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教合作--淺談三明治教學

樹德科技大學教授兼教務長 溫嘉榮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所 陳曉平

高雄市立鼎金國中 馬福洋

 

前言

  教育改革的潮流,推動著每個教育體制的革新,技職教育體系也在此潮流之下,發展出一番新面目。技職體系之教育目標,原本即為培育企業實務之人才,教育的重點在於教授各類技職知識及其應用為主。技職體系流通人才的培育,須與產業合作才能達到成效,並落實理論與實務之互動關係(何志峰,88),可知產業實務經驗的累積,是學術理論模型發展的根源。近年來國內技職教育在教育部技職司高瞻遠矚大刀闊斧的改善下,致力於產學合作,廣闢升學管道,已為國內技職教育注入一股新的活水,為台灣未來產業發展奠定成功的基石。於此同時,為呼應教改契機,也為了培養業界真正可用之大將人才,產學應計劃合作,建立雙贏關係:一方面由廠商提供學生實習場所與教育培訓,彌補學校實務教學不足之缺憾;另一方面校方也配合企業,修改學程,使技職教育中的實務實習課程由過去的校內課堂實習,轉變為校外業界現場的實作實習,同時也由過去每週短短數小時的實習課程,發展為持續達一學期的在職學習。三明治教學為一理論與實務相輔相成的學習方式,其可讓學習者有充足的時間消化所學的學理,也實際體驗職場的實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教學模式,值此職場工作型態快速更迭的時刻,本文分析此一模式的特色,並提供學界及業界規劃課程之參考。

壹、技職體系需與業界共同培育人才

  由於台灣過去傳統的刻板觀念是以文憑至上的一個社會,「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成為普遍的錯誤觀念,而學校教師的師資培育過程,多數普遍缺乏工作實務歷練,畢業後即到學校任教,難以傳授經營實務心得。不可諱言,這樣的教育過程實在是有缺陷的:一方面學校教育只重視學術理論,教戰終日而不能實戰,讓學生面臨所學非所用的疑慮;另外一方面,產業界必須提供額外的企業成本與時間資源,為社會新鮮人施行職場教育,付出可觀的成本來訓練新進員工。總括來說,企業十分希望能從國家完整的教育體系中獲得優秀的員工,以提高生產力,增進企業獲利,如此政府才能增進稅收,促進人民福祉,同時又能強化國家的競爭力,形成一個雙贏的局面,而這也才是政府施政的基本目的。

  技職教育主要培養在社會職業或專業技術崗位上,從事一線工作的高級技術或管理應用型人才。然而,技職學校培育學生的過程是否必然在學校這個象牙塔之中嗎?事實上,人之所以能成為萬物之靈,是因為人具有完美的學習能力,在任何場所活動,都能累積相當的經驗。由實習過程來看,學生其實等同於職場工作者,學校只是學習的一種形式之一,許多高職生在打工後,回憶其打工經驗時,都自覺有所「學習」,可見得學習並不只侷限於教室之中。由此可知,欲培育出理論與實務兼具的人才,則需要落實此一建教合作的目標,更必須加強產學合作,統籌規劃,妥善專業設置,實行“三明治”式教學(sandwich course)模式,以充分進行現代化的教學策略。過去傳統之技職教育,早已經無法迎合業界提昇人力素質的需求,產業界希望學校培育之人才能立即為企業所用,學校也迫切地想瞭解業界對人才的期許與需求。在雙方對於技職教育體系人才培育皆有一定的共識之後,學校與產業界也就開始有了緊密的合作。

  現今由於知識經濟時代之來臨,資訊科技的進步一日千里,影響所及,使學歷不再保障就業,許多人開始質疑通識教育式的學習價值。值此價值觀念的改變風起雲湧之際,三明治教學法建立「能力」比「學歷」重要的實務價值觀,及其所標榜的「學以致用」性質,成為十分受到重視的教學觀念。教育部技職司長黃政傑(台北市政府勞工局就業服務中心,2001)即表示,教育部將鼓勵技專校院實施「三明治教學」,現在國內已有多所技專校院流通管理類科獲准比照辦理,例如與某些協會合作,讓學生至門市店面實習,並採計為「流通管理實習」學分。

