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性別、行為、戀愛與虛擬性愛

南華大學教社所  歐貞延    南華大學社研所  劉燕青

網路性別、行為與改變性別的原因

     南華大學教社所  歐貞延

西蒙 波娃(Simone de Beauvoir)曾說:「女人不是生成的,而是形成的。」(One is not born, but rather becomes, a woman.)。

 

一、             網路上的性別

根據蕃薯藤2001台灣網路使用調查顯示,歷年男女比例分布如下(註一):

Nielsen/NetRatings的報告顯示,在1999年2月,上網總人口當中已有47%由女性所組成。至12月,該百分比更成長至50%。女性上網的比例首次出現超越男性上網比例的趨勢;女性中有32%加入線上社區,而男性則低於,只有20%(註二)。

iamasia資料顯示,目前亞太主要華人區的女性網友約1千萬人,台灣的女性網友已有350萬人,其普及率約佔台灣全體人口36%,為兩岸三地最高者(大陸16%,香港29%),而且台灣女性網友的性別比例也以45%為三地之冠(大陸40%,香港43%)。去年台灣女性網友數的年成長率將近50%,相信今年(2001)的仍會持續成長(註三)。

 

二、             網路上的性別與行為

根據蕃薯藤公佈2001年台灣網路使用者行為調查結果,男女性使用網路的行為卻不盡相同,男性以利用網路尋找資料為主,而女性則以傳送電子郵件、上網參與討論及張貼文章為主。

根據iamasia研究發現,台灣女性網友除了一般閱覽(General Browsing)及搜尋(Searching)外,特別偏愛使用e-mail、上網學習(Education)、休閒娛樂及旅遊資訊等,尤其是以娛樂為主要活動,如看娛樂新聞、玩遊戲及下載遊戲等,比去年有大幅增加的傾向,相對於男性網友仍對科技、新聞及運動相關的內容較有興趣;此外,線上即時聊天也相當受到女性網友的喜愛;至於上網購物的項目則偏向於CD、雜貨(如美容、食品等)、電影/劇院票等(註四)。

iamasia指出,台灣女性網友上網比較偏向「目的導向」,會針對個人需求而上網,隨興閒逛的情形較少;女性網友除了上網瀏覽網頁及搜尋資料外,也特別喜歡收發e-mail、上網學習、進行休閒娛樂、使用旅遊資訊及聊天等。其中收看娛樂新聞、玩遊戲及下載遊戲是女性的主要娛樂活動(註五)。

NetRatings分析服務副總裁Alan Weiner表示:女性與男性的上網偏好有差異,與有線電視的發展非常相似。男性會自然地被吸引到像ESPN等頻道,而女性則更喜愛Lifetime等節目。他說,隨著男性網民和女性網民分別登入像SportsLineiVillage這樣的網站,網際網路作為一個大眾媒體也亦趨成熟(註六)。

據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CNNIC)去年7月發佈的調查資料,在我國約2650萬網民中,18-24歲者占到36.8%,而這正是大學生所處的年齡段。調查結果表明,不同性別的大學生網民在上網行爲的諸多方面存在著較爲明顯的差異。總的情況是,女生的上網素質比男生要高:上網率高、網齡長、網友多和網德好。在網聊話題方面,女生交流感情和資訊的比例明顯高於男生,而胡扯和對罵的比例又大大低於男生。在網上資訊可信度、上網與學習的關係、對網上傳聞和性內容的態度、對網路文明的看法、對黑客的態度和網站排名、內容排序等方面,男女生沒有明顯的差異,只是女生對賀卡似乎更爲情有所鍾(註七)。

 

三、             網路上改變性別的原因

由於網路匿名及隔離的特性,因此在虛擬世界中改變性別較真實生活中容易。Sherry Turkle提到(註八):在「泥巴」上改變性別是這種遊戲行為的重要部份,日本有一個名叫居留地(Habitat)的「泥巴」,估計有一百五十萬名玩家,居留地是個營利性「泥巴」,在登記成為會員的人數中,真實生活男性與真實生活女性的比率是四比一,但在這個「泥巴」的虛擬世界中,男性人物與女性人物之比率卻是三比一;換言之,數以萬計的玩家在虛擬世界中改變了性別。

