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經濟學--電子簽章相關法律問題報告大綱

傳管所  何明純

一、電子簽章

二、網路安全交易發展

1.SSL

2.SET

三、電子商務全球合作--GBDe(Global Business Dialogue on Electronic Commerce)

四、Safe Harbor Privacy Principles

五、加密技術

1.祕密鑰匙(Secret Key)加密技術

2.公開鑰匙(Public Key)加密技術

3.公開鑰匙(Public Key)加密技術與數位簽名(Digital Signature)

六、防火牆

七、電子郵票

討論問題:是否密碼越長就越有保障?

安全漏洞應該公開嗎?

推薦網站 Safeonline

 

 

網路經濟之電子商務報告綱要

傳管所 蔡宜倩

 

一、何謂電子商務-

1.什麼是電子商務:簡單的說就是在網際網路上所進行的商務行為,特點:使用網際網路的開放介面,無遠弗屆,不受時空限制。

2.投資電子商務的目標與效益:

*行銷目的:提昇企業形象、增強企業在市場上的專業認同程度

*提高收益目的:電子商務目前最被重視的就是電子交易這種新交易模式的產生,經無遠弗屆的交易形態,對強化企業收入面是一個粉好的力氣。

*提昇效率、降低成本:促使企業重新檢討企業原先的流程與改造,而改造的成功與否應在於人與科技的配合。

*客戶服務的目的: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是24小時不打烊的,而電子商務除了提供24小時的服務外,也可以在服務的深度及廣度加強。

二、電子商務的型態:

1.b2b:需要更多行業及企業經營模式的調整與後台系統(進銷存貨、會計財務系統等),

2.b2c:主要為企業對終端客戶的電子商務往來,通常都會涉及到線上付款擊較注重客戶互動的設計,例如:線上拍賣會、即時News等許多網路行銷的手法。

3.其他:c2cc2b

三、電子商務商機何在-

1.電子商店的經營型態:網路商機無限,透過網站的建置來爭取商機更是現在最常見的型態。網站可作為企業與民眾間最直接的溝通橋樑,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使企業可以充分掌握無限的時間與空間去爭取最大的利潤。主要的網站經營資源包括了:交易、廣告、訂閱、及專案補助。一般來說電子商店所販賣的產品可以分為三類:實體商品、資訊與媒體商品、線上服務。但是不是每種商品都可以透過網站成功地推銷。

2.我國電子商務環境展望:網路上賣的最好的商品:書籍、電腦硬體週邊設備、電腦軟體、旅遊相關服務及服飾商品,屬於全年無修的線上購物。在台灣使用者習慣不易改變、網路塞車、法令環境不健全、缺乏交易安全及認證機制等。

 

四、電子商務成功之道-

1.                          網路經驗,質重於量:

                            不只要掌握住訪客片刻的注意力,更要藉由某種獨特的附加價值,使訪客能一再造訪,維繫注意力。

                            網站要如何經營虛擬社區,讓志同道合的網友可以互動,是成功的根源。

                            網路並不是大眾媒體,是一個互動、利基媒體,每個人在上面的使用經驗均不相同。

                            新媒體並不會取代紙上出版的刊物。

2.不求曝光,但求喜歡

                            大眾媒體將訊息推播給人,而網路是由人去拉取資訊。

                            舊有的廣告定價與銷售模式不應該用於全球網際網路上,因眼球是天生不平等的。

                            大眾傳播媒體廣告的獨霸地位正在消失,因為:4c-凌亂(接收到太多廣告)、按鍵(能夠在廣告播放時間四處遊走)、世故(大家都不再相信廣告所言)、競爭(先來自直銷,後來自互動媒體)

