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女性角色變遷與兩性關係

 

王清慧  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

 

目錄

壹、緒論

一、引言

二、研究動機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內容摘要

貳、文獻探討

一、性別角色刻板印象

二、女性角色變遷的重心

三、婦女在家庭結構上的變化

四、新的兩性關係

參、問題與討論

一、傳統男女角色的定位正確嗎?

二、為何台灣婦女很難事業與家庭兼顧?

肆、結論

伍、參考文獻

 

壹、    緒論

 

一、            引言

    由於科技的發達,時代的變遷,大大地提昇了中國傳統婦女在社會家庭中的地位,與以往「男主外、女主內」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大相逕庭,再加上女性的教育水準大幅提高和參與社會事務的機會與日俱增,使其掙脫了「女主內」的唯一角色,並開始懂得如何追求自我的各項權力及生涯規劃,因此,今日在性別上所扮演的角色區分,更有待商榷及探討。

 

二、            研究動機

        女性議題未必是社會關切的主流,這和傳統社會的保守意識型態有密切的關聯;但隨著兩性角色平等意識的發展,女性自我意識漸漸覺醒,擺脫傳統社會「女主內」的唯一角色,在邁向參與社會事務的領域上,在各方面都有所表現,值得我們去研究與探討,所以為適應當前社會,我們應認清現今兩性角色的特質並適當的予以區分,這樣才能做到互相學習、彼此了解,進而創造和諧的社會。

 

三、            研究目的

     男女兩性在現今的社會中,一同受教育、一起工作,也公同參與社交活動,使兩性之間的關係比過去的社會來得密切。傳統文化對男、女性的教導,因社會的轉型,大部分的社會規範,已不再具有嚇阻兩性接觸的作用。相對地,若一味地以傳統的價值觀,去教導學生或子女,並期望它們能適應現今的環境,必然會造成許多適應不良的問題。透過文獻探討,可以讓我們了解從傳統到現今的女性角色變遷及其在婚姻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與當今女性的角色定位,及其對兩性關係所帶來的影響。

 

四、            研究內容摘要

     一個人的性別角色,對他(她)的一生有著極大的影響。所謂的性別角色,顧名思義是指與性別有關的角色定位,它是在某種文化下,人們賦於男人或女人合宜的角色行為。

        在傳統農業社會,婦女的角色是為人之妻、為人之母,她的角色行為是相夫教子、勤勞持家,不需要從事家務勞動及育子以外的技能與知識,但漸漸地,如今已從農業經濟型態的社會,走向工業經濟型態的社會,依靠體力的工作大量地被自動化機械或腦力工作所取代,現代很少有女性體力不能勝任的職業,再加上小家庭結構的發展,不容夫妻角色過於分化,使得愈來愈多的女性投入職業市場,這種異於傳統的角色逐漸帶動女性人格特質的改變,也正因如此,現代女性角色與性格呈現多元化的現象。                                                  

        今日社會的發展必然更趨向多元化、異質化,適男適女的性別角色分界亦愈來愈模糊,而隨著社會變遷及性別角色的改變,有愈來愈多的女性,在其性格中融入了傳統上原屬男性的人格特質,使得原本的兩性刻板印象產生了明顯的變化,循此,兩性之間的關係也就更加地微妙和複雜了。

 

 

貳、    文獻探討

 

一、            兩性的性別角色刻板印象

(一)          意涵

     性別角色刻板印象(gender-role stereotype)是指一般人普遍對男女兩性行     為刻板的心理傾向。通常,這種區分是不以親身經驗為根據,不以事     實資料為基礎或單憑一己之見,即對男女兩性的行為作主觀且武斷的 評定。例如,在我們國家中,男孩通常會被認為是勇敢的、果斷的、     剛強的、不多話的特質,女孩則被認為溫柔的、順從的、善良的等特     質。這些對男女兩性的性格特質若變得僵化、缺乏彈性、主觀武斷的 評定時,則就是一種性別角色刻板印象。

  

          表一   台灣常見的男性和女性的性格特質

 

