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社會學的方法論

社會所曾子旂、教社所歐貞延

壹、「方法論」與「研究方法」的不同

一、方法論:

二、研究方法:

貳、網路作為一個工具還是研究客體

一、網路作為研究工具

二、網路作為研究客體

參、網路社會學的研究方法

一、傳統社會學的研究方法

(一)、質化

(二)、量化

(三)、優缺點

二、網路社會學目前的研究方法

(一)、傳統研究法帶入新的研究領域

(二)、多元方式交互使用

(三)、找出全新的研究方法

三、網路社會學的研究方法反思

(一)、研究倫理

(二)、網路社會的來臨

(三)、如何確立網路社會學的研究方法?

肆、從社會學到網路社會學

 

壹、「方法論」與「研究方法」的不同

在討論方法論之前,我們先要釐清兩個概念--「方法論」與「研究方法」。這二者是不一樣的概念;所謂的「方法論」是指思想上或是針對「研究方法」的研究與邏輯規則。「研究方法」則是「工作手冊」,教導我們如何完成整個研究的步驟。近代自然科學的形成與社會科學的奠基,在於擁有客觀的方法論和研究方法,追本溯源可以從希臘時代Aristotle邏輯學之三段論法,其邏輯學著作後來由他的注釋者彙編成書,取名叫作《工具論》,主要論述了演繹法,爲形式邏輯奠定了基礎;到了文藝復興時期,Bacon有感於演繹法之不足提出《新工具》,主要論述了歸納法。演繹法與歸納法於是形成了方法論的基礎。MillA System of Logic一書中建立出著名的歸納四法來,又提出第五種方法--共變法,以補充歸納法,而社會學正是在研究社會現象與社會現象之間的共變關係。

 

貳、網路作為一個工具還是研究客體

路作為一個社會網絡的媒介工具,在研究方法上使用「網路」作為工具,那麼我們所需要的是這個工具是否能夠達成「信度」與「效度」的標準,而不需要深入去探討網路的「本質」問題或是它所造成的情況。反之亦然。在本周所閱讀的文獻當中,網路在研究方法當中的定位多是「工具」的角色。如利用網路E-Mail 發放問卷,因應著網路的便利性與即時性,網路的問卷發放成為最便捷且有效率的選擇。當然一但成為一個研究方法的工具,那麼便會面臨「信度」與「效度」的檢驗。

相對的,讓我們思考一下「網路」成為一個研究客體的情況。翟本瑞在〈缺席的社會系〉一文中所分析的結果,發現現今以網路為研究客體的論文中,研究的內容多為經驗性敘述,缺少理論的討論。對此翟教授亦做一些對話,強調不是參與者稀少,而是願意做理論累積的人過於缺乏;如果有適當的師資與研究生加入,為資訊社會做踏實的理論堆積,那麼資訊社會學的基礎勢必豐厚許多。

而網路作為一個研究的客體,那麼全新的領域企圖使用全新的研究方法不會是一個最佳的方法。如果能夠先用傳統研究方法做多元的使用,在了解本質後,才能夠有一個最適合的研究方法出現;甚至是方法論的建立。

◎附表一

 

網路是工具

網路是研究客體

優點

快速、彈性、做答生動、精確、訪員干擾少、具私密性

傳統的學術訓練會帶給我們對於一個新領域的探索較有利的引導。而且,當一個全面性的網路世界來臨時,具有權力的人將是最了解它的人。

缺點

缺少代表性、答題自我選擇、回收率低、結果推論性有限、品質不易控管

過分輕視或是看重科技所帶來的影響。如此會將世界帶向兩極化的發展。

解決之道

網路所蒐集的資料不應該全盤性接受,應該多使用幾種方式相互印證,如此才可推論出具有信度與效度的結論。

利用傳統研究方法做虛擬空間的研究,是不完全適當的。應該認清楚網路世界的本質,才能找到最適合的研究方法。

附註

 

 

製表人:曾子旂

製表時間:2003/6/9

參、網路社會學的研究方法

一、傳統社會學的研究方法

容我在此將研究方法做最粗暴的分析,這種方法是非常門外漢的。不過,在此我想突顯傳統社會學與網路社會學的研究方法差異。

(一)、質化:通常請向於個殊性的解釋時適用。

(二)、量化:通常試圖尋求律則式解答時適用。

(三)、優缺點:單用任何一種方式的方法都會造成偏頗,不過最重要的是「適用與否」。

二、網路社會學目前的研究方法

(一)、傳統研究法帶入新的研究領域

(二)、多元方式交互使用(俞霖學姊的文章中談到)

(三)、找出全新的研究方法(翟老師、健華學長)

最重要的是真正了解資訊社會學的本質,這樣才能對研究客體做最適當的研究方法選擇。

三、網路社會學的研究方法反思

(一)、研究倫理

(二)、網路社會的來臨

(三)、如何確立網路社會學的研究方法?

1. 試圖對網路社會學的研究做結構性的分析,以利我們勾勒出這個全新時代的本質問題。

2. 多參考以前的相關研究,做學術性的累積。

3. 在這個過渡時期,多方面使用既有的理論與研究方法對資訊社會學做探討。

 

肆、從社會學到網路社會學

涂爾幹指出社會學要成為一門獨立的學門,必須有屬於自己的研究對象及特殊的研究方法。社會學的研究對象包括:社會事實(外在性、強制性)、社會現象、社會關係、日常生活世界、人與人之間有意義的互動。研究理論與方法乃是配合研究主題而設計,並無優劣之分,在不同的社會情境之下,面對不同的問題,應有不同的理論與解決方法。在網路社會中,由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構成整個社會整體,也形成了不同於傳統社會學所認定的社會事實與日常生活世界,虛擬世界的構成原則及特性與真實世界不同,且由於每個人所接觸的網路經驗相當個人化,並無法全面的了解整個網路空間,因此相對於傳統的社會學研究,目前資訊社會學可能的研究取向較傾向於現象學詮釋學與符號互動論。網路社會學的研究對象:網路現象、網路文化、網路行為、網路互動模式。網路特性改變了原先傳統社會的同一性,那麼,是否可以以傳統對於研究方法的標準來看待網路研究呢?事實上,目前是網路研究方法發展的初期,我們不能拿真實世界的原則和方法當標準,或許傳統的研究方法可以幫助目前關於網路的研究,但是在網路研究判斷的主觀機制欠缺、方法尚未確立之時,尚有很大的發展和可能性,我們應該嘗試找出不同於傳統研究的網路研究方法。

資訊社會學》第六期主題是〈線上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論〉,希望探討下列問題:

一、網路空間是不是一個觀察者不需告知即可進行研究的公共場所?

二、我們對網際網路整個母體所知有限時,我們如何將所呈現出來的一些樣本予以定位。

三、線上所搜集到那些自己回報的資料是否如同離線時所取得的資料一般精確與可靠?

四、如果大部份使用者都將電子郵件寄發的問卷當作垃圾般刪除,我們如何依賴電子郵件問卷進行研究?

五、在線上進行研究時「改變性別」是否符合倫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話,這是否有助於我們掌握線上母體更真實的觀點?

六、我們如何更有效地利用電腦軟體從事線上研究?

七、我們真的能夠在享有私密性的網路空間中進行獨立研究嗎?

八、網路空間中所發生的一切事實是真實的嗎?

回32期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