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線上出版與線上閱讀

李瑞怡 南華出版所

第一章 預告未來

 

戲院版的Time Machine1】的電影預告,當中有關於我稱之為「領航者」(由Orlando Jones飾演的虛擬館員)的知識代理人軟體,它的功能讓大多數人藉由最基本的口語接觸,就能在知識庫中搜尋「關鍵字」的各種可能性,並可進一步進行關聯性閱讀,有主動的注釋以及各種連結。而提供載具的設備,則無處不在未來的博物館中,提供增強實境的服務。這可以說是提供了我們「閱讀」的一個未來視界。

 

你會如何閱讀莎士比亞的劇本,對閱讀它有哪些渴望呢?史墨博士David Small)在MIT媒體實驗室創造了一個數位閱讀空間(Shakespeare Project),讓你可以進行文字的飛行,運用與電腦的互動,生動呈現莎士比亞的劇作,藉由一層層Layer的設計,可以穿梭於莎翁不同的劇本文字實體、隱藏的注釋、不同劇作的人物造型與主題情景。這是一個用非線性結構打破書的線性描述的實驗,這是我們未來閱讀的另一種方式。現在你可能把史墨博士的實驗當作多媒體藝術(David Small作品展示)來欣賞,但是它是我們未來閱聽生活以及認知世界的頻道。

 

想像一下我們走進2030年一個購物市場,其實卻只是一個分隔不同區塊的空間,走進店中,你可以選擇進入像實體書房那樣的綜合性書店、或是專業性書區,可以選擇只有一個人購物的空間,也可以選擇自己在書店的身分,你看見的是各式書本的封面以及選單bar,你可以用語音或是觸控的方式進行選擇,可以選定自己要聽的音樂或是隨所選書本所跳出的介紹,你可以瀏覽局部的文本,或是它的全貌,你只要拿出你的電子隨身記事本(它是你的多媒體控制電路處理器),掃描一下所選定品項的條碼,它就會記錄並下載你所採購的內容,包括所有視聽娛樂的內容,這項服務同時也可以在任何終端連線的定點完成,只是這個大賣場的虛擬以及增強實境的服務品質非常的「寫真」,環境高於一般的頻寬。

 

我們可以說,未來是一個充滿「選擇」的世界,雖然你的任何舉措都已經經過紀錄分析,你還是擁有無數的選擇性,透過口語交談、動動手指、轉轉眼珠,代理人或是代理軟體都會題供你「最適可能」的、「謀合度」最高的一些選單,層層決策分析之後,讓你決定。這樣的描繪,並不是一個未來的憑空想像,而是現在正在進行的許多科技、創思與智慧的結合,他們正在經過許多模擬、實驗,企圖實現無線閱讀、閱讀世界的願景。

 

第二章 掌中無線:Hand ware to Have and to Hold

 

現代的掌上型個人行動秘書,我們所熟知的PDA,正在改良這樣的運用,目前在圖書館界試用。handspringpalm公司都生產了一個BarCode Scanner的配件(由Symbol Technologiesvariantusa公司應用發展的工具),可以感應物體上的條碼,在圖書出版界的應用是有BookTracker的功能,可以更新資料、進行定期訂閱的訊息傳送。(Theresa A.Ross Embery,2002)【2

 

另一個產品是3M公司的Digital Library Assistand(數位圖書館助理),有一個Plam-on-a-stick,一個稱作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的Plug-in配件,它可以掃描書架,搜尋書或是辨識出產品所在位置,也可以應用在下載檔案瀏覽或是更新資料。【3】以上這兩項產品正是架構上述未來商場的一些科技,在晶片植入身體之前,這是一項便利的過度產品。

 

另外像是題供數位資料管理的Avantgo公司,提供了許多解決方案在大量資料變成WAP以及網路化的應用上,像是將Web Page上不適用於掌上型視窗的訊息載量,進行標題以及重點的分析,提供代理人服務。或者像iSilo,它是一家提供掌上型閱讀介面服務的公司,它出產的軟體幫你壓縮、題供技術服務、增加畫面的可看性與延展性(也就是包裝)、讓你的文件增加應用的彈性【4】。

