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線與離線世界的關係

南華應社系

【陳禹先】

人在線上的行為模式和真實生活中會有相當程度的不同。

人在網上和在現實生活中的行為會有相當程度的不同,因為網路上是看不到與自己通信、聊天的人的面孔,當然現在是有webcam可以用視訊,甚至是即時同步的溝通,但是這些仍舊不能算是真正的面對面。比如在學校的電子佈告欄上面,許多的同學對於某些問題的發洩,其用詞常常會出現一些在日常生活中不會出現的字詞,誇張的、低級的、極度不理性的等等。但是如果今天學校舉辦一個全民開講之類的座談會,相信與會的同學就不會像在網路上濤濤不絕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或意見。其實網路和callin節目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網路上,人可能會儘量呈現出自己美好的一面,甚至是造假出來的神奇,以交友網站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人也可能不顧自己的形象、或是他人對自己的看法,而把網路當成一個發洩的空間,特別是在一些可以匿名ID的留言板上面(其實就算ID也是一種匿名)。因此我覺得人在網路上和現實世界中的行為是不同的。

 

【謝侑軒】

我覺得虛擬的空間是會使人們卸下心中的防備,因為不用直接面對一個陌生人,而是透過虛擬的方式呈現(on-line)的行為模式,這種虛擬實境的感覺雖然在一般人眼中可能沒什麼意思,但是對於現今時下的年輕人來說這種一來一往的線上行為模式實在很刺激,因為當不知道對方的資訊時,還能和對方聊天、遊戲甚至是談情說愛真的很神奇,更誇張的是自己的身分在網路上可以隱藏匿名,人們可能一個人同時扮演男生、女生、同志等等角色,在現實生活中只能扮演好自己角色,但是虛擬空間中卻可以讓自己身分多元化。

同時在虛擬世界中,內向的人可以變得很大方,因為不用和陌生人面對面交談,卸下了內心防備和警戒,在現實生活中的他們在朋友面前可能是嚴肅內向的,但是他們在私底下網路的言語可能很辛辣甚至有可能會被對方誤認為是壞人而加以註記,誇張的是他們更可能邊上網邊摳腳,邊翹腳邊聊天,現實和虛擬中可以有180度的變化,總歸就是說線上(on-line)的模式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人們甚至還會因為太融入而身陷其中,連平常不茍言笑的人都會因為看到網站上的笑話或是好玩的FLASH動畫而發出會心微笑甚至是狂笑。

 

【林家興】

有兩種行為模式,一種是線上與真實世界所表現的是完全不同的面貌;另一種則是交互影響的。網路的其中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匿名性,所以即使在網路上說得天花亂墜,現實裡也可矢口否認。所以就變成了極端性格--極靜與極動。另一種交互影響也可說是促進個人的性格養成,在網路上所呈現的性格,在現實裡可能會不知不覺地顯現出來,甚至模仿整個行為模式。舉凡大部分的網路線上遊戲都是RPG養成遊戲,養成之後就是一連串的搶奪攻擊模式;而曾經轟動一時,至今仍炙手可熱的CS即時戰略遊戲,更是以暴力血腥來吸引玩家,難保以後不會像遊戲裡一樣拿著衝鋒槍狂射人頭、狂掃人群啊!但在網路上這樣玩是一回事,在現實裡又是另一回事,主要是現實世界裡並沒有提供這樣的環境給人們,除了極少數人有機會這樣子做..真要說線上的行為模式與真實世界中的行為模式有無不同之處,只有兩種:一是線上與現實表現出完全不同的行為及性格;一是未來極可能出現相似的行為模式,因為現在的線上操作就等於是作技術教育及溫習,若是以後發生類似的情況時,就會以曾學過的技術或方法來解決。

 

【周映岑】

我認為人們在線上的行為會加以改變。由於網路匿名的特性,使用者可以自主的建構在網路世界中的身分及所呈現的面貌,也因為這種特性,讓使用者可以擺脫社會規範的約束,自在的與他人做溝通而不必擔心是否為他人所接受,這樣一來一往的方式比起現實世界更為快速、直接的獲得效果。也因為不必受限於社會關係的網絡,每個人在網路世界中的地位均等,人們可以選擇符合自己的想法,流露出最真實的自我感受,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意見、觀念。

人們在這樣一個隱匿空間中,可以自由的選擇自己想要的角色來扮演,參與未曾經歷過的情境,不必受限於真實世界的教條,除了可以藉此挖掘出自己潛在的特質,更可以重新形塑出其他新的人格特質,而展現出有別於真實生活中的自己。

