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變調的民俗活動─八家將  

 

吳秉憲  南華大學社會所

 

一、前言:

 

在台灣的迎神賽會活動中,常見民間陣頭技藝行列出現「八家將」,就是最熱鬧轟動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陣頭中,八家將團也是十分搶眼。他們幾乎是多數陣頭技藝中,耍技逗趣的例外者,花花綠綠的造形和各種械具法器,搭配著神秘的舞步,在廟會街頭中呈現了嚴肅而震撼性的神威,令人印象深刻,卻也令人敬而遠之,因此很少有人對八家將的起源有深入的瞭解。

 

二、「八家將」的起源

 

根據周明〈神秘威武的街頭舞者-「八家將」淺釋〉中對於傳說和文獻考證歸納,八家將的起源大致有五種說法:

1、大洞天真君下凡,轉世作為「五福大帝」的部將;

2、清末「五靈公」的部將為台南軍營除瘟;

3、大戶人家的家丁或清代縣衙巡捕審堂體系神格化而來;

4、地藏王菩薩的部將;

5、城隍所收服的山賊或「城隍十二爺」的脫胎。

 上述的說法中,以第二和第五兩種最富故事性內容和台灣民間信仰的傳奇色彩,成大歷史系石萬壽教授相對地堅持第三種說法較具有嚴謹的考證基礎,不過許多學者同意他與「五福大帝」有密切的關係。

 因為許多資料顯示,台灣最早的八家將,是由台南府城的「白龍庵」所發展出來,他的主神就是福州籍官兵所迎來的「五靈公」,後來漳、泉民眾為祀奉方便,又從白龍庵另迎神位至「西來庵」,日據時期因發生西來庵抗日事件,遭日軍封鎖並禁祀,民眾復偷偷迎出改稱「五福大帝」祀奉,其後逐漸南傳高、屏,並經嘉、雲而漸次北傳,至今約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雖然許多廟宇,如城隍廟、王爺廟、地藏王廟、嶽帝爺廟等等,都有「八家將」團的依附,但基本上,他們都是由「五福大帝廟」所衍化而來,這一發展的軌跡,可以視作八家將「角色擴散」的結果,而正好與八家將信仰由南北傳的社會現象,及其本土化信仰的特性有一致的因果關係。

 「五福大帝」是民間的逐疫之神,亦稱「五方瘟神」,所指五人為張元伯、鍾士秀、劉元達、史文業和趙公明。相傳五人夜遊,因見瘟鬼於井中施放疫毒,乃以身投井留書示警而死,後人感念其捨身救人而建廟祀之,後經天界玉皇大帝封張為顯靈公,鍾為應靈公,劉為宣靈公(也稱劉主公),史為揚靈公,趙為振靈公,合稱為「五靈公」,專為陽界驅瘟除疫,保境安民,最早為福州一帶的鄉土保護神。這項傳說成為「五瘟神系」的由來,並逐漸脫胎成為「王爺」信仰的同類型典故,「五福大帝」因此也跟「王爺」信仰的「五府千歲」被模糊在一起,實則不論是「五府千歲」或是十二瘟王系的王爺均各有姓氏或全名,與上述的「五福大帝」顯然是完全不同。

  三、八家將的組織與操演

「八家將」雖名「八家」,實際上成員頗不一致,有4人或6人成陣,8人、10人、12人成陣,演變至今甚至16人、32人成陣的都有。所以有些團不稱「八家將」,而稱「什家將」,更有改稱為「家將團」,以涵蓋所有的陣團。不過,民間習慣上還是都稱作「八家將」,主要是他的「主角」還是八家,這和前述的來源傳說與歷史典故有關。

所謂「八家將」基本的成員是指甘、柳、范、謝四爺合稱「四將」;春、夏、秋、冬四神併稱「四季神」,加起來合稱「八將」,而組織結構較為嚴密完整的為13人陣,即:(1)什役(2)文差(3)武差(4)甘爺(5)柳爺(6)謝爺(7)范爺(8)春神(9)夏神(10)秋神(11)冬神(12)文判(13)武判。他們的發令程序大致是:主神下令---文差接令---武差傳令---范謝捉拿---甘柳刑罰---四神拷問---文判錄供---武判押犯。

