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E-SOC Journal與資訊社會學

相關議題索引(21-24期)

陳俞霖整理

 

 

網路經濟學(數位經濟)

解讀IT産業的市場權力我們進入資訊社會了嗎?(17)江典嘉

電子商務對經濟活動的影響(17)李祐蓉 

使用者付費應用在網路資源之研究(17)李祐蓉 

後福特主義的彈性分殊化與消費同志(17)黃才容

資本主義式經濟與數位差距(19)石淑慧

資訊社會裡職場工作型態的變遷與特色 Castells的觀點(19)石淑慧 

網路書店研究:亞馬遜網路書店經營模式及其影響分析(20)朱珊玉、郭宣靆、林薇瑄

台灣入口網站之營運策略與產品差異化研究(22)王舜偉

A critical review of Logistics Partnership, Innovation, Green, Value-add, Electricity, and Integration in supply chain 一個評論性的探討之物流夥伴關係,創新,綠色,增值,電子及整合在供應鍊(23)Chen Der-FU

資訊科技與全球資本主義   By Manuel Castells(23)謝宗學

網路經濟報告摘要(23)劉燕青

在資本主義之後(24)劉燕青

電子商務與虛擬組織(24)郭宣靆 

資訊經濟網頁資料(24)劉燕青 

 

線上出版、電子書

電子書、電子文本、電子出版、線上閱讀(21)張毓玲、黃婉玉、郭峻宏、謝杏芬

線上學習與學習成效-- 以網路社會學課程為例(23)歐貞延、陳俊升

線上出版與線上閱讀(23)李瑞怡

 

虛擬社區、角色扮演、人際關係

線上遊戲之魅力---以重度使用玩家為例(提綱) (17)陳怡安

線上自我與角色扮演(17)陳怡安

江西漢網上巧遇台灣郎(18)翟本瑞

戲遊遊戲(18)翟本瑞

線上遊戲的魅力(18)陳怡安   

線上遊戲相關網頁介紹(18)蘇健華   

線上遊戲的功能與作用(18)陳怡安 

華山網上論劍(19)翟本瑞

連線暴力電動玩具對青少年暴力行為的影響(19)陳怡安 

線上遊戲相關議題討論與網頁整理(20)陳怡安

E世代休閒新寵-線上遊戲(20)陳怡安

網路世界中的舞台架構(20)陳惠玲

《網路空間的人際交往》引言(21)黃少華 

E世代網路情愛(21)陳怡安

虛擬社群(21)陳怡安

網路人際互動主要特色:網路化名(匿名)(21)陳俞霖

角色扮演(21)劉燕青

利益社會遊戲中的陰影(23)陳怡安 

網路認同的追尋與型塑(24)陳俞霖 

線上遊戲中的助人行為(24)陳怡安  

網路與溝通(24)張維安 

 

網路性別、文化、權力

當西施遇到網路(17)翟本瑞

網路同儕的型塑過程及對青少年次文化影響之探討(提綱) (17)陳惠玲

『網際權力』報告大綱(18)石淑慧

教育、階級複製與數位差距(18)石淑慧 

網路同儕的型塑過程及對青少年次文化影響之探討(18)陳惠玲

概述網際網路中『網路語言』次文化(18)陳惠玲 

網際網路對青少年異性交往的影響之探討(18)陳惠玲

數位差距-現況與因應之道(18)石淑慧

資訊時代、線上學習(19)袁薏晴  

資訊、知識&線上學習(19)袁薏晴 

淺談P2P檔案交換服務模式的改變(19)蘇健華

N世代網路社會化(19)陳惠玲

青少年與休閒活動、休閒無聊感之探討(19)陳惠玲

天堂中的權力(19)劉燕青 

資訊社會裡的階級(20)石淑慧

資訊社會的挑戰(20)石淑慧

數位差距的未來(20)石淑慧

『網路文化特性』討論脈絡與內容摘要(21)陳怡安、陳俞霖

網路權力與數位落差(22)郭宣靆 

電腦網路對教養方式及親子互動關係影響之探討(22)黃玟萃、陳俞霖

網路與性別(23)張維安   

網路遨遊(24)謝智琦 

網戀(24)王怡琄

網路謠言之我見我思(24)張惟容 

終結關於第一序數位落差的討論(24)翟本瑞  

 