 

【劉丁毓】

有不同之處。如前述所說,在網路聊天是看不到長相的,你不知道跟你聊天的這個人到底是男是女,他可以假造一份個人基本資料,他可能在現實中是不擅言詞或是長相不佳的,但是飛快的打字速度、專業的電腦知識或是超人一等的練功技術,讓他可以在網路上得到成就感,讓許多人崇拜他,而且對一個虛擬的空間而言,人們是比較有想像力的。所以任何一個在生活中不起眼的人,他在線上的身份也許是某個盟的盟主,管理不下上百個人,比起一間大公司的老闆,真的真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梁宴華】

大部分的人在線上通常會隱藏自己的真實身分,以不同的角色去扮演線上所需要的角色,進而來到自己某種方面的需求,並且此種需求是在真實世界中無法達到的。在線上你大可以大膽抒發自己的理念,這或許是在你的現實世界中所不容許的舉動,然而你卻能在網路世界中找的可以滿足,因此有許多人在網路世界中的行為模式和在真實世界的行為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孫嘉玟】

網路世界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它的隱密性,所以很多人都利用它的這項點,在網路上做出和自己平常不同的行為,最常見的就是聊天室裡的人,多半與自己在網路上的形象差別很大,很多人為了得到網友的注意,都會將自己的形象跨大甚至營造出的完美形象,往往這樣的人都是在現實中交不到朋友,因為他的外表不夠出色,所以無法引起別人的注意,這些人為了要滿足自己現實中得不到的東西,所以就藉著網路的隱密性欺騙其他人,這樣的情況都還只是輕微的,因為這些人在現實中缺乏信心,沒有朋友,所以靠著網路時回自己的信心及交到朋友,都都是好事,現在就會發現很多人,日常生活可能是個普通的上班族或學生,但一透過網際網路的世界,他彷彿就是的國王,他可以做他自己喜歡做的事,平常生活不敢作或不能做的都在網路上完全釋放,這樣的生活方式就好像雙面人一樣,在日常生活以個形象,但上了網就變成另一個人,很多人其實都有這樣的情況,只是嚴重或輕微之差,畢竟在電腦前,我們不用與人接觸,我們心情總是特別的放鬆,完全卸下武裝的自己,讓處在壓力下的人得到放鬆的機會,這倒也是一種優點。但就是有一些不肖份子,運用這樣的方便性,在網路上行騙,有的騙財,還有更過分的就是騙色,利用人性的弱點來傷害別人,這都是很不應該的行為,最常見的就是利用網路營造出完美的形象,讓網友上勾,借的相約見面的機會,做出領人髮指的行為,雖然這樣的社會案件層出不窮,就還是會有很多人會受騙上當,特別是正值青春期的少女,因為她們對愛情的憧憬,讓她們失去判斷的能力,往往就因為這樣的一念之差,造成永遠的遺憾,所以當網路日亦發達的情況下,身為家長的我們更應該多花時間陪陪我們的子女,多多關心他們,隨時注意他們在網路上的行為,不要到了無法挽回時才後悔。

 

【李姿瑤】

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和在線上的行為模式當然有著大大的不同之處,我記得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有說過虛擬世界的五個特性即是:匿名性、便利性、無國界、互動性、即時性、去中心性、自主性強,在網路的線上行為模式�可以用匿名來與其他做溝通交流,網路使用者可以隱藏自己真實的身分來與人對話、也可以用不同的角色來與人互動,然而這是真實社會中所沒有的,便利性更是不用說,人們在找資料時也可用搜尋的方法打入關鍵字即可循找到自己想要的資料,無國界也是網路線上行為和現實生活中的行為模式有所差別的,因為網路他可以透過連線來傳達資料或交換資訊的功能,並不用象現實生活中還要人與人面對面的接觸洽談才能交換資訊,簡單來說網路它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比如說你要找某些研究題目的資料你課能會利用網路來搜尋你想要的資料,但是現實生活並非如此你可能要去圖書館找、文化中心等的地方,人們也會利用電腦來做影音、圖片、或一些視訊的互動,但是現實社會裡你如何敢在別人的面前顯露出自身的表情或態度即使你很不滿也一樣,九如同前面一、二題所說的人可以在虛擬的世界裡選擇以什麼樣的角色來面對另一方的行為者,當雙方都看不到對方的表情但卻能和對方侃侃而談,在現實生活中面對面接觸會使你和對方談話有所保留而不會像線上行為模式一樣,而且在線上的行為模式無須擔心對方會對你怎樣,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要考慮到和對方面對面接觸後的安全性,有的人能在線上行為中找到自己的興趣,但卻無法在現實生活中尋找自己的快樂,所以人們在線上行為模式與真實世界中的行為模式當然也會有所不同囉!