             男性特質項目        女性特質項目

             粗狂的              溫暖的      

             剛強的              整潔的

             個人主義的          敏感的

             偏激的              順從的

             靠自己的            純潔的

             隨便的              心細的

             冒險的              伶俐的

             獨立的              富同情心的

             武斷的              保守的

             浮躁的              膽小的

             有主見的            被動的

             膽大的              依賴的

             穩重的              害羞的

             粗魯的              矜持的

 

(李美枝 民83 性別角色與性別差異)

 

表二     常見的性別角色刻板印象

 

能力聚類                                          

男生                           女生

1.非常具有攻擊性               1.不具攻擊性

2.非常獨立                     2.不獨立

3.不會情緒化                   3.非常情緒化

4.非常客觀                     4.非常主觀

5.不易受影響                   5.易受影響

6.非常主動                     6.非常被動

7.非常邏輯                     7.非常不邏輯

8.非常具競爭性                 8.非常不具競爭性

9.不曾哭泣                     9.愛哭

     10.不會依賴                    10.非常依賴

 

溫暖表達聚類                                           

男生                           女生

1.常使用粗鄙的語言             1.不會使用粗鄙的語言

2.不健談                       2.非常健談

3.非常遲鈍                     3.非常機靈

4.非常粗曠                     4.非常溫柔

5.非常吵雜                     5.非常安靜

6.習慣草率                     6.有清潔習慣

7.對安全感的需求低             7.有強烈的安全感需求

8.不喜歡文學與藝術             8.喜歡文學與藝術

9.不容易表達溫柔的情感         9.容易表達溫柔的情感

     10.對自己的儀表不感興趣        10.對自己的儀表非常感興趣

 

               (黃德詳 民83 青少年發展與輔導)

 

(二)        形成因素

由於性別角色的形成與後天的學習有相當大的關係,所以個體所處的文化、族群、社會、學校、家庭對個體的性別角色形成有關鍵性的影響。

 

1.        父母親或撫養者教養方式的影響

家庭是小孩子社會化的第一與最重要的場所,父母親與撫養者對小孩的不同對待方式、期待將會影響小孩性別角色的認同與發展,父母親覺得女孩子應該溫順的、體貼的、依賴的;男孩子則是勇敢的、強壯的、獨立的,且父母也會分配不同性質的工作給男女生,女生要協助作家事、照顧小孩,男生要做粗重需要體力的工作,這樣的教養方式深深地影響男女孩童一輩子。

2.        教師的期望及教導的影響

學校教育可以說是小孩子社會化的第二場所,從幼稚園接受照顧與其他的小孩相處過團體生活,一直到小學、中學、大學等等的學習階段,老師的影響力是相當大的,而且有時甚過父母。老師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常會不自覺將其對男女不同性別角色的期待,表現於教室內外的教育環境中,並影響老師的教導方式及態度。老師對男女學生如此不同的期待、教導就讓學生在潛在的學習中,學得男女不同性別的角色行為,而形成性別的刻板印象。

3.        教科書及兒童讀物的影響

雖然台灣近幾年來,教育主管機構對教科書及兒童讀物的編撰有大幅度的改變,然而在大多的書集中仍常常出現與暗示男女不同的性別刻板印象。例如,男性的特質是主動的、聰明的、冒險的;女性則是被動的、有耐心的、善解人意的……等等。這樣無形的影響亦深深刻入小孩對性別角色的認同,而形成性別的刻板印象。

4.        媒體的社會影響力

媒體是一種強而有利的傳播工具,也是形成性別刻板印象最有威力的來源,這些媒體包括了電視、電影、印刷品、音樂、藝術等。舉凡我們生活中,電視(影)節目或廣告大多呈現出男女的性別刻板印象,如在連續劇中通常有外遇的情節是男性多於女性,女性化妝品廣告則是女性多於男性,這些都訴說男女兩性「有所為,有所不能為」的刻板印象。

 

二、            女性角色變遷的重心

 