 

這是一個SPService Provider)的時代,線上內容的服務提供者,有了多重的演進:由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到CSPContents Service Provider)。以上這些名詞的背後的意義,都讓科技越來越服務人類,替資料爆炸的現代人,縮短各式過量訊息、建立捷徑、提供篩選過的種種有價內容。而掌上數位載具的發展,是當下最主流的發展,它將會向電視遙控器學習,使得訊息焦慮的人們,越來越依賴這些科技產品,也更加需要個人化的訂作服務。

 

第三章 無線閱讀新科技:

 

我們能夠想像的的閱讀經驗,其實已經以極快的速度像我們躍進,或者超越了。以下是正在快速發展的新科技,以及它們在閱讀上面的進展:

 

E-Ink是由Joseph Jacobson在1995年於 Gyricon Media開始研發,隨後成立E-Ink公司與朗訊科技(Lucent共同開發E-Ink科技,它利用複寫紙的概念,將微膠囊化(nmicroencapsulation)的技術裝載在電子紙中,微膠囊中有黑白兩色的微顆粒,藉由正負極電荷的電場特性,顯現出黑色電子墨於電子紙上,看起來效果就像是影印時墨沾在白紙上,白色電荷則因為在為粒子的另一端,所以看不到。電子紙留白的部分則是白色的那一極在上端。

 

無線電紙張(radio paper),有時又叫做E-paper,它長得像一張可以捲起來的描圖紙,但是集可攜帶、有儲存空間、有顯示介面、可重複抹寫利用、不需太多光源的好處於一身。在MIT媒體實驗室的葛申菲爾德博士的描繪裡,它因為低光源、電量的需求,它可以變身成為日光充電的即時報紙顯示介面,同時裝載記憶體、控制電路以及處理器的書脊,讓外觀就像是「真的」書籍一般,還可以翻頁。

 

Ink-in Motion是另一個E-Ink極力發展的空間,就如同應用在無版印刷上可變印紋的進步一樣,它不但能重複使用還有當下改變內容的特性,使得這張電子紙,同時取代其他的顯示設備,可以進一步的顯現影片等動態內容,外表如同一般的紙張,在2002年東京書展上電子出版區大日本印刷公司Toppan所展示新一代的電子紙,已經可以應用在立體的商業賣場當作廣告看板、名片識別、攜帶型電話或是記事本,並且已經研發出八色的彩色顯像技術。

 

電子白板:Pilot Chalkless Board 是運用磁的兩極發展出的電子白板,可以用傳統書寫的模式直接寫在電磁白板上,也可以輕易抹寫,並且可以連接OS軟體,取代傳統佈告欄,成為可變內容的數位看板。日本Pilot公司的另一項產品是電子佈告欄(Pilot Magnetophortic Display Device),它的內容經過終端機連線傳輸到佈告欄上,讓訊息製作、傳遞即時化,目前雖然只有單色呈像,未來卻可能進一步取代大型投射或是液晶螢幕顯示器,成為市場上的另一種選擇;日本的新力公司也提供類似的產品。

 

相關的數位文件介面應用還有SmartpaperElectronic newspaper等,而全錄帕洛奧圖研究中心以及MIT多媒體實驗室在這方面的貢獻,居功厥偉。

 

第四章 閱讀與光:

 

視覺閱讀之於光線,就像是魚離不開水一樣,眼睛可以說是我們最忙碌的器官之一,在訊息充斥的時代,我們待在螢幕之前的時間越來越多,而未來更是如此。

 

照明技術與光電顯示技術再進步,對於用我們的電腦螢幕或是電視幕屏來「看」,長久下來都是非常負擔而且消耗的一件事,加上現代對於可攜性、輕便性的需求,要進入無紙化的社會、實體書的消失,都還是個天方夜譚。

 

書本之所以很難被淘汰的原因跟它的特性有關:

1.          它立即可用

2.          高對比、高解析度顯示

3.          可以在不同角度、不同明亮程度的光線下閱讀

4.          允許快速翻閱到任意一頁

5.          可以由視覺與觸覺立即回到特定內容的所在

6.          方便讀者標記、眉批

7.          不需電池、不需保養

8.          耐撞耐壓5】(Neil Gershenfeld,1999

 