網路民主、隱私權、法律、著作權

資訊戰對於美國的衝擊與因應戰略探討(17)李文夆 

「資訊時代公民社會的實踐-哈伯瑪斯的公民社會」(17)李漢育

數位時代之網路隱私權(17)石宜昌 

網路待命與數位競爭(18)翟本瑞 

網路犯罪、著作權、隱私與監控(23)陳俊升、歐貞延

網路社會規範與秩序模式初探(24)陳俞霖、陳怡安 

 

虛擬教育

e網、e世代、e學習(17)袁薏晴

國小高年級學童資訊素養教學之研究(提綱)  (17)蔡禹亮

資訊社會裡數位差距的教育社會學意義(提綱) (17)石淑慧

E-Learning by Myself (18)袁薏晴  

知識宰制(20)袁薏晴

課程轉化下教育公平性與文化再製理論的對話(23)袁薏晴

淺談家庭背景與教育取得(23)蘇健華 

 

科技未來與人性

Cyborg與全球腦對人類與社會的衝擊(17)蘇健華 

CYBERORG與網路未來(18)蘇健華 

掌控數十萬年,人類依舊能掌控未來?!(18)蘇健華

電腦、人腦與俺腦(19)翟本瑞

科技倫理的思考(20)蘇健華

若干年之後~想像一則(20)蘇健華

奴隸的印記?-談人體與晶片的結合(20)蘇健華

寫給遠古時代人們的一封信!(20)陳惠玲

佛教網路的未來趨勢(20)連俊達

人機關係重要「它」人(21)蘇健華

人際交往的虛擬信任機制(23)翟本瑞 

增強實境與人機界面(23)翟本瑞

網路信任機制的機會與風險(23)陳俞霖 

 

資訊心理學

從心理動力學論「線上自我」(17)陳怡安

樓上樓下,網上網下(17)翟本瑞

心理防衛機轉在網際空間線上遊戲之應用(18)陳怡安

課前心得—網路心理與網路上癮(22)郭宣靆  

從精神分析論看網路人格與現實人格(24)李宗翰

 

網路色情

網路情愛之我見(22)陳俞霖

援交向「錢」行(22)陳怡安  

網路色情與網路性愛(22)劉恆佳、劉燕青  

 

資訊社會學研究方法

網路調查的價值與局限(18)黃少華

網路社會學研究方法(24)陳俊升 

台灣網路文化研究概況(24)陳俊升 

 

其他

網路時代社會學的理論重構(17)黃少華 

媒介與訊息傳遞:M.McLuhan理論介紹(18)邱振中、蔡佳惠、鍾惠萍、黃靖真

缺席的社會系(18)翟本瑞

合成911(18)翟本瑞

《網路心理講義》書籍介紹(18)陳怡安、陳惠玲

NET-GENERATION網路資源整理(18)蘇健華 

網咖管理條例的爭議(18)翟本瑞

人間佛教網站的利他美學討論版(19)連俊達

上網行為調查研究相關網頁資料(19)陳惠玲整理

Flow沉浸理論整理(20)陳怡安

資訊社會學理論的社會學理論性格(21)翟本瑞

淺論語言文字起源:一個業餘人類學家的觀察(22)翟本瑞

網路的結構性風險初探(22)翟本瑞

假如人類不再是萬物之靈(23)翟本瑞  

今晚我是你的DJ—從無線廣播到網路廣播(23)孫彬訓 

淺談虛擬組織(23)劉恆佳 

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籌備會徵求會員入會公告(24)   

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章程草案(24)

機會!風險乎?風險!機會乎?------網路的機會與風險(24)邱振中、 郭宣靆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