(一)                女性地位逐漸提昇

     由於教育程度的提高、個人獨立自主意識的覺醒、尋求自我實現、勞動市場的需求及家庭經濟負擔等因素,不只是單身女性,已婚婦女進入就業市場的現象也日益普遍;加上近年來,婦女女性團體組織日益蓬勃發展,亦是為了保障並保護女性在社會環境中的權利,以擺脫傳統社會給予女性不平等的對待。

        如今所產生的一種現象是:「年輕女性的情緒和感性支配著流行;主婦精打細算的利害得失心理及合理性則支配著流通。」被視為弱者之一的女性,這樣的觀念已站不住腳,女性的地位已逐漸地在提升了。             

(二)                女性變化速率比男性快

        「急劇的女權提升」這句話說的好,較諸多社會的許多變化當中,女性變化速率可說非常迅速。

       女性的變化中最具影響力的,可說就是以「在家庭外做事」這種方式的社會參與,使得家庭經濟,企業經濟發生變化;夫妻兩人都在上班的家庭,其開銷要多餘僅戶主一人上班的家庭。由於家庭主婦出去做事,家庭內的家務勞動,及丈夫子女的地位,也隨之一變。而雇用的企業力,也由於要因應這樣的女性,而引起結構逐漸的變化。

(三)                商業社會傾向尋求「女性觀點」

 所謂「女性觀點」,必非僅在說明女人時才屬必要。作為一個企業人,

男人的構想加上女人的構想,而做出「複眼構想」,可說也是必不可缺的。比如說,活躍於商場的女性,開始在這個男性社會裡居於優勢地位,乃是因為她們原就具有女性的眼光,且又吸引了男性的觀點;她們能夠兼容並蓄,比男性善於提出「複眼構想」,於是就出現了能力過男性的女性。使得多元競爭的商業社會,易於傾向尋求女性的觀點,由於這樣多元、豐富的女性特質,往往是商業社會中不可多得的重要目標。

(四)                女性的自由時間擴增

    科技的進步所帶來生活硬體面的充實,更成為女性自由增加的擴增。

        是以自從有了家庭洗衣機之後,便很少有女性願意用手來洗衣服,諸如此類的情況使得女性產生一種日益強烈的欲念,企圖利用金錢來換取時間,認為只要有更多的、對自己有價值的時間可資運用就行了,因此,造就了女性可用的彈性時間增加日益擴增。

 

※ 促使女性的社會參與之因素

 

 自由時間增加               •平均壽命的延長

                                           •家事的省力化

                                     •養兒育女期間縮短

 

 女性「空間」的擴大   •工作場所、學習場所、遊樂場所擴大、服務業、休閒市場的擴大

  

 社會參與的提高                •女性資訊多

                                     •女性高學歷                                                                                              •自我實現意願提昇

                                                     •男女角色論稀薄化

 

三、            婦女在家庭結構上的變化

    之前上述所談及的多數以外出工作的女性角色而言,雖然女性的勞動參與率越來越高,但依舊仍有留在家裡的專職家庭婦女,其角色與地位亦是我們所要探討的課題。

   

(一)                家庭主婦的角色定位

1.        生活狀況:

專職主婦的工作具有兩種特性,一是週而復始的重複,而且是機械、單調、乏味的工作沒有什麼創造性;另一則是量多而質輕:主婦除 了睡覺的時間屬於自己之外,其他的時間支離破碎。工作量之多,非其他行業所能比擬的,這些家是用一整天時間來作,使得主婦的工作效率上顯得懶散而凌亂。

2.        人際關係:

        一個家庭主婦被她的丈夫、子女、公婆包圍後,本應以自我為中心的她,        「自我」常常被抹滅。因此為人妻的女人,被處於附屬、被動的地位,處        處以丈夫的行動為依歸。

3.        自我發展:

        婚後的家庭主婦,「自我」逐漸消失,首先是丟了自己的姓氏變成某太        太;其次是職業的犧牲;第三則是社交圈的改變,婚前喜歡交朋友的,婚        後不但得自我約束,丈夫、親友、公婆也會約束她的社交生活;最後是心        智發展的萎縮;根據調查,小學畢業和大學畢業的主婦,婚後知識貧乏的        程度幾乎是一樣的,大部分家庭主婦的心智漸漸有逐漸萎縮的現象。