 

【陳偉評】

我認為沒有;我想網路世界出現的人,跟現實生活上的人都是一樣的,同樣是要跟別人作互動,而網路是讓這一項互動更頻繁,卻又更隔離。因為漸漸的,人們習慣透過網路與人溝通,而減少面對面互動的溝通,有個相當有趣的例子:同住在一寢的四個室友,他們的溝通不是靠交談,而是靠BBS丟水球,人與人在現實上變得冷漠,在線上卻又熱絡起來。好個詭異的互動關係!另外,現實世界會出現的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網路上當然也會有,而且更是激烈。我想人在線上與在現實的差別,最大的不同,只有與對方相處的感覺,關於這點,有一句話說的真好,「常上BBS的人最寂寞。」人是群居的動物,無論是在線上,或是在現實,現實生活的不如意,就會將自己推向線上希望尋求寄託,也是因為線上人際的建立比現實簡單吧。

 

【李宛諭】

近年來,隨著e世代的社會模式走向新紀元,「虛擬」一詞(Virtual),逐漸成為形容這種嶄新社會的最貼切用語。

〝虛擬〞與〝現實〞之間,最大的差別就在於,人與人不必一定要生活在一起或是同個時間、同個地點彼此面對面的交談或工作,就能夠建立起良好的互動性以及維繫彼此的關係。在虛擬的環境中,人類得以透過高科技產物的媒介,以不同於傳統的方式來進行互動,因此而發展出了新的行為模式。然而這樣的變動除了彰顯科技迅速進步的優勢之外,也引燃了令人無法輕忽的種種社會迷思。

在我看來,一般人們普遍在線上的行為模式是與他們真實世界中的行為模式有著大大的不相同。例如:網路特殊的匿名性質,使得參與者可以在沒有後顧之憂的情況下盡情暢所欲言,而且不需要負任何責任。而一般人在真實世界中卻還是得有所顧忌的。再者,相對於現實生活角色的固定不變,在網路中人們不必需要面對面就能交往,使得人們可以隱藏住真實的身分,去扮演各式各樣不同的角色來與他人互動,享受一種刺激的新鮮感受。

隨興所致的角色變化;不必負擔後果的言論自由‥‥滿足了人們脫離現實壓力的需求。然而,由正面的角度來看,人們或許因為有了相同的話題或共通的興趣,從而得以結交世界各地的網友,這樣的生活比起以往能夠更加豐富多元。但若是從負面的角度來看,匿名的特性也使得部分的人際關係充斥著虛假、欺瞞、甚至違法的不良行為。

 

【林文祥】

人在線上的行為模式與他們在真實世界中的行為模式,多多少少有一些不同。網路上的匿名性提供了人們一個防護罩,你可以以一個暱稱在網路上發表一些你也許在現實生活中所不敢表達的意見或想法,而不需在意別人的眼光,也不必去付太多的責任,而或許說不定因此而可以結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為什麼有人會沈迷於網路這個虛擬世界?我想原因也是在網路上匿名的這個特性。在現實社會中,你可能只是個不起眼的公司小職員、或是個不受重視的小人物,但當你在網路上,你可以重新開始,可以為自己塑造一個虛擬身份,吹噓自己的能力,膨脹自己等等,這是在現實生活中自己所沒辦法辦到的,但在網路上你只要打打字,也許就有人信以為真了,再藉以滿足自己的虛榮而樂此不疲。在這茫茫的網海裡,誰又會去在乎其真實性?我想不管你在線上的行為與真實世界中的行為有多大的不同,其主要的原因,都可以歸在網路所提供的匿名這個特性。

 

【吳怡霆】

有的。網際網路的豐富、多元的內容,使得大多數的青少年在遇到問題時,首先求助的對象以不在是父母親,在加上網路具有「匿名性」的功能,讓人更能在網路上暢所預言,藉以解決所遭遇到的問題,而且網路的「便利性」,使得人們只要點一下滑鼠,自己想要的資訊立即可獲,還有一些其他功能像聊天、休閒娛樂、教育及電玩遊戲等的「多樣性」,容易使青少年沉迷於上網而忽略在現實生活中與父母親之間的溝通互動,導致親子關係淡化等問題。