  要達到完美產學合作並非不可能,主要的癥結在於如何配合政府教育改革的既定方針,以及開啟「產學交流」的大門。此處所提之「產學交流」,可分為三方面討論:一、就學生方面而言,能否讓學生在就學期間就能有確實的業界實習機會,以印證學校所學習的學理,見習實務,進一步讓學生一畢業就成為廠商立即可用之人才,不需要重新加以訓練;二、就企業人員來說,能否在現有技職體系中為企業另外設計課程,讓業界各層級的員工能夠依照本身的條件與興趣,回到學校再次充電學習;三、在學校方面,能否設計一個互惠的制度,讓廠商也樂於提供學校教師現場觀摩的機會,以彌補高等學府的教師空有理論卻缺乏實務的盲點,如此所教育出來的學生,才能夠學以致用,不再只是停留在理論階段。三明治學制是屬於產學合作模式之一(何志峰、高玉芬,85年),學校與企業之合作關係 ,可視為一種「策略聯盟」的合作型態(高玉芬、何志峰,85年)。學校提供了教育資源,如教師、教學設備、行政配合給企業,而另一方面企業則提供實習資源,如實習機會、教育訓練給學校,雙方都為學生提供了「互補資源」(complementary resources),此為策略聯盟成功的必要條件(何志峰,88)。

  貳、認識三明治學制

  三明治制度(Sandwich Plan)最早有資料可查為蘇格蘭1880 年的三明治課程(Sandwich Courses),到公元1903 年此種制度流傳到大英帝國,等到1995 年以後英國高等教育已普遍實施此種制度,然而真正落實的國家則以美國為主,西元1906 年美國建教合作制度創始人許乃德在辛辛那提大學成功推展建教合作制度,1917 年美國國會通過史密斯法案,聯邦政府首次對辦理建教合作之職業教育實施經費補助,1931 年許乃德創立美國建教合作協會,1962 年屈特令籌組成立「全國建教合作教育委員會」,於是美國建教合作廣為盛行(康自立,民75)。由於在美國辦理成效卓著,於是英國將其三明治教學加強推廣實施,採取方式有一日釋工制課程、長期釋工制課程等兩種課程皆以企業為主,學校為輔,技術實習由企業機構負責,學科知識的學習由學校負責,接受此種教育的學生,半年在工廠從事技術實習,半年在學校接受知識、道德教育循環進行(繆昌瑜,民68Peter,1967Davies,1983Medrich,1994;許全守,民89)。

  我國建教合作萌芽期始於清同治初年,但當時並無正規學制亦無整體規劃直到民國28年才有建教合作制度之創立,民國455月為配合國家發展需要,使職業教育與社會生產事業機構相結合,教育部頒布「建教合作實施方案」,民國63年合訂各相關法案修訂為「建教合作實施辦法」,由教育部頒布施行。

  三明治學制的意義,在於落實理論傳授與實習驗證之間的緊密互動關係,又稱之為「輪換式學制」。在“三明治”式教學模式中,學生要在學中做,在做中學,教、學、做合一,手腦並用。在這樣的教學模式,無論是對教師或是學生在理論教學上都要嚴格要求,實務技能方面要加強訓練,使理論教學與技能訓練密切結合在一起,學生所學習的理論和掌握的技能融爲一體。而實際的實施方式,是在兩學期間,在校授課與校外實習互相輪替,學生可一個學期在學校上課,一個學期在企業界實習,如此交叉進行修課與實習的教學方法。該學制過去首見於餐飲、旅館旅運管理及美容等科系,要求學生上學期在校內上課,下學期則到校外旅館、餐廳及旅行社業界實習,將平常在學校所學的學理運用於實際操作場所;第二年第一學期又回到學校課堂上課,探討印證工作上之經驗得失,並學習新的學理,第二學期再實習,如此反覆的循環。