根據Suler(1999)的研究,男性與女性在網路上更改他們原始性別的目的如下(註九):

(一)男性在網路上做人際互動改變性別的目的:

(1)    表現他們現實生活中不被允許呈現的女性特色。

(2)    扮演女性可能讓男性更加的備受注目。

(3)    為了想了解兩性之間的人際關係。

(4)    在一些線上遊戲中,扮成女性對於男性來說,可以在遊戲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進展。

(5)    對於某種同性戀的情節產生作用。

(6)    對於變性者、異性裝扮癖者來說,他們傾向在網路上轉換性別。「性別角色混亂」。

(二)女性在網路上做人際互動時改變性別的目的:

(1)    和其他女性溝通,了解其他女性如何與男性互動。

(2)    撰寫網路小說。

(3)    轉換性別以求得他人對她本身身分的認同。

 

 

參考資料

註一:2001台灣網路使用調查〉,(http://survey.yam.com/survey2001/chart/a_10.html),2002/08/27。

註二:〈美國網民性別差距縮小〉,(http://www.e21times.com/ei/fortune.asp?rtid=184&sid=23),2002/09/17。

註三:〈台灣女性網友為亞太華人區最活躍的一群:台灣女性網友偏社會精英、上網自主性高、喜愛學習及休旅資訊〉,(http://www.find.org.tw/0105/cooperate/cooperate_disp.asp?id=52),2002/10/10。文章發表日期:(2001/4/30)。

註四:〈台灣女性網友為亞太華人區最活躍的一群:台灣女性網友偏社會精英、上網自主性高、喜愛學習及休旅資訊〉,(http://www.find.org.tw/0105/cooperate/cooperate_disp.asp?id=52),2002/10/10。文章發表日期:(2001/4/30)。

註五:陳芸芸,〈台灣女性 「網」住一片天〉,(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1/new/may/22/today-i1.htm#info-2),2002/09/10。

註六:〈美國網民性別差距縮小〉,(http://www.e21times.com/ei/fortune.asp?rtid=184&sid=23),2002/09/17。

註七:王欒生,李方,〈大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報告(上) 不上網就別理我〉,(http://www.edu.cn/20020125/3018746.shtml),2002/09/17。

註八:Sherry Turkle(1998),《虛擬化身-網路時代的身分認同》,譚天、吳佳真(譯),台北:遠流。

註九:Suler, J.(1999),〈Do Boys and Girls Just Wanna Have Fun? Gender-Switching in Cyberspace〉,(http://www.rider.edu/users/suler/psycyber/genderswap.html),

 

網路戀愛與虛擬性愛

       南華大學社研所  劉燕青

一、何謂網路戀愛?

網路戀愛是網路交友的延伸,雖然大部份的人上網結交朋友不見得為了找尋戀情,但由於網路互動跨越了面對面互動所可能產生的外貌、表達能力等現實面的差異,網友能藉由文字、符號之間的交流,在「談得來」、高度的網路互動、「自我揭露」的特性之下,常容易使得雙方由陌生人快速地發展到親密朋友。

 

二、網路愛情不是特殊行為,已成一種普遍的現象

在蕃薯藤Yam.com旗下之女性網HerCafe和張老師月刊共同舉辦「2000網路情愛大調查」活動中,調查結果中有超過三成的網友期待在網路上遇見愛情。

 

三、現代愛情的社會意義

每個人需要滿足愛與歸屬的基本需求,但由於早期的傳統紐帶已在個體化的現代社會中被破壞,個人跟整體的關係也越來越切分開來,隨之而來的是一種「內在穩定性的根本失落」,個人在內心存在著強烈的失依感,越來越急有一股尋求可以給予個人內在穩定性的強烈需求。

現代都會生活同時具有「擴展」(enlargement)和「封閉」(enclosure)這兩項特質。都市人擴展了生活圈,參與的活動類型增加,跟外在社會接觸的機會也比較多;可是這種生活圈的擴展也連帶把現代都市人導引向更為封閉的情境。

四、環繞在你周遭的生活越是缺乏人性,愛就變得越吸引人 。

 

五、人們為什麼願意上網談戀愛?

