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非主流出版:黃曆、善書、地圖、傳單、小冊子  

陳玉珈、陳櫻慧、張毓如、李靜宜  南華大學出版所

 

本文轉載自南華出版所網頁

http://www.nhu.edu.tw/~publish/researches/course/cultural_study/c12.htm

 

出版學研究寫作、編輯、印刷、出版、行銷、出版社、閱讀行為等議題,然而,過去關於出版的討論,多集中在精英閱讀的出版品上,討論焦點也以新書編輯、行銷策略為主,忽略了同為出版的許多不同作品。諸如黃曆、善書、地圖、傳單、小冊子等出版品,由於其平凡無奇,甚至沒有太多差異性,往往沒有吸引學界研究焦點,社會大眾也視為當然地接受這些不起眼的出版品。然而,它們對日常生活的販夫走卒,影響相當深遠,社會大眾讀這些出版品的時間與數量,可能比起其他出版品還要來得更多。究竟,這些出版品在社會文化中具有什麼樣的意義?對出版相關事業具有什麼樣的意義?以及對專業出版人而言又具有什麼樣的意義?這是值得進一步研究的。 ~~翟本瑞

 

壹、    非主流出版概述

貳、    善書的出版

參、    黃曆與通書的出版

肆、    非書資料

伍、    結論

陸、    參考資料

柒、    課前心得整理

捌、    推薦網站及延伸閱讀

 

壹、非主流出版概述

前言

 

在本週主題中,我們首先針對題目所提到的「非主流」做個定義,但要了解何謂非主流的同時,也應首先要了解何謂「主流」:

【主流】

一、凡事物之基本或發展的主要趨向,即稱為主流,也稱為幹流。(中文百

科大辭典)

二、喻指事物發展中本質的、或是主要的方面。(辭海)

三、比喻主要趨勢或中心力量。(近代中文辭典)

四、一水系中,匯集各支流的主要河川,亦稱為主流、幹流;也指為事物發

展的方向,例如:儒家思想為我國學術思想的主流。(中研院語言所「搜

詞尋字」語庫)

【非主流】

一、通常在一般的文獻中並沒有對「非主流」這一名詞有多加的解釋或是定

義,所以一般來說即在「主流」之外的,即稱為「非主流」。

二、「非主流」的特徵依德勒茲和瓜達里兩人依「根莖」作為思考的圖象來

說明。樹木型的思考是以實質根據為中心,沿直線發展。根莖,像馬鈴

薯,在地底下作不定向的蔓延,根毛糾結形成網狀,既無中心點,也沒

有周邊幅員的侷限,所以作為思考的圖象,它代表隨興隨緣的多元化思

維,擺脫了統一結構的束縳。

三、「非主流」居於體制之外,很多在體制之內、系統內不曾出現的話題、

題材,或較零散的資訊,在「非主流」中,就可以單獨成為話題、主題。

四、「非主流」的概念係根據Deleuze and Guattari,Kafka:Toward a Minor

Literature及A Thousand Plateaus的理論加以引申應用。因「minor」一字

不宜譯作「次要的」,或「少數人的」,故權稱為「非主流」。(蔡鴻煌,

80)

 

而在《出版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中,對出版品也有所定義和區分:

【正式出版物】

狹義指經國家批准設置,具有法人資格的出版單位,以紙張或其他材料印製出版,採取多種方式發行的圖書。廣義還包括在上述相同條件下出版、發行的報紙。此外,經國家批准設置,具有法人資格的事業單位製作,公開發行的唱片、錄音帶、錄影帶……等聲像製品,都是屬於正式出版物。

【非正式出版物】

泛指非貿易性質的出版物。一般包括機關、團體(如:工廠、企業、學校、研究機構、圖書館……等)採取內部聯繫方式,經一定的審批手續,印製出版在本系統或一定範圍內發放、交換的書刊。還包括某些贈送的紀念性文集……等。習慣上,這類出版物也稱「非賣品」。

 

在圖書館學的定義中,又有另外一種解釋及名詞定義:

【書籍資料】

「凡裝訂成冊,以書籍形態出現,並經圖書館依照一定法則去分類編目,供研究、閱覽、流通、利用的,都是書類資料(方同生,民62)」。除連續性刊物、官書、小冊子、樂譜之外的一般書籍均是。

【非書資料(Non-book  Materials)】

「凡是不以書籍形態出現,或是雖具書籍形態,但不必依照書籍的編目規則去分類編目,供人學習、研究、參考的資料,都是非書資料。(方同生,民62)」

非書資料由印刷資料和非印刷資料兩者所組成;而相對於「書籍資料」,與書類資料所共同組成所有資料(All Materials);而比視聽資料的範圍來得廣泛。

──印刷資料:「這一類資料是經過印刷程序才能完成,而後才能供讀者閱讀利用。它包括連續性刊物、書、小冊子、圖片等。它們都是由讀者僅僅利用視覺去接受的,所以又稱為純視覺性資料。」(方同生,民73)

──非印刷資料:「這一類資料所記錄的事項,都需要經過印刷以外的方式才能製作完成,供讀者利用學習。其中有些屬僅僅利用聽覺學習的資料,如唱片如唱片、錄音帶等,有些則屬於同時利用視和聽來學習的資料,如電影片、電視錄影帶等;有些雖然是純視覺的,卻又必須藉助放映器材始能閱讀的,如透明圖片、縮影資料等。總之,它們都是利用視覺或聽覺去接受,而且又往往必須藉助於特別器材才能利用,所以慣上都又稱之為視聽資料。」(方同生,民73)

 

在這三大解釋中,我們無法去定義它們的範圍在哪裡,也無法去定義它們之間的關係何在,在這些名詞中,各家的定義及解釋不一,而所能夠知道的是:其中的「非主流」、「非正式出版」、「非書資料」三者都會在我們的討論範圍內,但是由於內容過於廣泛而雜亂,所以將會針對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善書、黃曆及圖書館所定義的「非書」中的印刷資料部分(如:小冊子、論文、地圖、傳單……等)作一個概括的分析。

 

一、善書

 

善書,在台灣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民間文化遺產。所謂的「善書」,通常就是指放在寺廟、車站、甚至醫院和街角,免費供人取閱,內容以勸人行善積德的小冊子,並具有教育民眾與匡正世風的功能。通常是由民間自行刊印,且不以營利為目的,流通於基層社會(鄭志明,民85)。善書是民間文化和民間信仰最好的代表作品,我們若想要瞭解近世中國人對於宗教、社會、家庭、風俗、倫理、道德……等方面的想法及看法,善書通常會是最有力的依據。但是「善書」的範疇有待研究,因為不是所有放在寺廟或其他公共場合供人取閱的小冊子都是以勸善為目的,有些冊子具有宣教的目的(宋光宇,民83)。而在「善書」的定義上,各家的說法不一,並分有廣義及狹義兩種,詳細的源流及分野,隨後將為各位介紹。

 

二、黃曆

 

照西方學者大衛.鄧肯(David Duncan)的說法,中國的太陰曆創制於堯帝,以月圓月缺間隔做量度單位,又畫分二十四節氣,主要的目的無非是提供農民播種收成的依據。但是,並不是只有中國有農民曆,在其他各國也有不同的農民曆或曆法,不論是東方或西方,農民曆都提供了實用的生活資訊,基本上,農民曆不僅提供民眾查閱日子的好壞、婚嫁、搬家……,而且,還常會有一些八字解析或明年生肖運勢,並且會隨著農民曆印製的版本不同,附帶會有一些星座、生活小常識……等,因此,黃曆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它是一種具有時效性的出版品。同時,也在農民曆中,反映了中西方老百姓對於未來生命的祈願、期待及祝福。(羅奇,民90)

 

三、非書

 

在非書的範圍中,所涵蓋的部分相當廣泛、而且龐雜,因此,僅就題目所針對及提到的部分,作一些概要性的定義分析,至於其他相關的部分,將於後面詳細介紹。

 

(一)小冊子:通常泛指一種篇幅較小的讀物。一般裝幀簡單,出版及時。我國多屬配合政治活動宣傳或普及文化、科學技術知識的讀物。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圖書出版統計的國際標準化建議規定:正文最少有五頁張,最多不超過四十九頁(封面除外),在國內出版並偏向公眾發行的非定期印刷出版物為小冊子。

 

(二)地圖:按照地圖製圖學法則,將地球表面各種自然和社會的現象,在平面上繪製而成的圖。即通過各種符號、圖形、注記、色彩和描繪形式,顯示出地形、地物的空間位置、數量特徵、相互關系和更迭演變情況。並經由匯編一個或多個地圖系列的書,即稱為「地圖集」。

地圖是地理資訊的載體,也是地理資訊的傳輸管道。地圖藉由地圖符號,也就是科學符號的一種來簡化和代替地理理論語言的陳述,用以表達地理資訊和地理思維。而且隨著地圖種類日漸增多,近年來電子地圖和主題地圖迅速發展,可見地圖用途不斷地擴大。(劉承洲,民87)

 

(三)傳單或海報:以宣傳鼓動為目的,並帶有簡短號召文字的圖畫或書面。一般經過印刷張貼於公共場所和交通要道,以其富於表現力的造型、鮮明強烈的色彩,醒目的文字,使人們能夠迅速被其生動有趣的畫面或標題吸引,立即注意到其所宣傳的主題內容。

 

貳、善書的出版

 

前言

 

記得小時候曾經看過一本名為《地獄遊記》的書,故事中在描寫作者隨著神仙一同探訪地獄的故事。故事中的地獄充滿著血腥暴力場景,看完了那些上刀山下油鍋,或是拔舌去肢、冰寒酷熱的虐待,都讓我告訴自己,地獄這個地方絕對是去不得的。雖然已經不記得要確切的做些什麼才能免去下地獄的責罰,但是「諸惡莫作,諸善奉行」這個道理可是深深的記在心中。《地獄遊記》就是善書其中的一種類型。所謂「善書」,通常就是指由民間自行刊印的勸善書籍,其不以營利為目的,放在寺廟、車站、甚至醫院和街角,免費供人取閱,流通於基層社會,內容以勸人行善積德,具有著教育民眾與匡正世風的功能。

