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電子市集的運作機制探討台灣與大陸之間的合作網絡關係

劉信宏(雲科大企研所研究生)

壹、               研究動機

  根據Forrester Research對B2B電子商務市場樂觀的估計,在2004年可達到2.7兆美元的市場規模,同時預期在未來5年有53%的B2B交易將會是在B2B電子商務完成,而交易金額將於2004年達到1.4兆美元;由上述調查可發現其隱含的商機及對企業所帶來的效率;近年來台灣的國內廠商在衡量國內生產成本的上升可能侵蝕掉企業本身的利潤下,紛紛將製告部門轉移至其它國家尋求較低廉的的營運成本。而中國大陸在其工資及市場成長潛力條件皆優於台灣,因此90年代中期起,台灣資訊硬體產業便急速外移;目前個人電腦上下游廠商己陸續到位完成(蕭宏智,2001)

  在電子產業紛紛將製造部門外移至大陸的同時,如何和台灣的其它事業單位做一個較緊密的聯結,來提高資訊的流通速度及擴展資訊廣度,成了一個重要課題。在學者Manuel Castells的書中(網絡社會之崛起)指出,中小企業會促成多方向網絡模式,而台灣企業則為了在大陸生產以享有較低的勞動成本及出口配額等好處,而在大陸設點;而文中對於思科企業的運作模型是建立在三個假定上,其中作者認為分享資訊和系統的方式,是影響關係強度的關鍵因素。同時全球網絡化的企業模型,對所有的關鍵組成部份開放公司的資訊基礎設施,也啟動了網路的競爭優勢。因此本報告希望以電子市集(E-marketplace)的經營模式來探討在此兩岸分工的網絡模式下,其結合金流、物流、資訊流等整合性商業服務的現況為何。

 

貳、               目前電子市集的類別及營運模式(business model)的介紹

  目前在電子市集的分類及交易形態上,依其判定類別標準的觀點不同,而有不同的分類方式;根據Morgan Stanley Dean Witter「The B2B Internet Report Collaborative Commerce」,作者將電子交易市集以交易類型分為買方集中管理(buyer-managed)、供應方集中管理(supplier-managed)、交易市集集聚(market maker)、和內容集聚(content aggregator)等四個交易類型;而麥肯鍚季刊則依市集模式分為買方主導、賣方主導、中立的第三者主導等三種模式。依據「Executives Guide to E-Business」書中作者的分類則著重於產業方式分類,共分為水平產業及垂直產業電子交易市集兩大類;茲將上述內容作一整理如下:

1          .從產業或服務內容的觀點來區隔電子市集產業時,一般趨向將經營版圖分為垂直與水平市集兩大類(如【圖1】所示)。


【圖1】

圖片來源:林玉凡(2000)

從交易機制觀點切入時,大致能將交易機制歸成三類,分別為線上流通交易(Online Exchange)、線上拍賣(Online Auction)及線上競標交易市集(Online Bid) 。(如【圖2】所示)


【圖2】

圖片來源:林玉凡(2000)

 

  由於本報告探討目標以台灣現階段的電子產業為中心,因此在分類方法的說明上,則以產業方式分類為介紹主體如下:

(一)、水平產業

    水平產業電子交易市集是藉由一個交易平台,讓所有企業對非專業的共同業務進行採買或交易。也正由於不限於某一產業,所以單筆採購金額不高,屬於「低價多量」(例如文具採購)的模式,其交易的模式以間接原物料維修與修理零件商品MRO(maintenance, repair, and operating)為主。 此種交易市集可提供每家企業在營運時所需的商品或服務。這些商品或服務不分企業大小也不分產業別,它們所需的是一套共同機制的平台進行交易。說起來,這類訴求對象以維修與修理零件商品的文具與消耗品、員工福利或物流管理為主。這類代表國外業者有Ariba的Ariba Network、第一商務(Commerce One)的MarketSite、MRO和Intelisys的EC Portal等,國內業者有康柏投資的首席(Com2B)、HiOffice、亞訊達康(eASAP)等。

 