 

【蔡佳芳】

有。因為網路是一個虛擬世界,當在現實的生活中無法做到一件事時,有人會

在網路上表現出在現實世界裡不敢表現的自己,例如同性戀團體、心理所承受的壓力或情緒的人;但也有人在網路上行騙。因此我覺得網路上行為的模式處了要防範之外,也需要投入,如果人人皆不能投如的話,也指示遊戲一場,而那網路世界也不可能行成的,所以人們會藉由在網路上的想像來達成自己的夢想或發洩的地方。

 

【林憶佳】

除了與生俱來的〝親戚關係〞之外,很多其他以外的關係,都是別人給的〈如朋友〉、定的〈如師生〉,很難有關係是自己創造的,但上了網,就可以輕易創造了。

在真實的世界中,有些事我們偷偷摸摸,因為不敢光明正大去做。有太多的生活規範、道德倫理要我們配合,到了不同的場合,又要遵守不同的禮節,大大小小的拘束,使得人們不敢輕易扮演真實的自己、也不會隨便透露自己最真實的那一面。

但在虛幻的網路世界中,沒有什麼是一定的、理所當然的,所有自己平空想像的、夢想,在網路上,皆可以發揮自己的想像,架構一個屬於自己的理想藍圖。沒有人可以強迫你什麼,除非你願意。在網路世界中,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使的大家可以這麼放的開,這麼無所顧忌的暢所欲言,那就是沒有所謂的真或假,真的有可能是假的,假的也有可能是真的,一切皆無法證明,因此也就可以不必為自己的言語所負責。

 

【張鈺方】

記得我第一次進奇摩的聊天室時,人家問什麼我就很認真的思考回答些什麼,並且都根據實際情況回答,然後一直都聊得很高興。他跟我說他是個憲兵,然後他又問了許多問題,聊的一直蠻開心的。最後對方就忽然的跟我要了電話,那時我只覺得很害怕,:「他說只是交朋友拉!我不會打電話騷擾你。」,我就遲疑了很久,接著他又說:「快點拉!我等下就要回部隊了,還要去採購一些用品。」就一直的催促我,我就開始敷衍他,最後他就說他來不及要走了,叫我快點。但後來我卻發現到對方其實是騙我的,因為一個鐘頭後他還是在線上,並沒有真實的像他所說回部隊。之後我看到他還在線上我就丟了訊息給他,說:「你怎麼還在呢?不是要走了嗎?」而對方再也沒回我。那時就感覺網路好不真實喔!就算你是誠實的在與對方談話,可是你永遠也不會知道對方的心態如何。

我有一個朋友,他在網路上永遠有打不完的話,可以無限發揮的跟對方聊天,但在現實中與他對話,他的回答都是「一字真言」(喔、恩、好、知…等等。)我們都稱這種人叫「悶燒」。也因此我認為在網路中只有少部分的人在現實中的行為模式與線上符合,但大部分的人都有明顯的不同。

為什麼會有這樣明顯的不同呢?我認為對某些人來說網路中的自己才是最真實的一部份,因為可以自己創造自己的完美,自己有自己的一套規則。但也有人把網路當成一個放縱自我,試著去觸犯法律邊緣的極限。不管是怎麼樣的行為,顯而可見的是有太多的事是人在現實中因為文化、教育、法律限制不可以做的,容易遭到異樣眼光的對待的。但在網路上因為沒有明顯的社會規範,只能依照個人的道德規範加以制止,也就導致很多人的行為與現實生活中的自己有所差異。再加上網路本身就是一個虛擬空間,許許多多的事都是自己杜撰的,可以很輕易的滿足每個人的慾望,不受限制的改變自己的行為,而現實生活中的自己必須依著規範生活,也就造成現實生活中與虛擬世界裡的不同行為模式。

 

【張書綺】

由於網路的匿名性和神秘性,因此人們在上網時期行為模式多少都會與現實生活中不同。因為在網路上面只要我們不說明自己是誰,大部分的網友都不可能知道我們真實的身分,因此我們在言語方面就可以隨著自己的高興而任意發言(只要別亂造謠)。如:在bbs或討論版,我們有時候可以發現當發生口水戰時,都會有一些網友po一些用詞非常難聽的話(賤人、賤貨、死婊子等等),甚至一些用詞已經造成人身攻擊。但是若是在現實生活中,即使發生口水戰,大家都會保持基本的禮貌且用詞都比較和善。我想這是因為網路不需與人面對面交談,導致部分網友交談時的用詞都比現實生活中來的粗俗不堪。

