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Goffman劇場理論主要概念的提出

陳惠玲(南華社研所)

全世界是一個舞台,

所有的男男女女不過是一些演員;

他們都有下場的時候,也都有上場的時候。

一個人的一生中扮演著好幾個角色

Goffman引用莎士比亞在《皆大歡喜》中的話

 

理論概述:

 

高夫曼用戲劇概念解釋生活,用戲劇的比喻作為自己理論的架構,Goffman放棄了原先的兩個自我觀(I、me),而改採「多元自我觀」並以呈現或表演來探究「自我」究竟所指為何?自我和角色的關係又是如何?他認為有關該個體的訊息將有助於定義情境,使他人能夠預先知道他對他人有什麼期望,也能使其他人知道他們自己可以對他做出哪些期望。其中的印象整飾的安排其實就是為了達到一種溝通,而不是造作或假裝。

 

其理論觀點主要是:在人際交往形式的研究中首創戲劇論。認為社會不是自行調整的,意義也不是行為中固有的,社會秩序或某一特定行為之所以具有重要意義,是由於人賦予它們以重要性。在互動中,個體不僅彼此向對方表現自我,還努力進行特殊的印象處理,通過控制自己表現出來的姿態,以求在一定的社會場景中給人們留下某種印象。社會行為就是社會表演。社會成員在社會舞台上小心翼翼地扮演自己的多種角色,從而使自身的形象能恰到好處地為自己欲達的目的服務。

 首頁

Goffman提到,作一個特定類屬的人,不僅是單單有所需的屬性(如年齡、性別、籍貫、階級),也要在行為和外表上維持這一社會群體的表準。Goffman認為行動者往往會在特定的場合中,透過印象整飾(impression management)的方法來製造某種印象。這是為了要達到並保持表面上的一致,而在社交的場合常出現的行為。藉著這樣的方式在實踐中做到言行一致,表裡如一的境界,就是希望能夠做到符合社會角色及其角色期待,獲得他人的尊重。

 

前台與後台

 

他提出了「前台」與「後台」的概念:若沒有前台,社會秩序將會出問題;但是如果沒有後台,生活將會太沉重。

「前台」:是指人際面對面交往的舞台,整體演技取勝,每一個人都是主控姿態傳送的表演者。

「後台」:人們比較放鬆,不那麼注意形象,可以有一點隱私,暫且擺脫辛苦的檯面工作。

 

表演要求的表述一致,指出了「人性自我」與「社會自我」間存在著重大的差異。「做為人,我們是變化莫測的感情動物,我們的情緒和精力每天都在發生變化。但做為表演者,我們在觀眾面前卻不能讓自己的情緒隨意變化。」我們創造並扮演著我們自己選擇的角色。我們並不感到這是虛偽的行為,這是因為我們希望扮演的角色比我們游移不定的夢想更加符合我們的自我。」Goffman提到:

 

「人」(person)這個詞的第一個意義是一種面具(mask)這也許並不是歷史的偶然。面具是傳達情感和性格的具體化符號。它只是這樣一種事實的認可:無論何時何地,一個人總是或多或少地意識到他在扮演一種角色,我們正是在這些角色中彼此了解的,也正在這些角色中認識自我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只要這種面具代表著我們已經形成的自我概念,及代表著我們力圖充分體現的角色,那麼,這種面具便是我們的更真實的自我,是我們所希望達成的理想自我。久而久之,我們對自我角色的概念便成為第二自然,變成我們人格中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該個體的這一形象得到人們的接受,並因此使該個體獲得一個自我,但這一自我本身並非來自於其佔有者,而是來自於其行為的整個場景。他是由周圍事件的一個屬性引起的,這種屬性能夠使目擊者對這些事件加以解釋。一個正確的場景,能夠使觀眾把一個自我賦予一個表演角色,但這種賦予是一個已經得到實施的場景的產物,只是一個情境中觀眾們所賦予的、外加的,它並不一定是發自表演者自身。就如同圍觀鬥雞的人們,鬥雞並沒有意識到表演,是觀看者賦予了表演、儀式、打賭、比賽等等的意義。

 

印象整飾

 

Goffman提到:「每個人都希望別人重視自己,或讓別人知道自己很重視他,獲獲得一個模糊的印象。他也希望和別人一樣,使得互動可以繼續,或停止混亂、誤導、或敵對與汙辱對方。先不管這些人心理的特殊目的或動機目的,他的興趣可能都是想控制對方的行為,尤其是別人對自己的反應。」

 

對於印象整飾,表演者必須對破壞性的訊息有所控制。對許多表演者而言,一個根本的問題就是「信息的控制」,觀眾們無法獲得正在為他們確定情境的「破壞性」訊息。破壞性信息在戲劇表演上可能是一種干擾,也可能會是一種打破真實/ 虛構的手法,重要的是於如何處理訊息,使之可被觀眾所接收並相信之。換言之,印象整飾是指人們控制他人對自己觀感的過程。我們會藉由修正自我的呈現,以得到我們想要的回應。

 

