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科技與全球資本主義

By Manuel Castells

整理:謝宗學(政治大學公行所博士班)

 

、全球的、網絡的經濟

 

它是資本主義的新品牌,具有三項特徵:(1)生產力與競爭力來自於知識的產生與資訊的處理;(2)企業與地區被依據生產、管理與分配的網絡而被加以組織;(3)核心的經濟活動是全球性的-此即,在實際時間(或所選擇的時間)的某一單位,從事一種具有全球規模的工作。新的資訊與通訊技術,以微電子、電信與網路取向的電腦軟體為基礎,為新經濟提供了基礎結構。新科技體系的彈性,使新經濟能夠在全球各地,在價值尋求之變化無盡的幾何圖形中,選擇它的組成要素。所以,全球經濟在企業互動網絡中,對於有價值者有著超乎尋常的包容性;但在此一同時,對於一定時空下少有或全無利益者,則是高度的排斥。

 

二、自動操作:全球金融市場

 

金融交易的解除管制與自由化是促成全球化的關鍵因素,其允許金融業與全世界不同部門之間的資本流動,限制較少,並對投資機會持有全球性的觀點。金融市場以某些方式相互結合(interconnected)(1)線上交易與電腦資訊系統使資本在各種金融產品、貨幣與國家之間快速(通常是以秒計)移動。(2)新出現的金融產品,係混合來自各個不同國家之有價值的物品,而可在其他國家進行交易。(3)投機的投資者從某一個市場轉移到另一個市場,以尋求更高的金錢報酬,試圖使用預測模式來預知不同產品在不同國家的價格變動。(4)相互結合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資訊提供者與意見製造者(opinion maker)。例如:Standard & Poor等私人鑑價公司、具領袖地位的銀行家、商業金融講評人等等。他們藉由提高或降低它們的價值,而導致於證券、貨幣,或是整個國家經濟體在市場上升值或貶值(儘管其客觀性有所爭議)。如果我們再加上政治事件與具有影響力之決策者的發言所造成的影響,我們即可認為大部分無法控制的資訊亂流,對於全球金融市場的價格設定與趨勢潮流而言,是與供給和需求一樣重要。(5)國際金融機構,尤其是「國際貨幣基金」(IMF),做為金融危機中之最後的債權人而介入。IMF試圖去統一全球金融市場的遊戲規則。

這種自動操作並非是市場。它並不遵循市場規則--至少不是以供需為基礎的那種規則。金融市場中的移動,乃是混合了市場規則、商業與政治策略、群眾心理、理性預期、非理性行為、各式各樣的投機操縱與資訊亂流。

以線上投資之可預見的成長率與其資產的現值,在未來它顯然是資本的主要來源。這又意謂著什麼?投資的技術為何重要?(1)大幅減少進行貿易的交易成本,因而吸引更大一群的個別投資人。(2)為數以百萬計的個別投資人開啟投資的機會,根據電腦化的資訊來評估價值與機會。因此:(1)由於大量個別投資人的直接投入,資訊的流動對於資本的移動將有更重要的影響。(2)投資的風險增加,因為投資的模式變得高度分散,投資人買入與賣出股票,市場的趨勢引發幾乎是立即產生的反應。(3)核心市場的衰退,以及電子交易的管制鬆弛,使人更難以去追蹤資本的移動。這些趨勢增加了一些投資模式的不確定性:更多人投資,以及在他們的電腦螢幕上欠缺關鍵性的資訊。其淨效果是更大的複雜性,並且更是反覆無常。

形塑市場趨勢的主要力量不是經濟上的精打細算,而是任意的移動。自動操作帶來成長與財富的同時,也啟動了撤資與風險。但無論如何,金融市場也只是形塑我們世界的全球資本主義動力的其中一項(儘管是極為重要的)因素。

 

三、生產力、技術與新經濟

 

新技術-經濟體系的彈性允許投資資本在地理上的重分配,因此,儘管有些經濟體受到損失,大部分的全球性投資並未受到損害。如果其資本移動的時間適當,或只要足夠幸運,有些全球性的投資者還可能從貶值獲益。當危機打擊新興市場或是先進但受動搖的經濟體(例如:日本)時,資金的流動就在先進的西方經濟體發現到新的機會。

在全球經濟的復甦中,我們發現到美國經濟的成就,其藉由吸引海外投資(直接的投資與股票的獲得)而帶來良性的循環。網絡,而非國家或經濟區域,才是新全球經濟的真正架構。循此途徑,亞洲的衰退為歐洲及美國公司帶來可觀的投資機會。美國經濟成果背後的秘密是什麼?以及,何謂「新經濟」?我們大部分人都認為,資訊科技與重要的組織變遷(最初之網絡化)帶來了一波的生產力成長。

資訊科技以某些方式成為新經濟的核心:為企業之環繞著網絡進行重新建構,提供所需的技術。同時減低了設施與消費財貨(從電腦到VCRs到各式各樣的居家設施)的價格。從以個人電腦為中心的操作系統(Operating System)技術轉變至運用由協力合作的伺服器供以動力的電子網路,俾得以資訊共享,而創造出全新一代的產品與製作過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創造新的行業與產生薪資所得。引導股票市場的成長,即如網路股之急速上升。

 

四、資訊成長能否持續?