                            促銷網站的方法:在其他媒體廣告中告知網址、爭取媒體注意力、與其他網站連結、購買網站廣告

3.開放資料,必獲回報

                            要讓消費者願意留下姓名及其他資訊,就必須有實質的酬勞作為回報

                            消費者會重視隱私權的問題。

4.資訊澎湃,網友最愛

                            網路上,資訊是產品銷售的動力,行銷人員及線上零售業者都必須讓網站堆滿各種與產品相關的資訊:事實、新聞、智慧、建議。

                            網路上地理空間是不重要的,因此網際商場無法如實際的購物中心一樣受歡迎。

                            必須找出市場定位,多樣商品、高人一等的專業知識、低於市價的價格。

                            線上購物經驗永遠無法取代實際購物經驗。

                            人們會需要送貨到家的服務。

5.自助服務,輕鬆無誤

                            當消費者需要更多的舒適、掌控、便利,自助式服務就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

                            快遞、旅遊、網路銀行都是好例子

                            電腦無法完全取代人力服務員的地位,但需提供人力的專業性。

6.有價貨幣,創造財氣

                      新的有價貨幣是一般公司再回饋忠實顧客的點數,可抵用實際的商品或服務。

                      信任是網路上最有價值的商品。

7.品牌字號,悠久可靠

                            品牌名稱不只是行銷標語,忠於自己信任的品牌可以節省篩選的時間。

                            要在網路上打響品牌是困難的,但如果可以搶得先機,成為某領域的第一名的話,就有成功的機會。

8.網際市場,小兵擅長

                            網路經濟的空間市場是沒有國界的,經營成本低廉

                            網路架構的人機比有粉大的差異,中國大陸是最具成長潛力的國家

                            英文網站比率偏高,但開創國際市場時仍需要其他六七種語言。

9.靈活機敏,你第一名

        網路的經濟世界中,任何優勢都可能只有持續幾個月

        顧客是最好的裁判,在產品上市前可以由顧客試用產品

        嚴肅地看待電子郵件中的建議與回饋

(取自「Webonomics-一個新名詞背後的無限商機」之各章目錄,天下出版社1998出版)

 

五、電子商務產業的虛與實-

1.                  重新思考網路產業價值

2.                  網路產業的「產品」

3.                  實體挑戰虛擬

4.                  投機的社會成本

 

六、e世紀的商業戰場:專利掀起網路大戰-

 

 

電子商務心得:  

傳管所 袁心玫

     很多網路事業經營者帶著夢想投身於網路事業,形形色色的網站內容、類型令人眼花撩亂,曾感到疑惑?為何要提供免費的網頁空間、免費的e-mail給使用者呢?後來才知,這都是為了其後的電子商務即早準備,一個網站匯集了越多人氣、蒐集到愈多個人資料,就更容易了解消費者興趣取向,自然也易針對不同族群,設計出他們想要的產品。毋需特意進行民調,消費者就在你的網站上等著你提供各種訊息,真可說是省力又省錢的作法。

    從消費者的立場來看,網路購物是一種新的交易方式,優點是可以具隱密性(例如買黃色小說不用怕被人側目)、方便,不過,很難保証產品品質,一旦收到貨物不滿意時,又得經過一道繁複程序退貨;從網路經營者角度來看,如何與實體交易做區分、如何更節省倉儲成本都是需要思量的問題,我在想,成立購物網站是否有更進一步的企圖?也就是購物網站是否也只是網路夢想中的一個跳板而已,也許因為購物者留下的資料,未來可能有其它用途(如裝控制晶片在我們身上要我們把錢都掏出來??)。

    如此一來就牽扯到交易安全問題,究意何種網站會讓你放心地交出自己資料呢?這些網站會利用使用者資料做何用途呢?網站又要如何使消費者信賴?這種都是早已存在,而我仍不知、害怕的地方。

  電子商務未來會走向何種局面蠻難想像的,如果結合寬頻、高科技、晶片等技術,也許,未來我們根本也不必透過網路購物,直接腦中想到需要什麼,就有產品(符合我對金錢、用處、效能的要求)出現在我眼前,到時候,以上問題大概都不存在。

 

出版學所劉智惠

   以傳統經濟學的概念來看網路經濟學,有幾個原則我們可以討論看

看:

1.  經濟學的產生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資源有限,慾望無窮,所以產生分配的問題。如果從網路上的資訊而言,也許患了「資訊焦慮症」的我們,反而會感嘆:資訊無窮、慾望有限,於是乎大部分網站提供的資訊,都是免費的,那麼如何形成經濟行為?