 

(二)                家庭主婦的變遷

1.        家務處理:

「化繁為簡」,現代一般家庭都有洗衣機、電冰箱,不必天天買菜、洗衣,可節省不少勞力,減輕許多家庭婦女的重擔。

2.        子女的教養問題:

認定子女只應由母親養育,實在是個似是而非的觀念。如今在教育體制競爭的壓力之下,安親班、課輔班的林立充斥,子女的教育問題已投向於課後的補習輔導了。

3.        生活充實與社交關係:

由於家事的單調乏味,且因家務的簡化,大多數的家庭主婦都在自己的方寸之內,使自己的生活圈子擴張,使生活內容更充實,開始重視起精神甚於物質,逐漸發展、培養了個人的興趣。

 

四、            新的兩性關係

   亙古以來,兩性之間即存著不易解的難題,於今更由於女性意識的抬頭,為了追求人生的至真、至善、至美,男女之間如何相處與扶持,一直是大眾所關切的問題。

在以往「男性為尊」的社會,女性受限於「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說法,每限於家事的繁庸,或囿於自甘柔弱的本質而自怨自艾;但是,隨著時代的躍進,新時代的女性已漸漸掙脫傳統的桎棝,逐步邁向一個美麗新世界。於此,男女之間的體貼與對待也就更形重要。

在打破「男尊女卑」的觀念後,社會的發展與遞進,因為有了女性的加入,更增添了它的生動與活潑性。有人認為「新女性」、「女強人」的出現,是對男性地位的一大挑戰。其實不然,因為在女性將其能力與智慧盡情發揮時,男性特有的機會與經驗的提供,亦是促進社會不斷發展的主因。

      過去,我們習慣把男女關係當成是上下關係,到了現在,一般人仍然無法瞭解男女平等的真義所在,尤其是男性,這種傾向特別強烈。男人對於男女平等的問題總是一味地揶揄。男女平等並不是要女性成為男性,也不是男性要成為女性,更不是要讓女性站在男性頭上。不管是男性或女性,只要彼此認為對方是個真正的人,這就是平等的真義。如果男性跟女性是一樣的,就必須給予相同的機會,對於同樣的結果應該有相同的評價,於此,平等才能生根,進而達到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和諧與進步。

        總而言之,男女之間所擁有的不是對立的關係,而是徹底的互助互近與相互提昇,如此一來,新的兩性關係才能被建立。  

 

參、    問題與討論

 

一、            傳統的男女角色定位正確嗎?

    反對男女平等最力的理由源自於生物學,他們主張男女在生物學上命定地有所差異,因而亦命定地要扮演各自不同的角色,生物學家指出:荷爾蒙是決定男女性情的主要因素,由於男女荷爾蒙的各異其質,男女表現於外的性情天生就不一樣。但又有學者認為:荷爾蒙只能顯現出性格的方向,仍非屬決定性因素,如:嬰兒初生時,護士即用粉紅色或藍色毛毯裹身,以示區隔,男女的待遇顯然不同,其後又各自在不同的環境下成長,因此荷爾蒙的先天作用只是相對力量而已,其性別角色的分派,完全是後天的生活經驗所鍛鍊而來,尤與環境息息相關。

        因此,男女本質上的差異並不必然是先天性的,後天的因素亦更形重要,而男女的差異並非絕對的懸殊,實為相對的程度問題。是以,一旦我們指出傳統的謬論與不公平後,必能利用後天人為的因素來修正,培育出另外一種適合於接受新的、合理的社會角色的性格來。

 

二、            為何台灣婦女很難事業與家庭兼顧?