在現實社會中,愛情所要承擔的風險太多,又遭受到個人自我以及自由本質上的矛盾,所以在未能完全保障個人自身的安全需求之前,是不願意去尋求愛情的。網際網路既隔離又連結的媒介特性,恰好滿足了人們對自由與安全的心理需求。

 

六、網路與愛情的契合性

(一)想像交織而成的世界

(二)喜好上的接近性

(三)相互喜歡的循環

(四)自我情感的揭露

(五)選擇機會的增加

 

七、何謂虛擬性愛?

網路性愛(NetSex)是虛擬性愛(CyberSex)的一種,但由於網路性愛極為風行,而成為虛擬性愛的主流,因此,國外也有以虛擬性愛來代替網路性愛的說法,目前最簡單,也最為人所熟知的一種網路性交,就是雙方透過鍵盤打字來進行性愛交流,有時也會藉著觀看對方數位相片,再加上騰出一隻手來進行手淫。(袁薏晴:網愛上身)

 

八、虛擬性愛的進行方式

性愛遊戲程式---日本「H-game」型式性愛遊戲

虛擬實境式---互動的立體影像「視訊做愛」

全球資訊網---情色圖片與影像節目

冒險類遊戲---MUD

電子郵件傳情

聊天室---BBS

2000網路情愛大調查」活動,近三成網友並表示願意接受虛擬性愛; 主要的理由是「嚐鮮、好玩」(72.6%),其次為「關係可以隨時結束」(43.5%),另外還有像是「如果對方條件不錯」、「可以實現多種情色幻想」,甚至是「不用擔心會懷孕、得性病」等原因。值得一提的是,在願意接受網交的受訪網友當中,男性網友人數約為女性的兩倍。

有過虛擬性愛經驗的網友(10.6%)表示,和真實性愛感覺差太多(71.2%)。再者虛擬性愛是不是意味著外遇,39.5%的受訪者表示,如果和網友網交會對另一半(包括男女朋友)感到內疚,男女網友回答的比例接近。至於「網路一夜情」,則男女比例相差懸殊,有近五成的網友想要網路一夜情,卻只有8.5%的女性網友表示願意接受一夜情的邀約。而近四成網友認為,透過網路是發生一夜情最容易的方法。

 

九、性愛解放?!

虛擬情慾是透過文字傳達,獨特之處在於個人可以把它看作是獨立於己身之外的東西。~克麗歐歐德薩著(1998),《虛擬性愛》,張玉芬著(台北:新新聞),P.78。

情慾解放指的應該是在做愛過程中擁有主動權,能掌控自身的情慾;但情慾解放主張個人應該試著和各種不同的對象從事性行為嗎?

那麼對於伴侶的忠誠與否是否不重要?

虛擬性愛到底算不算是一種外遇呢?

虛擬性愛真能使女性情慾解放嗎?

從事虛擬性愛後女性的性態度真的會改變嗎?

還是網路不過只是現實生活的延伸罷了;在網上性主動者,在現實生活中仍舊是性被動者?

或者是上網從事虛擬性愛的女性原本大多就是性開放者,因此虛擬性愛不會對女性情慾解放有任何幫助?

 

十、網路性愛癡迷症

隨著性主題網站爲人們提供尋找虛擬性愛的途徑,人們在網上進行性幻想、相互調情、結交性伴侶,不少人已經陷入了嚴重的心理危機與關係危機。調查中,有9.9%的男性和6%的女性表示自己同時癡迷於性和網路。

 

從性/別的社會建構談網路的性別建構

南華大學出版所  郭宣靆

一、性/別與社會建構(註1)

        社會建構理論涵蓋各個理論、學科以及不同領域:如社會互動、社會分類、社會異常理論以及社會史、勞工研究、女性史、馬克思主義史觀和人類學、跨文化研究、性別研究等研究。此外,各個領域的理論家也紛紛回應女性主義與女同男同性戀研究者所提出的性別與身分認同問題。女性主義學者與行動主義者於1970年代開始對性別議題展開熱烈討論,打破傳了統視性別為理所當然的想法,並指出女性無可避免地被至於從屬地位。

「生物決定論」是傳統對於性別差異的解釋。然而根據歷史與跨文化研究的資料證據顯示,女性的地位不單單是由生產或性別特徵來決定的,因為在不同的時空與社會文化,女性的角色與地位是有著明顯的不同。這種肇因於對科學強烈信仰所形成的意識形態間接影響了社會建構的各種解釋,令人不禁質疑這樣的一種歷史關聯性是否受制於男性為中心的統治與科學意識形態或西方生物醫學的獨占霸權。

