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頁 下一頁

只存在於網路的愛情

南華教社所研究生  歐貞延

誰說愛情一定要在現實世界實體接觸的才算?網路這個不同於現實世界的場域,為我們帶來了不同形式的愛情,很多的愛情只存在網路上,是不涉及到現實世界的,或許是為了滿足對於愛情的期待、或許是對於現實世界的補償心理、或許是為了找尋自己心靈契合的伴侶、或許滿足實體世界所追尋不到的愛情、或許只是因為寂寞、無聊或好奇,亦或許為了某些利益,都讓愛情僅僅在網路上發酵、發展或結束,並不會延伸到現實世界來。

 

滿足對於愛情的期待

網路中的婚禮--

我是去年在遊戲中結婚ㄉ,不要小看遊戲中的婚禮喔!當天我好感動,所有在天堂中ㄉ好友都來觀禮並祝福我們,並且送我好多結婚禮物(好多好多的裝備、寶),當然不只是禮物嚕,我指ㄉ是友誼的部分啦!他們在走道兩端放一些紅水、綠水、橙水、白水、勇水、還有金幣,弄得五顏六色金碧輝煌ㄉ,當然還放上我的聘金100萬。那天在宣佈喜訊的同時,好友們施展龍捲風、冰風暴、放起火球術等法術時,見到這炫麗的場面我感動的哭了。我才17歲,離現實世界的結婚還很遠,但在遊戲中我卻經歷了這一切。婚禮為遊戲添增不少的樂趣,在這我要感謝橘子,今天我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公,一同在遊戲中奮戰,我能擁有這麼多的朋友,關心我、照顧我,讓我真的感受到「人間有愛」[1]

在愛情社會學中,所談論的不外乎是愛情、婚姻和擇偶條件與方式等等。文中受訪者提到,她今年才十七歲,離現實世界的婚禮還很遙遠,但是,藉由網路遊戲婚禮的舉辦,可以滿足她對於愛情最終的期待--結婚,在這場虛擬的婚禮中,她的親朋好友都來參加了,也送了很多結婚禮物,還有表演的活動,在網路中的婚禮不比現實世界容易,還是得經過許多安排與設計和網友的參與,才能讓有情人終成眷屬,雖然,現實世界的她距離真實的婚禮還很久,但是,透過網路卻得以完成現實世界所做不到的,正好符合了連線遊戲『天堂』的宣傳標語「實現你平常不敢作的事」。在這段文字敘述中,雖然猜測不出他們是否有在現實世界見面甚至成為南女朋友,但是我們可以看出其符合了斯騰柏格(Sternberg)[2]所提出愛情成分理論的其中兩項--情緒與認知,即包含愛情的情緒愛、欲等感覺之外,亦含有承諾的部分。唯獨缺少了愛情動機的部分,即愛情行為的發生之內發的性驅力與外在身體容貌等特徵的吸引力,他們會決定在線上遊戲中舉行婚禮,或許正如黃少華與陳文江(2002)所言[3]:「一個人在網路交往中能否對他人產生吸引力,取決於其知識、能力、性格、才華、思想、態度等其他因素。」正好雙方彼此的思想、觀念、態度、性格、能力等是彼此所互相欣賞的吧。

 

牽扯到利益的愛情

雌雄莫辨的愛情--

阿俊是在網路遊戲裡認識小雨的,阿俊在遊戲裡是武士的角色,有一天在某個城裡遇到仙女小雨,小雨走到阿俊旁邊問他「城門在哪裡?」,阿俊便帶著小雨走到城門,阿俊問小雨「你是新玩家嗎?」小雨說「對呀,今天第一次玩」,阿俊便邀請小雨加入自己的門派,介紹其他人讓小雨認識。阿俊對小雨很好,因為這是他玩網路遊戲以來第一個認識的女孩子,所以每當小雨被其他玩家欺負了或是沒有錢,阿俊總會義不容辭的幫他打走欺負他的人,或是將身上的錢都給小雨,小雨告訴他自己比阿俊小2歲,讓阿俊很開心,想到自己可能有一天能和這個可愛的女孩子見面,心中就雀躍不已。於是阿俊每天下課一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玩網路遊戲,雖然已經是高三面臨聯考的緊張時刻,但是小雨這個女孩子真的讓他深深著迷,她常常天真的問他一些問題,阿俊也為了自己可以保護這樣一個可愛的女孩子,而覺得自己像個懂事的男人,就像在遊戲理扮演的角色一樣,是個英勇殺敵的武士,為了保護心愛的妻子而努力。