2. 經濟學上「市場」的概念,來自於「需求」與「供給」。所以不管是B2BB2CC2C,或C2B,雙方都必須要有對方需要的財貨或勞務,也要有供給的能力,才能產生交易以及市場,也才會有經濟行為。

  詹宏志有一篇文章〈電子商務的促成內容〉,提到企業的電子商務發展需要有許多內外在的條件,外在條件諸如網路環境是否成熟(頻寬基礎建設、上網人口規模等)、金融環境是否成熟(信用卡的網路連線與認證、小額付款的機制等)、法律環境是否成熟(稅務、發票、簽章效力等),以及物流環境是否成熟(宅配體系是否完備等)。

   內在條件就是一個企業的技術能力、內容能力與編成能力(對外在環境的整合能力)等。技術能力是最容易克服的,所以一個企業最困難的反而是內容能力與編成能力。而這也就是所謂的「content is king」。呼應到前面的經濟學概念,就是你必須有一個能和別人交易的東西和能力。

 

出版所蕭淑華

網路經濟在實體社會中,以需求和供應為基調的經濟體系一直是人們討論的重點。在整體的經濟發展史中,可見及最初始的生產導向、產品及銷售導向掩護並進、社會行銷的發展脈絡。延伸至今,以一對一行銷為特色的網路經濟開始蓬勃發展。(先前的直銷亦為一對一行銷,但與網路「願者上鉤的」一對一性質不同。)經濟又走到與歷史決然不同的「新經濟時代」。

在目前產業界一片E化的潮浪中,網路經濟足漸形成。我們座落在網路經濟萌芽發展的時期,不可避免必須面臨諸如知識定價、網路安全交易、電子商務、企業B2BB2CC2C等等急待規劃的議題。

台灣地狹人稠,原本已發展成熟的實體企業,讓電子商務的生長環境相對顯得艱鉅難行。但網路發展是人類發展的新契機,許多人多少有不管網路經濟的泡沫化的危機,硬要殺出一條血路的企圖。電子商務是新的發展、也是夢想,台灣業界用心良苦,不斷投入觀察電子商務的前景,為的是更美好的明天吧!

在網路經濟的研究方法尚望成熟之時,學生建議不妨以原始的經濟觀點審視網路經濟的個個面向(包含供需關係,及在發展網路經濟時,可能面臨的種種危機。),相信在舊與新的比較中,能更清楚勾勒出網路經濟的特點。屆時網路經濟的研究方法亦將逐漸生長、成熟。

 

社會所  廖鐿鈤

網路經濟又是一門大學科,它除了包含傳統經濟學外,再加上資訊科技的運用,所組織而成的虛擬經濟或E-Commerce。網路經濟首先講求安全,於是有加密或簽章的功能出現,為了是保護消費者,並防止第三人的涉入,於是身份的認證變得很重要。二是服務,如像國外的百視達(Blockbusterblockbuster.com不僅提供最新影片及促銷服務的資訊,更與American OnLine Inc.Food.com Inc.合作,分別銷售AOL的產品與服務,及接受訂餐與出租影片外送的服務。至於台灣好像是網際影城(ivideo)(.ivideo.com.tw),也有提供類似的服務,但有地區的限制。另外還有房地產等等太多網站都有提供類似的服務。

網路經濟與虛擬社區的結合。如同之前提過cookies會幫助廣告商對消費者做出分類,當與社區結合便有基礎的消費者,這社區成員將比其他非成員獲得更多好處,於是會吸引非成員的加入,另外這種結合至少比較具有合法性(隱私權爭議),如napster的用戶名單被某唱片公司蒐購,那商機有多大事可想而知的。網路經濟真複雜,就如同盧曼(Luhman)的系統理論而言,他認為系統可以簡化複雜性,但也有可能創造複雜,而網路經濟就是這系統,這場域吧,它取代傳統,亦創造新規範。

 

出版學研究所  吳適意

   隨著網際網路的擴張,網路商業行為也逐漸增加,網路已然成為新式企業經營最重要的媒介與工具了。

   網路上的四大團體:顧客、內容製造商、行銷人員、基礎設施公司,共同參與了這個網路商業。新型態的網路公司使得傳統的企業受到威脅,知名的像是YAHOO!、微軟、亞馬遜、網景,改寫了傳統企業的崛起與經營模式;幾乎不曾在美國以外的國家做廣告與開設店面的亞馬遜書店,顧客卻遍布全球一百個國家,這是傳統企業所不及。