  近年來由於連鎖流通業發展迅速,業界對於人力需求以及提昇人力素質的期望與日俱昇,而技職學校的教育目標正與業界之期望相符,因此促成了各職業學校廣泛實施三明治學制。與學校合作提供實習機會的企業,亦本著培育未來公司管理幹部之立場,給予學生完整之教育訓練,並且提供完整之工作保障與福利。完成授課與實習後,取得正式專科文憑,畢業後若進入原企業服務,可立即晉昇更高階主管幹部,如店經理、店長等職務。

   三明治學制之主體包括學生、學校、企業,而連鎖協會則扮演中間協調溝通之橋樑,其互動架構如圖一。

 

 

圖一 三明治學制互動架構

三明治學制之策略規劃則有以下步驟:

一、建教合作企業之選擇:

  參與的建教合作企業要具有提供足夠實習工作機會、完整教育訓練系統、高度參與感與,並且與學校具有正式或非正式網路關係者優先。

二、合作方式的決定:

  輪換式教學制最能兼顧學生於學術知識與實務經驗之累積,較之過去短期建教合作或實習參訪更有效果,因此決定採行之。以交易成本理論的觀點來說(Williamson,1985),介於市場安排(market arrangement)與內部交易(internal transaction)之間的網路合作關係。

三、合作的組織型態:

  為因應三明治學制需要高度協調及溝通頻繁,由中華民國連鎖店協會擔任中間機構,該協會設有教育訓練委員會,更發揮重要功能。藉著中間機構的成立,使企業與學校間原本鬆散的組織關係,變成緊密而有效率的網路關係。

簡單而言,三明治教學法的定位就是”學以致用”。以往教育的通病,就是學校所學與社會實際應用有落差,結果當然是造成學生進入社會工作時的不適應。所以,為了改進以往這些缺點,許多技職學校已逐漸採用三明治教學法,希望運用業界豐富的資源,來幫助學生獲得實務經驗。

  參、三明治教學的管理機制

  參加三明治學制的學生,在其學習生涯中,有一半的時間是分發到企業界實地實習,由於與學校暫時脫離直接管理控制的關係,因此學校與企業應共同設計一套管理控制系統,確保學生在校外實習的品質與績效 (Gencturk and Aulakh,1995)。依據組織理論(Ouchi, 1979 , Jaworski, 1988)認為正式的控制指的是「一種設計來管理組織決策以確保達成預期目標的管理機制」。而Ouchi( 1979)及Anderson and Oliver(1987)則將組織內部控制分成兩大類,即行為控制(behavior control)與產出控制(output control),後來Edstrom and Galbraith (1987)又再加入第三種控制形式:社會控制(Social control )又稱為文化控制(Cultural control)。

  對於確保三明治學制學生之三種控制管理方式,簡述如下:

    一、行為控制:

  由於學生在校外實習時間非常長,所以學生之實習行為主要係由經理或主管直接指揮及教育訓練,雖然學校教師會定期訪視實習狀況,但對於學生之實習行為並無法完全有效掌控,因此在校外實習之行為控制層面上,企業界要負大部份職責,也因此在學生期末實習成績中,必須要有較高的比例(比50%或更高)係由企業之現場主管評核,以強化行為控制效果。

    二、產出控制:

   學生校外實習的產出,包括對企業的具體工作成果、實習報告、實習心得等。如果學生從事實習工作內容,並無具體成果可供展示,則實習報告成為主要產出,學校教師要評量審視學生校外實習行為並不容易,因此由學習報告等評核實習產出,是主要的參考指標。

    三、文化控制:

  文化控制是最低的成本,卻是長期效果最佳的控制模式(Ouchi , 1979)。透過在校授課期間,學校與企業加強對學生指導可以應用於實務的學理、灌輸工作職場倫理教育,以及下學期分發實習之前,充分瞭解企業文化、工作倫理、職前教育,才能讓學生在融入企業文化之前做好心理建設。這類文化控制的效果相當良好,可以提高學生實習之意願與興趣。