 

一、善書的分類

 

(一)以時代區分

蔡懋棠將台灣善書分成「舊型」與「新型」兩大類,舊型是指明末清初以來民間流傳的善書在台灣重新翻印與流通,新型是指台灣各宗教結社扶鸞「奉旨著造」的鸞書。宋光宇(1994)承續了這種說法,區分為「古典善書」與「現代善書」兩種。以此種分類來看,宋光宇認為中國最早的善書出現在北宋的時候。至今仍然傳世的宋朝善書是《太上感應篇》和《玉曆寶鈔》。《太上感應篇》是一本雜抄性質的書籍,其主要的文字內容以東晉時葛洪的《抱朴子》為藍本,參雜一些先秦諸子和儒家的文句,以通俗文字加以整理貫穿而成。不同於士大夫階級依儒家倫理行事,在古代的民間文化傳統,是將古奧經書的義理重新整理,利用經史子集的嘉言懿訓配上通俗活潑的語言文字,流通於廣大的基層社會裡,成為庶民教育與民間信仰的重要寶典。《太上感應篇》則可以被稱為其中的龍頭,後出的善書在形式與內容上幾乎是依該書模式編輯出來。較其他善書幸運的是,這本書不僅有理宗皇帝(1225-1264)為它題辭,也有宰相名臣為它作序或做讚,宋真宗更賜錢刊刻,被民間代代流傳。

《太上感應篇》原則上應屬於道教的典籍,把道教的宗教倫理化成通俗化、淺俗化的道德教條,作為日常生活中待人處事的規則,經由士大夫與老百姓的不斷傳播,被視為有益世道人心的作品,足以穩定人心維持廣大社會的秩序,成為輔助儒家教化的民間教材,佛教界也相當重視這本書。

 

酒井忠夫在其名著《中國善書の研究》對於善書所下的定義可以充分說明宋光宇所謂的古典善書。他說:「所謂『善書』,就是勸善之書。在宋代以降,就普遍使用了」,「這種勸善,指的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得到的道德項目,……善書就是為了勸善懲惡而印有民眾道德,以及有關聯的因果報應故事,在民間流通的通俗書本。它的內容是在三教合一的信仰之中,述說民眾道德的規範。其書籍的形式也和儒釋道三教經典不一樣。其文體則是採用了故事式的記述,有時也用俗文,具有較大的大眾性格。」

酒井認為,明清是善書最為蓬勃發展的時代。原因在於明清政府特別重視對民眾的教化工作。其中在明末時流行一種稱為《功過格》的善書形式。功過格比一般的善書更具體。它們不但列出所有善惡的行為,也說明每個行為的「功」或是「過」的價值。可以說是讓人具體了解天與鬼神的道德判斷。可以說是以神權為後盾的律法,用來訂定民間道德信仰、社會倫理與行為的準則。以便一般民眾在日常生活所言所行能夠有其依據。勉勵人為善去惡,積功悔過,可以說是道德觀念與功利觀念結合的產物。當時的善書是用來維持領導階級的領導權的一種方法。那就是說,它們的作者多半反映當代的社會經濟的改變,而有意的利用因果報應的信仰來保護社會秩序。因為鄉紳與士人握有最大的權力,善書的思想就有鞏固它們領導地位的效果(包筠雅,民82)。

 

「現代善書」的鸞書和其鸞堂可說真正將善書與宗教結合起來。鸞堂是台灣民間信仰頗為興盛的宗教流派,又稱鸞門、聖堂、聖門、儒門,或稱儒宗神教、儒宗聖教、儒宗鸞教等。鸞堂標榜以儒為宗、以神為教,主祀恩主公。鸞堂最大的特色在於其扶乩闡教的鸞生組織和宗教活動。扶鸞著書是鸞堂團體性的儀式活動,以傳達神諭的靈媒為核心,組合信徒共同參與神聖降壇因緣說法的神秘宗教體驗,在莊嚴隆重的儀式氣氛中,感染著神靈附體的悸動情緒。因此大部分鸞堂以著造鸞文、刊印鸞書,為其代天宣化的神聖職責。鸞書的內容大多集中在儒釋道教化百姓的意識形態,進而調和三教內含的形上思想,成為民眾信仰行為與生活規範的最高指導方針。台灣光復之後,鸞堂的宗教性發展更為普遍,鸞書的刊印蔚為風潮,逐漸成為民間鄉土宗教活動的主流。

 

(二)依來源分類

張之傑(1987)依善書的來源分成五類,即佛教經典、道教經典、儒家經典、民間宗教文獻、其他等。

佛教經典刊作善書者多為《金剛經》、《心經》、《普門經》等家喻戶曉的經典;大部頭佛經很少刊作善書。道教經典刊作善書的不多,但前述的善書之祖,載於《道藏》的《太上感應篇》,則是其中之一。儒家經典刊作善書的主要是《孝經》,其他少見。

民間宗教文獻是善書的主流。因此,大部分善書都和民間宗教有關,又可分為三類:神仙頒授、扶鸞著造、先賢著作。

從魏晉南北朝開始,道教就開始用「神仙頒授」的方式產生道經。民間用這種方式產生的善書也不少,前述從宋朝一直流傳至今的《玉曆寶鈔》即是其中之一,及託言神祇頒授給一位道士而傳至人間,主要內容是向一般俗民大眾講述哪些行為是不道德的該罰入地獄,如何才能避開地獄罪報,如何才能彌補已經犯下的罪過。神仙頒授其實也歸為扶鸞著造的一種。

先賢所著的勸世文章,常被刊作善書。明表了凡所著的《了凡四訓》,就是流傳最廣的善書之一。民間宗教領袖的著作或語錄,也常被刊作善書,明末羅清(羅祖)的《五部六冊》,可能是無生老母信仰的始源,至今仍被刊作善書流傳。

 

(三)依文體分類

        張之傑(1987)將善書約略分為七類:歌謠、說唱、散文、小說、對話、語錄及讖。不同的文體形式各有其不同的歷史傳承,與傳統社會的教化環境與文學創作形式有著密切的關係。

        歌謠類是善書的主流之一,此類善書篇幅通常不長,不能單獨成書,往往數種及印為一冊。說唱類則是指宗教性寶卷。寶卷是民間的講唱文學,被視為變文的嫡派子孫,以講唱因果報應與佛道故事的宗教性文學作品。散文與韻文相對,扶鸞時神佛宣講義理,常使用散文,《太上感應篇》和《了凡四訓》即是以散文體寫成。小說類善書約可分為三類:仙佛行述、仙佛傳記及因果故事。扶鸞時,神佛開示其成神經過,或講述因果故事,往往情節曲折,有如筆記小說。

        對話體善書始自扶鸞著造之「冥判」,或扶鸞時神佛解答疑難之紀錄。過去並不盛行,自台中聖賢堂的楊贊儒以扶鸞著造《地獄遊記》(1978年出版),已成為善書著造主流之一。楊贊儒以劇本式對話講說道理、鋪陳故事,為著造善書開了一個捷徑。語錄指民間宗教領袖的言行紀錄。讖指文意介於似通非通的文字。從前民間宗教經常以歌謠或讖反映民心,或表示其政治希望。現已極少流傳。

此外尚有詩、誥、贊、賦等,一般扶鸞著造的善書,大多各種文體雜陳,單獨一種文體所形成的善書反居少數。

 

(四)依目的分類

朱瑞玲對善書刊行的目的,分成政治教化、宗教傳播、社會慈善、個人祈福等四類。

宋光宇(1994)指出善書基本上是地方知識份子推動的社會教化活動,一方面傳達了來自官方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假借神明的力量在社會的基層推動教化的工作,成為民間訓練與實踐基本社會倫理的地方。

鸞堂以宗教的運動形態,積極地推動其所謂的「代天宣化」運動,以「作善書」的宗教儀式,來吸納民間各種文化資源,經由善書不斷地刊印與流通的形式,企圖獲得民眾的支持與認同,轉而也成為民眾集體共有的價值意識,讓鸞堂成為民間新的精神中心,也達道了宗教傳播的目的。

善書也與社會慈善活動以及社會救濟事業有著密切的關係,台灣善書的流行也得力於清代救濟事業的發展,彼此相交運作互為資源,善書提供了社會慈善活動所需要的文化心理與社會動力,社會救濟事業則以財力帶動了善書教養理念的推動與宣揚。

 

二、善書的出版與流傳

 

善書的流傳和一般書籍不同。一般書籍由出版社出版之後,經由通路到書店上架販售,或由業務員推銷(像是一些畫冊或百科全書等高價書),或刊登廣告經由劃撥或信用卡購書。善書的流傳主要借助傳抄和助印。根據民間的說法,印送善書就是積聚功德,各著造、刊行機構,莫不推波助瀾,神乎其說。勸人助印的啟事上,常條列助印不同冊數所獲之功德;如助印百冊一功、助印萬冊九玄七祖超昇等說詞。因此,貧者傳抄、富者助印,在民間蔚為風尚。自印刷方便之後,傳抄逐漸減少,目前傳抄更為少見。

        1949年前,刊印善書的機構在大城市當以書局為主,如上海的明善書局、宏大善書局、錦章書局,都藏有大量善書書版,供善信助印。當時的寺廟也藏友善書書版。民間宗教和富有的善信當然也是善書流傳的主要推動力量。

        1949年後,中國大陸已無善書著造、流傳,但各華人地區卻盛行不衰,其中以台灣最盛。而台灣的善書以鸞堂為主要推動者。日據時代,鸞堂分為南北兩宗,分別著造、刊印了不少善書。光復以後,台灣的民間宗教發展更是蓬勃。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以鸞堂發展成的儒宗神教和大陸傳來的一貫道,以及本地新創的慈惠堂鼎足而三,三個教系中,以儒宗神教對善書用力最勤、貢獻最多。而在儒宗神教的各鸞堂中,又以台中的聖賢堂、聖德堂為箇中翹楚。然而聖賢堂因為缺乏乩手,於1987左右停乩後,本身不在扶鸞著書,而已翻印善書為主。台灣目前有幾個重要的善書發行中心,位於台中市的武廟明正堂即是其中之一,其對外善書的發行單位為鸞友雜誌社。鸞友雜誌社成立於1969年,前期與聖賢堂合作,以出版聖賢堂之扶鸞作品為主,間或翻印部分在市面上流通的善書;後期則以出版明正堂之扶鸞作品為主,間或翻印鸞書。依據1995年王志宇對於鸞友雜誌社的資料,從1978年開始,十七年間共完成六十六部鸞書,平均每年造出四部鸞書,其數量不可謂不大。