八家將的裝扮大致是頭戴盔帽,身穿戲袍(外手在肩上,內手在腋下),腳著草鞋(套襪、繫鈴),外手執扇(黑、白、紅、花皆有)、內手拿法器,再配上一個五顏六色的大花臉(事實臉譜的畫法有典故和儀制定規),這就是他們常見的模樣。操演之前的家將,都需先行化裝,即所謂「開面」,開面之後就不可以吃葷,也不能隨意交談、說笑,以免遭神譴。當陣勢排開以後,也就是操演開始,所有成員都搖頭晃腦、瞠目怒視,左右擺動、威風凜凜。這時特別忌諱「閒雜人等」亂竄接近,尤其更嚴禁婦女從中穿過。

   實際上八家將操演的主要內容是擒拿罪犯,因此有攻擊、有圍捕,行進時必走「虎步」(即八字步),擺動雙臂和法器,以製造威勢、壯大陣容,產生震嚇之功;法器包括:令牌、魚枷、蛇棒、戒棍、火盆、木桶、鋸刀、法扇、黑旗、瓜錘等;至於圍捕陣法則有「踏四門」、「走七星」和「八卦陣」等。

〈周明,神秘威武的街頭舞者-「八家將」淺釋_

 

四、幫派與青少年的加入

 

八家將是台灣民間宗教信仰的一部分,由於其重視腳步的變化,並將宗教、臉譜藝術、國術等全部融合在內,所以在許多迎神賽會的陣頭中,八家將都是最威風、也最吸引人的。但是現在他們卻面臨了活動本質轉變,受社會鄙視的困境,其原因與下列幾點有很大的關係。

 

1、參與者多為中輟生

參與八家將的多為血氣方剛的青少年,而且這些青少年在學校中也多半是不受重視的「邊緣學生」或是中輟生,因此八家將也常引發不少社會問題與教育問題。許多中輟生之所以會加入八家將,目的只在於覺得威風神氣,而不是真正想繼承家將的傳統,因此反而壞了家將莊嚴的風氣,造成社會對八家將有所誤解。

 

2、幫派介入:

現在有很多人都把八家將當做是不良少年聚集的場所,因為很多幫派組織會吸收家將成員或中輟生,由於青少年血氣方剛、容易受人唆使,因此有許多青少年圍毆流血事件都跟八家將幫派有關,造成社會上對八家將留下不好的印象。

 

3、許多家將團已缺乏嚴整的紀律:

由於上述兩種情形交互影響,使得如今八家將成員多半是紋身者,開面後常見抽煙、嚼檳榔、講粗話,或成群結隊的嬉鬧玩笑、看電子琴花車表演,不喜歡讀書的青少年、學童將他當作逃避課業的庇護所,法器戒具當作耍狠的行頭,甚或與乩童、靈媒混為一體,當街起乩砍得滿面鮮血……,這些都和他的「神將性格」格格不入,給一般人留下不良的印象,而降低了他在民俗文化的藝陣地位,造成這些脫軌行為主要的原因,恐怕還是在於承傳過程中,認知基礎不足所致。

 

4、社會對八家將組織不瞭解:

 由於八家將團體本身帶有濃厚的神秘色彩,不論是操演時跳的步伐或是開面後神秘、令人敬畏的臉譜,都是使的社會大眾無法清楚的瞭解八家將組織的原因,使的社會大眾不敢深入的了解其組織,而造成偏見。

 

五、小結

 

希望透過上述討論能有助於對八家將來源的瞭解,並瞭解近年來在八家將文化傳承上所面臨的問題。我們可以發現,八家將團體會成為一般現在社會大眾所認知的情形,多數是與非行少年或幫派組織有關,由於社會結構、價值觀的劇烈改變,再經由社會標籤的結果,使的這種看似威風且神秘的民俗活動蒙上犯罪淵源的陰影,家將團幾乎與青少年問題劃為等號,果真參與家將團陣頭之青少年皆為問題人物嗎?或只是社會過度標籤的結果?值得社會大眾省思。

 

 

 

 

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