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合成911

翟本瑞(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911恐怖攻擊事件之後,網路上流傳許多合成照片,以影像表達了人們對該事件的潛在意念。其中,一張聲稱在世貿大樓殘垣廢墟中發現的相機底片沖出的照片,最引起爭議。畫面中,一名戴墨鏡、著背包的遊客,以紐約市區為背景,站在世貿大樓的照片,清楚可見一架飛機正朝向世貿大樓飛來,右下角顯示著照片拍攝的時間091101。如果這張照片是真的,如同E-mail傳送時的主旨:「他恐怕已經不在人間了」,這將會是911事件最冷酷的寫照:

浩劫來臨之際,人們仍混然不覺。

許多媒體紛紛討論這張照片的真實性。依據影像處理專業公司友立資訊研發部經理韓世昌表示,這張照片幾可亂真,然而,使用軟體將照片局部放大後發現,照片人頭及衣領部份有些許白點,顯然是經過拼貼合成的。此外,右下角的數字放大後在數字底下有處理痕跡,可見照片是經過偽造的。[1]

除此之外,「賓拉登的頭巾配上布希的臉」、「賓拉登『上』布希」、「世貿中心搖身一變有五棟大樓」等「假如美國輸了這一場仗」系列圖片,在在都顯示「美式幽默」的成份居多。[2]

 

雖則如此,網友還是對那個眼神、那架飛機無法忘懷,直到網路上又流出了另一張照片(下圖)[3],忽然間,第一張圖的張力全然消失。原先,人們對第一張圖所無法釋懷,主要在於該圖仍有一絲真實的可能性;或者許,該圖介於人們想像與真實意念間,打動到人們心理的感情。

 

這張圖出來後,馬上又出現後續的合成圖(如下),讓整個事件不但喪失了幽默感,更有種低劣作做的感覺,人們心理受到直接打擊,整個構圖的意義頓時消失。所剩下的只是單純的合成技巧罷了。

 

 

本以為這些合成圖流傳一段時間就會告一段落,但是,不同網友仍在不同場域,盡情地發揮其創意,一位網友表示「自從全世界興起古怪仁兄照片熱後,敝人在下我覺得這張是個人目前看過的第一名[4],並將其再次傳出。

 

當然,針對911事件,網友很快就將心中許多相法與意念轉成影像,藉網路迅速傳遞。網路上關於911事件的報導以及資訊傳輸,多於以往任何事件,成為文化研究最好的題材。在諸多圖片中,由華盛頓州17歲學生古格(Eliza Gauger)繪製的一幅自由女神持左輪手槍圖片,成為非官方發表反911恐怖事件最受歡迎者。

母親和她的孩子之間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

畫稿上的說明文字寫出眾人潛在的焦慮,作者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該圖要表達的是「我的母親為了保護我們甘願違背自己的意志,做她痛恨的事。儘管她對手槍懷有深深的恐懼,但是為了我們的安全,她甚至會用它瞄準敵人。我相信美國政府為了保衛自己的人民也會做同樣的事。[5]

 

由於這幅畫成功地將美國民眾心中對於此一事件的潛在意念,人們在網路論壇中張貼、用電子郵件轉寄、在學校及其他公眾場合張貼、甚至印在T恤上,迅速傳遍了全世界。簡單的畫面、只提供了少量的資訊和解釋,依麥克魯漢的說法,是相當冷的媒介,然而,其所引起的效果卻超乎想像。

當然,除此之外,網路上還有大量留傳的圖文資料,適當地舒解了民眾的情緒,其機巧與創意也都會在網路上流傳好一陣。參與連線電玩痛擊賓拉登化身角色,以發洩心中怨氣,成為最受網友歡迎的行為。[6]紀錄911事件並不容易,因為與其相關資料太多,目前已有民間團體發動建立911檔案資料的計畫,以為後世研究911事件相關歷史,存留真實而活潑鮮明的大量檔案。[7]最後,附上兩個檔案,正可見出美國民眾的幽默與巧思。

 

檔案1

檔案2

此為FLASH檔案,下載時間時間較久,欲觀賞者請按此處

 




[1] 〈紐約的最後旅程 果真是合成照片〉,《數位周刊》,2001/10/13,25

[2] 雖則如此,將這些照片轉寄給紐約的友人,得到的回覆只是 “not funny”兩字,可見得情境因素仍然對不同處境的人們有著不同的感受。下列六張圖出自〈假如美國打輸了這場戰爭〉,2001/10/02, E-mail from郭良文<lwkuo@cc.shu.edu.tw > to 翟本瑞<jai@mail.nhu.edu.tw>

[3] 〈真是夠了...別再鬧了〉,2001/10/12, E-mail from "quireboy" <quireboy@mail.nhu.edu.tw> to "Jai" <jai@mail.nhu.edu.tw>

[4] Fw: 古怪仁兄「真是夠了」〉,E-mail from蘇健華 to: Cherrie,2001/11/6

[5] Leander Kahney,〈自由女神配上左輪手槍〉, ( http://tw.wired.lycosasia.com/conflict/20011002020401.asp),2001/10/30

[6] Jeffrey Benner,〈遊戲玩家痛毆賓拉登〉, ( http://tw.wired.lycosasia.com/conflict/20011005020201.asp),2001/10/30; 亦見(http://www.fieler.com/terror/)

[7] webArchivist.org, “Please help us build a Web Archive of the Sept 11 Attack,” (http://webarchivist.org/)

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