女性主義者主張將性/別(生物性/文化性)分開而論。啟蒙團體指出「被性別化的身體」是一種社會產物,如「女性特質」、「性吸引力」其實都是透一套社會標準來運作,好比審美標準、打扮標準以及身材標準。雖然性/別大多被混為一談,然而從兩個不同世代對女性的認知與要求卻也能察覺其中的改變,像是從傳統講求婚姻義務到接受各式各樣的性高潮、陰道或陰蒂的性刺激,或是從維多利亞式的女性斷慾主張到允許適當的女性熱情展現。

Gayle Rubin 1975年寫的 The Traffic in Woman 文章中,認為女性受到了有系統的社會控制而成為一種被馴化的產物。Gayle Rubin首先使用「性別系統」一詞來說明「一連串將生物上的性慾轉換成如何從人類活動當中獲得性滿足的社會化過程」。

早期的女性主義者以為女性在性慾所受到的壓制是因為在性別上的不平等對待。而Gayle Rubin則主將應該將性別視為兩種完全不同的系統,不可同一而論,也無法互相解釋,從此開啟了性別論述的另一個全新視野。儘管在許多文化經驗當中無法具體感受到性別之間的鴻溝或差異,但從不同的歷史時期與文化環境當中,確實能夠很明顯發現性別之間的斷裂性。也就是說,對於性慾的研究,不僅僅從行為或態度上的改變來切入,更應該深入去了解其中的種種社會關聯性所造成的改變、影響甚至是整個重構過程。

 

二、社會建構模式的發展(註2)

        「社會建構」一詞儘管受到廣泛使用,但使用者往往忽略的該詞應該被分歧的使用。事實上,「社會建構」所代表的是一種跨文化、跨歷史的觀點,不是定於一尊的模式,容許差異存在,也允許各家有不同的解釋。「社會建構」開放所有的問題意識給各個領域的研究者。

從事「社會建構」的研究者都同意在不同的社會時空背景會有不同的社會意義與主觀價值判斷產生,即便是相同的「性行為」也會隨著文化背景與社會模式的不同而形塑出不同價值判斷體系。光是從性行為、身分與社群的角度來建構性/別的專門體系,就已經相當龐雜。在更進一步的「社會建構」分析中,連情慾本身(例如情慾的客體對象)都不是固定的存在個體當中,相反地,是具有多種型態的可能性。

激進的「社會建構」理論家甚至認為沒有本質的、無差別的「性衝動」、「性驅動」或「性慾望」,因為那是根源於身體內在的心理運作與心理感受。對這群激進派的理論家而言,根源的探索是沒有必要的。但有另外一批理論家認為的確有天生固有的慾望存在每個人體內,只不過透過不同「社會建構」觀點才形塑出這種本能的慾望。儘管兩派之間的觀點對立,卻間接地促成70年代中期一種討論性慾的「社會建構」模式之成形。

 

三、網路的性別建構

     網路的性別建構事實上也是另一種模式的社會建構,只不過它更進一步加深了性別扮演的遊戲性。生物性別的差異完全消融在網路之中(排除掉某些極具自我展露慾望的人),唯一剩下的就是單純的「(性)慾望」與「文化性別」。女性可以透過性別角色的轉換,擺脫現實世界中可能遭受的干擾,男性可以暫時扮演女性角色而脫掉嚴肅的面具,逃離現實社會的期待壓力,同性戀者也可以暫時卸下社會歧視的包袱尋求情慾的的解放與情感慰藉,。

     從社會建構的角度來看,「性別」原本就是後天選擇的過程,只不過社會文化已然形成的一套嚴密規範,迫使人們的選擇性便少,而且難以逾越。但網路卻提供了「性別扮演」的「遊戲場域」,或者是一種「性別實驗室」。此外,由於網路既隔離又連結的特性,加以文字圖片的表達符號相當豐富,各種現實生活中原本只能透過「性幻想」而無法追求的「性刺激」於是有了交流、紓解的空間。姑且撇開道德尺度不談,試問,有什麼是網路上不能提供的「性(慾)解放」空間?