        就鸞友所出版的善書而言,由於其量多且包含各種形式,大致上已是台灣現行善書的縮影,在這六十六部善書中,可分類如下:

1、遊記類鸞書:採取冥遊方式,由降鸞仙師帶領正鸞拜訪受訪對象,書中

以對答形式出現。

2、主題式善書:此類善書在內容上會設定一主題加以發揮,如談「心性」、

「修持」等;在形式上則包含「述」、「論」與「對答式」等。所謂「述」通常是仙師降鸞時,在某個論述主題中,會舉過去的一個例子來談。所謂「論」則為仙師降鸞時,針對某個主題提出的論說。此類善書是明正堂扶鸞著作中最豐富的一種,共有十八種。

3、解事類善書:此類善書為鸞生對鸞門或生活等各方面有所疑惑,乃提出

問題由仙佛解惑之鸞文彙集而成。

4、幼教啟蒙類善書:此類善書不僅在文字旁加上注音符號,其內容亦較淺

顯,為針對孩童而著作之善書。是明正堂的一項改革。

5、行述案證類鸞書:在善書中對神明在世行為之描述為「行述」,對鬼魂在

世行為之描述稱「案證」。此類鸞書從神鬼過去之行為為例,闡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定理。

6、醫藥類善書:此類善書大多為治外傷之用,明正堂在出版前曾請中醫師

鑑定與校正。

7、玉律類善書:玉律類善書的內容主要是地府陰律及功過律,換言之,即不離《玉曆寶鈔》及《功過格》之內容。

8、家書類善書。

9、經咒類善書:此類善書大多供請神或日常持咒、誦經之用。

10、雜論類善書:此類善書混雜主題類及案證類善書的內容,論述較博雜,

有論道德、談鬼神、談修道等。

 

        對於一定規模以上的宗教組織或寺廟,善書的印行是聯絡信徒與拓展信仰很重要的方式。許多印行善書的組織甚至是放棄著作權,也不以善書為營利的方式。

        佛教界認為目前流通最廣的扶鸞造書和一貫道的善書容易讓民眾對於佛教義理有所曲解,因此也大量印製基本教理的經書來導正一般大眾對佛教的誤解。以靈鷲山佛教基金會為例,就分為固定助印和隨喜助印兩種。固定助印的善書之友不但可以獲得善書出版的資訊,還有靈鷲山所開立的感謝狀,又是功德一件。而佛陀教育基金會甚至印製各種語文的佛經運送至國外來推廣,為因應時代的進步,也計畫將來在網際網路上提供佛經下載的服務。該會自行邀集作者出版的書籍,也會要求作者簽訂放棄著作權的契約,以便佛教的推廣。在封面設計河內文編輯的品質也力求提升,為求一般廟宇流通的善書有所區別。

 

 

 

參、黃曆與通書的出版

 

前言

 

在前面,曾提到西方學者大衛.鄧肯(David Duncan)的說法,認為中國的曆法創制於堯帝。不過,在中國一般的說法,黃曆之所以名為黃曆者也,相傳是黃帝創制的曆法之故,即黃帝曆的簡稱。亦有人稱其為民曆、曆日、具注曆等。而又因為其制定四季、二十四節氣等的規則,主要是配合古代農民的播種收成,所以又稱為農民曆。至於黃曆中的選擇宜忌之說,雖然早自秦漢即有,但主要是在唐代後,黃曆中才大量鋪註有關行事吉凶的內容。

  至於與黃曆關係極為密切的通書,其命名可能是取其「通天人之際」之義。(黃一農,民85)編纂通書者,通常將其定位為一本「定吉凶、明趨避」之書,稱「皇曆,經也;通書,傳也。」它與黃曆的不同處,在於除了基本的黃曆外,加上了更多趨吉避凶的規則和內容。

對於通書,大家可能會覺得比較陌生;因為在今日,通書多為擇日館、算命先生的工具書。其實書局中亦有販售通書,例如中壢的鼎福堂或台南卜元堂所著,種類繁多,一本售價約四、五百元,不過一般人恐怕難以讀懂。

 

一、黃曆與通書的出版今昔
民國八十二年,申學庸女士甫上任文建會主委,在接受立委質詢時,曾被

問及:哪一本書影響國人最深?她的回答即是黃曆。

誠然如此,黃曆雖不是各大書局排行榜上的暢銷書——因其雖具書的形式,卻是「非主流出版品」,但相信很多人家裡都會有一本該年度的黃曆,甚至不只一本。尤其現在近年底,一定有不少家庭已收到一些機構所印製贈送的黃曆。

很多人在婚喪喜慶、建築動工,甚或選舉登記等的擇日時,都會參考黃曆。事實上,它已經某種程度地制約了社會中的許多活動,對我們的影響性不言可喻。在古代亦是如此,雖然正史對黃曆的記載不同,但從通俗小說中,或可略窺一二。像是在《金瓶梅》中,潘金蓮為王婆預縫壽衣,就查過黃曆,選擇裁衣的日子;李瓶兒在其子剃髮時,也查閱過黃曆,看當天是否宜剃頭。

但,翻開現在的黃曆瞧瞧,會發現它除了黃曆的部分,更像是一部生活小百科全書。內容可能包括了與術數相關的部分:如十二生肖運勢、星座運勢、算斤兩重、面相手相解析、生男生女秘方、姓名筆畫吉凶等;也包括了一些生活常識:像是重要機關行號的電話、年菜食譜、郵資表、各地電話區碼、郵遞區號、簡易急救法等。內容包羅萬象,甚至也有一些廣告,其實也具備了雜誌的特質。

  在前面提到,黃曆影響國人至深,不過,現在雖然書局仍有販售,一本大約一百元左右,但,今日多數人取得黃曆的來源,應該還是以獲贈為多。但,古代當然不是如此。

由於制曆在古代是擁有最高政治權力的表徵,而且更能帶來實質的豐厚利益,因此從唐代起,可說是變成了「國營出版事業」,皆由各朝的天文機構出版,如欽天監、司天監、司天臺、太史局等。

黃曆的長銷情形自古皆然,如以元文宗天曆元年為例,當年全國售賣的官印黃曆,就高達三百多萬本,平均每四戶人家即擁有一本,而政府賣曆的收入,更高達當年全國歲賦錢鈔部分的千分之五。

但,以中國人的小聰明,有所謂官印黃曆,就一定會有私印黃曆,或是直接翻印官曆、私下販售的情況,當然各朝主政者也會明令禁止。唐文宗時,就下詔禁止私曆;南宋寧宗時,對盜印者處以「杖壹百」之罪;在明朝出版的黃曆封面上,也有印有一則告示,宣稱每本黃曆都必須蓋有欽天監的印信,否則便視同私曆,盜印者如被查獲,將被處以斬首的重刑,密告者則可獲得賞銀五十兩。(黃一農,85

即使如此,黃曆畢竟是有時效性的出版品,一些偏遠地區人民在無法及時獲得當年官曆的情況下,私曆的出現就一直無法禁絕。因此民間印曆者,為了滿足大家對術數的高度需求,清初時,所謂的年度通書便因應而生。如前所提,它除了涵蓋黃曆的形式之外,還增添了大量與趨吉避凶相關的內容。

清乾隆十六年,律例館終於順應社會的現實,議決准許民間翻刻官印黃曆,且不須蓋欽天監印信。(黃一農,85)在這種情況下,民間出版通書的情況更為普遍,無不積極地爭奪這塊廣大市場。

接下來,我就稍微介紹一下清朝比較具代表性的「繼成堂」通書。

繼成堂通書,是自嘉慶二年開始編選,當時銷售狀況極佳,不僅風行於南方沿海各地,甚至銷售到海外,台灣也有。而且因為賣得太好,還有堂內刻匠與其他書店勾結,假冒翻刻的狀況。

此外,在通書書首,會列有所謂的「參校門人」(參與校定)的名單,像是嘉慶二十一年通書的書首,即列有六十二位,包括福建、浙江、台灣等地的人。但,這些散處各地的門人,並不可能實際參與校定當年的通書,列表於前的目的,應是為這些門人背書,保證他們的擇日術均源出繼成堂一脈,而他們亦獲授權販售繼成堂的通書。

在繼成堂通書中,還會推銷一種「萬應神油」,聲稱此藥是由異人傳授的秘方,可用於健脾、溫胃、祛風、清痰、降氣、止痛、止嘔等,此一廣告內容跟今日華人社會常用的白花油或黃金油,是相當類似的。

另外,在通書中,還會推銷該堂所產製的定時刻香。由於鐘錶在清中葉仍不十分普遍,故當時人如欲在擇定的日時進行某事,多得使用其所製造的定時刻香。

由此可見,這個繼成堂在出版通書之外,亦十分具有生意頭腦。

而據估計,目前台灣出版的通書,約有三分之二以上均直接或間接源自繼成堂的第三房。

 

二、西方也有農民曆?

