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青少年偏差行為之剖析
編者序
由於近四十年來,台灣由傳統農業社會,轉型為工業化與都市化社會,在新舊社會的轉型過程中,產生許多嚴重的社會問題,而青少年犯罪及偏差行為問題更是被受關注的焦點。就以台灣青少年犯罪率而言,雖然青少年參與犯罪行為的比率有逐漸下降的現象,但青少年犯的平均年齡也有下降的跡象,然其參與的違法事件卻日趨嚴重,如殺人及暴力恐嚇取財等。這一趨勢對台灣社會發展的穩定性,造成相當程度的負面影響。雖然台灣的司法官員及警務人員努力不懈地在偵查、逮捕,及懲罰違法者。但此乃治標之道,實難收治本之效,所謂防之未燃然,才是最有效控制青年偏差及犯罪行為發生的策略。所以如何有效防制青少年罪行及偏差行為的發生是當務之急,而其首要工作便是了解究竟是什麼主要因素促使青少年參與犯罪或偏差行為。而台灣大部分相關學者都直接使用西方的理論解釋台灣青少年偏差行為現象,。在不同的社會裡,其文化、習慣及生活方式都有相當大的差異。因此,西方的理論對台灣青少年偏差及犯罪行為的成因是否能提供一個較完整及全面性的解釋,必需以經驗的分析方法探究其實徵的適當性及論據的實用性,才能有效地將這些論點使用在解釋台灣青少年偏差行為的情形上。所以本書搜集八篇青少年偏差行的實証研究報告,其中三篇驗証社會控制與青少年偏差行為之關聯性,另外三篇則是檢驗影響青少年偏差行為之家庭因素、子女道德觀及母子互動關係的效應。最後兩篇,一為討論父母社經地位、青少年緊張與青少年偏差行為之相關性,另一則是驗証宗教信仰在防治青少年偏差行為之角色。為了讓讀者能較完整地瞭解及思索青少年偏差行為之造成因素,所以在本書開始,首先分別討論偏差行為之涵義、犯罪及偏差行為的資料來源、以及主要偏差行之理論觀點三個議題。本書編纂的主要目的在於引述不同的青少年偏差行成因之實証研究結果,作為對建立在西方理論觀點的台灣青少年偏差行為形成的解釋架構之回顧與反思,希望藉此對台灣本土性青少年偏差行為理論的發展,達到拋磚引玉之效果。
最後在此再次感謝這些青年學子對台灣青少年偏差行研究領域的貢獻,更希望各方先進不吝批評指正此書能夠得以完成面世,還需要感謝一些幕後功臣。首先是要感謝南華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翟本瑞教授的不斷鼓勵與鞭策,甚至是親自對文稿作校正工作。如果沒有翟院長的協助與督促,這本書還可能仍遙遙無期的處於醞釀狀態中。此外,還要感激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三位美麗活潑的研究生:叔宛、雅薇、慧如,在學期快結束時仍能不辭勞苦,在夜深人靜時幫忙校稿工作。最後,在此再次感謝書中的年青作者們對台灣青少年偏差行研究領域的貢獻,更希望各方先進不吝批評指正
齊力
董旭英
二○○三年六月六日
序於嘉義大林南華大學、台南成功大學
目錄
|
編者序 |
|
齊力、董旭英 |
i |
1 |
偏差行為之定義 |
|
吳怡芳、曾育真 |
1 |
2 |
犯罪及偏差行為的資料來源 |
|
張惠君、賴雅琦 |
15 |
3 |
青少年犯罪與偏差行為理論 |
|
董旭英、張楓明、李威辰 |
31 |
4 |
社會控制與青少年偏差行為—以雲嘉地區為例 |
|
張楓明 |
53 |
5 |
社會連結與雲嘉地區少年偏差行為之研究 |
|
蘇尹翎 |
81 |
6 |
影響青少年偏差行為之家庭因素研究 |
|
陳羿足 |
111 |
7 |
宗教信仰在防治青少年偏差行為之角色研究—一個實證模型之初探 |
|
鄭書青 |
139 |
8 |
父母社經地位、青少年緊張與青少年偏差行為相關性研究 |
|
李威辰 |
169 |
9 |
家庭因素、子女道德觀與青少年偏差行為之關係研究—以雲嘉地區為例 |
|
周美智 |
199 |
10 |
社會控制與青少年偏差行為---雲嘉國中生87-88年間固定群資料分析 |
|
張晶惠 |
225 |
11 |
婦女就業對母子互動關係與青少年偏差行為之影響 |
|
林淑貞 |
253 |
12 |
參考書目 |
|
|
2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