    「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是女性無法兼顧事業與家庭的主因,亦是女性角色變遷過程中的一大阻力,使得兩性關係無法取得一個適切的平衡點。由於現今社會依然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大多數人的傳統觀念裡,再加上家務事的處理,子女的養育、羈絆或公婆的照顧與料理,再再都影響著婦女自身的生活空間與時間的分配,因此,女性在扮演職場新角色的同時,卻也拋不開傳統「持家」角色的包袱,造成在工作和家庭之間倍感負荷過重。無法在兩者間取得平衡時,更是得面對社會壓力及家人或丈夫的不諒解。

        其次,難以跳脫父權思考的框架亦是因素之一。傳統社會長期以來「妻以夫為貴」,台灣女性相當具有「附屬性格」,女人是依附男人而生存的,強烈地「以先生為榮」的心態,寧可犧牲自己的事業來成全先生。因此,當家庭出了問題時,撇開社會外來的壓力不說,一個職業婦女很有可能把責任歸咎成是自己出外工作所造成的,而在心理上傾向自責、矛盾衝突、或有罪惡感。可見父權體系之下的性別角色觀,不僅深烙在男姓身上,也緊緊盤據著女性。

        因此,我們應正視一個全面性平等、平權、分工的視野,這是兩性都需要的。

 

肆、    結論

     總結上述論點,我們可以分成兩點來討論。

        首先,在女性角色的變遷過程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瞭解到由傳統社會過渡到現今社會,女性從家內走到家外的情形已日益普遍的存在於現今社會之中,加上社會的變遷與轉型,打破傳統社會的保守規範與價值觀,帶來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促使女性的社會參與度大幅提昇,確立了走出家戶的事實,而不再只是待守在家戶內的性別定位,由於這樣的改變,進而影響了兩性關係的地位從屬,打破以往男女上下關係,男尊女卑的觀念,說明了女性角色的變遷改變了兩性之關係。   

        其次,由於女性角色的變遷亦同時改變了原來家庭結構的風貌,以往「男主外、女主內」的口號不再,傳統以家庭為重的女性已走出家戶,造成家庭結構出現了變化,男女在家庭角色的扮演也日趨不同,女性不再是永遠從事家務勞動的守奴者,男性不再是家庭經濟來源的唯一支柱,尋此,家庭內的男女相處就更加微妙,兩性之間的關係也亦趨複雜了。

        然,上述的論點中,在我們社會裡,還不能跳脫出一個社會制度下的變項─父權制,父權觀念影響我們甚深,對女性角色的改變而言亦是一大阻力,如何徹底的擺脫父權加深於社會的道德規範,就是我們所要面臨的新挑戰。

        總而言之,儘管女性在兩性世界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女性的地位總是比不上男性受到重視。雖然長期以來,經過無數的婦女同胞的覺醒和奮鬥已有所突破,但充其量也只能說是在男性體制夾縫中求生存。是以,如何對傳統男女不同標準的制約給予較公平合理的的評量,如何在兩性角色轉換日趨模糊之際給予適切的定位,以及當今女性應該如何在這個詭變的歷史轉捩點上反省和展望,不僅僅是女性單方面的問題,同時亦是新時代男性所應共同思索的課題。

 

伍、    參考文獻

一、黃恆正 譯(民78)。女性時代。台北:遠流。

二、鄭為元•廖榮利 著(民74)。蛻變中的台灣婦女。台北:大洋。

三、葉德芬 編譯(民78)。女性的自覺。台北:頂淵。

四、葉德芬 編譯(民78)。卓越現代女性。台北:頂淵。

五、曹愛蘭 著(民78)。新時代台灣婦女觀點。台北:前衛。

六、賴瑞馨•王桂花 著(民74)。婚姻面面觀。台北:張老師。

七、楊月蓀 譯(民75)。兩性關係的新觀念。台北:秋雨。

八、黃進南 著(民88)。兩性教育。高雄:復文。

九、徐光國 著(民85)。社會心理學。台北:五南。

十、廖仁義 譯(民84)。社會學導論。台北:唐山。

十一、王民 著(民88)。結婚就像兩人抱著合開一輛車。台北:太陽氏。

十二、呂秀蓮 著(民國79)。兩性問題女性觀。台北:前衛。

 

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