  要讓學校的學術理論與業界實際經驗能夠完美的結合,必須要妥適完整的管理機制,而良好管理機制的建立需要長期的   規劃,腳踏實地的穩健實施。學校及企業設計實習課程之時應考慮以下:理論與實務並重,培育優秀職場人才;學習與實用結合,增進學生實作經驗;加強建教合作,學理與技術相輔相成;加強國際交流,接受先進國家成功的施行經驗。

  肆、三明治教學的推動

        近年來,三明治教學的推動,使得業界與學校得以互動,資源得以互享。三明治教學是安排職場環境讓學生實習,藉以了解業界環境並開發業界資源。因職場學習具有統整學校課程和業界實務的功能,學生不致與業界脫節,職場教育與學校教學的互動能有效達成教育目標,培育業界所需人才。

  實施三明治教學主要目的在於讓學習更具目標導向,教學也更能貼近職場實務,學生不致於畢業後面臨重新學習的困境。學校的學習資源與目標和業界不盡相同,因此應善用業界資源作教育之用,以彌補學校教育之不足。而學校教育與業界有密不可分之關係,需讓業界分擔教育責任,使學生能為企業所用,無形中學校、企業、學生皆蒙其利。但是為配合三明治教學的推動,仍需要有良好的配套措施,如課程設計與發展、合作夥伴的選擇和行政配合措施等,如此方能相得益彰。而且主客觀環境因素之不同,仍需把握相關成功因素,三明治教學才能成功。

  有關三明治教學最核心部分為課程設計與發展,首先應經過需求分析,因為並不是所有的科系都適合三明治教學;再者便是教育目標的訂定,決定三明治教學的型態以因應各種不同教育環境。為配合三明治教學,需考量業界、學校的型態來規劃學校和職場課程,使得學校課程與職場課程相銜接。學校尚需作出種種配套措施,包含對業界溝通監督,對課程評鑑進行改進,使得教學品質得以提高。

  合作夥伴的選擇關係著學生未來職場就業、教育訓練、安全等環境因素。因此,需慎選合作夥伴,以保障學生。基本上列出下面數點僅供參考,一、首先以聲望卓著或表現受肯定之單位為優先選擇;二、需具有教育訓練部門或專業人員,以配合職場課程規劃;三、具有參與意願,以能相互配合;四、規模足以滿足教育需求,否則失去教育的目標;五、安全衛生條件佳,以保障學生安全衛生;六、能安排適切的學習指導;七、無負面的因素,如性騷擾、暴力。以下列舉產學合作需加以注意的幾項要點(如表一)

表一 產學合作策略

合作對象的選擇

合作方式的決定

合作的組織型態

管理與控制機制之建立

績效評估與策略

修正

具有提供重要資源的能力。

合作雙方的特質、理念相近。

雙方具有正式或非正式的網路關係。

能充分給予學生實際接觸學習的機會。

具體提供師生實務經驗。

協助學校設計理想的實習方式。

需要公正客觀、且能與三方積極溝通之中間組織。

行為控制。

產出控制。

社會控制(文化控制)。

理論與實務可相映證。

建立學生負責態度。

    行政配合措施方面,校內應有主管權責單位負責協調溝通校內各單位、評估需求及可行性、檢討可能發生的問題、教師授課時數的採計…乃至合作關係的建立、維持與擴展等,都需要相關行政措施配合。

  三明治教學也有一些問題待克服,首先將導致學校對學生影響力減少,因為一部分教育工作由業界承擔;二為成本因素,因學生、老師往來學校與業界將造成一些成本增加;三、課程銜接問題,學校是否能確實做好課程銜接?是否能在職場中持續照顧、教育學生?四、應使學生具有批判反省及自學能力;第五是學生可能面臨學校、業界多頭權威壓力,而無所適從;以上是推動三明治教學評鑑改革應注意的重點。期望更多學校加入三明治教學的行列,進一步地結合業界資源,達到提升教育品質的目的(黃政傑,2001)

據近年來國內技職學校實施三明治學制之經驗,尚有些極待克服的困難包括:

    一、企業與學校之理念仍有差異:企業注重經營的成本及收益,能夠給實習學生之承諾有限,但學校本著技職教育理念及保護學生之立場,與企業之理念不盡相同,造成雙方意見分歧。