這種成長的持續,其關鍵議題在於美國生產力增加與經濟成長的根源是否能夠被歐洲與日本所加以適應與採納。果真如此,領導的經濟體將以一種新的資訊成長模式密切地結合在一起。如此一來,全球資本主義的核心將形繁榮興盛,並將以更具選擇性和小心謹慎的態度再次結合新興市場的各個經濟體,形成一個自我擴張之財富創造與佔有的網絡。

再者,如果日本與歐洲認為網絡的彈性與技術創新被視為等同於拆解福利國家與束縛工人的權利,將會有社會鬥爭與政治反動的反彈,而將只是阻礙改革與創新。

 

五、一個矽谷的世界?

 

資訊資本主義之不可持續性(unsustainability)源自於三種不同的、但相互關聯的因素:全球金融市場之內部分裂的危險;相對於技術創新、組織網絡化、資金來源動員所創造出來之超乎尋常的生產能力,具有吸納作用的需求之相對地收縮將導玫於經濟蕭條的出現;一大群受到自動操作的世界所忽視或貶抑其人性的人們,在社會上、文化上與政治上的拒斥。

 

六、馴服自動操作?

 

Davos舉行的一九九九年世界經濟論壇會議,討論了有關於管制與控制資本流動,以及破壞市場投機運動的各種不同的計畫。但是其付諸執行,具有幾項技術性障礙:由於既有之金融市場間的全球性電子結合,使之難以避免資本的大量移動,因其能藉由電腦的指示在數秒內完成。因為許多金融產品是結合來自於不同市場之有價值的事物,它們的波動影響了全世界各地的市場,而獨立於資本的實際移動。除非管制獲得國際上的一致同意與國際上共同實施,否則對於資本的移動持續加以嚴格限制的國家就會(或將會)被資本流動所迴避。這是網絡經濟的主要特徵,以其金融面向扼要而言,即:有能力去擴展或收縮其幾何圖形,但不會造成過分的破壞,而只是重新順應投資與貿易的網絡。這是在一瞬間之內與一種無盡的循環流動之中發生的。

反對資本控制的三項論證:市場基本教義派的論證,主張資本具有不受拘束之自由的權利。面對有關隨心所欲的資本主義所造成的傷害之廣泛的證據,此種說法已失去根據。需要有協同一致的國際性行動(至少在G7國家及其輔助性網絡之間)來設定一套新的管制架構。第三項則是有關這一類控制在電子網絡的時代之技術上的可行性。由於新的電子科技之超乎尋常的可變通性與精確性,因此在技術上應是可行的。

有關金融管制的討論均受到美國政府及其輔助性機構IMF的反對。現行的體系,至少在短期之內,是為美國的經濟與美國的企業(尤其是那些經手比例日愈增加的全球性投資的金融企業)之最大的利益服務。

 

七、大斷裂?

 

在千禧年交替之際,我們發現這個世界的大部分人、大部分地區,正承擔著全球資訊資本主義成長所帶來的痛苦,而非享有其益處。然而,資訊時代是可以有所不同的。我們不需要在不受拘束的資訊全球資本主義與退縮回社群之間做一選擇。新的資訊技術(包括倫理上受控制的基因工程)可以承諾在心靈的力量與社會的福祉之間建立一種良性的互動。殷鑑不遠,芬蘭的努力即是實例。

 

附記:

本文收於Hutton, Will and Anthony Giddens eds2000. Global Capitalism Pp.52-74. New YorkThe New Press.(本書之英國版書名為:On the Edge)。

另有關美國之新經濟榮景不再,可參閱:南方朔(2001, 聯準會緊急降息抗衰退、美國擁抱香蕉衰退不遠。新新聞周報, 723, 88-93頁。

Manuel Castells19986月曾以Information Technology, Globaliz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為題在聯合國UNRISD的資訊科技與社會發展會議上發表演講,網址為:http//www.unrisd.org/infotech/conferen/castelpl.htm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