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人自我價值建立談生命教育

 

正修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  蔡佶縉

 

近幾年來,國內教育體制與學習環境雖然歷經在曲折爭議的變革過程中,但無論實施教育鬆綁措施,還是臺灣教育主體性亟待建立,政府機關擬定教育政策時,基層團體之意見心聲,迄今卻仍希盼受到高度重視。

教育行政當局除已對外表明不走回頭路的堅定決心,這樣教育改革發展,確實不夠完善,正因如此,種種改革的要求接踵而來。譬如臺灣高等教育學雜費收費標準合不合理、颱風期間大學指定科目考試逐日順延與否等嚴肅問題,引起社會各界議論紛紛,其所要涉及多方不同評估考量的同時,尤造成高等教育(高等技職教育)品質不一與紊亂的異常現象。

隨著臺灣與中國大陸先後成功申請進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然體認面對國際情勢和社會文化不斷地變遷,資訊科技的進步發達,突破了過去傳統知識與資訊傳播的障礙隔閡,不僅造就了網際網路的使用普及和環境熱絡,更對社會大眾自我價值、情緒智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衍生莫大衝擊的影響。

隨然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屢屢製造國家安全、兩岸關係、族群分歧、省籍情結等若干誤解紛爭,一旦觸及這些敏感複雜的議題,將必會直接破壞社會發展的穩定和諧,再加上競爭環境愈來愈激烈,亦使人際關係(interpersonal relations)便有日益產生疏離冷漠及敵對衝突的可能,欠缺做到老子<道德經>云:「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指出,民國九十二年國人十大死因「事故傷害」、「自殺」分別位居第五和第九名,凸顯出不同年齡階段之心理健康問題嚴重亟待廣受關注,以及必須強化推動生命教育與諮商輔導等工作的不足和薄弱環節,因此相關單位所背負的責任非常重要。生命是誠然可貴,教育是百年大計,生命教育的全面推行已迫在眉睫,實需賴以個人、家庭、學校、社會、政府之多管齊下,有著各方集體行動力量的形成,方能克竟其功。

詩仙李白<將進酒>云:「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雖然現今社會依舊漣漪不斷,想要有所作為之前,就應及早掌握生命脈動,以確立人生方向和定位,才能進一步肯定自我認知、引導自我探索與實踐自我目標,達致王陽明所倡導「知行合一」的學說。

時間是不等人的,往後的日子仍是要過,縱使成長過程遭受到烏雲蔽日,相信終會有撥雲見日的一天,故建立正向積極自我本身存在的真正價值,長時間持續性的妥善規劃未來生涯進路,在人生漫漫長路實屬重要。除此之外,營造激勵「施比受更有福,予比取更快樂」的良好氛圍,諸多層面仍待著實深化。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