阿俊每次一上線就會尋找小雨的身影,看不到小雨心中就有說不出的落寞,這樣想著小雨的心情幾乎快讓阿俊無心唸書了,真的好想見小雨一面、聽聽她的聲音,終於在晚上11點,阿俊看到小雨上線了,阿俊鼓起勇氣跟小雨說,「可不可以給我你的電話,我想聽聽妳的聲音,更想見見妳,可以嗎?」小雨沈默了很久沒有回答,讓阿俊的心情更加焦急,跟她要電話該不會惹她生氣了吧?覺得自己是個心急的男生,但是真的很想聽她的聲音,不想再等待她的上線。小雨終於說「我…」,阿俊急忙說「沒關係,不想給我也沒關係,不要生氣。」小雨說「其實我是騙你的,我是男生。」阿俊在電腦前面傻住了,沒想到自己這麼認真付出,對方卻是個男生[4]

網路遊戲最令人著迷的一個特性就是角色的扮演,在網路上,你可以隨時變換自己喜歡的角色,不受現實世界所束縛。在遊戲中改變性別角色是遊戲行為的重要部份,Sherry Turkle(1998)曾提到,日本有一個名叫居留地(Habitat)的「泥巴」,估計有一百五十萬名玩家,居留地是個營利性「泥巴」,在登記成為會員的人數中,真實生活男性與真實生活女性的比率是四比一,但在這個「泥巴」的虛擬世界中,男性人物與女性人物之比率卻是三比一;換言之,數以萬計的玩家在虛擬世界中改變了性別[5]。文中的小雨就是在網路遊戲中變換了他的性別,讓阿俊為他神魂顛倒,不僅幫助他打跑壞人、保護他,在見到小雨沒錢時也會將自己的錢給小雨,小雨在這個遊戲中是新手,藉由阿俊可以快速的融入遊戲之中,且有人可以保護他並給予錢幣,因為改變了性別,小雨享受到男性的角色所得不到的利益,然而,阿俊的想法又是如何呢?有個網友的說法或許可以說明阿俊的心境:也許玩家們更多的是痛恨人妖欺騙他們的感情;當我把感情和精力都投入到他身上,憧憬著美好未來的時候,才發現對方竟然是男人,這種滋味就像冷不防的被人在身后狠狠的捅了一刀,這是人妖叫人所深惡痛絕的地方!這是他對人類偉大愛情的一種踐踏!這裡姑且不說人妖們是有意還是無心給人造成這樣的傷害,但起碼我也希望人妖們能為人家的感受負上一點責任,說清楚一點,做個朋友總比做人家老公要光明磊落得多,難道當稱呼人家作老公的時候,沒有那麼一點點噁心的感覺嗎?[6]網路上雌雄莫辨,或許我們可以用語音、看視訊、打電話、約出來見面來確定對方的性別,但是,在這之前,如何知道與你戀愛的對象是男是女的確是一個很大的難題。根據Suler(1999)的研究,男性在網路上做人際互動改變性別的目的有[7]:表現他們現實生活中所隱藏屬於女性的那一面;扮演女性可以得到更多的注意;為了了解兩性之間的人際關係;在一些線上遊戲中,扮成女性是有利的,因為男性會給予更多的援助,可以在遊戲的過程中獲得快速的進展;對於某種同性戀的感覺產生作用;變性者、異性裝扮癖者亦傾向在網路上轉換性別。文中小雨轉換改變他原始的性別角色,或許是希望在線上遊戲中獲得更快速的進展,也或許是為了了解兩性之間的人際關係或得到更多的注意,然而,卻因此而欺騙了阿俊的感情,直到最後才表明自己的性別;這種對愛情的遊戲心態,只求個人需求之滿足,於對方不肯負道義責任,在網路的愛情遊戲中,為數亦不少吧。

 

為了利益而騙婚--

原本以為自己能夠經由遊戲而遇上自己心愛的伴侶,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她像我要水而聊了起來。她溫柔和藹的對話馬上吸引了我,爾後的幾天內我只要一上線他都會馬上密我,我們有聊不完的話題。在遊戲中幫忙她打怪升級,變成我重要的工作之一,我也很努力的升級能夠多給她一些裝備,自己相當有成就感。後來她主動傳了自己的寫真照給我,是一個相當漂亮的女孩,就像她在遊戲中表現的一般。