物理的解釋是這樣的:顯示器不管是CRT螢幕、LED螢幕、TFT螢幕,光源都是來自顯示器後的螢光管,以筆記型電腦為例:光線受到面板導引穿過螢幕,經過偏振濾光鏡,讓特定角度的光線才能穿透,再經過控制電極、液晶、再穿過濾色鏡以及另一個偏振濾光鏡重重把關之後,大部分的光源已經在顯示器內消耗殆盡,少數漏出來的光又要與顯示器周邊的光競爭6】,我們還得以特定的角度,才能看到螢幕上的呈像,而且螢光幕屏的衰竭與耗損、失真情形對閱讀來說,是我們最常遇到的障礙之一,螢幕上的光線基本上在與閱讀空間的其他光源競爭。

 

再來看紙:紙是用無數的透明纖維製成,光線打在紙上,因為纖維的特性而產生偏向,不同的紙材產生不同的偏光效果,光線也得以漫射在紙張上,而光線穿透過紙張的方線也是漫射,這個特性稱為光學弱局域性(optical weak localization)。由於這個特殊性,讓閱讀空間中不同的光源都成為書中文字的背景光線,這個原理讓能以不以另外耗費的方式,自然取得光源。【7

 

電子紙對於光電的需求是不須太多外在光源、比今天的顯示系統還亮、低電量需求等電子紙特徵,還可以利用現有的光源進行充電,所以長時間倚靠線上瀏覽設備、待在螢幕前的我們,實在很期待電子紙的普及,好讓我們在螢幕上貼上各種隔離紙以及保護鏡的日子早日消失,早點脫離定在桌前,卡在插頭與線路的景況。

 

第五章 由桌上而線上:

 

由桌上出版時代進入線上閱讀時代,是由Edit ”on” computerEdit ”for” computerDTPDesk Top Publish)是媒體由手工完稿時代進化到電子排版的代名詞,然而在網路環境未臻成熟的年代,藉由電腦閱讀的還有電子書(CD-ROM),但是它已經可以將巨大的百科全書都光碟化,隨DVD環境的成熟,可儲存的容量擴張,任何的影音資料都幾乎可以收納進去。然而頻寬環境讓網路變成另一種閱讀的介面,而進入了網際網路閱讀。媒體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性,你可以看udnpaper也可以看傳統的報紙,可以在特定時間在電視機前看新聞,也可以上新聞網觀賞即時或是文字化的新聞。

 

線上出版的多元樣貌其實很難一一列舉,但是線上檢索、查詢的方式是最為普及,我們使用dreye英語字典、Encyclopedia百科全書來進行即時的查詢,線上瀏覽:漫畫的閱讀、電子報、電子書城、娛樂視聽(web-tv)都包括在內。

 

國內最早開始運用網路環境來看漫畫的是遊戲橘子公司為股東背景的光電文學經營的卡漫立得,用會員制以本計價的經營方式,提供線上瀏覽、註記等服務,未來也會出現更多直接在網路上創作的漫畫。網路空間讓埋沒的作品、異質性的創作有了再生的機會。另外東立也在2002年二月宣佈東立漫遊網,加入線上漫畫市場。

 

第六章 次世代IT媒體變革:

 

行動多媒體:次世代的行動多媒體服務,使用標準化2GHz的行動電話頻段,可以全球無障礙的使用;以日本NTT DoCoMoI-Mode為例,在內容傳輸上可結合影像、音樂、網際網路、Java軟體的配合,成為新一代的行動通訊服務。

 

寬頻多媒體:將看的媒體變成「用的媒體」:雙向數位(BS)傳播的進化,使得電視訊號以高畫質傳輸(將文字、聲音、影像等大量情報以數位訊號壓縮,透過電視電波傳輸,是一種可遙控的雙向服務)、具有網路功能的雙向資料傳輸、多頻道傳輸。另一種是網路電視,可提供隨選視訊服務,並提供瀏覽器查詢服務。

 

