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網路與性別

張維安 (清華大學社會所教授)

 

「女性與網路」的問題,在我們談性別的時候是很重要的議題,通常網路與性別的議題中最重要的就是增權或賦權(empowerment)的問題,也就是女性是否能藉由網路獲得更多的權利與地位,進而生活的更有尊嚴。而網路作為一個新的技術與環境,究竟是增加了女性賦權的可能性,還是增加了父權體制進一步宰制女性的機會?我們不採技術決定論觀點,不認為有什麼工具就會決定什麼後果。討論一個新技術對社會的影響,最主要的還是取決於使用的人、機構或是制度。

 

一、網路的一般印象

在網路盛行的今天,傳統媒體充滿了關於網路的種種新聞,包括網路一夜情、網援交、網路犯罪、或網路交友而造成離家出走的例子屢見不鮮。如果不深切地了解網路特性,學習網路的正確的概念與使用方式,那麼這些負面的印象便會使得一般人認網路是犯罪的深淵,而無助於社會的正面發展。

 

二、網路使用的特性

由於網路所具有的匿名性,使得網路中的不真實消息與謊言到處都存在。不過在網路上的所作所為,並無法像船過水無痕般的不留痕跡,以目前技術來看,使用過並會留下線索,仍然能夠找到使用者的身分。例如申請電子信箱(E-mail address)或是電子佈告欄(BBS)的帳號時需要一些個人的資料,雖然使用者常以化名的身分在網路中活動,但是透過個人聯結網路時獨一無二的IP位址,還是可以追溯到使用者的身份。因此,網路並不是真的匿名,有時網路中的化名活動反而比現實世界更為透明。

 

三、虛擬實境

網路世界中所交往的朋友就如同虛擬實境般地「既親近又疏離」。而在虛擬世界中所交的朋友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感情的傳達就如同真實世界,這種若有似無的關係令人不禁思考,到底這裡交往的感情到底是不是真實的?要說明是真?是假?的確不容易,比如說實體世界中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往往也有一些謠言,謠言本身是虛偽不實的,但是當人聽到了謠言之後所作的反應往往是直接又真實的。又好比宗教的力量,它的力量來源穿透了人的心裡,人的想法。讓人不計一切,就如同神的召喚般驅使著信徒。也許科學家認為這是對神的迷信,但是主題如果不是討論宗教是否存在?而是討論宗教所產生的力量,討論它對於人類社會的約束,則宗教影響信徒的所作所為,都是真實的。

儘管虛擬世界中的關係「似真還虛」,又或許對方的談話以及身分是虛偽不實的,但是一旦交往的對象對你的思考,生活習慣,人生觀或是理想有了改變,那麼這段關係就是真實而不可磨滅的。基本上,虛擬世界的特質無異於一般的世界,都是由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所建構。經過行動者彼此的交往、不斷地互動與灌溉,漸漸地建立了社會關係的可能性與信賴的關係。

 

四、匿名,化名與網路謊言

所謂的化名,在這裡就是指多重身分。在網路的匿名性之下,網友可以謊報年齡、性別,藉由化名而成為具有另外一個截然不同性格與身份的人物,不但隨意扮演不同的角色的慾望可以在網路中實現,嘗試不同身份的生活更是輕而易舉。例如男性可以以女性的身分嘗試在網路中接受寵愛的感覺,女性也可以用男性的態度用比較剛性的方式面對週遭的朋友。無論性別互換或是角色對立,都可以在網路多元的幻境下暢所欲言,並扮演自己選擇的角色。

也許有人會擔心這種角色的衝突會造成正常人的精神分裂。不過心理學家則認為多重人格的徵狀,大多由於患者受過嚴重的創傷。人們在遭遇創傷後,自我防衛機制過於極端,因而創造出不同的人格特質,用來抵抗他們過去的創傷經歷。這與網路上創造出的多重自我截然不同,因為網路上的多重性格角色是建立在遊戲或是聊天室中,而不是在創傷中所產生的邊緣性人格。這樣的過程不是在築一道隔離外界的圍牆,而是在打破藩籬釋放自己。

除此之外,匿名的特性對於一些弱勢族群如同性戀團體有某些幫助。在陽光下受到不平等對待的弱勢團體,可以在網路上暢所欲言,爭取自己的權利,平反所受到的冤屈,而不會因為週遭的強大壓力只能忍氣吞聲。因此多重身分、化名或是網路謊言,在網路上都是可行的。也許匿名性會讓人聯想到謊言與欺騙、虛偽等缺點,但是若能善加利用,網站的確可能成為一些弱勢團體爭取平等的中介。

 

五、Cyberworld=a copy of real world?

在一般社會互動中,一般來說「男生」常會主導一個討論的話題,並且談話的內容大多以男性所趕到興趣的話題為主。所以會有意無意的要求別人談他的話題,並且在有人質其他言語的正確性時,會花很大的時間來辯駁。雖然網路世界主要是由文字來溝通,但是其所表現出的現象,常常也是和實體世界相似的,女性在網路上通常只需要一個公平的態度來對待,但是大多數人仍舊如同實體生活世界一般,不太有尊重的態度。因此,不禁讓人質疑,網路到底是一個新的世界,可能帶來平等的空間,還是僅僅複製一個舊的實體世界的種種?如果網路上也是複製真實社會中的父權結構或是支配心態的話,那麼網路上的化身或是角色扮演要如何賦予女性權力?如何使得女性在現實社會中所獲得不公平的一面得到紓解?

