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數位落差之相關研究

洪希勇(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研究生)

前言:

數位落差(Digital divide)是一種資訊科技發展快速所產生的社會現象,它是指不同背景者使用電腦及網路能力的差異。這些差異往往而因性別、種族、階級或居住地理區域等社經背景的不同,造成了接觸電腦與網路的機會不同,使得資訊社會產生了不平等現象,此即所謂的「數位落差」。而這些差異表現在社會面上有資訊取得不易、教育機會少、工作機會少、收入偏低等層面。近年來台灣社會不論是政府部門或學術機構,已經開始注意到數位落差所帶來的不平等現象,並進行了許多調查及研究。以下簡介幾些調查或研究的內容,以初步瞭解台灣有關數位落差的相關研究。

一、政府部門對數位落差的調查計劃

近年來台灣社會不論是政府部門或學術機構,已經開始注意到數位落差所帶來的不平等現象,並進行了許多調查及研究。以政府部門為例,教育部在92年委况交通大學進行「建立中小學數位學習指標暨城鄉數位落差之現況調查、評估與形成因素分析」計劃。以瞭解國內中小學生數位學習之現況,進而使城鄉學習機會無落差,以達成教育公平正義之目標。此計劃欲透過文獻分析、問卷調查及深入訪談等研究方法,瞭解日常生活和實務工作所需的數位能力,找出弱勢數位群體後,根據其性質、生活環境及應具備之數位能力,擬定縮減數位落差之對策。

另外,行政院研考會在民國91年委託元智大學進行「建立數位落差整體評估指標暨九十一年數位落差調查」。此調查目標為:1.訂定我國數位落差整體性評估指標與國際性指標接軌,以方便未來與國際比較我國數位落差定位與相對執行成效。2.評估目前台灣地區家戶個人的資訊使用能力與數位落差狀況,以及行政機關內部在電子化程度與數位應用能力狀況的調查。

 

二、數位落差的相關研究

自民國90年後,也有不少研究以數位落差為主題進行研究,以下簡介之:

申望毅(民91)以大高雄地區國民中學三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目的在了解學生資訊近用程度,並探討學生之資訊近用程度是否會隨著學生個人、家庭、學校背景的不同而有差異存在,進而瞭解教育體系內數位落差之現況。研究方法為以自編之「教育內數位落差之研究問卷」進行問卷調查,有效樣本659份,在經過統計分析後,研究發現有以下幾點:

1、國民中學學生之間存在數位落差現象。

2、資訊科技近用、資訊內容近用之程度,在資訊素養培養上佔重要地位。

3、教育體系與資訊社會間,數位落差現象不盡相同,但有因襲社會結構不平等的傾向。

4、資訊教育發揮減少因社會結構不平等,所造成數位落差現象之功能。

  楊涵如(民91)以比較教育的觀點,探討數位資本主義下的數位落差,並檢視EU、APEC及G8三個國際組織針對數位落差所提出之教育因應策略,以論證教育是否得以作為數位落差的解決之道。研究結果發現,在數位資本主義情勢下所產生的數位落差,乃是由國際政權藉由NII-APII-GII逐步的建設過程,將權力集中於少數強權國家手中,於此過程中數位落差因而生成。社會裡資訊科技與資訊的增加,將促成數位落差產生並加劇。EU, APEC, G8等三個國際組織近來競相以各種教育策略對數位落差所提的解決之道,然而作者發現,三個國際組織的原則和精神相似,亦各有特色:EU透過數位素養是要達成文化交融,其並非能解決數位落差之道,APEC的資訊化教育亦無法遏抑數位落差在科技權力螺旋中的惡化態勢,G8高峰會在沖繩憲章裡更強調一切以私部門作為主導,如此教育則淪為數位資本主義私部門獲利的助手。

劉燕青(民91)反思網路開放、自主的假象,認為數位落差正建構出數位霸權。認為一種新的網路權力型態逐漸成形,它卻不是如同麥克魯漢所預言分散的權力結構,而是一種越來越集中於少數權力中心的金字塔權力結構。以西方(尤其美國)或少數人為中心的網路文化論述,正以網路中心的姿態以「進步」為理由,塑造不同文化社會為同樣的資訊社會,並以美國資訊社會的網路文化為唯一的標準。

鄭欽文(民91)以高屏地區869位國小高年級學生為對象,探討數位落差影響之因素。研究目的在探討國民小學學生其數位落差的影響因素。研究方法為文獻探討及問卷調查。並使用次數分配、卡方考驗、t考驗以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研究結論如下:

1、高屏地區國小學生使用電腦與網路的現象與一般民眾使用情形有部分的差異

2、學校因素是造成高屏地區國小學生數位落差的影響因素

3、家庭因素是造成高屏地區國小學生數位落差的重要因素

陳嘉駿(民90)以多國比較分析來探討數位落差的現象,並檢測網際網路是否為數位資訊傳遞的主要管道。此研究藉由人口統計變數,如性別、年齡、所得與教育程度,來說明各族群數位知識程度之差異,並試圖解釋受訪者態度造成數位落差的可能性。並使用數位知識評量量表(digital knowledge index,DKI),於台灣、美國、中國大陸以及印尼四個國家的都市與鄉村地區進行訪問,以探討城鄉之間以及國際之間數位落差的現象。結果發現,各國城鄉之間在教育程度、所得以及對數位科技的知識上有明顯差距,而在國與國之間也因為本身數位科技開發程度的不一,存在著嚴重的國際數位落差。

 

結語:

從近年來,政府部門對數位落差的調查計劃及數位落差的相關研究來看,可以發現不論是政府或學界,已經開始注意數位落差所產生的各種社會及教育問題,這些研究主題包括了比較多國的數位落差現象、政府對全國城鄉數位落差之現況調查、各縣市國中小學生數位落差情形的研究、反思數位落差背後代表的數位霸權現象…等。

 

參考文獻:

「建立中小學數位學習指標暨城鄉數位落差之現況調查、評估與形成因素分析」   網站。http://e-divide.nctu.edu.tw/

減少數位落差入口網站。http://www.digitaldivide.nat.gov.tw/

申望毅(民91)。教育內數位落差現況之調查研究-以大高雄地區國三學生為                            例。義守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高雄:未出版。

楊涵如(民91)。數位資本主義下的數位落差及其教育因應策略。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南投:未出版。

劉燕青(民91)。揭開網路開放、自主的假象-從數位落差到數位霸權。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未出版。

鄭欽文(民91)。高屏地區國小學生數位落差影響因素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未出版。

 

陳嘉駿(民90)。數位落差現象再探討--多國比較分析。南華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未出版。

返回36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