數位家電:家中24小時不拔電源的電器,成為最方便的中介硬體,可將PC的儲存設備概念融入家電產品中,具連線設備可上網採購補貨的電冰箱、個人錄影機(PVRPersonal Video Recorder,內建硬碟、微處理器、作業系統,具有預錄節目、電子流覽功能。)(以MPEG檔存在儲存設備中,並可以壓制成CD-ROM或是DVD

 

PDA:人工智慧的應用將會成為未來的PDA主流:像是聲控介面、集行動電話、無線上網機、視訊終端、記事本於一身。而未來的電子書包,掌上型閱讀器也都在這個範圍之內。

 

第七章 小結

 

知識生態因為線上出版與閱讀的發展而改觀,群聚的力量讓實體地理的距離逐漸虛化,讓區位的概念由地點(Site:代表一個地方具備的實質環境(Physical environment)也就是一般稱的自然環境與位置(Situation)到無限遠,線上閱讀除了學習介面,還應該加上對介面(軟體、硬體、規範、標準、代理人等等)關係上的探討。對於人來說,未來發展的社會變得以寬頻論高低,有零寬頻人(未有能力連接網路能力者),會變成永遠被排除在網際空間之外的「新邊緣人」。

 

信息革命帶來的數位資訊的流通,使得後工業社會對事物「價值觀」的認定,有了改變,原始資料的價值,加上勞動的價值,再加上應用的附加價值,才成為最終「商品化」的價值全貌。這個社會逐漸因為傳播、通訊、電子技術服務和消費信息的普及,由「硬件形式」走向「軟件形式」Marco Diani1992)【8

 

藉由線上世界的瀏覽,我們在不知不覺間,進入了一個「經過設計」、「秩序導引」的複眼世界;人與世界的關係,正走向數字化處理、信號控制、可儲存、複製與再造9】,可模控的三維向度。

 

出版工業由桌上出版走向多媒體出版,再進入到線上出版,其實就是經歷了一個機械化生產走向依需生產,亦即符合了「生產導向」走向「消費導向」的社會脈動。隨著人工智能產品的技術進展,則將進一步邁入「有機」,功能重新「解組」、再「組裝」(Assemble)成個人所需的「局部」(Parts)。而線上閱讀時代,藉由無處不上線,生活家電應用介面的網化、視訊最大化的進入生活,經由無數個「局部」的凝塑,將會形成比過去任何時代、任何媒介更具影響力的介面,無孔不入的存在。

 

線上閱讀世界的人,彼此就像是Matrix中一片片壓制的「製品」,可以相互閱讀;我•讀•你•讀•我•讀••讀。

 

說明:

 

本文嘗試局部以超連結來鏈結線上可資參考的資料,並提供讀者直接研讀相關資料的「捷徑」,惟此捷徑均未作進一步的縮短與說明。此一領域中尚有諸多值得探討的議題,列舉如後:格式之爭、無紙社會Paperless Society、數位圖書館的科技發展、電子期刊的發展、電子書的角色演變、電子書(閱讀器)競賽、無線上網環境等等。

 

注釋:

註【1】:電影中譯「時光機器」,2002/5/14

註【2】:以上兩個PDA公司都加入了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計劃,一個在1997年發起於歐洲的線上索引系統。改寫自Theresa A.Ross Embery.”Today’s PDAs Can Put an OPAC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2002, Computers Libraries , US, 22:16-22

註【3】:資料來源同註2

註【4】:改寫自上文。

註【5】:Neil Gershenfeld,1999,當鞋子開始思考,天下,頁28-29

註【6】:同註5,頁30

註【7】:同上,改寫自頁30

註【8】:Marco Diani,1992,非物質社會-後工業世界的設計、文化與技術,四川人民出版社,頁2

註【9】:同註7

 

參考資料:

Theresa A.Ross Embery2002.”Today’s PDAs Can Put an OPAC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pp16-22 in Computers Libraries , US

Neil Gershenfeld1999,《當鞋子開始思考》,台北:天下文化

Marco Diani1992,《非物質社會-後工業世界的設計、文化與技術》,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頁2