  低成本的特點,也使得許多在網路上發跡的年輕人成為新一代企業主,致使愈來愈多的年輕人投入。而已存在的實體企業也紛紛加入網路世界,因為在這一波資訊革命中,誰先搶得先機,誰就能佔下商業利基,這也是為什麼微軟寧願冒著被告的風險,極力搶下電腦視窗軟體世界的市場佔有率。

   許華茲提出,當企業從傳統的店面市場轉移到網路的空間市場時,有三個主要改變:一、企業的基礎架構不再是磚牆水泥,而是電腦網路。二、與顧客在電腦螢幕上的互動形同與顧客面對面接觸。三、人們的交易標的不是有形的貨品,而是無形的資訊。網路企業並沒有參與實際的製造過程,如原料的取得、加工及配送等,而是以最先進的方式蒐集、組織、選取、綜合及傳送資訊。

  不過,儘管多達一百萬個網頁,但是大部分的網站就像數位版的交通事故,每一個人經過時都想看一眼,但是也僅止於此。成功的網站應該要能讓網友無法抗拒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回到這個網站,這就是許華茲在《Webonomics—一個新名詞背後的無限商機》一書中說的網站經營應該「質重於量」,與其擴大網站的曝光率,不如提高網友對網站的忠誠度,如此,商機才能被掌握。

 

傳管所   鄭君良

為了因應資訊社會的來臨,避免在資訊的潮流中淘汰,在資訊傳播業中掀起了一陣併購合併的整合風潮,曼尼(K. Maney)稱之為「大媒體潮」(Mega Media),進而改變了網路資訊產業的市場結構與競爭策略。而在整個網路經濟中,除了業者的競爭策略外,學者劉靜怡認為,傳統的市場結構性管制(structural regulation)如何因應網際網路科技挑戰,是很重要的議題。因此例如網路產業進入市場時所面對的障礙與規範;市場優勢者各種反競爭行為的防制;國內網域名稱(Domain Name)的註冊分配機制和權利保護爭議;ISPICP從事市場競爭過程所牽涉到的規範爭議;以及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等,均是對於網路經濟所應思考的面向。

 

[南華大學出版學研究所研究生陳薇后]

  電子商務的發展,實在變動太快、發展太迅速,要提出一個中肯的建議或者是定論實在是一件難事。在這兒僅寫些個人接觸電子商務、作為一個網路購物消費者的經驗談,也就是從B2C的流程中、用消費者的角度看電子商務。

  就我個人網路購物的經驗,大部分在網路上買的東西是書籍。當然,也常在書店買書,但是由於對於網路書店的好奇,信用卡額度也不太高,或者說沒有意識到在網路上購物的危險性吧,幾乎台灣每一家網路書店都曾經去光顧過,也大致上比較過它們的品質和速度了;不過,在此不做各個網路書店的服務品質比較,不然就像在打廣告了。

  目前所接觸過的網路書店,購書的流程多為客戶必須先加入會員、填個人資料(姓名、地址、電子郵件信箱、嗜好等),而將選好的書籍丟入購物車後,計算完價錢、折扣、或郵費,消費者決定好繳費的方式(如信用卡、郵政劃撥等),在加密的網頁中確定所有交易內容、按下確定鍵就可以了。大部分的網路書店甚至其他的網路零售商都會在之後寄一封確認信給消費者,然後視情況及公司的物流速度,將產品送至消費者手上。

  簡單地說,網路書店這種電子商務的流通過程為:讀者在網站上找書→下單:確定交易內容→確認信用卡號碼或劃撥入款等支付系統的確認→網路書店根據訂單由倉庫或向出版社調貨→寄送→消費者收到書。台灣的網路書店的書籍從訂購到送達購買者手中大致上都需要一個星期以上的時間,運氣不好的話很容易等個個把月還不知道書會不會到,會發生這種原因大部分是因為缺書、臨時調不到書所致,服務品質比較好的網路書店會寄一封電子郵件告訴你書會晚一點到--不過,很少見到告訴你會延到何時才能到的電子郵件。