(二)、垂直產業

和水平產業電子交易市集不同的是,垂直產業的交易架構很難複製到其他產業,具有先天的封閉性。因為僅有同一產業的上下游廠商可以使用,又牽涉到專業知識,所以垂直性電子商務是一種「高價小量」的模式。 電子交易市集的營運主要是依據某一產業作垂直整合交易,此類市集要具有該產業的專業領域知識,其提供的服務通常先將採購自動化,再進一步整合上、下游的供應鏈管理。幾個具代表性的國外業者有:個人電腦的PC Order;建築承包工程的Bidcom;金屬產業的MetalSite和e-Steel Exchange;塑膠產業的PlasticsNet;汽車零組件產業的福特、通用汽車與克萊斯勒的Covisint汽車交易市集…等。

而上述的內容也似乎可對應到學者Eieter Ernst所整理的五種不同的網絡類型,它們包含了供應商網絡、生產者網絡、顧客網絡、標準結盟、技術合作網絡。

 

參、               以價值鏈分析兩岸部門的責任分工型態

  麥可.波特(Michal Porter)認為資訊技術藉由公司各活動價值的創造來產生競爭優勢,因而提出「價值鏈」的概念。價值鏈由公司生產、後勤、行銷與銷售、服務等主要活動,以及採購、技術發展、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基礎架構等支援活動所組成。如【圖4】所示。當組織與其他組織間存在交易關係時,即藉由跨組織價值鏈的垂直或水平連結,形成所謂的「價值系統」或「產業價值鏈」。本報告的主題以目前台商前往大陸設廠的電子業者為主,其範圍包含了上下游的廠商,乃符合了「產業價值鏈」之定義(張嘉玲,1997),下面的討論也將依循該定義。


 

     Porter & Fuller (1986,Chapter10)同時也以企業在價值鏈上資源配置差異所產生之連結,定義合作為長期且正式之聯盟,其提出企業應從兩大構面思考整合外部廠商的能力,其一為價值活動的國際配置;另一則是不同地區的企業如何發展協調整合外部之能力(企業合作),可視為企業價值活動的國際配置工具之一(張嘉玲,1997)。現有的電子產業為高度的專業分工形態,以價值鏈的觀點而言,價值系統內的每一項營運活動皆可能影響到整體系統的績效,因此如何藉由鏈結來協調各區段的運作,使位居價值系統內的業主能極大化系統內價值活動的效益,並進一步降低因交易所產生之交易成本是值得考量的議題(洪堯動,2000)。經由電子市集的運作,可利用資訊技術來凝聚上下游間的合作關係,可使價值系統中的成員追求的是整體最佳化,而非局部最佳化。茲將上述的概念整理為【圖5】:  

圖表來源:本研究報告

  在了解價值系統的概念後,接下來沿用定義以【圖6】說明目前兩岸之間的事業部門在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  

依上圖所示,在價值鏈中的「產品發展」、「物流管理」、「行銷服務」皆由台灣事業單位所負責,而「物料採購」、「產品生產」則由大陸事業單位負責;當台灣的研發單位將客戶的需求以及企劃部門的期望,轉換成實際的產品之後再將設計圖透過電子市集的網路傳送至大陸的生產單位,而物料採購單位與產品生產單位則能分享彼此的庫存資料及生產時程,以電子化技術來預先規劃對供需反應的一致性;之後已製成的產品再以台灣為運籌中心進行配送及倉儲管理,同時進行商品的行銷工作及相關的顅客服務。

 

肆、               電子市集型態的擬定及運作流程

  在了解現階段不同種類交易市集的概況後,以下將就下列二個主題來加以闡述型態應如何擬定:

u      市集夥伴的選擇與具備要件

u      市集營運功能與要件

一、市集夥伴的選擇與具備要件

由於電子產業中合作的代工對象數量並不多,對象多為重量級廠商,同時對於市集的參與者能否對市場有一致的觀點,及商業模式是十分重要的;例如硬碟製造商所代工對象若為個人電腦廠商,則主要訴求要點則以價格為主,假若合作對象為企業用戶,則產品功能的穩定性則顯得較為重要(林夢平,2001)。在合作夥伴的特徵上,成員則應多為大型參與者及代工廠商,而且大部份有電子採購系統,對於電子商務能力與準備狀況佳。