 

我們一般都以為,只有中國人有黃曆、農民曆,但事實上,在殖民時間的美國,農民曆是與《聖經》分庭抗禮的家庭必備萬用寶典。雖是簡單裝釘的袖珍小冊,卻集各式資訊於一身:月曆、小型百科全書、勵志座右銘,還註明了節日、潮汐、月亮的方位、市集和法庭開會的時間。(羅奇,90

在此提出一個十分有趣的故事,發明避雷針的富蘭克林,在1732年曾靠出版《窮理查的農民曆》(Poor Richards Almanac)而發了大財。因為富蘭克林早年當過印刷工人,因此便把生財主意打到家家必備的農民曆頭上。而且,還不是以他自己之名出版,而是假託英國占星家理查.邵德斯之名出版。

目前,美國最老資格的農民曆是1792年迄今的《老農農民曆》(The Old

Farmers Almanac),其中有宴會菜單、園藝指南、天氣俗諺,還加入星座小錦囊。

 

肆、非書資料

 

前言

 

非書資料顧名思義就是相對於書本的資料。它的內涵也就是包含各種多樣化的資料式,尤其在21世紀以來,漸漸成為圖書館重要館藏,因此也使得圖書館的典藏走入多媒體的時代。

又隨著時代的進展與科技的發明,出版界出版的資產除了傳統印刷本的圖書外,其他媒體資料也不斷地推陳出新。

 

一、非書資料的意涵與範圍

 

非書資料一詞譯自英文Non-book Materials,在一般的用法上常與「視聽資料」(Audio-visual Materials)或「非印刷資料」(Non-printed Materials)二個名詞混淆,更常與視聽資料一詞交互使用。

非書資料,不以書籍型出現,供人研究,參考的資料,可依其製作方式分為

二大部分:

(一)印刷資料(Printed Materials

經印刷程序所完成的,雖具書本形態但在圖書館處理而言,不以一般的圖書處理方式予以分類編目理的資料。包括官書、期刊、小冊子及樂等印刷資料。

1、學位論文

2、手稿和檔案

3、小冊子

4、剪輯和圖片

 

(二)非印刷資料(Non-printed Materials

經印刷以外方式製作所完成,且須藉助特別的器材才能使用,所以又稱為「視聽資料」,例如:幻燈片、錄音帶……等。

1、靜畫資料

2、幻燈資料

3、電影片

4、錄影資料

5、錄音資料

6、立體資料及地圖

7、縮影資料

8、電腦檔

9、光碟資料

10、多媒體組件

 

「視聽資料」為構成非書資料的主題,在用法上來說,以視、聽二種感官學習的資料形式。如:地圖、幻燈片──影像;錄音帶、唱片──聲音;電影、影碟-影像+聲音。非書資料較廣義包含(又稱)視聽資料,但視聽資料不等於非書資料,因視聽資料為非書資料的一部分。

 

二、「非書資料的新趨勢」與「非書資料單位的角色與服務」

 

網際網路中電子書、電子期刊的資源愈來愈多,雖然有些人將視聽資料定位在資料可以視聽的實體上,但因數位科技的進步,網路上的資料亦算是視聽資料(或稱非書資料)的一種。

非書資料的成長方面,不論質或量的發展有其可觀的成就,在美國由於非書資料成長的太快,各級學校圖書館為滿足讀者書與非書資料的需求,合併視聽教育館為學習資源中心(Learning Resources Center),其實質內容是一個多媒體的圖書館,以收藏及提供各類學習資料為主,支援生習及教師研究,有別於教學資源中心(Instructional Resources Center)僅系對教師提供教諮詢、教學設計、教材製作及器材流通等直接支援教的服務(施冠概,民78

大學圖書館非書資料服務不僅是圖書館領域研究的範疇,也屬教學科技領域的一部分。就目前台灣地區設有圖書資訊學系所的大學院校觀察,本質上稱為圖書資訊學系,但由於各校有不同的教學特色與歷史背景不同而有所差異。舉例而言:

(一)淡江大學

原稱「教育資料科學學系」,其在民國八十五年將圖書館內的視聽教育組改成教學科技組。圖書館之非書資料單位即抽掉提供教使用的視聽器材流通及協助老師教材製作等功能與服務,並且在角色定位上與教學資源中心有所區別。

在各式的教媒體被視為非書資料的一部分,其蒐集、典藏及流通由圖書館負責,因此視聽教育單位與圖書館二者之間的淵源及關係極其密切。

 

(二)輔仁大學

在「媒體概論」課程中,提到概括的非書資料,主要是著重在「非印刷資料」的主題。非書資料,其專書、論文著作有特定的範圍。在圖書館類書,其相關的書籍,在一般或大學圖書館,以「中國圖書分類法」分類者,將歸為「總類000」

 

三、非書資料選擇的出版資訊與了解選書工具

對圖書館而言,最重要的是:掌握出版動態與讀者的資訊需求。圖書館會主動積極蒐集出版商、代理商及其他製作出版單位的各種非書資料的出版或預告資訊,供各院系推薦時之參考。圖書館在獲取印刷形式的書訊途徑包括:書商通訊與期刊、廣告、聯合目錄或新書目錄,及網路書訊的幾種方式。出版、圖書館的服務:能代表該國家的文化程度指標、基礎的建設。

 

四、非書資料的釋例──印刷資料

 

(一)叢刊 Serial

  有一定刊期,號數連續不斷,即無限出版的連續發行出版品。依據叢刊出版間隔的長短,可區分為:

1、期刊-有特定刊名、編號順序、連續性出刊,且出版間隔在一年以

內;內容及編排上有一定的標準和形式,例如:

1)報紙

2)雜誌

 

2、連續性出版品-出版間隔較長,未具特定刊名及特定的卷期編號的出版品。

1)定期

2)不定期出版

 

(二)政府出版品(或稱官書)

構成官書的要件:使用政府經費印製者、為政府機關出版或委託政府管理分發者、須印製多份者、與可以自由分發而無密等級者。就其特性及價值說明如下:

 

1、特性

1)官書的編者,多為集體創作。

2)出版發行:官書印行的數量,多不一致。

3)官書資料大多為非賣品。

4)官書的裝訂形式不一,因其內容、性質與量的多寡

5)官書的資料來源,大多為一手資料。

 

2、價值

1)政治價值:內容有公報、調查、統計或施政報告等。

2)學術價值:書目、索引、提要、指南與其他形式的科技技術資料處

理報導。

3)社會價值:各地區之經濟開發和文化交流的目的。

4)史料價值:官書的編著、出版與發行,都是最具資皮的權威機構,

其內容為最原始資料。

 

伍、結論

在看完非主流範圍中的善書、黃曆、地圖、傳單、小冊子等部分之後,經由本組的討論認為,這些善書、黃曆、地圖、傳單、小冊子是在日常生活中隨處所可以得到或見到的,它們最主要都是在傳播一些生活中實用資訊或是及時訊息,具有非常強烈的傳播性及資訊性,由於這些出版品最主要的就是傳達資訊,而且作者為誰並不重要,正因為如此,它們所表達的東西相當明確,產生誤讀的可能性變小。

陸、參考資料

《中文百科大辭典》

《辭海》

《近代中文辭典》

《出版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12月初版。

蔡鴻煌(民80):<非主流文學的邏輯>。《聯合文學》,七卷,六期,頁10-13。

方同生(民73):《非書資料管理》。台北市:著者印行,20-22。

劉承洲(民87):<地圖符號的哲學與美學層面及其資訊傳輸功能之探討>,《地理研究報告》,十一期,頁35-57。

趙文心。(民88<大學圖書館非書資料室釋義>。《視聽教育雙月刊》,四一卷,三期,頁.9-19。

黃維綱(民85:<非書資料名稱界定上的幾個問題>。《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刊》,三卷,二期,5-9。

宋光宇(民83:<關於善書的研究及其展望>。《新史學》,五卷,四期,頁163-181。

鄭志明(民85:<台灣善書研究的現況與展望>。《宗教哲學》,二卷,四期,155-170。

羅奇(民90.1.22:<農民曆東西看>。聯合報「讀書人周報」第29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編委會編(1992:《中國大百科全書》,台北市:錦繡。

宋光宇。<清代台灣的善書與善堂>,《民間信仰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漢學研究中心,199475。

宋光宇(民83:<關於善書的研究及其展望>。《新史學》,五卷,四期。

張之傑(民76):<民間的善書>,《宗教世界》,33期,頁56。

包筠雅(民82):<明末清初的善書與社會意識形態變遷的關係>,《近代中國               史研究通訊》,16期,頁30-40。

鄭志明(民87):《台灣扶乩與鸞書現象:善書研究的回顧》,嘉義縣:南華管理             學院。

鄭志明(民77):《中國善書與宗教》,台北市:台灣學生。

蔡策(民89:《揭開黃曆的秘密》,台北:老古文化。
方同生(民62):《非書資料管理》,中壢:學聯文化。
朱則剛(民85):《非書資料管理──圖書館多媒體資料的管理與經營》,台北:

學生。

朱則剛、吳明德、林麗娟編著(民88),視聽資料管理》,台北:空大

鄭美珠(民88):<視聽資料處理>,《彿教圖書館館訊》。
趙文心(民88),<大學圖書館非書資料服務發展新趨勢>,《視聽教育雙月 

刊》,台北:師大。

中研院語言所「搜詞尋字」語庫www.dmpo.sinica.edu.tw:8000/~words/sou/sou.html

柒、課前心得整理

張毓如

 

相較於中國古代士大夫及知識份子以儒家學說、孔孟經典作為為人處事奉行的準則,市井小民的道德規範與處世原則就受到善書極大的影響。善書中所陳述的故事或道理其實就是孔子所說的怪力亂神,然而直到今天,電視頻道中極受歡迎的靈異節目告訴了我們:另一個世界的神靈一直是我們心中不變的想像。自小的教育也告訴我們「頂頭三尺有神明」,似乎是這樣貼近的監視才能警惕我們「諸惡末作,諸善奉行」。而善書中的故事告訴那些位在社會金字塔中最底層的人,只要你累積了夠多的善,你極有可能改變你的社會地位。不必等到來世才有的報酬,是多麼吸引人哪!

雖然沒有什麼微言大義、或是難以參透的道理,善書對於古時的民眾、甚至是現在有宗教信仰的人們都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黃曆也是,也許沒有辦法入選年度十大好書之一,也上不了書店的暢銷書排行榜,但是你絕對無法否認它在人們處理人生大事時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再加上宣傳單、小冊子,它們存在的意義也是再明確不過了,很難有誤讀,也不歡迎誤讀,希望讀者能夠完全無誤的接收它所傳達出來的訊息,才是這些出版品的目的吧!