    二、實習場所數量不足:國內企業規模以小型規模居多,致使合作企業很難尋得。適經濟不景氣之階段,企業門市規模縮減,相對能夠提供給學生實習的場所也較以往減少。

    三、大部分學生有升學迷思,學生學習意願低落:由於宣導不足,至使學生不瞭解三明治教學理念,而且目前技職教育升學管道暢通,使得學生參與意願不高。

  除上述困難之外,本文研究發現,技職體系與產業合作之關鍵成功因素在於事前策略規劃(strategic planning)的周詳、策略控制機制( strategic control mechan-- ism)是否完善、產學之間互相信賴(mutual trust)的程度以及產學之間的資源互補性(re-sources complementary),目前部份技職校院與業者合作推動輪換式教學與實習的策略方向正確,但就相關學理來說,如果無法克服其他關鍵成功因素,成功機率亦相對降低(何志峰,民88)。

 

伍、三明治教學法與建教合作互動密切

  三明治教學以不同於一般傳統教育的方式來培育各行業、各技術人才,企望由這些教育機制與產業結合來培育出符合企業需求的技術人才,其與一般教學較大的不同,是一定要有建教合作的對象,即參與廠商要明確。廠商的選擇及如何落實建教合作非常重要。合作對象要穩定且能與學校充分配合、注意工作內容、待遇福利、設定實習方向、簽約前後的評估等,都是需要考量的。

學生於校外之實習過程及所接觸的企業文化,涉及產學互動關係的分析如下:

一、校外實習將可加強業界組織氣氛:

  校外實習對業界組織氣氛、員工工作態度所形成之衝擊值得研究。因大批實習生上生產線工作,強化其組織,增加生產力,對公司員工工作態度也有許多影響;在積極方面,優秀的學生可將學校教育習得之技能與認真學習的態度帶進業界,影響其他員工的工作態度與觀念,二者相得益彰,提升公司的生產力,加強產學互動。

二、校外實習提供學生驗證理論與實務:

  在做中學,除技能磨練之外,公司的在職訓練教育課程是最實際的。因此慎選實習單位是非常重要的。學校輔導單位應先做好建檔資料,篩選正派經營者,訂定配套辦法,才能為學生做好把關的工作。因此業者的經營理念是重要的參考指標;其次是口碑,前屆學長姊的心得是學弟妹們參考的依據。同樣的,唯有學長姊在業界有良好的實習成績表現,才能確保學弟妹實習名額的增加。

三、校外實習須提防「負面教育」的情形:

  有些職場上負面的文化、制度,使實習生無法接受,學生在校外實習中的挫折,可能仍需求助於學校老師及心理輔導專家。因此,在校時應做好心理建設,讓學生有適應職場文化的心理準備。這些影響不能完全阻止或區隔,端賴學生自己去體驗、分辨。基於對提供實習環境業者之敬重,學校不便直接干涉,法則亦無法完全解決這些個案。面對可能有的「負面教育」,教師必須深入的了解及體認,親自與業者互動。因此學校教學單位必須與實習輔導單位相互合作,加強學生的心理衛生工作。

四、增進學生人際關係:

  學生平日在學校所接觸不是同學、師長就是家長,很少與外界有所接觸,生活環境相當單純,但是自我觀念相當嚴重,若是藉由三明治教學能與業界人士、顧客真正接觸,使其瞭解職場倫理以及人際間互動的方法且更加成熟懂事,並提高對工作環境的學習能力。

  以下的實例,是有關心理轉折成功的例子:一名中廚科學生分發到西餐廳實習,負責洗盤子,半年來從抗拒、懷疑、然後到調適、領悟。並由餐具的分類工作認識了盤子的種類,由清洗過程瞭解洗潔劑成分分析等,終於有所成長。え一名旅運科學生到旅行社實習,負責送件工作,因為路線不熟悉,常要借助地圖尋找,後因與消費者有直接的接觸,從互動中學習到許多專業的知識。一名餐飲科學生,從進入實習單位即自己訂定實習計劃與進度,經過實習單位的協助,而達成自己希望的學習目標(李貴榮,民88)

