」計算生活於「貧窮家戶」之兒童,則可以發現貧窮兒童及少年人口比例變化近三年呈現遞增現象,從6.16%略增至6.31,三年來大致維持每十六位兒少中即有一位為生活於貧窮家戶(薛承泰,2001)。而單親家庭所面臨的親職教育困境以下列幾點最為常見:

(一) 經濟上的壓力

在經濟上,單親要維持家庭的開銷確實比雙親來得辛苦。尤其是喪偶的女性單親,由於是「不可抗力」,又往往事出突然,一時間家庭經濟很容易就陷入困境。以協助低收入家庭為宗旨的臺北家扶中心主任郭耀東指出,目前他們扶助的案家將近四百個,其中有六成以上是女性單親,且大多數是喪偶造成的。家扶中心社工員黃斐莉表示,貧窮與單親很容易相伴發生。由於貧窮者從事「耗損性」工作的比例較高,使得「父親」易於傷亡,而成為單親家
庭。成為單親家庭後,家庭經濟更惡化,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一位喪偶、接受家扶中心協助的單親媽媽吐露,她靠幫人打掃房子賺錢扶養兩個孩子。一天工作時間長達十三、四小時,幾乎已是「全力以赴」、「精疲力盡」了,仍舊經常要拔野菜度日。即使是擁有高收入的單親媽媽,在經濟上仍然缺乏安全感。「不知道賺錢要賺到什麼時候才夠?!」在外商公司擔任總經理秘書的游美未表示,在極度沒有安全感的情況下,她參加各種保險,以防萬一發生什麼事,可以確保孩子衣食無虞地長大成人。

(二) 家庭、工作難兩全

部分單親家長在忙於生計的同時,已經沒有心力去管教、照顧孩子,而使得孩子的行為發生偏差。在家庭、工作難兩全的情況下,也有單親家長捨工作就家庭,生活只求溫飽,把教育孩子擺在第一位。

一位妻子車禍死亡的單親父親表示:「目前工作是次要;教育孩子才是首要的工作!」他拿做事業的精神來經營家庭,不時到圖書館找育兒資料。「辛苦幾年後,等孩子大了再出來闖事業還來得及,」他說。一葉蘭協會會長田在華十分推崇這位用心經營家庭的單親爸爸。「他把兩個女兒打理得乾淨清爽,一點不輸我們這裡的單親媽媽。」儘管如此,但畢竟生活中少了另一半,單親家長在教養子女方面仍常感力不從心,進而影響親子關係、孩子的人格特質。
(三) 一人分飾二角

在單親家庭裡必須「一人分飾二角」,在嚴慈、鬆緊的拿捏上相當難掌握。有人心疼孩子沒有父親(母親),對孩子較為溺愛;也有人將全部希望放在孩子身上,對孩子又難免過分苛求。

(四) 子女照顧問題

姻親關係之所以容易斷絕,是因為我們的社會將婚姻視為家庭與家庭的契約,一旦夫妻二人婚姻出問題,兩個家庭也就此決裂,這種現象在歐美社會較少見。所幸,不論是男方或女方,多數的血親家庭都會提供經濟、人力方面的支持與協助,或者就近照顧,或者三代同堂,解決單親的托兒問題。

原本與婆家還有往來的游美未,因為前夫的財產繼承問題與婆家的關係惡化,如今已經不相往來。幸而她自己的娘家在各方面給予她很大的支持,不但為他們準備晚餐,還能就近幫忙照顧孩子。台大教授林萬億認為,針對單親多數回流娘家的情況,我們可能應該對娘家提供協助;對於約四成的男性單親問題,也不應該忽視。然而,目前我國只有針對低收入家庭提供補助,不符合貧戶標準的單親家庭,並沒有包括在內。
(五) 單親一方及孩子心理調適

婚姻的結束讓兩人共同扶持的家庭頓時間成為一人獨守,除了單親的一方家長需要心理調適之外,子女的生活及心理上調適也是一大挑戰。適時尋求心理諮商,可以由專業的人員陪伴度過低潮。以增加對自我的了解及拾回失去的自尊,並學習子女溝通技巧。

 

伍、結語

時代與社會變遷造成家庭型態的多樣化,孩子成長的環境益多元化;在媒體傳銷與網路資訊充斥的世代,為人父母親如何參與孩子的成長歷程,善用社區及學校資源,與孩子培養親暱的情感並確實擔任起孩子生命中第一位人生的導師,這是為人父母者不可缺席的片刻,落實親職教育的首要目標:『你今天和孩子說過話了嗎?』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4)。第二期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世紀家變──單親家庭的困境與出路光華畫報雜誌社  八十四年八月/第二十卷第八期

薛承泰2001 「台灣單親戶極其貧窮之趨勢分析」,台灣單親家庭之現況與政策研討會引言報告,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章昆超(2001)。國小資優班學生家長對學校實施親職教育的態度與需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候東成(民90)。巨變時代的親職關係。台北:教育部社會教育司。

教育部(民84)。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7)。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西文部份

Arcus Margaret E.(1990)Family Life Education:Toward The 21 st Century.Family Relations,Oct92,Vol.41 Issue,p390,4p

 

Dietz, M. J. (1997) School, family, and community. Maryland: AspenPublishers, Inc.

 

KerckhoffR. K.(1964).Family life education in America.In H.T. Chrstensen(Ed.),Handbook of marriage and family(pp.881-911)

 

網路資料

教育統籌局教育服務科家長教育推行小組

http://www.hkedcity.net/article/parentart_feature/031106-001/

家長學苑/E世代家長手冊

http://www.parentschool.org.tw/kmportal/front/bin/home.phtml

教育部/各項政策措施/教育改革相關措施/教育改革行動方案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0001/EDUION001/menu03/sub02/content_020201/03020201_0307.htm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