 

朱珊玉

     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非主流出版算不算是出版呢!相信大家在所長的春風化雨下,不知是否明瞭,但我仍不明白算不算出版,說穿了,它不過是另種的行銷方式與管道罷了。我想存在於主流出版與非主流出版間的差異在於銷售管道及方式不同;主流出版品被置於書店的書架上、透過經銷商...等通路來販售;而非主流出版品則存在於「地下市場」,它們並不像主流出版品般擁有集中市場來流通,反之,是透過介紹、口耳相傳或是隨手贈閱的方式來達銷售目的。然而,這些非主流出版品只是它們行銷、宣傳的手腕、方式與過程,並非如主流出版品般是銷售主體且以其為目的。縱然如此,在市場佔有率方面,非主流出版品也有極大的市場佔有率與主流出版品不相上下。但長期以來,非主流出版品市場卻一直未受重視,事實上,我個人到覺得此市場是個不錯的大餅。

張琬渝

   

黃曆又稱農民曆,或許它的存在是如此的理所當然,深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一本,而我也從未想過其實黃曆也是出版品的一種,而且每年的印刷量大的很,直到知曉有位學姐是做黃曆的相關研究,才驚覺這樣不起眼的小冊子對中國人而言卻有其一定的影響力。

由黃曆又稱農民曆可了解到,自古以農立國的中國,常民的生活是如此依賴黃曆,舉凡耕作、婚喪喜慶、搬家……等活動,大都以黃曆中的記載為依歸,對中國人來說,這是另一種形式的信仰。

隨著時代的變遷,黃曆中除了既有的節氣、禁忌、風水、生肖運勢等內容之外,我們可發現西洋占星術中的星座運勢竟也悄悄地融入中國存在已久的黃曆中,我們的信仰正漸漸的改變中……

 

鍾惠萍 

黃曆與善書給人的印象,似乎總與「傳統」、「迷信」、「老舊傳說」劃上等號,而會去看的人似乎不外是「老一輩的」、鄉下人、家庭主婦、村夫老媼等等……。然而,黃曆與善書在我的閱讀經驗與歷史中,卻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小時候,黃曆對我而言,只是一本薄薄的書,媽媽會根據這本書告訴大家誰誰幾兩命,這本書總會在每年年底莫名其妙的出現在家裡,然後隨手放置、塞在桌底的某處。雖然大家毫不在意它的存在,但需要它時,它卻又總是在那裡,不至於叫人找不著。
  長大後,這本書突然變得很吸引我,我會仔細看看裡面寫的生肖運勢,研究上面那有看沒有懂的文字到底在說些什麼,雖然並不會當真把福禍放在心頭,但卻也體悟到「風水輪流轉」的感慨。而每當家裡出現某樣較少見的食物時,如:螃蟹、紅柿……,我便會立即放下手上的食物,找出黃曆來翻過,看看印在底部的食物禁忌,是不是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真的會出現衝突的情況極少,如果有,媽媽就會說,沒關係,先吃一樣,晚一點再吃另一樣,抱著「寧可信其有」的態度。黃曆裡面也會刊載一些手相、面相、生活小常識,閒來無事時,拿來當作消遣,倒也挺有趣的。
  在童年的記憶裡,善書經常被放置在車站窗臺旁,讓人自由取閱。小時候,求知若渴的我每回跟著大人出去,總喜歡把這些「免費贈閱」的書帶回家裡讀,印象中曾得過一本叫做《地獄遊記》的善書,裡面詳細的描繪了十八層地獄的慘狀,希望能勸世人為善,免墮地獄受苦刑。不知何因,這本書深深的吸引了當時仍讀小學的我,我把它放在枕頭底下,睡前便拿出來讀一點,對於裡面所描繪的地獄感到十分神奇,也對於書裡那位楊姓筆生(應該是作者)能夠在神仙的陪伴下到地獄一遊,感到萬分羨慕。這本書後來不知所蹤,雖然往後又曾得著一本「天堂遊記」,裡面的內容可就沒那麼吸引人了,後來再看的一些善書,無非採取因果報應的教條式觀點,以達勸善的目的,看來頗覺乏味。
  印象裡的小冊子以宣傳、宣導為主要目的,如家中現有立委候選人楊色玉印製的小冊子,小冊子中以生活常識、婦女須知為主要訴求,頗為實用。此外,家裡信箱也常會出現一些中醫小冊子,內容以男性的腎虧及女性的婦女病為主要內容,介紹症狀及病因,並推銷藥方或診所。這類的小冊子在被拿來壓在熱鍋底下當桌墊前,經常是我閒時隨手取閱的讀物之一。
  其實,除了黃曆、善書、傳單、小冊子之類的出版品外,非主流出版涵蓋的範圍應該很廣,諸如現在大型企業、工廠,經常會編印自己的內部刊物,這些內部刊物可能是薄薄的一本,更可能只是薄薄的一、兩張。這類刊物的目的旨在聯繫與傳達,對象設定以組織成員為主,內容單調缺乏變化,無非以公司內部人事動態、行政命令、員工交誼、員工福利事務為主。
  另外,每逢農曆年前,必然會出現的桌上型月曆、壁掛式月曆、名片式年曆,也應屬非主流出版之列,這些東西由公司行號印製,每頁上面都不忘提醒該公司的電話、地址,以便我們在日常使用這些微不足道的必需品時,可以時時將該公司銘印在心。如:我去年所收到的某某人壽風景月曆、今年在家中出現的某某眼科桌曆、放在皮夾裡的小年曆則是某某補習班印製……而這類的印贈品通常還具有一項大家意想不到的獨特功用——是顯示經濟景不景氣的重要指標。
  凡此種種,屬於非主流的出版品其實不勝枚舉。這類「非主流」的出版品也許無人知曉誰是編者、印者,但都同樣具有「傳達訊息」的功能。看似微不足道,卻經常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相較於束之高閣的精美書籍,這些非主流出版物顯得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多了,如果生活中少了它們,可能真的會造成許多的不方便呢。且讓我模仿建毅同學,直呼它們一聲:「雖然你們是非主流出版,但你們是使人民生活安泰的英雄!」

陳怡樺

非主流出版品多半是以贈送的方式增加其流通,如善書是最明顯可見的例子,這些善書多放置車站出入口以方便大眾索取,由善書的流傳方式與形態,展現了台灣社會中一個宗教傳遞的特殊文化特質。非主流出版雖多半是贈閱形態,但卻也不會因為是免費索取的形式,而影響出版品在社會文化上的重要與影響性。
  
在我們所處的社會中值得一提的非主流出版品是黃曆,黃曆長久以來在台灣社會中,早以成為家庭必備生活事典。黃曆紀錄了中國老祖先對宇宙天地的觀察,呈現了中國人的宇宙觀與老祖先的生活觀。黃曆扣聯了世代中國社會文化的思維,保留老祖先與宇宙自然共處的最高生活哲理,流傳至今。
  就黃曆內容而言,黃曆上記載的多是時節與農作為主,這是因中國傳統的社會,務農是為主要的社會生產活動,作物的播收必須與時節調和才能大豐收。此為由於黃歷也提供了中國傳統的一些社會習俗節慶。這些內容的形成是有其社會文化規範的用作機制與意義,然而我個人蠻好奇的是黃曆上常會發現忌出門忌迎娶等規定,形成這些禁忌背後的社會文化意函與形成禁忌的思考脈絡。

 

黃建邦

        非主流出版,黃曆、善書、地圖、傳單、小冊子……其實這一些「非主流出版品」卻是印刷品的大宗,雖然黃曆、善書很難可能成為金石堂的非文學類十大暢銷排行榜,但以台灣讀書市場大小而言,第一名暢銷書銷售數量卻可能遠不及一版再版的黃曆、善書、佛經等等,所以主流的含義應該比較接近大眾流行文化的焦點吧。黃曆、善書等出版品大多數皆無版權所有之情況,卻也因此成就了大量的流通,知識大量地散佈,並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起居。事實上版權的觀念發展至今也不過兩百年的歷史,版權的觀念一方面保護著著作人,鼓勵並促進創作,但「知識(出版)」本為文化事業,是否應以商業的角度衡量,值得多加思考。詹宏志指出:『「知識經濟」時代,……這個著作權做為財產的概念有多大的威力。微軟就是典型的例子。』

 

李瑞怡

在以「非主流」這樣的命題來看出版,我們可以討論的空間實在很多,在郵政總局的郵遞分類中,除了印刷品,有兩種與出版相關,一個是雜誌(必須要有向新聞局申請的字號),一個是新聞紙。
  到其他國家旅行時,可以毫不費力地在主要的車站或是觀光地點發現一些免費的地圖,除了地下鐵還有公車指引,這些的設計有的並非專供觀光或是特定的宣傳目的,而是很體貼的供「非當地人」以及「初學者」使用,一目瞭然的提供呈現特定區域的線索,也就是提供Direction。英國的文化事業發達,各大交通動線上隨處可見專業化分工之後的,劇院有戲劇相關的地圖,音樂表演、發行有相關的音樂類指引,我稱之表演藝術地圖,大部分是具有時效性的「活動」(Event)出版物,但是他們共同的目的就是Guide