 

六、女性主義

在討論女性賦權之前需要先了解一般女性主義的派別,這些不同派別的女性主義,雖然都主張女性的權利要能夠伸張,但是它們之間所追求的兩性平等並不相同,其採用的方式也有所差別。

 

1. 自由主義的女性主義

自由主義認為男女性別並沒有差別,差別之因在於教育的不同,這些不同塑造了不同的知識與人格,在事業上生活上也因此產生了差別。如同男人留在公領域,女人留在私領域,是自古以來皆有的觀念。但是自由主義認為,若是在基本的教育資源背景相同的話,男性與女性是沒有差別地。

 

2. 社會主義的女性主義

從社會主義看待資本主義最主要的就是階級,從社會主義的女性主義來看兩性的差異就是就是階級的差異,性別的差異也會產生階級的不同,如果階級的差異不能排除,性別的差異就會存在。網路就是一個宣揚新的意識型態並且撇除舊有意識型態的工具,而平等發言的環境也可以作為社會主義剷除階級的場域。

 

3. 存在主義的女性主義 

許多廣告宣揚女性的美德,雖然這樣的結果似乎是在資本主義結構下的產物,但是大多數的美德都是男性所定義的,女性的美的德不過是為了達到男性的目標。因此存在主義的女性主義強調女性應作為一個自由的主體並且為自己而存在。如果網路可以讓個體自由的呈現,那麼每個人都可以將自己所期待的自我實現在網路中,而不會因為外在的約束而給壓抑。

 

4. 激進主義的女性主義

激進主義認為女性權力的被剝奪是父權宰制下的不平等,因此把男性當作一個對立的對象來討論,而將女性放在受到壓抑的弱勢團體來看待。在激進主義爭取抗爭的過程中,動員是必要的,但是網路中的動員是否真的可行,還有待商榷。  不過除了女性團體,一些特定網站的確成為許多弱勢族群爭取自己權利的最有效工具。

 

七、網際空間的女性主義Cyberfeminism

某些學者認為在網路中,女性可以得到重生的機會,她也可以違背一些真實中受限於規範而無法違背的事情,或去做一些在實體世界做不到的事情,並拒絕一些在真實世界中平常無法拒絕的事情,網際網路也增加了女性許多選擇的機會。例如,實體世界中,許多女性似乎被貼上了溫馴可親的標籤,一旦有人詢問或是作了請求,在不情願的情況下如果發怒或是拒絕人,就會得到一些驕傲的評價。因此在這層顧忌下,也為了顧及他人的面子,往往會忍氣吞聲的遷就於其他人。然而,網路中的女性卻可以不受這些影響,虛擬的環境給予女性更多的自主權,當然也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性,可以主動的尋找溝通的對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

許多學者都在思考網際網路這樣的技術或環境的誕生,如何可能替女性爭取地位的提升,其中網際空間的女性主義(Cyberfeminism) 成為網路潮流下的新思潮。這種主義認為:科技可以作為解放父權體制壓迫的工具,可以打破存在於傳統女性主義中不同的分流,也可以意識到不同的聲音與不同的定位。這種女性主義認為網路的來臨提供了一個虛擬的空間,讓女性能夠表現自己,並且取回自己被奪走的權利。

馬克思的資本論認為全世界的工人要團結起來,而線上的女性也似乎必須一起團結,一起藉由討論的方式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困境或是不平等,並尋找一些事情的公理與正義。許多的社會正義都是由媒體主持,它所常用的方式就是讓它曝光,攤開來讓大眾來批判,在司法無法主持正義的情形下,媒體確實嫌顯得重要。而網際網路如果可以成為一個理想的討論空間,那它就具備了這種媒體的功能,可以把許多事情都攤在陽光下讓大家知道,至於是非與公理正義,人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可以衡量。

 

八、婦女網站對女性增權的可能性

過去父權的體制提供了對男性比較有利的環境,藉由網路,許多個別的機構或學術網站都扮演著提昇女性地位重要的角色。「房間站」為清大女性網站,網站中的成員必須是尊重女性的。其中可能有一群特定的人,養成了一些習慣。例如某個人在網站中開啟了一個文字檔,記錄自己的心情與生活點滴,其他網友可以只是聆聽她內心的感受,多了解這個人;或是進一步的關心她,對她的內容有所回應。個體與個體之間的藉由好友偷窺檔案變成精神上的團體,因此可以逐漸了解一個人,進而頻繁的來往,這樣就算是交了一個朋友。

這樣的網站也提供了理想說話的情境。大多數的談話情境中成員會有等級之分,例如公司主管與員工所說的話份量就不同。但是在公共領域的思考中,公共事務的討論時需要一個理想的情境,並且這個情境提供了所有參與討論的人一個公平說話的機會。古老希臘的圓形劇場的對稱性常被提出來作為一個提供公平發言機會的範例,在同一個場所中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沒有人擁有特殊的發言權利。

上述的網站特性對於女性增權貢獻良多,其他的女性相關網頁也提供了其他不同的協助,例如婦女展業中心的網頁(www.twdc.org.tw),宗旨在透過網頁將資訊傳達給其他人,對於失業或離婚女性,可以提供就業訓練或是其他輔導。婦女新知網站(www.awakening.org.tw)也提供了找尋工作或生活環境的網站。藉由網路的普及與網站的崛起,女性團體在除了消極地打破性別上所產生的差別待遇,更可以積極地展現自己並且實現自己夢想的生活。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