 

【衣懷安】

有很多人是線上線下不同個性,但同樣也有表裡一致的族群,我曾經看過雜誌裡有一篇文章,它有說到在虛擬世界中仍能保持性格一致的人,大致上來講,人格的發展比較均衡,網路純粹就是工具;而其他的模式,譬如說改變性別,或是性格大變,與現實生活中完全像是兩個人。當然有的人是出於好玩,但多數其實反映了人性裡壓抑的一面,而網路的匿名特點,正好提供一個絕佳機會去釋放壓抑的自我,看不見的背後可以存在許多夢幻的謊言,所以大胖妹成了網路一夜情的熱門對象;五十多歲的老男子搖身一變成為妖嬈的少女,個性害羞自閉的人反而是網路世界中的交際王!

 

【張靜文】

正因為網路的匿名性,才使的網路更加有趣,我認為人在線上的行為模式與真實世界是不太一樣的,就我自己的例子來說,當我在bbs上與別人聊天同時在做另一件事時,我可能為了不讓他覺得我很不專心,就會一直回覆他的話,雖然只是一些無意義的回答而已。但是若同樣的事件發生在面對面交談中,對方很可能就會從我心不在焉的態度中,發現我的不專心。或者是當你跟一個網友講到一件事令你很不開心,很可能回了一句在平常時候聽起來會有點衝的話,但你可能運用一個笑臉符號,也為了不想讓別人發現你在生氣,而將整句話的尖銳的部分都修飾掉了。當在面對面溝通時喜怒哀樂通常會跟著情緒顯露在臉上,而透過文字的描述,情緒便可作個修飾。所以我認為因為線上的匿名性,而會促使人們因為不同的原因而做出與真實世界行為模式不同的事。

 

【楊玉如】

1)線上行為模式是虛擬的,彼此的互動過程中是看不見對方表情的變化,也耳聞不到對方說話的語氣,只能藉由文字及符號來做溝通及情感表達的工具。循序漸近的交談方式來了解對方,但是與真實世界比起來進度快多了,也有可能很快的就能切入較深入的話題,對於情感與認知很快就能有效的建立起來了。在真實世界的行為模式與人的互動是面對面的,在互動的過程中可透過感官變化、說話語氣來協助表達能力,增加溝通情境的氣氛。在互不相識的而人一開始的互動往往是較客氣、保守的,需要利用較長的時間來建立彼此的關係。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線上行為模式是虛擬的,因不知曉對方所處情境是如何,所以可以做不同角色的扮演。

2)在線上行為模式可以藉由匿名性的使用自由自在的暢所欲言,痛快的玩著文字遊戲,可以透過文字來發洩對於生活中的不滿或是渲洩讓人透不過氣的壓力,可不必拘泥於他人的眼光或是道德規範、法律等之約束力。但是在真實的世界模式中就必需對自己的言行舉止負責任,無法自在、無後顧之憂的將輿論表達出來,因受限於社會規範及法律的約束,多少都會有所節制,適可而止的有所保留。

3)線上行為模式可以將自我最深沈的部份表露出來,不用揹負社會異樣眼光及輿論的壓力,在線上立即就能輕易恢復原始的自我。但是在真實世界的行為模式卻不能有所作為,要將內心世界、情感展露,必需鼓起相當大的勇氣,例如社會結構對男生的塑造是個陽剛味十足,雄姿煥發、有淚不輕彈等形象,使得情感的渲洩受到阻礙,或是同志朋友們,因性向的發展與社會道德期待的結果背道而馳,使其原始面貌無法輕易的表達。

4)在線上的行為模式中,其凝聚力相較於真實世界的行為模式較小,原因是在線上虛擬的空間溝通並不是面對面的,因為彼此間互不相識,僅透過文字介面及符號來做溝通,不管對方是出自真誠或是偽造虛假都會讓人感到許多的不確定性,例如情感的解脫也較能輕易的果決,不托泥帶水。真實世界的行為模式中,其凝聚力遠超過於線上的行為模式,因為他與人的互動是面對面的接觸,而溝通媒介並非透過冷冰的文字介面來傳遞訊息,而是透過有感情的溝通語言及豐富臉部表情來傳達,所以在做情感的割捨較不易做出果決的答案,較易偶斷絲連的。

 