自此之後每天我變得茶不斯飯不想,一下課我馬上回家上線,腦中浮現的都是她的影子,每晚上線一聊都到天亮,上課都沒精神。我的成績也因此受到影響,但是我覺得能夠認識她一切都值得。為了表示自己在天堂中的功力,我給了她許多的裝備。我們的感情很快的提昇,我向她求婚,也希望能夠在天堂中辦個轟轟烈烈的婚禮。她答應了,但是希望我表明我對她的誠意。我給了她我的帳號及密碼,但是在我一給帳號不到三十分鐘內,我的帳號裡的東西全部被盜光,她不再出現了。這次的經驗讓我覺得天堂彷彿變成地獄。虛擬世界真的讓我不敢再相信任何人,本以為兩人結伴可以共步天堂,竟然變成如此的下場[8]

在線上遊戲中一個女性玩家容易受到男性玩家的欣賞、青睞與照顧,容易擁有虛擬的情感或婚姻關係,但是對於玩家而言,虛擬的感情不見得比不上現實世界的情感,因此,文中男性玩家非常信任對方,為了表示誠意而將自己的帳號密碼告訴對方,沒想到帳號裡面的東西全部被盜光,網路上的愛情變成了一場騙局。黃厚銘(2001)提到,信任的目的是化約時間所蘊含的的複雜性,在網路人際關係中,由於空間與社會領域的隔離,以致於某些承諾因而無法立即兌現,這裡,複雜性指的便是對於他人的言行在短時間內無法得到確認的狀況,於是,我們必須決定是否相信對方的自我呈現,並意識到自己冒著被騙的風險[9]。文中,男性玩家由於信任而將自己的帳號密碼告訴對方,沒想到卻遭到了背叛,讓他從此對虛擬世界的人際關係抱持懷疑的態度;然而,對方也給了她關於愛情的感覺與幻想,並從這場虛擬的愛情當中得到不少的利益,愛情在網路中似乎變成了一個利益交換的場域,一個得到想像中的愛情,一個得到遊戲中的裝備,只是雙方的需求與所得到的不同罷了。

 

 

因為寂寞、無聊或好奇而發生的愛情

我是一次在偶爾瀏覽網頁時看見有個聯接叫交友中心突然撞見她的,雖然至今我們未見過面。她叫靜,網路上的另個名字叫Rosa。她是一位很漂亮的姑娘,年齡是24歲,生日與我相倣;她的愛好也與我差不多,她告訴我說,她交朋友的原則是寧缺勿濫,真正能談得來的朋友並沒有幾個。從這以後,我就幾乎每天給她寫信,把我所思所想告訴她,把我的歡樂和痛苦告訴她,把我的思念和憂愁告訴她。在想像中,我把她看成是個十分善良、純潔、美麗和溫柔的女孩,非常地善解人意,非常地可愛溫馨。這一段日子,可以說是我人生中最美麗最快樂的一段時光。每天除了上班之外,我就專心給她寫信,心中充盈著一股從未有過的幸福和快樂。我實在不敢想像,難道我愛上她了嗎?在我與她的交流中,我感到我們是那麼地真誠,那麼地坦率,那麼地自由和歡快;我分明覺得,網路甚至比現實更真實,更有溫情和魅力。因為在網路中,我們什麼都可以說,什麼都可以講,不受任何地拘束,沒有尊卑,沒有客套,也沒有偽善。我對她是真心的,我對她很真誠,因為我必須對自己的感情負責,對她負責,我從未對她說過半句假話。可對於她來說,這不過是場感情的遊戲,並不值得太當真的。我一直也有這種預感,我們之間的這場網路愛情夢,將會以不了解而開始,以了解而結束。大約是我對她袒露了真情吧,或者說當她了解了實情後,她可能覺得我們這種感情沒有必要再發展下去了。於是,有一天她給我發來了這樣一封信,告訴我說,她已有了男朋友,一個非常出色的男朋友,她很愛她:她的靈魂只屬於他,她不會再去愛上其他的任何人了:並且說,她的男友現已出國,雖然他們的未來很縹緲等等。這段網路上的愛情夢,前前後後只持續了十天左右,總共加起來也不過就是240個小時的時間吧!雖然我們是目的迥異,雖然我不敢說網路愛情完全是一場真實的謊言。既然是一場網戀,既然她喜歡直言不諱,那麼我想也就給她寫上這麼幾句話吧,我這樣寫道:“…我能理解你的這種行為,你所進行的這場遊戲不過是為了填補自己感情的空虛。但願你不要再繼續這種危險的感情遊戲了,讓更多的善良者誤入陷阱而受到傷害。 雖然我不知道,我的這些忠告對她會是否有用;但應該說我應該感謝網路的,是網路讓我認識了她,是她給了我夢想和快樂,也同時給我帶來了痛苦和哀傷;說真心話,我從內心是十分感謝她的,因為是她給了我一份從未有過的美妙的網路愛情夢,一種從未有過的快樂的情感體驗[10]