 

二、市集營運功能與要件

(一)   供應鏈補給作業(Supply Chain Replenishment)

供應鏈補給作業是一個整合與分散交互運用的策略,用來調整供應商及合作黟伴之間的即時性需求,以增加對客戶的回應能力。以「接單後才生產」(Make-to Order)的策略為例,在此種生產模式下,當接獲訂單後,一個電子通告立刻沿著價值鏈,送到所有零組件及半成品的廠商。在產品生產的同時,資料採礦(data miring)進行追蹤客戶歷來的偏好、消粍工時及出貨狀態的統計、及供應商和合作夥伴之間的績效;而這些統計資料可用來提供資訊,以使價值網絡在未來的規劃及運作上能夠更有效率。以全球性的公司觀點而言,運用網路可讓總部與分佈於世界各地的生產線及倉庫之間作溝通聯繫;而這些資訊可提供企業降低庫存、減少重覆作業、簡化作業程序、降低作業成本,以及更有效的掌握整個營運狀況等的效率(Martin V. Deise,2001)

(二)協同式產品開發(Collaborative  Product Development)

  在講求專業分工的產業中,產品於設計的過程中就己經透過與上下游產品設計協同合作(design collaboration)完成產品的設計。透過線上提供相關產品設計規格的資訊分享,來進行企業間的協同合作,可使參與者在訂單處理的前置作業,及後續追蹤過程能充分掌握(李浩正,2001)

(三)電子化採購作業(E-Procurement)

  參考【圖7】後可以看出,水平間接物料交易市集通常是針對企業非本業之外相似的採購,只要開發出通用的市集,便可向不同產業推展,其特色是「低價多量」。而垂直直接物料則是針對特定產業,提供上游到下游整體產業的商情資訊與交易服務,所以個別產業與市場都有不同的專業知識,很難複製到別的產業,天生具有封閉性。而就電子產業而言,合作夥伴便能透過利用電子市集讓彼此間分享生產排程,同時資訊分享可以提升供應商的電子化程度,並對預測的需求做更好規劃及產出。

Differences Between Direct and Indirect Procurement

 

Direct Purchases

Indirect

Predictability of purchases

Volatile; External market driven

Predictable; internal admin support

Price

Swing with availability; market demand

Less volatile; lower cost

Order size

Larger lots for volume production

Smaller,individual purchases by each department

Collaboration on product bought

High: partners co-design and produce

Low; standard, off the shelf product is acceptable

% of Purchases

80%

20%

Revenue Impact

High; revenue generating product

None; for internal use

End Consumer

External customer

Internal employees

【圖7

圖表來源:Morgan Stanley Dean Witter Internet Research

就上述的討論而言,從市集夥伴的選擇與具備要件,和市集營運功能來針對電子產業的特性來判斷,垂直型電子市集較能符合本報告所探討的對象,並且對其加入市集的上下游廠商也較能透過該種市集的營運來達到整體成員效益最佳化。

  接下來將就上述的市集種類及功能,以【圖8】舉例說明其價值系統中的成員如何參與電子市集的運作。

  電子市集的參與廠商,可藉由市集的運作使「供應鏈補給作業協同式產品開發電子化採購作業的功能,將價值系統中的成員在運作流程上作更有效率的結合;例如在產品的研發初期可將客戶的意見以市集的資訊網絡傳送予價值鏈的成員;而在接受訂單後,物料採購單位即刻清點庫存,決定是否採購或使用現有庫存;同時依據零件採購地點和生產線的時程安排預估出貨日期,倘若與當初客戶承諾有偏差,則即刻通知客戶。