另外一個印象整飾稱為「觀眾隔離」。借助於觀眾的隔離,表演者就能確保觀看他的角色的觀眾,不會成為再另一情境中觀看他的另一種角色的觀眾。為使觀眾免於認知失調,其基本假設仍是人對角色扮演的一致性。但是現場觀眾都能意識到表演的過程本身的虛構性,因此也會意識到當表演者不在台上表演的時候,他仍有另外的角色扮演,另一種樣子,甚至可能是與表演的角色衝突的或矛盾、不協調的。因此,只要對接觸進行限制並保持「社會距離」,就能夠使觀眾產生一種畏懼的心理,及一種為使觀眾對表演者產生的神秘化狀態。由於時空的距離化,常會造成陌生感,以引起看的人更多的想像。這樣的目的是為防止與他人的接觸,使人們不至於與它產生熟悉的關係,而只能對他進行想像(例如權威者)。而社會某些儀式、禁忌,列入「禁止被看」的範圍,以使大眾因社會距離而產生的崇敬、神秘,以擁有權威。

 

小結:社會生活之所以維持,是社會行為者通力演出。表演需要不斷地維持與經營。

 

Goffman劇場理論看網路人際互動關係

 

網路人際關係的特色不再於它們是經過媒介的,而在於它們是以網路的媒介特性為基礎,而建立起虛擬社區中陌生人與陌生人之間的接觸。在網路社會中,人際互動與人際關係的維持,亦是需要參與者的通力演出與維持才得以存在的。

 

網路舞台與傳統的人際舞台有重疊性,也有其新創的意涵:

 

﹝一﹞      角色

傳統人際舞台:角色取決於規範及我們社會結構中的地位

網路舞台:角色的變換與互動出現突破了此種限制,人們可以多元彈性的盡情演出。

 

﹝二﹞      舞台框架

傳統人際舞台:人際關係主要是社會結構制約下的行為,並取決於社會支配與個人主觀看法兩者的互相配合。不同情境有不同的規定動作、儀式和腳本。

網路舞台:創造了新的舞台框架-因為個體擁有看不見的廣大觀眾群。網路發言者在這些「可能觀眾群」的注視下,未必能直接感受到觀眾們的期盼或反應。在這樣的框架中,表演者不再需要依循規範性的禮儀與動作。當然也會有人期盼藉由觀眾們的掌聲或噓聲來界定自己在網路社會結構中的地位。

 

﹝三﹞      互動的儀式

傳統人際舞台:人類互動大都有一定的儀式或慣例。也就是說大家都在進行一種刻板的行為模式。這些儀式性的互動,讓我們感覺到自己是社會的一份子。

網路舞台:網路中新的角色可以不需開場介紹直接上台,可以不用等待腳本宣告就直接下臺;觀眾可以是純粹的鼓掌者、可以是無聲的潛水者,更可以直接跳上舞台,直接參與演出。且互動的對象更為廣泛,互動的儀式因而跳脫了實際生活中的刻板模式中。

且表演者本身有足夠彈性的選擇:他可以自行決定與挑選後續表演的互動對象。於是舞台腳本不再是一成不變,反而是演員自由發揮的即席演出。

 

﹝四﹞      網路中的自我呈現

在網路上的互動都是個人人格的一個面向,也就是說網路的人際關係是建立在人格的局部性上,所以必然會呈現一種局部人格的接觸。在網路上與他人互動之時,我們的真實身體往往是處在一個私密的空間,舒適的與他人交談,真實世界與網路空間的割裂較大,再加上網路人際關係領域的擴展,相形之下,不同人際關係之間交疊的機率並不大。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不僅可以把電腦網路視為一個前台,真實世界視為一個後台,在電腦網路上,不同的活動範圍也分別構成一個個幾乎互不交疊的前台。因而也比較容易做到Goffman所謂的觀眾區隔,所以一方面個人得以塑造一個有別於真實世界的自我認同,另一方面,在網路上也可以同持維持數個不同的身分。個人因而可以藉此主動地塑造一個全新的自我以及相應的人際關係。然而網路與真實世界,所提供的功能亦可將其對調,將真實世界是為一個前台,因為在真實面對面的情境中必須做出符合各種社會角色的行為;然而在網路世界中可以隨心所欲的暢所欲言,而不須有所防衛,此時的個人就如同處於後台一樣。因此網際網路之所以對個體產生重大影響,就是因為在真實世界與網路世界,兩者會彼此交互影響與滲透。

 

網路隔離又連結的特性:依照黃厚銘老師的說法,因為網路具有隔離的特性,所以在網路中的每個視窗彼此都可以加以區隔,這樣產生的效果得以區隔不同視窗中的觀眾,容易產生角色的一致性,且彼此間不會被戳破,所以互動得以持續。

 

「為了寫下真正的感受,那些謊言是必須的。」藉著隱瞞來切斷兩人之間可能存在的牽連,反而可以讓當事人暢所欲言,更開放的談論一些日常生活中難以啟齒之事,而能夠分享最私密的心情。在網路上因為化名及匿名的效果,所以互動都是帶著面具來進行,因此人們彼此不需要露臉,所以自然就不容易丟臉。

 

而連結部分主要是依據Goffman理論中,認為每一個角色其實都是真實個體的一部份,當你扮演一個角色時,就是沉浸在這個角色中,當其他人都認同此一角色時,他就成人自己的一部份,因此與個體都產生了連結的效果。

 

網路上影響印象形成的因素:

 

(1)      e-mail帳號命名、及郵件伺服器所代表的單位名稱

(2)      聊天室中暱稱的命名、名片檔籍簽名檔的設計。

(3)      架設個人化網頁資料。

(4)      提供性別、年齡等基本線索。

(5)      互動中網路語言的使用,如面部表情的表點符號、使用軟化語來增加猶豫或不確定的詞語。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