  就我個人的經驗和喜好而言,產品資訊的提供和服務品質是我比較重視的。而就幾種類型的網路書店而言,出版社經營的網路書店(如遠流、天下文化)較能提供完整而詳盡的書籍介紹和相關書籍的提供;以實體書店起家的網路書店(如金石堂、搜主義)則在物流上寄送速度較快、但書種較偏暢銷書;而沒有書店通路也非出版社的純粹網路書店(如博客來、新絲路)則比較沒有顯著的優點,但我的經驗是它們的書種不少、書籍常有折扣,而博客來在7-11取書的策略的確使書籍寄送的時間縮短不少。

  其實,不只是書,無論在網路上買什麼東西,除了安全機制是一定的考量因素之外,在台灣這個小島上要讓消費者有意願在網路上購物而捨去由實體商店購買類似產品,最吸引人的不外乎價格、方便性和貼近消費者的服務品質吧。消費者究竟要什麼?要書?要迅速找到他想找的書?要用最便宜的價格買到想買的書?要在最短時間內拿到他要的書?要拿到一本跟他由書介得知的想像中內容符合的書?還是,一本在網站上抽獎得到的免費贈品書?一百八十度轉到消費者手裡的商機,成為企業最大的目標、也是最大的威脅點。

  按下滑鼠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難的是要怎麼樣讓顧客想要去按滑鼠、願意留下個人的姓名和信用卡虛擬信用卡卡號;當然,這是純粹由消費者至上的觀點來看電子商務的問題。要如何透過虛擬世界獲得商機?這不是單純虛擬世界中的問題,實體世界中產品本身的製造和運送、公司內部的企業文化及勞動力的改革、舊概念的轉化及創新......套句遠流博識網主編林皎宏前幾天在敝所演講的用詞,電子商務可能已經走到了「虛擬與真實要交叉掩護前進」的地步。

 

推薦一個網站「電子商務資訊網」--http://www.e21times.com/big5.asp),有繁體中文簡體中文英文三個版本,並有許多電子商務的資訊和專題分析報導。

 

傳管研二    洪嘉培  88312008

  由新科技產業所帶動的『新經濟(New Economy)』,在快速成長躍升為明星產業之後,所面對的,究竟是回復持續穩定的緩慢成長,抑或如同傳統經濟學者所預言──暴起終將導至暴跌,『新經濟』變成『泡沫經濟』?

  九○年代的科技進步,提高生產力,降低生產成本,形成價格下跌,需求增加的現象;但因技術進步而降低成本,並未造成物價上漲的壓力,加以全球各類基金規模日漸龐大,促進了新經濟的誕生。在這一波股市狂飆中,科技及網路產業儼然突出於其他傳統產業間,成為新經濟的代表。不過,近來科技產業在股市方面的表現,使得許多人開始懷疑,科技與網路產業或許只是經濟成長中的泡沫幻影,狂飆上漲的結果,是更深遠而廣泛的經濟衰退。

  針對網路經濟層面,其發展常被視為又一次工業革命的出現,然而網路經濟較工業革命的發展態勢更加複雜;網路的滲透是全面性的,討論網路產值須將EC架構下網路滲透的活動皆納入考量,在此前提下,『以網路架構服務者、網路應用技術提供者、網路服務中介者、以網路為基礎的交易者』等四種相關產業皆應視為網路經濟探討中的對象,否則將會低估了網路的實際產值。網路經濟的發展尚未真正成熟,仍處於「開發中」階段;因此,雖然網路泡沫化的傳言開始打擊經營者的興趣與信心,經營者是否也該從一個較為實際與傳統的觀點,去思考網路經濟的發展趨勢與利基呢?

  目前,我們或仍應持樂觀看法。對於網路產業,一開始的高速發展,形成大家心中過度的期待,面對之後的疲軟時,自然失望之心較其他產業更甚。或許我們應以平常心來看待每種產業的起落興衰,在經濟回復所謂的現實時分,營運模式與策略不佳的公司,自然成為淘汰的第一對象。在這一波的汰換下,我們仍應對整體經濟抱持希望與期待,畢竟神話不是現實,此次的回檔只是對美夢的修正;體認新經濟的本質,作出適當的因應策略,才是正確的態度。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