【施心如】

人們在線上的行為模式常和現實中的行為模式不同,在現實生活中看似安靜不善言詞、溫柔的女生,在線上有可能是健談活潑的女生,或是用語犀利。而現實中看似風度翩翩的男生,在線上卻言語粗魯,或是對女生進行言語上的騷擾。而造成這些行為可能的原因有網路的虛擬性質、網路的隱密性等。現實生活中人與人是直接面對面接觸,而網路卻是隔著電腦,賴於一條網路線,彼此都不知道對方的真實身分。生活中情緒不容易直接表達,真實的性格有時也必須隱藏,但是在網路中,卻可以顯露真實的自己,或是利用網路發洩情緒,更可以藉由網路的隱密性,誇大自己的身分、塑造完美性格,滿足現實生活中不滿意的生活。

 

【蔡舒帆】

我覺得人們在線上的行為模式與在真實世界的行為模式有大大的不同,一些在真實世界中比較內向、害羞、沒有自信的人,反而在網路的虛擬世界中找尋到自我肯定,在真實世界中,遭受到挫折及認同困惑者,則藉由網路來逃避現實世界問題及這些問題所衍生的負向情緒與想法,而以網路為個人主要的生活重心,使自己比較不會意識到個人負向的感受與情緒。尤其是面對現實生活中的人際挫折或孤立等問題的人,不僅將網路視為情緒上的避風港,更進一步地將網路視為解決其人際困境的逃避方式,於是他們藉由選擇網路交友及互動的方式躲避真實的一切,使曾在現實人際互動中受挫的人不願意再正視並處理現實社會中的人際關係。

 

【楊士昇】

我在旁邊觀察我女友,發現她會在網路遊戲的虛擬世界中表現出她潛在暴力

的一面,變的暴躁、易怒、口不擇言。我想她之所以有這些行為,應該是由於網路世界中看不到對方,都不知道彼此的真實身分,也沒有得不得罪人的問題,所以人的行為舉止、行為反應都可以很直接的表達出來,而不必虛偽地裝飾,沒有道德禮教的束縛,網路的世界中只要不違反現實的法律,真的可以說是「只要我喜歡,沒什麼不可以」。

 

陳惠娟

虛擬社群是一種社會的集合,只要有足夠的人上網、有夠多的公共辯論,就

會出現這樣的集合…這些虛擬社群也具有充分的人類感情,在網路空間裡形成人際關係的網路。因著網路上具有『對話性媒體』的特性,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將共同的目標透過網路互相傳遞文字、影像、聲音等資訊,建立起的群體關係,擁有這樣的關係在網路上常見的呈現方式有討論區、聊天、BBS等,有的則乾脆取名為家族,將上述的功能一併提供,可以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興趣、人際關係、幻想、交易。

網路上目前存在與上述許多不同形式的社群模式,首要做的融入在這些社群中,其中融入的方式,正如神為了拯救世人所做的事情一樣,必須先道成人身,先要了解這個社群是為了什麼目標所形成的,在以他們能接受的模式與其相處或得到信賴與相互間的了解。

然而,我們必須要對付自己的一些心態,往往我們待在象牙塔的環境久了,無法輕易的與人建立起關係。因此,首要做的除了先觀察你所要參與社群的特性,並調整自己的心態,在網路上成為一個積極參與者,並學習該社群中的特殊行為模式,藉此達成互信的關係。

在社群當中,由於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可以說擺脫了真實接觸的窘境,並開啟了心靈溝通的方式,在社群當中,如果能取得信賴的關係同時,他的心胸也跟著開放,因為匿名效應的關係,人與人之間不再需要所謂的保護,因為匿名已經是一種保護的方式,反到變成一種容易心靈層面的對話。

不論是虛擬社群或是真實社群都有著相同關係存在,惟獨在使用工具上的不同,但所遇見的問題,只是形式上的不同,但基本層面都是相同,最大的問題點是在於對人的不了解,但是,如果願意「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相信許多人都會願意與你敞開心胸,用最真實的自己與你建立關係。

虛擬想像真是一個很棒的發明,我們可以確定讓好人獲勝,或看看若是壞人得逞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在真實生活中,如果讓壞人得逞,即使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到經驗,也肯定要為此付出代價。虛擬想像提供我們免費的學習經驗。虛擬與真實的差別在於我們可以免去在真實世界中得到住些經驗所要經歷的傷害與痛苦。我們不需要遭遇到這些情況,就可以得到真實境遇的好處。