     網路戀情也好、虛擬性愛也罷,真實世界所達不到的「性別解放」與「性別啟蒙」,早就悄悄地在網路上革命成功了!可想見的是,現實世界的性解放態度會愈來愈開放,迫使社會做更大的調整和道德上的讓步,除了網路經驗會延伸到真實世界之外,更因為網路向來怪事特別多,各種怪現象早就見怪不怪了!或許往好的方向想:解除了性(慾)壓抑之後,人們的心理調適也許會較為順暢無礙吧!

     總之,N世代繼續加油吧!

 1:本節改寫自課堂報告。原文出自Maurice Berger, Brian Wallis & Simon Watson eds(1995). Social Construction Theory and Sexuality. Constructing Masculinity . Routledge.

2:同註1。

 

網路上的性別、虛擬性愛、網路色情之課前心得

   南華大學社研所    陳雅君

 

       在宣稱兩性越來越平等的今日,網際網路的盛行,網路色情的氾濫,是增加了兩性的平等,亦是兩性平等只是一個幻影?

我之所以把兩者連結起來是因為我覺得兩性平等的基本要求是尊重,觀看色情是一種變相的不尊重,是一種把女性物化的型態,

所以我覺得網路色情的氾濫造成了兩性虛幻的平等。

       網路提供了一個管道,讓『色情』用另外一種無國界的方式,繼續存在著。真實世界在掃除色情,那虛幻世界的色情呢?是否該有人掃一掃?但具高匿名性、無國界的網路色情如何掃除呢?

        有人說會存在的東西,一定有其必要性,因此網路色情應該也有它應有的價值。

        接觸色情媒體,許多時候對某些人而言,也是一種「休閒娛樂」的嗜好活動,只要個人心智夠成熟,具有正確性知識及判斷能力,知道色情媒體的多數內容都是誇大不實,不會學習模仿即可。但若日常生活出現某些狀況,就得懷疑自己可能有「觀看色情影片」上癮的行為。 「觀看色情影片」上癮的行為可能包括:規律地接觸色情媒體,以此來消磨時光,藉以躲避那些不想做的事情,或不想面對的狀況,甚至忘記進行某些每天例行事項或工作;愈來愈沈迷接觸色情媒體,或不能自拔地一直觀看,但從中所獲得的樂趣愈來愈少;生活已被色情媒體所支配控制,若一不接觸色情媒體,當天就無法工作、與他人相處或無法進入睡眠狀態;想法愈來愈消極,常有不想上課、工作、飲食或與他人接觸的念頭,不過對於接觸色情媒體除外。 此種上癮剛開始是很難察覺的,但一旦伴隨綺夢狂歡的愉快經驗,讓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沈溺而「無法自拔」,甚至於影響正常生活、工作及社交,那就是「上癮」了。 此種網路上癮,與之前所談的網路上癮,是否有所不同呢?

 

 

網路上的性別、虛擬性愛、網路色情之課前心得

   南華大學社研所  蔡長穎

 

國內著名網際網路ISP服務業者「蕃薯藤」作過調查,台灣超過8成3的網民「瀏覽」過色情網站,在浩瀚的網路世界中,許多人尋求著刺激與解放,現實生活中的抑鬱或是壓力,造使許多人投向另一個虛擬的世界之中,藉由高匿名性及隱密姓的方式排解自我。

網際網路的誕生創造了新媒介時代,有人將網路空間視為人類社會關係的某個片段,然而它不具生理特性與獨特的文本形式,在在顛覆了我們從傳統媒介中得來的角色認知,新生的問題也隨之而來。(黃登榆,1997)。青少年處於對性懵懂好奇的階段,在網路使用便利的今日,青少年很輕易地就可以由網路上獲得對性的知識,但色情網站充斥的是許多不正確的性教育,令人不禁擔憂起網路色情對青少年的影響力。

要反思的是,網路的便利性與延展性是否會造就社會另一巨大問題?產生的又會是何種面貌的社會觀?