這也同時標示了非主流出版的主要用意:DirectionGuide。這些出版物,其傳播功能之一仍有宣傳或是廣告的目的,通常預算夠的會輯成一冊以小冊的形式,預算不夠或是基於內容表現需求會使用單張(Flyer或是DM)的形式呈現,在台灣表演藝術的非主流出版中,曾有一本大風雜誌所出版的刊《PAN-PAN》,以集結各大表演藝術活動的單張成冊,免費提供一般民眾索取,是一本同時節省活動單位印製成本的宣傳品(後來出版形式曾經一再改變,現在改為付費的印刷品)。這類出版品的經營不易有幾個面向:因為雜誌作為一個中介機構,可能缺乏監督的機制,一但這個中間人角色介入印製,活動單位所需開銷的印製成本可能可以下降(變成大量印製數量可以更多),但是其通路的廣度、時效度與數量都變得不易掌握,印製的品質也必須同一化,不見得能滿足所有活動單位的需要去設計,集結成冊之後,對活動單位而言,則可能淹沒在訊息群之中,每頁都是全彩四色印刷品,風格各異的結果有可能達不到其他原本單張所能引起的注目率。
  國外postcard廣告公司行之有年,國內也有兩家公司(CoolCardHotCard(不確定經營HotCard的公司現仍存在))以收取廣告費用的方式,替業主印製彩色postcard,以自行開發的通路、宣傳看板的形式在經營,當中還衍生成俱樂部形式(fan club)的經營,許多同好基於類似集郵的方式,私下交換、流通、交易各自蒐集到的廣告名信片產品,成為該公司的付費會員,年度可以獲得完整的廣告名信片這種商品化的經營,在國內也是相當成功,平均一個月有三十到百張不同的廣告名信片上架,卡迷們除了定期打聽新卡上架的時間、守著工作人員的出現,還出現時間到搶卡以及挖Sample卡的破壞等等情形。
  缺乏「財團法人」背景的非主流的出版品常會面臨存廢問題,有關電影的「絕色星球報」(新聞紙類)就在200111月消失在電影地圖上,轉而為電子報的形式面世(註一)。但是作為一種具特定對象的宣傳品,在累積一定時間的「基本觀眾」之後,載體的形式隨著電子化、網化的腳步或者雙管齊下的一段時日的經營之後,業主們最常就是拿這些出版品先開刀,最先被檢討有無存在的效益,當然失望的就是這些非常仰賴或是習慣印刷媒體的特定讀者,或是資料蒐集者了。
  小冊的介入生活,最常見的就是宗教性佈道性質與選舉政治文宣了。在印刷品尚未大量引介入生活之前,非常態性的盤據一角大聲疾呼,往往就是宣傳的最佳形式。但是改良印刷術之後,小冊子益形重要:「在美國,政黨不是靠書寫來跟對方爭辯意見,而是用小冊子。這些小冊子在一天之內發散的速度快的令人不能置信,一下就發完了。」(註二)而具一般性的分析,上一屆市長選舉,謝長廷就是運用反制「白冰冰事件」的文宣小冊與錄影帶策略,而贏得勝選。小冊的政治宣傳效用在十九世紀美國針對的是一般中產階級、將演講紀錄稿印行、以不限於知識分子為對象(公民權與因印刷所致的大眾論述環境息息相關);印刷技術也促成之後日報、週報、期刊的發展。
  經營小冊而獲致商業利益最成功的大概是「華納威秀週刊」,除了該週的電影時刻表以及個別正在上映以及即將上映的電影簡介宣傳,因為電影院的經營定位、票房以及地理區位,使該小冊獲得了相當的廣告效益,由專屬的經營團隊來經營廣告業務。
  我們小時必讀的總統嘉言錄、電話亭隨處可見的宗教性善書(道德勸說故事集)、基督教的耶穌故事小冊,正是以這樣的形式流通,以一個非營利的面貌傳揚政治、宗教或是道德理念,目的無非是希望廣傳而深植人心,期望有一天、有一個人能夠因為這些宣傳物的啟發而改變觀念或是人生。
  現在我們每天面對的商業廣告入侵,卻是無所不在,信箱中每天堆疊著滿滿的房地產廣告、大賣場的大張宣傳品、直效行銷商品型錄、訂閱報紙中的折頁夾著送報生清晨一張張手動的夾報廣告;郵局遞送業務量來源最大一部分是商業性宣傳品。我寧願自己去發覺這些非主流出版品的樂趣,選擇一種主動性的姿態來挑選氾濫的資訊。然而這個非主流的出版環境實是只有存廢問題,沒有劣幣逐良幣的機制存在的,去商業化的出版仰賴贊助者、付費訂閱對象和政府補助,而我們大概是翹首不到國家的文化補貼政策了。

註一:絕色星球報由春暉國際發行,自19994月起共發行三十八期,介紹當週以及即將上映電影資料、影展與電影原聲帶,提供旗下院線電影院宣傳用。星球報謝幕辭:「因為市場的變遷,環境的艱難,從十一月起,星球報決定停刊••••希望有一天,當一位支持者可以發揮百位支持者的力量,星球報會再回來。」電子報非原先業主而是前編輯成員所設個人電子報。

註二:出自《文化戰爭》正中書局,大眾論述與媒介章節,頁275。節錄亞力士•扥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在《美國的民主》(Democracy in America)中橋段。

 

謝杏芬  

        與其把黃曆、善書、地圖、傳單、小冊子等稱之為非主流出版,我寧可稱它們為:「不一定由出版業所出版的出版物」,或「不一定名稱為『書』的出版物」。 
  積累、保存、滿足人自身的文化需要與互相交流的需要,乃是出版活動的內在動因(張曉菲,1998)。而上述那些出版品完全符合人類文化的需要也符合交流的需要,只是它們流通的地方,並非由目前書店通路罷了,而且它們的印量及產生的經濟與傳播效應並不見得亞於一般傳統書巿。
  黃一農在他的研究中提到:「中國古代曆日的發行量相當大,如元文宗天曆元年(1328),全國售賣的民曆即達三百多萬本,平均約每四戶人家即擁有一本官方印售之曆,」即使到現代,農民曆依舊隨手可得。而所謂的善書,通常稱為結緣品,而出資印製者又俱有助印功德,趨之若鶩亦為數不少,在沒有版稅及智慧財產權的約束下,發行量也極為可觀,又加上非由購買而來的出版物,閱畢再轉結緣給他人或重覆放回流通處者也很多,可能擴散比預期中更廣。
  拙以為,出版乃知識之載體,能完善記錄並妥善整理,使易於流傳、儲存,便已達出版的目的,亦有學者將出版溯源自甲骨文字的刻版,所以一張地圖、一頁傳單、一本宣導小冊這都只是在於形式不同,依舊具備文化傳遞功能。就經濟角度面向,「中國的農業知識經濟(黃曆)主導了五千年」(辛玉蘭),若非由於社會工業化及科技進步,農民曆中的巨細靡遺,也曾在整個傳統社會中,佔者主角地位,即使它外表看起來那麼的不起眼。

吳麗娟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大多數人都不認為黃曆算是書市的主流出版品,然而,大多數人卻也大都不能無視於它的預警與規範,尤其是當面對攸關自身人生大事時,「寧可信其有」的擇吉思維傾向,往往讓人們不敢、不願造次鐵齒,而選擇認真參考之,比如說,婚事、命合、比如說,喬遷、入厝,也比如說,喪葬、祭祀…等等,它對人們的實際生活作息,有著相當「主流」的作用力。

小時候,開始接觸黃曆,是從現在看來其實顯得粗淺概要的「姓名學」的參考比對入手的,再來是「八字」的斤兩計算,這些明明是年年一樣的內容,卻也每年農曆春節期間,要再根據新版的黃曆再確認、執行一次的「私人過年儀式」。每年都要認真再重新筆劃一次自己的姓名,因為中國字裡,有些筆劃算法是僅憑印象法則的,我年年猜測,年年認真遊戲之,也年年未曾認真去考究確實的姓名筆劃算法,或許是潛意識害怕真的把自己都未知的未來,交由別人來論斷,還要強迫自己接受認定吧。它算是我接觸的最早的「算命」法。
  知道「黃曆」裡頭有「一年生肖運勢」的篇章,是很後來的事,一來是因為從未曾從頭把它看到尾過,二來是因為不覺得「黃曆」會有那樣類似西洋星座算命之類的「時髦概念」。如今看來,沒有意識/認識到中國人對「節氣」、「星象」、「流年」的渴望掌握心理,實在是無知且偏頗的。越大,才越察覺「黃曆」對周圍成人的實際牽制力量,甚至有時候在人際交往之中,是連沒有這樣意識的自己都沒能置身事外,且被要求要共同恪遵或不得不接受的。
  在現代人講求快速迅捷的社會節奏下,「黃曆」的有些規範,雖然還是有讓人不敢輕視小覤的威力,但它遭受的挑釁或被斥為無稽的聲浪,其實也未曾稍減。只是,如果很研究取向地把它置於傳統中國星象、命理學說的脈絡下來解讀,來看傳統中國人對節氣的重視,對養身的應對,與對命格的理論,該是更饒富趣味且具有文化代表性與保存價值的。

 

李靜宜

  何謂非主流出版?在初次看到這個題目時,心裡著實打了好大一個問號。即使這是我參與的小組負責的報告,但在還未真正著手搜集資料、開始準備報告前,對非主流出版一詞的概念,仍是模模糊糊的。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與「非主流出版」對應的即是「主流出版」。主流出版,總該有些概念了吧?書局中琳瑯滿目的書種,絕大多數便是主流出版品。
  然後,在小組討論後,我們逐漸鎖定較明確的方向——即使,這方向主要還是翟老師在題目中所提出的出版品──黃曆、善書、傳單、小冊子、地圖……這些「主流」出版人也許較難有機會觸碰的出版品,其實都或多或少與我們的生活有相當程度的關係。 
  說起善書,猶記得年幼時去廟宇,在父母焚香祝禱之際,我總無聊地拿起廟內的善書讀了起來。有時,裡頭勸人向善的故事描寫生動,簡直像是民間 故事之類。
  至於黃曆,更是與大多數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地圖,要是少了它,還真難以讓人想像。傳單、小冊子,我們接觸的機會更頻繁。
  過去,未曾想過這些「非主流出版品」可以拿來研究,現在,為了做報告,才發覺它可以研究的部分還真不少。
 從主流出版稍微轉移視線,關注一下這些非主流出版品,亦能探得一些出版的另類趣味。

 