John Seely Brown2000.《資訊革命了什麼》,台北:先覺出版

石井孝利(1999. 《解讀次世代IT:探索未來資訊科技新商機》,台北:博誌出版社

 

延伸閱讀:

    Alice Keller2001.”Futur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journals:a Delphi survey,”pp383-396 in The Electronic Library,US,19:6.2001

    Noel Ward2002.”Tapping into cross media publishing,”pp14-20 in Electronic Publishing,US,26:4.2002/5/14

    Sally Maynard and Cliff McKnight2001.”Electronic books for children in UK publish libraries,”pp405-423 in in The Electronic Library,US,19:6.2001

    Jerome McGann1995.”The Rationale of HypeText,”http://jefferson.village.virginia.edu/public/jjm2f/rationale.html

    Steve Ditlea2001.”The Electronic Paper Chase,”http://www.sciam.com/2001/1101issue/1101ditlea.html

 

 

林薇瑄  南華出版所

  記得在今年2002的台北國際書展中聽到一場演講,主題是關於數位出版,主講人是漢世紀的薛麗珍小姐,在數位文化產業中他說明了一些關於現今在台灣正在做的一些數位出版發行的解決方案。以下則是我簡單紀錄的一些演講概況:薛麗珍小姐云:

   一般就在網路世代而言,我們都知道在個人終端機上有瀏覽器,那麼瀏覽器呢,是透過一個所謂的E-book Shopping With DES的作業來執行瀏覽的動作,我們怎樣把電子書翻成英文傳送給我們的客戶,而現在講的只不過是一個觀念而已,那麼數位出版,事實上,它只是一個路徑的使用,讓出版的發行距離縮短,但是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整個交易過程裡面勢必需要安心的,而它的放款機制是必須讓人心安的,它的所有資料的維護讓出版者能有更進階的效益,所以,在這邊提供一個數位出版的解決方案,那麼,當然從我們自己在看數位出版的情形其實我們從這個工作流程來看的話,PCMac基本上,它們都使用數位出版PDF的檔案格式基本上,PDF它本身是一個可攜帶式的文件,那麼透過我們資料庫的分析,它能讓電子書讓讀者閱讀,然後用IT付費機制付款下載這個部分,我想對出版業者而言,首先,可先考慮到怎樣運用數位出版的一個方向,那麼當然就是說,也因為數位出版的議題是我們出版業關起門在看,而且也是現在在討論的議題,所以呢,在這個議題裡面呢,我們也結合電信公司且發展的非常好,而且我們有網路資料倉儲中心IDC (Internet Data Center),以24小時、一年365天不打烊的營運方式,提供出版文化業界各級B2B2C的電子商務數位服務,我想這也是未來出版社會導入的一種出版方式,不只是出版公司而已,而且也包括了一般的業者像是擁有大量Data的公司、金融銀行業或者是其他的資訊業,當然,也是同時需要一個終端機一個閱讀的軟體,讓你方便的去閱讀這些電子書,而我們(漢世紀)跟中華電信合作一個電子資料庫,出版業者先到IDC裡面之後,所有付費都是用中華電信的付費機制,目前中華電信這個註冊裡面,現在對所有的員工進行所謂的付費上結合,也就是中華電信內部所有,包括各大分公司之間的流通以HiNet安全的網管服務,提供小額付款清算機制,像是你可能有大哥大,你可能有上網的撥接帳號,但是,你家裡一定會有中華電信的電話,也就是基於這個理由,中華電信做了一個所謂的小額付款清算機制,讓你到網路資料倉儲中心購物,就要透過它的收款機制,當然透過電信公司,它扮演的角色有點像是以前書店的收銀台之收帳動作,但是,收銀台的作業呢,還是需建立購物的資料,這樣做的話可以顯示出,小朋友喜歡哪一類、大人喜歡哪一類的出版品,是怎麼樣的背景人員或者是常使用這些出版品是哪一些人,我想這些都可以透過CRM的功能來得知,當然整個目的就是要創造知識經濟的價值鏈,在知識經濟的基本過程裡面,讓我們的出版品能夠有效率的行銷出去。」