 

 

網路上的性別、虛擬性愛、網路色情之課前心得

   南華大學社研所 沈昱全

 

根據網路調查公司NetValue2000年12月的調查,在台灣,成人網域主分類的網域瀏覽數居於榜首,且遠超過其他網域主分類。同時亦有呈現網友平均停留時間增長的趨勢。

性慾是人的基本三大慾望之一,睡慾、食慾、性慾這是人一直想要滿足的慾望。網際網路的發達使人對性慾的滿足猶如因經濟起飛、社會富足,而使人的食慾能容易且多元的滿足。網路色情便是數位化時代的一個顯著的現象及問題的開端。傳統的社會道德訴求在性方面是相當壓抑,而中國社會更是將此一慾望的克制視爲德性展現的重點。在社會強大的監控機制下,虛擬世界的越甚發達便也給人越多發洩性慾的空間,網路隨著相關科技的發達其互動情境也越真實的強大互動性及使網路世界無規範又較安全的匿名性、切斷時空限制的方便性,讓許多人可以輕易的從事文本性愛、音訊性愛、視訊性愛等各種虛擬性愛模式,同時還可以依其自身的性癖好來互動,在在的滿足了有各種性傾向或性需求的人們。而且不需擔心社會規範的指責或感染性病。

只要在搜尋引擎中打入關鍵字,就可以將無數的成人圖片或影像盡收眼底。

色情網站的充斥使得網路色情除了虛擬性愛的自由度與多元性增加,更使的色情資訊的獲取不用再如以往只能到某些特定稀少且隱密的場所如:中華商場、錄影帶店的密室等,偷偷的尋覓。甚至是你有時無意中都會瀏覽到色情網頁。在網路色情隨網路發展而發達的時代,人對性的觀念也因此開始有所轉變,在對性特別壓抑的中國社會,人們開始好似脫韁野馬肆無忌憚的在數位世界發洩性慾,無視道德規範,縱而受網路上性文化的影響再重構真實世界的性觀念。於此社會問題便越來越嚴重。網路色情氾濫使的性的價值觀在道德上處於一種青黃不接的狀況,如何才是好的、正確的,目前尚未能定論,致使人對情慾解放的態度產生了脫序的狀況。網路色情成癮便是最好的呈顯。再者,網路瀏覽情色網頁的方便性與網路情色風氣的渲染,對於目前接受網路程度比壯年中年人還來的深入許多的未成年學子們有極多負面的影響。同時資訊教育、網際網路的使用已是現階段及未來教育的重點,對於兒童、青少年會因更與網路結合而更易受到色情的影響,對於此相關單位大多採行隔離方式的限制,諸如:安裝電子鎖來過濾色情網頁或由 ISP端來執行等,但是網路色情如病毒一般更新演化迅速,一再單純的隔離是否真的具有效用是很令人質疑的。或許從排斥轉為接納是比較好的方式,鼓勵父母及學校藉由色情網站來當健康教育的活課本,灌輸正確的性知識與態度。或許在面對新時代與新問題時觀念的轉變與教育比起規範的建立應該要優先重視,所以北市推動十年資訊教育計畫時,是否也應重視這些部分並審慎的去建設。

 

 

網路色情與網路戀情課前心得

  南華大學社研所  黃雅慧

 

網路戀情,是經由網路互動所發展而成的戀情。網路戀情是網路交友的延伸,雖然大部份的人上網結交朋友不見得為了找尋戀情,但因此種網路互動跨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以及面對面的限制,加上許多外在的外表考量,使得許多人藉由網路上的文字交談,來進行自我充分的揭露,並且找到情感上的依托。在現今網路的發達也促使了網路戀情的快速發展。

然而網路色情,是指在網際網路上,公開張貼或散佈裸露、猥褻或低俗不雅的文字、圖片、聲音、動畫與性交易等資訊。由於網路網路的開放性,大部分的網路內容並未進行管制與分級,使得任人可以進入色情網站一窺究竟,無形當中也促使一些在現實社會中被限制獲得此種資訊的人受到不當網路內容的影響,進而影響身心發展。

 不論是網路戀情或是網路色情,在網路世界之中,人類的情慾如火如荼的漫延。在現實社會之中,此種情慾受到許多外在因素的限制,並沒有讓現在社會有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但是這種情慾搬到網路上,卻有著許多問題有待解決,例如對於未成年在色情網站上的任何流覽行為,對其日後的身心發展的影響?色情交易在網路上匿名性,使得色情氾濫猶如雪上加霜,如何避免色情的氾濫?網路交友發展成為網路戀情,一旦在現實社會之中,又要從人際的關係開始,所得到的結果是否能如網路上未見面時一樣的自在呢?在資訊發達的網路世界之中,對於情慾的抒發是得到最好的效果?抑或是得到更多的社會負面結果呢?