  結論

  由於工商社會的多元化及高科技時代的來臨,Work and Study近來成為一個相當熱門的話題,因為這類課程提供了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機會,使學生得以一窺部分產業之堂奧技職教育的目標在培育具有實用專業技能的人才,學校的師資、課程及設備等都需要掌握時代的脈動,使學校的學習環境能迎頭趕上、及時配合,才不會落伍、甚至遭到淘汰。更進一步,要提升專業人才之素質,增進技職教育之品質,以因應產業升級之迫切需要,配合國家重要經建發展政策。三明治教學法由於注重實務的學程,加上具有豐富實務經驗師資的認真教學及全力投入輔導,使得學生在不斷的實務操作與嚴格教學並重的環境並輔以規律的生活教育之下成長,而學生不僅具備實務的技能與專長,並且培養了待人誠懇、虛心學習及敬業樂群的素養。技職院校在規劃教學課程時若能採用「三明治」教學方式,輔以分別來自產、學界的雙講師制,讓學生在校研習後需到業界實習半年,此制度經統計發現,企業訓練過的準畢業生,符合業界所需的能力可從原先的百分之四十提升到百分之八十(高科大e週報)是故,在業界實習(實際已上線從事工作)以來,深受業界之歡迎、接納及重用,足見三明治教學法的效果,已得到充分的驗證與肯定。總之,三明治教學法符合技職教育精緻化之趨勢,使學校教育與實務更貼近,校外實習應是學校教學的延伸,而業者也透過這種模式,提升其生產力與品質,使雙方互惠。

參考文獻:

許全守(民89),三明治課程在高等教的實施策略。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5846-51。

康自立(74) 建教合作教育原理。台北市: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吳忠福(民90),三明治教學法應用於技專校院流通管理科系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繆昌瑜(民68),工業專科學校建教合作問題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麗雲(民89),專科餐旅教育三明治教學之效能評估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何志峰(民88),流通管理科組三明治教學之規劃。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52,15-17。

高玉芬、何志峰(民85),由策略聯盟剖析建教合作。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3551-54。

李貴榮(民88),技職簡訊月刊。Technological & Vocational Education Newsletter第96期 八八。

台北市政府勞工局就業服務中心http://www.esctcg.gov.tw/PartTimeJob/ana/sch.htm(文為黃司長政傑於全國技職校院三明治教學研討會專題演講講辭)  

黃政傑(2001):大學教育改革。台北:師大書苑。

高科大e週報,http://archive.udn.com/2004/1/29/NEWS/NATIONAL/NAT4/1810917.shtml

Anderson Erin & Richard L.Oliver(1987),”Perspectives on Behavior-Based Versus Outcome-Based Salesforce Control Systems,” Journal of Marketing , 51 (October) , pp.76-88.

Bernard J. Jaworski, (1988)”Toward a Theory of Marketing ControlEnvironmental Context, Control Types, and Consequences”Journal of Marketing ,52,pp.31.

Davies, L.1983.Cooperative educ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Salford.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607,580-583.

Edstrom, A. & Galbraith J.R.1987Transfer of managers as a coordina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 in multinational organization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2(July): 248-263.32.

Gencturk, E. F., & Aulakh, P. S. (1995). The use of process and output controls in foreign market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6(4), 755-786.

Medrich, E. A.1994.Vocation education in G-7 countriesprofiles and data.

Berkeley, CA. MRP Associates.

Peters, A. J.1967.British further education. Pergamon Press. Lodon, CH. 15.

Ouchi, W.G. (1979);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he Design of Organization

Control Mechanisms, Management Science, 25(Sep), 833-847.

Williamson,(1985)“Compa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The Analysis of Discrete Structural Alternative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36pp.269.

回39期目錄

rk for the Design of Organization

Control Mechanisms, Management Science, 25(Sep), 833-847.

Williamson,(1985)“Compa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The Analysis of Discrete Structural Alternative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36pp.269.

回39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