 

虛擬存在vs真實存在:

  一、虛擬的存在逐漸取代了真實的存在:

1.      電腦與網路虛擬空間的問題。

2.      虛擬真實與真實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人工的環境逐漸取代自然的環境。

3.      虛擬的存在取代了真實的存在:電影TheNet所描述的情景,其實在現實世界也是一樣,只是在網路上做這件事情效率比較高而已。

4.      網路的真實性的問題。一般人比較不習慣虛擬的存在的東西,比較習慣實際的存在的東西。但是也有一些問題是虛擬的東西取代了真實的東西,取代了很多人對於真實世界的認知,因而對於真實世界的傾頹麻木不仁。電動玩具也是這樣,而且是那種超感官的刺激的東西。

5.      完全在電腦、網路人工環境底下長大的新新人類,代表著其他物種的滅亡與虛擬物種的出現與繁衍?

6.      甚至可能完全只是在跟電腦對話。

7.      Aibo、養電子雞、電子水族箱。

8.      行為模式與人工智慧。

二、多重人格的實驗:

1.      網路某種程度上漸漸的改變了人類的溝通方式,讓人越來越疏離?

2.      多重身分的實驗,多重人格,精神分裂,角色扮演。可以讓一個人分裂成好幾個獨立的個體。

3.      角色扮演隱密的身分的好處?隱密的身分會有什麼好處?

 

黃昭蓉

在我看來,人們在線上的行為模式和現實生活中的行為模式應該是一種

部份重疊的關係。因為人們在虛擬的、匿名的網路世界中,雖可以偽裝自我、不用面對現實,但依舊有跡可循的。因為現實世界的許多考量或無法實現的理想,使得人們在網路上可以放開自我,毫無禁忌的扮演夢寐以求的角色,也許此角色是與現實中的自己極端的不同;然而,現實生活中諸多阻礙使人們無法偽裝而只得表現真我,所以,只有在那有跡可循的範圍內,才是人們在網路和現實中的相同處。

 

邱筠媛

我覺得由於網際網路的匿名性與方便性,讓人們在網路上的行為模式和真實世界中的行為模式有很大的差別,尤其是人們在網路中可以隱藏自己的缺點,盡可能的表現出優點,而所謂的優點可能不是自身所具有的優點,而是透過網路刻意勾畫出的優點,因為一個人要面對自己的缺點,是需要很大的決心、勇氣與毅力,但在網路這個無須直接面對人們的世界裡,不用再去在意他人的看法、苛責,而且也會在網路世界中表現出不敢或無法在真實世界中表現的想法、行為或角色,由於網路有這樣的特性,人們可以恣意的在網路上發表言論,就像是立法委員般的擁有言論免責權,想罵誰就罵誰,想說多難聽的話就說多難聽的話,甚至也可以擁有人格角色免責權,想扮演什麼樣的人都可以,好人、壞人、男變女、女變男…等,人們在網路就像是個演員,自己是演員也是編劇,更是導演,今天可能是個充滿色慾的變態,明天可能又變成一個待人溫柔、善解人意的好男人,想要扮演什麼全都操知在己,透過網路滿足自己的表演慾。因為現實生活中有無形的道德與有形的法律之規範限制,使得人們都活在大家的期望中,壓抑著自己過生活,隨著網路的發明,人們在網路上釋放自己的情緒,在網路上築構成了另一型態的社會模式,與現實社會緊密的接合在一起,但是網路發展普及化的速度已經超過了網路道德與法規的制定速度,因此使得網路犯罪案件與日俱增,原本網路發明,想要給人資訊取得方便的美意給扭曲了。

網路發展已趨於成熟階段的今日,深切希望政府相關機構能夠加快網路使用法律的制定,讓人們可以放心使用網路,享受網路給人們帶來的方便,可別讓發明網路那群人原本的好意給糟蹋了。

 

【余宛儒】

在網路上的人,我覺得有一部分的人會選擇保護自己也就是說他們會在網路上說謊,我去年在網路上遇到兩個網友就是,其中一位網友,當我們在聊天的時候,對於自己的身分並沒有說實話,直到過了快兩個月;那時候我們相約過年前要出去玩,他才說出他真正的身分。我這個朋友,就我的觀察,他在線上的行為模式與在真實的世界中的行為並沒有特別的差異,就如同他在網路上的行為,想說話的時候就會找我聊天,是個很安靜的人。我的個人資料曾經被一個網友不知道用什麼方法查到,他說:「從我的電腦裡取得我的IP位址,利用IP去查詢我的個人資料,而他再在我MAIL2000取得的。」在我認識的網友中,有些是在做關於網路的相關工作。其中一位是我網路大哥,他也是個大剌剌的人,他將他的資料個人資料全公佈在網路上,我問他原因,他說:「要從網路裡找到個人的資料其實很容易,只要有IP再利用管理者軟體,就可以查到個人資料。」