陳櫻慧

「非主流」出版或許用「非主流」這個名稱並不夠精確,而在出版的範疇中,這些出版品的歸類也有一些令人疑義的地方,因此,或許又可稱它們為「非正式」
出版、或是「非書」。
  在做這主題的報告同時,試著想去定義它們或是歸類它們,但是在相關出版品的研究資料上,來源有限,幾乎很少看到有學者對它們作研究,但是在出版品中,它們又是影響深遠,而且是龐大又龐雜的一群,幾乎隨處可見它們的蹤影、更隨處可得到它們,它們幾乎是免費供人索取的,目的都是為了傳播一種(或多種)資訊,而讀者也只是負責接收這樣的資訊就可以了,在出版的的領域中,這些和傳播是息息相關的。
  這些所謂的「非主流」出版品,在在都反映了社會的一種價值觀或現象,不論是善書、黃曆、或傳單及小冊子,都提供了社會文化所需要的資訊及民俗習慣。在研究此一主題的過程中,關於善書的研究算是最多的,而在圖書館學中對於一些「非書」資料,也有很多的研究及定義,只是其中「非書」又含蓋了視聽資料這一部分。其實,不論是善書或黃曆、或小冊子、傳單……等,都是相當有趣的東西,因為它們的內容都是相當生活化,而且十分活潑有趣,只是平常我們都習慣去忽略它們,自然也就會忽略了它們背後所富含的文化意義。
  也許,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可以開始學著關心這些出版品,或許沒有大學者作了很多這方面的研究,但是它們卻是真實存在而不可否認的,善書、黃曆……都有著它們存在的價值與重要意涵,要我們用心去讀過之後,才會發現它們那麼迷人。

黃維綱。<非書資料名稱界定上的幾個問題>。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刊第
3
卷第二期,民85.12p.5-9

 

黃靖真

「黃曆」在我們中國人眼中可是非常重要的一本書,每個家庭當有喪葬喜慶時,這本大家所說的「農民曆」這時就是它發揮作用的時候了,它所包含的內容非常的多,舉凡每日行事宜忌、每日沖煞、每日胎神占方、每日凶時與吉時和建除十二神、紫白飛星等等,能夠讓人從裡面選擇一個最吉日良辰的時刻來辦事,像是日前的市長選舉,相信這些市長候選人,在選舉登記時一定會選一個黃道吉日去登記,以求得一個好記和吉祥的號碼,讓自己的選舉更順利,所以黃曆所涵蓋的範圍真的是無所不包啊!
       
但是說到要看懂「黃曆」那可真很難,什麼時辰的什麼生肖不宜做什麼事,真的滿複雜的,可是我們家的老媽子可是非常厲害,家裡的安床、祭祖、剪髮(當頭髮太長時)、探病…..等等,只要問她就對了,甚至一些較複雜的她也懂,所以一些叔叔、伯伯、姑姑們有一些較重要的事,都會來請教我老媽,所以有時我們這些小孩都會說,有妳在那那些擇日館的地理師真的不用做了!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黃曆」背面的〝飲食禁忌〞,在農耕社會時,人們端賴五穀維生,對五穀的觀念由重穀、惜穀而敬穀,視賤穀為罪無可逭之事,也因此而衍生出許多關於飲食的禁忌。此外,民間有不少人相信食物相剋會中毒的看法,認為不得將兩種性質相剋的食物合吃,否則吃了會中毒,所以小時候在吃飯時,最喜歡拿它出來對照了。
       
另外非主流出版中的「地圖」,可是我在外求學這幾年的必備的物品呢!回想起三年前第一次去中和找哥哥,若是沒有地圖我可能永遠去不了哥哥家了,那天堅持要騎車去中和,但是又搞不清楚方向,問三個路人,好像他們不是住在那一樣,全部都指點錯誤(真的讓我很失望!),最後就靠身上的地圖才找到哥哥的家,那天可真的非常狼狽,所以後來無論去那裡一定會帶著地圖,以防又遇到不像住在本地的人。
       
黃曆、善書、地圖、傳單、小冊子,這些雖被劃分為非主流出版,但是在我們生活中可是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讓人從中得到方向和助於我們更具體地了解術數在社會中的傳遞方式和其影響的層面,此外我們也有很好的機會把它變成一把開啟了解古代通俗文化和日常生活之門的鎖鑰。

 

林薇瑄

  記得小時候每到過年時,家裡總會莫名其妙地跑出一本農民曆出來,我每次都先翻到屬馬的那一篇,看看屬馬的今年運勢如何,而且書上還會告訴你今年要不要安個太歲,從小到大我也一直都不懂安太歲真的有其用處嗎?反正媽媽總是會在農曆過年時幫全家人的生肖對照過一次,看看今年有誰要安太歲,媽媽會一一到廟裡幫家裡的成員安太歲,尤其是在我們三個姊妹要參加考試的那一年,會特別注重還會順便點個什麼光明燈的,希望我們三姊妹都能高中,我只是深深覺得每次媽媽都得花上一筆錢好浪費哦!!要是考不好就虧大了,心理作用下還特別看一月到十二月的吉凶評介,特別注意七月考季的運勢,想起來真是好笑!凡是還得靠自己才是。有趣的是長大後,無聊時竟也上網看每日星座運勢分析,不過我都只相信好的運勢,壞的一看便忘。
  
我還記得廟裡的善書,都有著可怕的封面,如地獄之火、上刀山下油鍋的殘忍畫面,以此來警戒著在世人們要多做善事,還有相生相剋解毒之圖,其中還不乏大量的佛經小冊子等等。
  我想這些書籍都有它的作用與價值,勸人向善,保健常識,吉凶預測,歲時節令等等,也都非得靠它才能引導人們,不至在迷茫之中無所一從,尤其對於傳統的社會下的人們。

 

郭宣靆

  1.      非主流出版=非營利出版?

「非主流」早已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詞語;「非主流」的概念也常與「邊緣化」、「弱勢族群」、「叛逆性」、「不合乎常理」……等概念混淆使用,同時也暗示著難登大雅之堂的命運。相反的,「主流」則一直是眾人所追求的目標,即使是盲目地遵從,卻也能反映出一種普遍的價值觀取向。
  若「主流出版」指的是以營利為目的的出版模式,那「非主流出版」也就理所當然是以非營利為目的的出版模式。然而,其中弔詭的現象在於,賠錢書與賺錢書的差別,往往無法以營利或非營利來區分,而大眾化與小眾化的差異,也同樣散見於營利與非營利出版當中。
  簡單來說,反映「非主流」價值的「非營利」出版模式所生產的「小眾化」取向的「賠錢書」,才可算是真正的「非主流」出版品。不過,這種分法,與我們實際生活上的認知,有很大的差異。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許多非主流出版品,如黃曆、善書、地圖、傳單、小冊子等,都是摻雜不純的;此外,括號中的「非主流」、「非營利」、「小眾化」、「賠錢書」也都是可以任意調換用來描述各種類型的圖書特性,不侷限於「主流」或「非主流」的出版品,相當有意思。

2.      黃曆=迷信=算命書?

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打開黃曆算八字斤兩,或是翻開黃曆選日子,決定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尤其是遇到像開市、嫁娶、殯葬、破土等大日子的時候,一般人更是馬虎不得,寧可信其有,也不可信其無,畢竟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智慧結晶,應該是相當可信的。此外,有的黃曆書背頁或內頁,還會印上食物中毒的解讀配方,或是幾句勸世小語、生活小秘方等等,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是各樣的建議,不一而足。對農業地區的居民而言,黃曆裡面所記載的節氣、時分,除了是他們播種收割的依據,也和他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在他們的心目中,「黃曆」可是他們主流讀物中的主流呢!

3.      善書=勸世書=宗教書?

在一般宗教道場或是人潮洶湧的公車總站附近,不難發現許多勸人為善的圖書,有的是像《菜根譚》這種勸人珍惜粗茶淡飯生活的書,有的是圖文並茂,內容多講述因果報應的《地獄遊記》,也有的是描述個人懺悔向善,重新做人的寓言傳記,更多的是以孝順為主題的道德書,還有大量說法傳教的宗教書,並在書後附註印書的種種不可思議功德,藉以鼓勵民眾印書流通。
  這類的善書,是以流動的訪客或是等車打發時間的乘客為主要對象,和一般民眾上理容院洗頭、燙髮所閱讀的八卦雜誌,在本質上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只是訴求的功能不同罷了。有時候覺得內容有趣,還會順手帶回這些善書,不然至少也會從中獲得啟發,在無形當中,影響了我們的行為認知。比起一些用恐嚇信方式強迫他人傳播「福音」的做法,可是光明正大多了。
  但是,這些善書究竟是以出版還是以傳播為目的呢?值得我們深思。

4.      地圖=書≠書?

地圖集到底算不算書?你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事實上,很多地圖是隱藏在大大小小的旅遊書當中,在書與非書當中游離徘徊,無法一刀分開。若撇開這個難纏的問題,回到地圖本身,試想,古今多少帝王為了地圖上的寸土寸地,大開殺戒,你爭我奪,又有多少旅人憑藉著一張破舊的地圖,找到了回家的歸途;試問:當世界列強正沾沾自喜地劃分地圖上的殖民地,又有多少亡國的流民找不到地圖上的家園?唉,又是個頭痛的問題。
  別小看了一張小小的地圖,上自帝王,下至平民百姓,都曾經為了這張小東西付出慘痛的代價。學生時代的我們,又何嘗不是為了背誦一張又一張的地圖,吃足了苦頭,也付出了寶貴的青春。當然,地圖也曾帶給我們美好的回憶,讓我們出門旅遊時,有了正確而可信的方向。不過,也有人認為迷路才是旅遊的開始而不願帶地圖出門,以享受無拘無束、漫無目標的旅遊。
  地圖,出版或不出版,都是個問題。

 5.      傳單=廣告=印刷品≠出版品?

發傳單想必是許多學生打工族的共同經驗。一般而言,傳單的內容都是以廣告性質居多,即便是選舉的政見宣傳單,也無非是把候選人當商品一樣來促銷,而且多多益善。當然也有像尋人、緝兇、找寵物一類的傳單,這每張傳單的背後,都代表著不同的故事。唯一的問題就是,傳單究竟是印刷品還是出版品呢?

 6.      小冊子=說明書=指南手冊=口袋書=小抄?