   另外關於數位典藏的數位圖書館,我在一場數位典藏的演說中,記得曾經提到在新加坡的社區圖書館,它社區圖書館的設計跟誠品一模一樣,甚至更新更吸引人,其中這家社區圖書館它的位址是在高島屋,就是新加坡最繁榮的地方的五樓,等於是政府去租一個百貨公司的位置來做社區圖書館的應用。這個社區圖書館大概有三百坪,其中有五十坪請星巴克進去開咖啡廳,中間有一個隔屏,如果要辦演講的話,隨時可以圍起來辦演講活動,這個圖書館某種程度是實體圖書館與數位圖書館的結合,因為他要做一個世界級的圖書館。

為方便大家取用知識,所以借書、還書都是自己在電腦上透過條碼完成,還書也不需要與人接觸,你點完以後自己把書帶走,如果你是偷書的話,出去會有叫聲,那如果你要還書的話,隨時24小時可以把書丟到桶子裡面,條碼自動會消掉。新加坡的圖書館基本上是一個公司,所以它只要設計一個系統,就可以處理掉他全國19個分館的作業,用同一個系統。他們說一共有700萬冊書,各種語文都有,其中中文包括台灣、香港、大陸。查索用漢語拼音,所以基本上用26個字母應該可以查到所有的各種書。

 

劉燕青 南華社會所

隨著電子科技越來越精緻、越來越輕薄短小,加上努力地克服長時間的線上閱讀所造成的眼睛不適等問題,線上閱讀的時代離我們越來越近﹔在這裡,我想討論的並不是線上閱讀的科技發展及技術困難,我想討論的是,線上閱讀的普及是否會造成我們閱讀方式的改變,進而對我們造成某種程度上的轉變。

當線性閱讀的習慣到了20世紀時,逐漸發展出圖像閱讀方式,當科技發展越來越快時,以及網路動畫製作的便利性及3D的特殊點,未來是否會發展出更容易吸引人閱讀的動畫閱讀形式。當線性閱讀轉為圖像閱讀時,雖然只是小小的一個轉變,卻已經改變我們思考的方式及邏輯的概念,我們逐漸由直線、整塊的思考方式轉為拼湊、破碎的思考邏輯﹔而當動畫閱讀成形之後,將會如何改變我們的思考模式?

而首當其衝的必會改變我們寫作的方式,文字的符碼轉為圖片、形成動畫,擬像成了我們表達、寫作的方式­,所有平面的東西被3D立體的影像所淘汰,我們不在單純以眼睛跟觸覺進行閱讀,更多了聽覺、動作、甚至於嗅覺,閱讀成為一種感受的傳達。

這樣的形容或許讓人覺得很天方夜譚,但這樣的日子我們將有可能親身經歷。

 

陳俊升  南華教社所
一、倉頡造「閱」、「讀」兩字的完全體現---線上閱讀與出版閱讀最簡易的解釋,閱就是看,讀就是把文字唸出來,然若再進一步仔細推敲,我們將會發現古人造字的神奇與偉大。「閱」字,是由「門」與「兌」組合而成的,「門」代表一個空間的出入口,「兌」則是交換的意思,如此我們可以對「閱」字如此解釋,透過一個出入口,在兩個心理空間中進行意識的交流與互動;「讀」字是由「言」與「賣」所合構,「言」即是「說」,言以成章(邏輯)即為「論」,言以交易即為「讀」。把上面對「閱」與「讀」的描述合起來以現代的角度討論之,即是「透過視窗或電腦螢幕(代表出入口),在兩個心理空間中(作者與讀者)進行意識的交流與互動,這種過程是透過線上出版(言以成章並進行販賣)的機制來完成。」;雖然紙本的閱讀與出版也可如此解釋,但卻不如線上閱讀與出版來的貼切,由此可見,線上閱讀與出版絕對是倉頡造「閱」、「讀」兩字的完全體現。


二、一張以知識交流為核心的人際關係網---線上閱讀與出版中的幾個角色

在傳統的知識傳播中,有一透固定的線性模式可供依循,即:

作家寫作  g  書商出版 g  讀者購買、閱讀之

此過程幾乎是不可逆的,讀者在回饋到作家的部分也視微乎其微的,因為不具權威的著作就代表不具市場的產品,所以廣泛的讀者即使想出書也不見的獲得書商的支持。然而在網路世界中,知識傳播的過程則有些變化:

作家寫作  fg  書商出版  fg  讀者購買、閱讀之

因為網路世界的特性使然,在線上閱讀與出版的過程中,此三種角色是重疊的,一個作家可以是出版者,也可以是閱讀者,同理,一個讀者隨時也可以搖身一變,成為作家或出版者,這種轉變的意涵即在於「權威」或者說是權力的解放,市場不在是由具有權威者把持,而是純然的在市場本身中產生。
三、在商言商--誰是線上閱讀與出版的獲利者?
2001
8月,由藝文界名人侯文詠及蔡康永募資成立,定位為「線上文化生活中心」的「網可可」網站,儘管挾帶暢銷作家的超級魅力,仍無法帶給網站足夠的商業支持力量,於近日宣佈將結束營運。 因為軟硬體技術的不成熟,加上人類閱讀觀念與習慣的尚待突破,都是此波線上閱讀與出版的最大障礙,也是此類網站叫好不叫座,甚至應聲倒閉的主因。雖然在商業市場上或許目前並非線上出版的最佳獲利點,但就文化傳播的角度而言,線上閱讀與出版卻是扮演者催化劑的角色,所以,如果不就純商業的角度來看,目前獲利最多的仍是廣大的讀者與作家,因為透過網路媒介,去除了書商的中介干預,可以在價錢方面免於剝削之外,更重要的是也讓作家與讀者兩者首度的在近距離間彼此凝視,甚至跨越彼此,成為對方意識產物(作品)中的一部分。

 

陳怡安   南華社會所

網際網路的發達,讓資訊流通迅速,出版交流也變為更密切。網路的發展改變了出版業的景象,線上出版業可以視為是傳統出版業因應網際網路的發展所延伸出來的產業發展趨勢。人們可以透過電子郵件所發送的線上即時資訊報導、電子報、電子雜誌、電子書,接收到新的訊息。網路快速傳輸訊息的特性,促成了線上出版品的發展,線上出版業的出現已顛覆了傳統出版業者的行銷方式。 

消費者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選擇出版品呈現的方式。在這一波「電子化」的影響下,確實改變了人類的閱讀習慣。過去沒有網路時,人類採用「線性方式」閱讀,有了網路的超連結(hyperlink),讓閱讀習慣轉為非線性的模式;而多媒體、加值型的資訊服務,加上網路資訊的「攜帶方便」,並可隨時從網路下載各種資訊,使得閱讀比以前更容易。網路使得出版「通路電子化」與「工具電子化」。現今網路書店的銷售模式漸趨「虛擬化」之後,網路特質的經營模式的變化產生「質變」--MP3、電子書等「電子產物」的發明,而這些發明也形成了新的通路,消費者的習慣漸漸因此而改變,促使整個新市場的形成。

以網路書店為例,其出版「方式」改變,使得出版的「地理界線」消失。網路書店的有其經營的優勢,它可以節省庫存成本、店面租金、人事成本,除了經營的優勢之外,網路書店還有提供消費者許多的附加功能與價值。只要鍵入書名、作者名,甚至是依各普遍又籠統的標題,網路書店就會立刻把資料庫中符合的書籍列出。而選好後,再接著鍵入地址及信用卡號碼,然後其倉庫員工在收到訂單之後就可以把書郵寄出去。網路書店有完整的資料庫檢索系統服務的提供之後,當消費者要尋找相關資料上就會便利了許多。這不同於實體書店所能給予的服務。

傳統出版社若不朝網路發展,便免不了會面臨被淘汰的命運;而出版社積極地抓住網際網路的便利,造就出版業的競爭優勢。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公司提供網路訂購服務﹐消費者訂購的書被送到便利商店以方便顧客去提領﹐或直接經由私人快遞公司送貨到府。線上出版已是時代趨勢,如何透過眾多廠商、企業、公司的合作發揮最大的力量來造福消費者,才是現今網路科技進步中所樂於見到的遠景。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