在網路中由於缺乏面對面的線索,因此,你所知道的對方僅能從他所傳達出來有關於自己的一小部份訊息,對方的其他部分全憑你自己的想像力所建構而成,因而網路上的愛情是一個由想像交織而成的世界。文中男主角是為了在網路上尋找真愛而認識了女主角,他對她充滿了美好的想像,並且真心誠意的付出感情,認為網路甚至比現實更真實,更有溫情和魅力;然而女主角乃是因為男友不在身邊,為了填補自己那份空虛的心靈,滿足一下自己的感情需要所以上網找人聊天說話,這樣的行為,往往讓不知者陷入她的愛情之中。有趣的是,在女主角告訴男主角真實情況之後,他卻寫信勸告她不要再繼續這種危險的感情遊戲,並真心的感謝對方給自己一份從未有過的美妙的網路愛情夢,一種從未有過的快樂的情感體驗,網路讓如此特別的愛情發生了,若在現實世界中,受到感情的欺騙往往不是那麼容易終了,網路讓我們看到愛情的另一種可能性。

在網路中尋找愛情者,很多是因為現實生活中的伴侶跟自己的距離遙遠,因此,到網路去尋求慰藉,希望能因此而減低內心的寂寞。社會上對愛情的認知是具有獨占與專一性的,然而因為網路的匿名特性,使得現實世界的規範減低了,在現實世界不敢尋求其他的安慰、發展另一段愛情,反而跑到網路上去尋找,因為匿名,可以隱藏自己的真實身分,不會受到外在的壓力,也不必擔心安全的問題,隨時都可以上網找尋到慰藉,正充分顯現了黃厚銘(2001)所說的,網路具有既隔離又連結的功能 [11]


horizontal rule

[1] 轉引自陳怡安(2002),〈線上遊戲的魅力〉,《資訊社會研究》,3:183-214,這段敘述是作者陳怡安的訪談搞,受訪者C

[2] 摘自張春興(1999),《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頁597-598。愛情成分理論(即愛情三因論,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是由斯騰柏格(Sternberg)所提出,認為形成愛情的三種成分,分別是將動機、情緒、認知三者,各自單獨在兩性間發生愛情關係,分別稱之為熱情(passion)、親密(intimacy)和承諾(commitment);意謂以情緒為主的兩性關係是熱情的,以動機為主的兩性關係是親密的,以認知為主的兩性關係是承諾的、守約的。而理想中的愛情關係英三者具備,且合而為一,稱為完美之愛(consummate love)。

[3] 黃少華、陳文江(2002),《重塑自我的遊戲:網路空間的人際交往》,嘉義: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頁:142。

[4] 〈雌雄難辨的網路愛情〉,http://www.ha-life.com/ism/3b/3b_20000906.htm),2003/01/08。

[5] Sherry Turkle(1998),《虛擬化身-網路時代的身分認同》,譚天、吳佳真(譯),台北:遠流,頁296。

[6] 摘自明日報個人新聞台『網路遊戲物語』,金庸人妖論〉,(http://mypaper3.ttimes.com.tw/user/takagaki/file_combine.php?File=1912862_2002-12-16_14-16-26),2003/01/20。

[7] Suler, J.1999),Do Boys and Girls Just Wanna Have Fun? Gender-Switching in Cyberspace〉,(http://www.rider.edu/users/suler/psycyber/genderswap.html),2002/09/19。

[8] 轉引自陳怡安(2002),〈線上遊戲的魅力〉,《資訊社會研究》,3:183-214,這段敘述是作者陳怡安的訪談搞,受訪者B

[9] 黃厚銘(2001),《虛擬社區中的身分認同與信任》,台大社會所博士論文。

[10] 摘自〈我的240個小時的網路愛情夢〉,(http://big5.china.com/gate/big5/culture.china.com/zh_cn/literature/novel/276/20010320/147271_2.html),中華網文化頻道,作者筆名沉舟,於2001年三月二十日發表,共分為三部份,2003/01/08。

[11] 黃厚銘(2001),《虛擬社區中的身分認同與信任》,台大社會所博士論文。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