同樣的問題:小冊子算不算書?是不是小的書就算小冊子?那口袋書是書還是小冊子?說明書是不是叫說明小冊子比較妥當?指南手冊和指南小冊子有什麼不同?小抄是不是手工書寫的小冊子?這些問題,就好比問未孵化的小雞算不算雞?未出生的嬰兒算不算人?所有分類的事物,總會有山窮水盡的時候,也總是有晦澀地帶的存在,這也就是出版有趣的地方,只要你懂得欣賞這種變裝後的「書種」,有興趣不斷地追問下去,真相也許未必大白,水落也可能不見石出,但至少在對「出版」下結論的時候,會謹慎小心許多,避免流於武斷或偏頗。

 

劉建毅

提到非主流出版,讓我想到之前於網路上所搜尋的「人人月曆」。我想聽過的人可能不多,不過這家出版社以印刷聞名業界,舉凡遠見、康健雜誌、Eztalk、牛頓、巧連智……等,就可以知道「人人月曆」印刷上的功力。因此從創業開始,「人人月曆」做的就是非主流出版,例如月曆。據創辦人周元白表示,之所以取名「人人」,是因為人人都需要月曆,連盲人都有點字月曆。民國六十三年以代客製版印刷創業,一直到八十八年二月開始出版自己的書,並將目標定在出版社同業不願意出的照片書。月曆的時效性短,賣不完只得丟棄,出書反而可以拿來珍藏。周元白認為,現今出版品資訊太多,還不如堅持品質來得重要,也因此人人願意出成本貴、市場不被看好的照片集,並且以印月曆的品質,嚴格要求人人月曆的每一本照片書。也因為這股堅持,讓「人人月曆」的出版品得到了金鼎獎的肯定。

 由「人人月曆」的堅持來觀照非主流出版。通書中包含了許許多多與吉凶趨避或生活禮俗相關的內容,其編纂者通常將其定位成是一本「定吉凶、明趨避」之書,並宣稱其目的乃為「發明皇曆之隱微」,或稱:「皇曆,經也;通書,傳也。傳以疏經,非任意妄作、徒新耳目也」。雖然在每一時代裡,它都被認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通俗出版物,但因中國人對擇吉思想的篤信,相信的人認定它是一門專門的學問,深信不疑,不信的人說它是騙人的東西,斥之為迷信。

想起大姐、二姐、大哥結婚的前半年,我爸每天不管是吃飯、上廁所、看電視時手中都是一本農民曆,就連友人、親戚來訪,談論的也是婚禮的種種禮儀以及農民曆中的種種規範。那時年紀小,覺得我爸真用功,而我也天真的以為,那一本輕薄、黃色書皮的「書」,竟也是隱藏了人生的幸福。以致於後來我聯考時前一晚,也小心仔細的推敲裡面的內容,帶著畢恭畢敬的心情膜拜,深怕一不小心,就會名落孫山。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雖然大部分的人明知其內容不能盡信,然而在數千年來民俗制約以及求取心安的緣故下,都不願去違逆它。這一點可以從訂婚、結婚、搬家、開工、上樑、開張、祭祀、安葬,甚至選舉登記與出外旅行以及我那天真單純的想法中得到證明。

在這個脈絡發展下,大家不妨看一下家裡牆壁上所掛的月曆,除了日期的提醒外,是否也加雜許多黃曆上的禁忌之說。如果你信這一套,相信你出門前,一定會抬頭看一下月曆,如果你屬馬而它上面寫著「屬馬,今日忌出,否則大難臨頭」,那就還是乖乖待在家裡吧,免得飛來橫禍。

     我們常以為坊間書店理所陳列的書籍才是所謂的出版著作,殊不知在我們生活周遭看似不起眼,卻無形中對我們造成影響的出版品也是出版學所討論的範疇。這又讓我想到了那天去探訪連輕盈老師家的情形,在蜿蜒的小路中,手握著婉瑜學姐所畫的地圖小心探訪,深怕一個不注意,就會迷失在荒山草叢裡,走著走著,眼前突然出現一間大寺廟,規模不比南華遜色,我跟佳惠直呼:哇!真是一個適合修行的好地方,正納悶怎麼沒有小沙彌或師父、仙人前來招呼打交道時,才發現我跟佳惠二人離連老師別墅家已經愈來愈遠。這時才發現「地圖」的角色是多麼的重要,它指引了我們人生的道途,讓我們不致於在茫茫未知的旅程中迷路;「人人月曆」的努力,贏得金鼎獎的肯定;黃曆的存在,也給廣大民間大眾一股心靈上的平和等。且讓我直呼你們一聲,雖然你們是非主流出版,但你們是出版界的銷售冠軍。

 

蔡佳惠 

  「黃曆是唯一連續上千年榮登中國年度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的書籍!」  

      「黃曆」即是人們口中所稱的「農民曆」,在出版的領域中一直處於非主流的範疇,有別於精英閱讀的出版品。而民間出版品中黃曆的印製量最高,這種現象從元文宗天曆元年(1328)開始(註一);黃曆記載著千年中華老祖先們的經驗,有生肖運勢、秋氣節分、生活禮俗...等等,具體呈現我們的生活文化,也有所制約(註二)(註三)。誠如民國八十二年,申學庸女士初任文建會主委,有立委在質詢時考問她那一本書影響國人的生活作息最深,申女士答稱是黃曆中可得知黃曆在台灣對民間的影響性。古人認為製曆是最高政治權力表徵,且有豐厚利益,除明定不能私自盜印,更制定刑罰;針對偏遠地區無法即時取得黃曆,遂於清乾隆十六年(1751),律例館終於順應社會的現實,議決准許民間翻刻官印的黃曆。

         要問我為何看黃曆?始於孩提時期,家中有的固定"閒書"就是每年一本的黃曆,當然,如果社會經濟狀況良好,有時還可以分發到好幾本,它對當時的我來說並不具有任何閱讀價值,我只在無聊或如廁時才隨手抓本來看,並不擔心有任何損壞。它對我來說有不具科學理論的樂趣在;例如:食物的相剋.....雖然現今有許多著書說明中國古老「黃曆」的確有科學智慧的根據(節令生男女的比例是以清朝宮中的經驗來繪製、多吃鹼性物質生兒子),但只當參考,並不以為真。

         在網路上搜索黃曆的資料時,發現近來解讀「黃曆」的著書為數不少,是否非主流的「黃曆」將躍為主流文化的話題?雖然,現今有人對黃曆書寫的內容不以為然,但不可否認從出生乃至殮殯的諸多事宜中,生活依然為「黃曆」所影響,影響的程度惟較以往淡薄罷了。

 

註一、以元文宗天曆元年(1328)為例,當年全國售賣的官印黃曆(古人常稱為「曆日」)就高達三百多萬本,絕對是該年全世界最暢銷的單一書籍。而政府賣曆的收入,更高達當年全國歲賦錢鈔部分的千分之五!(http://www.hss.nthu.edu.tw/~NHCS/ylhuang/papers/b40.htm)

註二、通書中包含了大量與吉凶趨避或生活禮俗相關的內容,雖然在每一時代裡,它都屬於不登大雅之堂的通俗出版物,但因中國人對擇吉思想的篤信,導致選擇術得以在時空上長期制 約了社會中的許多活動(如建築動土、喪葬喜慶、甚至選舉登記等)。(同上)

註三、陳盈珊/台北報導昨10/7日是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受理候選人 登記首日,由於遇上黃曆上「諸事不宜」的日子,台北 市一整天場面冷清,總計只有三位無黨籍參選人辦妥登記,分別為第一選區的柯賜海、陳池 ...

 

參考資料:〈通書─中國傳統天文與社會的交融〉的節縮本,有興趣的網友,可參見《漢學 研究》,第14卷第2(1996),頁159-186http://www.hss.nthu.edu.tw/~NHCS/ylhuang/papers/b40.htm

 

捌、推薦網站及延伸閱讀

 

〈通書中國傳統天文與社會的交融〉的節縮本,有興趣的網友,可參見《漢學研究》,第14卷第2期(1996),頁159-186。

 http://www.hss.nthu.edu.tw/~NHCS/ylhuang/papers/b40.htm

 

「目擊者」雜誌的網頁,可欣賞到一些新聞、雜誌媒體工作者文章。http://atj.yam.org.tw/

 

四方書網http://www.4book.com.tw/

 

好運網--提供姓名學、超人氣占卜、測字俱樂部、雙手看透透、風水大事喜、抽抽好運籤.等,其提供非常多的項目,大家有空可以上去看看。

http://www.luckywant.com/ASP/loginfail.asp?SHRFNBR=2101578

 

黃一農〈從湯若望所編民曆 試析清初中歐文化的衝突與妥協〉http://eaglefai.hypermart.net/DAY/WONG.html

 

張曉菲(1998),〈中國出版源於何時〉,《出版理論研究與實踐》,河南:大象。

 

辛玉蘭〈資訊網路化的都市發展新紀元—擋不住的變化、衝擊、挑戰與機會〉http://www.kite.com.tw/ec/Ec_special/05/information_net.htm

 

網站已停止更新的絕色星球報:www.fanciful.com.tw仍有相當豐富的電影相關資料。酷卡網站:www.coolcard.com.tw

 

呂應鐘。《百年實用科學黃曆》。平安文化出版社。

也許自古以來,每年在民間印刷最多的書當屬《黃曆 (農民曆)》無疑。相信每個家庭都有,但是如此普遍的小書,能真正看懂的人,當屬少數。這本「百年實用」的「科學黃曆」是數千年來的創舉,裡面已經寫到民國 100 年或 120 年,可以說是國內第一本,它為我國的黃曆賦予開創性的生命力,以及清晰的生活力。因為,這本書使黃曆活起來!有興趣者可上http://www.thinkerstar.com/books/calendar.html(新客星站/書籍介紹),裡面有該書的詳細介紹、作者的自序及部分內容的書摘。

 

黃維綱。<非書資料名稱界定上的幾個問題>。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刊第3卷第二期,民85.12,p.5-9。

 

善書館,這個網站收錄有許多善書,極知名的《地獄遊記》也收錄在其中。
http://netcity2.web.hinet.net/UserData/t6227627/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