  在產品完成進入出貨配送的階段後,對於配送排程及配送狀態的資訊可由電子市集中的「運載控制中心」,以電子化的方式來掌控運輸計劃與執行系統,同時再將配送時程和訂單所要求的時間做比照,將訊息提供給供應商及其它供應鏈夥伴做為調整的變數;對於貨款的交付方式,目前的電子付款/轉帳方式(Electronic Payment/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 , EFT)即指顧客(企業或個人)利用電腦和通訊技術,發送付款/轉帳或扣帳指示,將存放於某金融機構帳戶中的資金撥轉至另外一個帳戶內,在毋需人力介入處理的情形下,自動完成付款或資金調撥的作業(邱淑鳴,2000)。依作業方式可區分為

Ø        即時交易(Real-time Transaction)

Ø        批次交易(On-Batch Transaction)

Ø        信用交易(On-Credit Transaction)

 

  最後在電子市集的營運內容上勢必有其領域的合作夥伴來共同參與,包含系統整合、軟體供應商、企管與技術顧問等不同策略同盟的對象來使電子市集的功能完備,或透過併購方式來取得更多專業知識,以提供較完整的解決方案。

 

伍、               依應環境變數更動如何調整分工型態及強化市集功能

大陸即將加入WTO,在關稅及進口管制方面,將逐漸放寬,甚至將開放大陸私營企業及外商經營一般貿易業務,因此大陸市場之競爭將益發激烈。對此,業者應預先為規劃,否則將無法與國際性大型企業在大陸市場上競爭。在大陸內銷市場方面,亦受大陸即將加入WTO的影響,對於以往限制外商經營的零售、批發商業,乃至於倉儲物流業,均將逐步對外商開放。以大陸的經濟與消費發展潛力,廣大的幅員,對倉儲物流的需求既殷且鉅,如何在大陸建立銷售及物流通路,以掌握大陸龐大的市場,更是我方台商應及早籌劃不可錯失的商機(熊學治,1999)。而電子市集的演進趨勢也將以單一市集的型態進化為由單一母市集外,尚有其它的子市集依附在其之上;例如由美國通用、福特、克萊斯勒車廠所組成的電子市集,也會有其它如鋼鐵市集及電子業市集來聯合形成共同市集(Meta-Market) 的模式,利用其共同市集的模式來達成不同市集間的跨供應鏈整合,或分彼此的後勤服務,來提升運作效率。

目前在電子市集的交易機制方面,以AribaCommerce one這兩家水平電子市集為例,其付款機制皆以信用卡業者作為金流服務的提供者,其可能原因是來自於B2C交易的影響所造成;但該種單一的交易機制實難符合在全球市集中,不同類別的企業對於不同交易類型服務的需求。而現階段由於中國大陸對於金融市場營運仍有諸多管制措施,在兩岸分工的體系上,台灣在金融服務的提供上享有相對優勢;例如以信用徵信以及融資的方式,取代現有的信用狀,簽約銀行會事先徵信買賣雙方,並給予評等等級,再由CoFace全球貿易保險提供交易安全,而供應商所需的資金調度就交由銀行來提供融資;國內的華信銀行正與國外的美國商銀(BOA)、匯豐銀行等協商合作提供該項服務(林聰仁、程左一,2001)

除了交易方式的多元性外,透過軟體與硬體建設,將金流服務的便利性與安全性整合進來,在交易過如何整合這些安全控管服務。還有前面所提到的金流機制,如何整合不同的服務讓買賣雙方選擇適用的交易方式是可以考慮的方向;而在交易流程的進行中,對於金融避險的功能是目前較少被提及的服務項目,倘若能尋求金融機構作為策略聯盟的夥伴,來針對市集的交易過程以期貨或選擇權等方式達到避免受外匯匯率波動的影響,可強化市集在付款機制的完善性。

 

陸、               結語

在電子商務的浪潮下,電子市集的興起被認為是另一波新的商業模式,對於企業營運流程能透過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來加以作更有效率的結合以及藉由加入市集,以市集聚合買方或賣方的機制來簡化採購及銷售貨品的程序並強化組織成員之間的互動性。