依我的個人經驗,網路上還是有險惡的人。只要他們有這方面的技術,他們可以去做他們想做的事,查詢他們想查詢的資料,只要他們避的過偵測駭客的軟體,不要觸法被捉就行了。我問大哥,難道他不怕嗎?大哥回答:「算是玩電腦的人,對自己的一種挑戰吧!設計偵測駭客軟體的人,可能本身也是個駭客。追求刺激……」網路使用者,只要他的目的不會傷害到其他人,基本上是被允許的。但是,在聊天室裡的人我認為有大多數的人,會是線上與真實世界中完全不一樣的行為模式。聊天室的對話尺度通常很開放,而且話題都是在現實中不敢說的,所以在網路上大可暢所欲言毫無顧忌的發表,就算起爭執也沒關係,下次換個暱稱再進入就行了,就算遇到了對方還是不知道你是誰。

 

周淑慧

網上行為模式與現實生活的行為模式可能是一段錯綜複雜的交集,是兩條交纏的絲線,時而纏繞交錯時而分離。縱然網路提供一個絕佳的角色扮演空間,有各種良好的條件提供讓我們在螢幕後面縱情扮演各種可能、所欲所望的角色,但網路已不僅是虛幻,而是緊密的與生活鑲嵌在一起。我們渴望被了解,漸漸的我們會希望將這樣的關係移轉到現實生活中。這兩種行為模式的存在並非非黑即白的對立角度,而是黑與白之間存在的廣大灰色地帶。我深信再怎樣虛幻矯情的表演亦會不小心顯露部分的自我,況且大部分時候我們想由網路上得到的不過是一種可能的友誼,我們會希望表現出一個接近理想的形象是理所當然的行為。線上行為可以說是比較內心、比較修飾、比較願意吐露的一面,而真實世界的行為則是較為隱藏、較為自我保護的一面,兩者比較接近是一枚硬幣,無法單純的分割開來分析

 

 

 

【侯惠婷】

真實世界中,「信任」是人際關係的基礎!現代生活中,人們對陌生人多採取冷漠、閃避的態度。而一但人們從事線上活動時,憑藉著網路的隔離,所以並不刻意閃避陌生人,以「隔離」取代「信任」,以偷窺來確認他人表達/流露之間的一致性,藉此來選擇相信或不相信他人。簡單地說,經由電腦網路媒介的人際關係,就好比隔著面具的互動一般。藉著創造一個代號,使用者可以暫時隱匿部份或全部在真實世界中的性別、學歷、職業、乃至於地位等身分,甚至跨越地域的限制與遠方的其他代號形成互動或資訊交流。

真實世界的人際關係的互動,尤其是面對面的互動,所能傳遞的訊息較為豐富,人們不只可以收到他人有意識傳遞出來的表達,還能夠觀察他不自覺所流露的訊息,並藉著這些訊息之間的相互對照來確定對方的真正意思。相較之下,我們在網路上所能夠得到的有關他人的訊息,大多數都要依賴對方有意的表現,例如id、暱稱、簽名檔、名片檔、乃至於所張貼的文章,這些就好像演戲時的服裝、道具、佈景的功用,可以用來強化甚至突顯人們企圖彰顯的部分。個人藉著電腦網路而在互動當中保有呈現自我、塑造自我的主動性,例如,有些男性想體會當個女人的感覺,所以選擇以較女性化的代號或暱稱呈現。

我認為,人們在線上的行為表現,會比在現實生活中帶了更多欺騙的成分,因為在網路上系統信任的效力變低,沒有特定的制定可以絕對保障線上人格是否值得信任。在網路上,人人是觀眾,人人是演員,到處充滿不確定的因子!在大部分的網路互動中,我們無法依賴外貌判斷他人,吸引他人,至少初步階段是這樣的。所以自信不足的人可以有機會變成萬人迷;害羞木訥的人也可能熱情奔放!人們的線上行為多帶著角色扮演的心態, 而這樣的網路特質,促使著人們不斷修飾自己的線上人格!

 

 第三十期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