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聯盟的資訊社會政策

eEurope 20022005行動計畫發展簡述

南華歐洲研究所 施榮龍

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以下簡稱歐盟)對於資訊社會提出較具體意見始於1993年執委會(the Commission)的「成長、競爭力與就業白皮書」(the Commission’s White Paper on “Growth, Competitiveness and Employment”[1]。隨後,在19946月執委會提出了一個資訊社會行動計畫(Action Plan):『邁向歐洲的資訊社會(Europe’s Way to the Information Society)』[2],該項計畫主要的目標在於加速電信服務產業的自由化,以及整合歐盟有關資訊社會方面的相關政策。

隨著資訊電信科技的快速發展,前述的行動計畫已經不符合歐盟的需求,因此,在1999年底執委會提出另一項歐洲資訊社會的新議案:eEuropeeEurope-An information society for all[3],該項議案在20003月的里斯本歐盟高峰會通過,從此確定未來10年歐盟資訊社會政策的發展基調,亦即使歐盟在以知識經濟為基礎的全球化世界中,成為最具競爭力的區域。在該項議案中,執委會舉出了歐盟在資訊社會發展上的四項需要優先改善的缺失,第一、網路的使用成本過高,且連線速度過慢、資訊安全也有疑慮;第二、歐洲數位化程度低,線上人口不足;第三、缺乏有效率、活絡、具企業精神、服務導向的網路文化;第四、公共服務部門並未積極介入歐洲資訊社會的建構。

針對上述執委會的議案,在2000年葡萄牙所舉行的費拉(Feira)歐盟高峰會中,通過了執委會所提出的第一次的eEuropee行動計畫(eEurope Action Plan),即eEurope 2002 行動計畫(eEurope 2002 Action Plan)。eEurope 2002行動計畫主要的政策目標有三,第一是提供低價、快速且安全的網際網路(A cheaper, faster, secure Internet);二、加強歐洲公民對資訊社會的參與及相關的訓練(Investing in people and skills);三、網際網路的推廣普及( Stimulate the use of the Internet)。eEurope 2002行動計畫必須在2002年完成,但在實際的執行上仍有些政策並未真正落實[4],雖然如此,2002年巴塞隆納歐盟高峰會仍通過了執委會所提eEurope 2005 行動計畫(eEurope 2005 Action Plan)。

eEurope 2005行動計畫可說是eEurope2002行動計畫的延續,本項計畫的主要目標在於提供私人投資及就業創造較佳的環境、提升生產力、公共服務部門的現代化、使歐洲公民都有參與全球性資訊社會的機會。簡言之,eEurope 2005的主要目標在於提升服務的安全品質,透過廣泛的寬頻基礎鍵來與資訊社會連結。

eEurope2005行動計畫主要的工作重心在於:2005年寬頻網路能廣泛的在歐盟區域鋪設使用、發展新的網際網路協定(IPv6)、網絡及資訊的安全、電子化政府、電子化學習、電子化醫療服務及電子商務。透過寬頻與跨平台的連結,網際網路可以透過電腦、數位電視和3G等連結。此外,在eEurope2005行動計畫中亦提到,在發展各項資訊社會策略時,必須以寬頻基礎建設為首要,如此其他的相關計畫才能順利進行。

附錄

歐洲共同體法中相關的規範:[5]

l          電信政策:歐洲共同體條約第95條(內部市場的調和);第8182條(競爭規範);第4755條(營業所設立權)

l          協助資訊電信科技發展:歐洲共同體條約第163172條(研究與技術發展)

l          產業競爭力:歐洲共同體條約第157條(提升競爭力)

l          泛歐網絡(trans-European networks/TEN):歐洲共同體條約第154155156條(交通、能源、電信)

eEurope 2002行動計畫的主要目標:[6]

摘要如下:

一、低價、快速且安全的網際網路(A cheaper, faster, secure Internet

l          低價且快速的連線網路(Cheaper and faster Internet access

n          依照電信評估(Telecom Review),在2001年底前完成相關的法規協定;

n          2000年底前,區域網絡連線的成本及品質更具競爭力,並解除本地環路(local loop)的限制;

n          更有效率的管理行動通訊系統;

n          提供低價且快速的網路連線;

n          2001年底前整合並開放電信市場;

l          提供研究者及學生更快速的網際網路(Faster Internet for researchers and students

n          2001年底前建立高速、泛歐的電子化科學通信系統來連結研究機構、大學、實驗室、研發中心及學校;

l          網絡安全及智慧卡的使用(Secure networks and smart cards

n          建立消費者對電子商務的信心;

 

二、歐洲公民對資訊社會的參與及訓練(Investing in people and skills

l          帶領歐洲青年進入數為時代(European youth into the digital age

n          使每個歐洲公民都能適應新的資訊社會生活;

n          會員國的學校在2001年底前必須建立網路連線以及多媒體資源;

n          2002年底前,會員國的教師必須具備使用網路和多媒體資源的能力;

n          2001年底前,學校必須與高速的泛歐網絡相連結;

n          調整教育、職訓體系以適應知識社會;

l          在知識經濟環境中工作(Working in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n          縮小技術上的落差,特別是資訊科技人才的不足;

n          調整職訓體系使之能適應知識社會,特別要提供資訊科技技能訓練的機會給在就業市場中相對弱勢的群體;

n          提倡終身學習;

n          人力資源的投資;

n          重新定義工作基本技能,建立去中心化的認證程序,並提供終身學習,強化資訊科技的技能訓練;

n          彈性化的工作時間,使之能調和工作和家庭生活;

l          全面參與知識經濟(Participation for all in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n          審視社會排除和資訊社會弱勢團體問題;

 

三、網際網路的推廣普及( Stimulate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l          加速電子商務的發展(Accelerating e-commerce

n          部長理事會及歐洲議會在200年底前應該完成電子商務相關法案的制訂、審查;會員國應該在2001年底前調整國內電子商務法規以符合國際規範;

n          部長理事會及執委會應致力於建立電子商務的消費者信心;

n          執委會、部長理事會及會員國應在2003年達到共同體及政府採購線上資訊公開;

n          制訂新的及彈性化的法規來因應快速變遷的科技;

l          電子化政府(Government online: electronic access to public services

n          公共服務部門利用新的科技技術來公開資訊;

n          會員國在2003年能夠提供線上基本的公共服務;

l          線上醫療服務(Health online

n          加強各層級的公共服務部門使用新的資訊科技;

l          適應全球網絡的數位歐洲(European digital content for global networks

n          產業能藉由運用、包含歐洲文化的差異性來增加附加價值;

n          會員國和執委會必須致力於提升連線速度;

l          智慧型運輸系統(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n          加速運輸業的自由化,以符合歐盟內部市場的需求;

n          執委會儘速提出關於歐盟區域領空管理及使用的議案(運用新的資訊科技技術)。

 

eEurope 2005行動計畫主要目標,摘要如下:[7]

一、線上公共服務的現代化;

二、電子化政府;

三、電子化學習服務;

四、電子化醫療服務;

五、活絡的電子商務環境;

六、以較具競爭力的價格來普遍鋪設寬頻網路;

七、資訊安全等基礎建設的加強。


[1] 雖然在1980年代中期歐洲聯盟有針對資訊科技、電信事業提出相關的政策與法規,但較整合、具體性的政策始於1993年,請參閱歐盟官方網站(關於資訊社會),URL: http://www.europa.eu.int/pol/infso/index_en.htm

[2]請參閱歐盟官方網站(關於資訊社會),URL: http://www.europa.eu.int/pol/infso/index_en.htm

[3] 同注2

[4] 同注2

[5] 同注2

[6] 同注2

[7] 同注2

回32期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