在上述的報告內容中,以價值鏈加以分析兩岸分工架構下的價值區段,現階段的生產及物料採購歸屬於大陸的分工區段,而研發區段則由台灣負責;價值鏈下的責任配置端視其不同地區所能創造的價值優勢來加以決定,而現階段的責任分工在未來也可能會加以調整。大陸其低廉的勞力能相對壓縮組裝作業所需的成本,但未來在大陸人力資本累積至一定水平後,其研發能力也能夠相對提升,進而轉化為創造價值的來源,藉時其分工區段也可能延伸至研發部份;而電子市集的角色也並非止於交易的進行,從上述的報告內容可得知,利用市集夥伴間的合作關係來創造其對市集的黏度,而彼此之間的深度結合更有利整體產業的營運。台灣的電子產業在電子市集的導入後,期望可透過該種的合作模式來促成經濟體質的改善,讓產業發展能形成良性循環,進而邁向新的里程碑(蕭宏智,2001)

 

 

參考文獻

一、中文參考文獻

1.      何琦瑜(2000),「B2B破浪而來!」,數位時代,第10號,2000年4月

2.      何琦瑜(2000),「擊碎NASDAQ的Commerce One」,數位時代,第10號,2000年4月

3.      何琦瑜(2000),「eVerticalNet矢做專業社群保姆」,數位時代,第10號,2000年4月

4.      謝宜生(2001),「虛擬物流,整合物流業」,資訊與電腦,2001年1月號

5.      吳進榮(2001),「物流業的速體健-電子物流」,資訊與電腦,2001年1月號

6.      林夢平(2001),「加入電子市集前先三思」,資訊與電腦,2001年2月號

7.      陳惠媚(2001),「『蕃薯化』的電子交易市集」,資訊與電腦,2001年2月號

8.      李浩正(2001),「運用電子市集開創企業經營新局」,資訊與電腦,2001年2月號

9.      蕭宏智(2001),「應用電子交易市集開啟兩岸分工」,資訊與電腦,2001年2月號

10.  簡西村(2001),「全位電子商務:從B2B到E-Hub」,資訊與電腦,2001年2月號

11.  Michael Dell(1999),Dell的祕密,trans. 謝綺蓉譯,一版,台北市:大塊文化出版

12.  Martin V. Deise, Conrad Nowikow, Patrice King,Amy Wright,(2001)電子化企業經理人手冊trans. 陳正宇、周書鴻、鍾玉玨、蘇婉婷、鄒月如、陳妙萍、蔣慶慧合譯,一版,台北市:遠擎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13.  Manuel Castells,(2000) ,網絡社會之崛起,trans.夏鑄九、王志弘校譯,修訂再版,台北市:唐山出版社

14.  張嘉玲(1997)「資訊技術對流通通路系統之改造策略」,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5.  李信宜(1997),「資訊產業之系統產品競爭策略-以網路電腦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洪堯動(2000),「從交易成本觀點探討價值鏈管理創新」,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17.  蔡承翰(2000),「個人電腦產業廠商之虛擬整合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8.  林聰仁、程左一(2001),「B2B and Enterprise Software:Ariba vs. Commerce One」,國立台灣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作業報告

19.  熊學治(1999),「1999年第一季中國大陸對外貿易競爭力簡析」,

  http://www.cetra.org.tw

20.  林玉凡(2000),「電子市集(E-Marketplace)之成功經營關鍵因素初探」,經濟部科專產業電子化技術與標準整合應用研究計畫,

http://www.itap.org.tw/apptrend/apptrend0102.htm

 

21.  蕭洪智(2000),「電子市集(E-Marketplace)觀念介紹」, 

http://www.itap.org.tw/apptrend/apptrend0101.htm

 

22.  邱淑鳴(2000),「電子交易市集理論篇」,電子商務導航,第三卷 第 二期,http://www.ec.org.tw

二、        英文參考文獻

1.      Plilips,C.and M.Meeker(2000),The B2B Internet Report,

  Morgan Stanley Dean witter, April, http://www.msdw.com/mrchuck,

 

2.      Rajat K. Dhawan, Ramesh Mangaleswaran, Asutosh Padhi, Shirish   

   Sankhe, Karsten Schween, and Paresh Vaish (2000),The Asian  

   Difference in B2B, The McKinsey Quarterly, 2000 No. 4 Asia,  

    http://www.mckinseyquarter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