 

 

「資訊社會學」課前心得

南華大學出版所   鍾惠萍

 

根據大衛•摩斯(David Morse)所編著的網路辭典(貓頭鷹,1997)中,「網路性愛」的定義為: 

「兩個人以上經由線上溝通,而產生的虛擬性行為或性碰觸。……人們嘗試在各種新奇的傳達工具中找出探索性愛的方法……而經由鍵盤所傳遞的性,其魅力來自於絕對安全……你所需要的,實際上僅是線上聯絡與豐富的想像力而已。網路性愛可以視為對現實生活的逃逸、分隔兩地戀人之間宣洩愛意的出口、或是讓女同性戀經驗異性戀世界的機會……」 

從以上的定義,我們可以明顯發現,網路性愛的必備條件是網路工具與個人想像力的組合。從好的一面來看,透過網路,生理性別與性慾取向可以隨個人意志自由隱匿,網友可以選擇自己所希望扮演的性別角色,並且嘗試不同的情慾開發,不僅可以藉此瞭解自身情慾的動向,更可以輕易獲得更多與身體、性慾以及性有關的主體知識。

然而,當網路上的情慾操演,跨越虛擬圍欄,搬演到現實世界中時,過度的性開放與一夜情的氾濫,已引起現實社會的惶惶不安,對傳統的、主流的價值觀造成極大的挑戰,取締與禁止的呼聲與行動不斷出現。問題是,在網路一日千里的驚人發展中,這樣的阻隔與禁斷到底能產生多大的效益呢?

也許,是該對傳統價值觀進行調整的時候了。楊長苓在其論文〈伸展慾望之翼——網絡空間情慾地景〉註腳24中,曾針對網路上扮裝、偽稱的現象提出她的看法:「當現實生活不再具有現實優位性而僅與其他視窗相同時,扮裝與越界正是新型態的革命起點。」這把新型態的革命之火,正席捲延燒整個網路與現實世界,其中燒得霹哩啪啦作響的,正是傳統/主流的道德/價值觀。

        以下兩篇文章,出自明日報「沒有文學氣息的情色牢籠(18禁)」http://mypaper2.ttimes.com.tw/user/winertai/index.html,由自述是「老醜男人」的台長末日寄生獸所寫,該站台充滿許多18禁的情色文字,僅挑選兩篇與本週主題最相關的文章,與諸位共享...^^

 http://mypaper2.ttimes.com.tw/user/winertai/file_combine.php?File=1460734_2002-09-13_11-54-52

 

 

網路色情

  中正大學電傳所  林承賢

 

前幾天正好看到篇怵目驚心的文章,不過可能要過幾天到資料室看到紙本了才能給大家詳細的資料,這是政大傳播學院所出的刊登研究短訊的刊物,裡面其中一篇大概是該校的一位女老師寫的.為了分析網路色情,她必須與同學看一些內容以進行類目編碼等等,儘管不喜歡.觀看其中內容帶來的生理反應令其困擾,因為與她的為愛而性觀念大相牴觸但卻這樣真實發生了.從年輕學生訪問中,色情對性與異性的物化處理,使受訪者似乎已不知如何去愛

這些論述反映了性應為何應如何開始及其動機的爭論人與動物的差別為愛而性或為繁衍而性 (如:人所欣賞之美醜其實為生物學上健康或繁殖力強的表徵、男性與女性因生物本能所具有的性伴侶選擇取向與數目…等論述)等。網路色情似乎依循著為欣賞而性的邏輯,在幻想或被呈現的情境中,對方多麼的美好,而在此時性便可以發生,主控的權力歸屬、喜歡或愛、階級與關係都是點綴。

社會是否有一主流的對性的處理的意見或規範呢它是否會受網路色情或其他媒體及其他文本所改變呢或媒體僅影響的是娛樂與幻想而並非人們實際的行為呢對我而言文章中描述的年輕學生的現象在周遭是容易發現的特別當一般的媒體文本都一再操弄性的此時

 

E-Soc 27期目錄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