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中的虛擬菁英與真實世界中的權力菁英之探討

南華大學教社所研究生

黃瓊儀

真實世界中的權力菁英

權力菁英是由這樣的人組成-他們的地位使他們能夠超越普通人的普通環境;他們所處的位置使他們可以做出有嚴重後果的決定。他們指導著現代社會主要的等級制度和組織結構;他們統轄著大公司,操縱著國家機器並擁有著各種特權,指揮著陸海空三軍,並且據守著社會結構的戰略要律。聚合了一切手段,以獲取他們享有的權力、財富和聲望。[1]

哪些人算是菁英呢?人們常常根據佔有物來判斷,菁英們擁有比其他人份額更大的東西,他們具有會得到最高評價的經驗。據此角度觀察,菁英是擁有現存的一切(通常包括金錢、權力和聲望)之大部分及由此產生的整個生活方式的人。但菁英不只是擁有大部分東西的人,因為,若缺少他們在重要制度中的位置,他們不會「擁有大部分的東西」。[2]現實世界中,不同地位的領域反射出權力菁英的不同時期。C.Wright Mills根據政治、經濟和軍事秩序的相對位置的制度變換,將美國權力體系上的變化分為五個階段,雖然C.Wright Mills是以美國社會為其研究之主體,但是我們仍可將其類推至現實世界中的其他國家社會,因為其他國家社會在權力體系上的變化,大體上不出上述五個階段,只是順序之不同罷了。

在第一個階段,社會、經濟、政治和軍事等主要制度的最上層,這些權力菁英們可以很容易的從一個角色變換到另一個角色。他們之中不少人是全才,能夠勝任各種角色。[3]以我國為例,在開國初期, 國父孫中山先生從一開始的醫生這個知識領域的菁英,轉變成為革命軍領袖,推翻滿清政府成功後,因著他在軍事制度上所處的位置,他更成為了大總統,成為了政治制度中的權力菁英。

第二階段中,經濟秩序高於社會地位,也優於政治權力;在經濟秩序內,很大一部份經濟人是握有決策權的人。[4]我們可以很容易的知道,由於經濟重於一切的緣故,因此經濟制度中的權力菁英可以輕易的擁有高社會聲望,高政治權力。

經濟權力在第三階段達到前所未有的頂峰,其中又以公司經濟權力為最。是一個經濟制度中的權力菁英大舉入侵政府的時代。政治秩序服從於經濟秩序,而軍事秩序又居於政治秩序之下,政治機構只是緩慢被動的回應著公司經濟對公共的後果,私人經濟權力壓倒了公共政治權力,經濟上的菁英壓倒了政治上的菁英。

就在公司經濟意氣風發的時候,政治機構卻悄悄地擴張其領域。一種新的動態平衡─包括新創設的農場測量和新的組織化的工會(以及大企業的勢力)編造了政治和行政的權力情節。不僅如此,這些農場、勞工和企業團體多少已被納入一個正在擴大的政府框架內。企業的權力無可取代,但它受到競爭和補充:它成為權力結構之中的一個主要權力,它主要由政治人控制管理,而不是由經濟人或軍人通過政治人而實現。[5]在此,我們可以很容易的理解,經濟上的權力只是權力結構中的一部份,而此經濟上的權力卻是在政府框架之中,受制於政治權力之下。舉例來說,當公司企業在進行交易買賣等貿易行為時,要遵守政府所設立的貿易法規,只能在法規許可的範圍下貿易,否則就算違法。而此種規範、限制是由政府所制定頒布和執行的,具有政治權力存在於其中,所以我們說在第四階段,經濟權力的優勢位置在不知不覺中已被政治權力所取代。

時至今日,企業界和政府更加的盤根錯節、相互加強,他們現在已不可能再被視為兩個分明的世界,政府行政部門以及它的庇蔭下的複雜經濟的擴展,意味著公司人的優勢地位已成為政治名人。在我們的政府部門中,如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大陸工程董事長殷琪、前中華汽車總經理林信義等人,因著他們在經濟方面的卓越成就,而成為新政府國策顧問團的成員或者是政府的內閣閣員,他們是經濟制度中的權力菁英,並且成功的藉著其經濟地位上的優勢交換到了政治地位上的優勢,而這個政治地位上的優勢更可以幫助他們在經濟方面的發展,不論是利益的獲得或者是在社會聲望的提升上,都有著相當大的助益。

當我們忙著探討政治和經濟這兩大領域中的權力菁英時,千萬別把軍事領域給冷落在一旁,以為軍事領域只是政治領域下的一部份,是附屬於政治權力之下的。實際上,現在所有的政治的和經濟的活動都是依照軍方的現實性定義加以判斷,高級軍頭在權力菁英中竄升到一個更有利的地位[6]。台灣在此方面又是一個很好的例證,軍方對於台海兩岸的關係、國家安全上的判斷,對於政府的施政方向、政策的施行,公司企業在經濟上的考量、行銷的策略、貿易的管道等等,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甚至可以說是依照著軍事上的判斷再來做政治上的、經濟上的決策。

千萬別以為此三大領域,政治、經濟、軍事,是誰也不服誰,大家搶著做上龍頭老大的寶座,事實上並非如此,在這三大領域之間,內部頻繁的交換,尤其是在他們有一致性的利益上,這使得他們有了協調合作的機會,並且更可以鞏固權力菁英們在其領域中的位置。

現實世界中的權力菁英具有高學歷、良好的家世背景等優勢,這些優勢使得他們聚在一起成為一個小圈圈。這個小圈圈中大部分的成員們都彼此認識,圈圈中有許多的交換和協議產生,為的是增加彼此間的利益和更加鞏固圈圈在社會中的地位及自己在圈圈中的地位。

現實世界中的權力菁英是如此,那麼在網路的虛擬世界中又是如何呢?

 

虛擬世界中的權力菁英

權力菁英之所以能夠做出具有重大影響的決定或者是能佔有許多的資源,乃是因為其在制度中所處的重要位置之緣故。

在網路中也是如此,以皇宮Palace這個多媒體的多人聊天對話室中的巫師(Wizard)為例[7],皇宮中的巫師擁有聲望,因為成為巫師表示個人是特別的、是出色的,那顯示你的技能和知識是有價值的和被社區所需要的。擁有權力,在皇宮中巫師最常見的權力有:〝釘住〞(將使用者的角色所在螢幕的角落),〝塞住嘴巴〞(鎖住角色,讓它保持微笑狀態,無法說話),〝殺死〞(切斷使用者和伺服器的連線一段時間),〝禁令〞(將使用者從某個網路地址放逐)。當然,這些權力只用在行為不當的使用者。擁有一般使用者所無法擁有的特殊功能,如:透視的能力。巫師們可以看到使用者的網路位址、網域連接系統和註冊的簽名等等。他們為什麼能夠擁有這些呢?因為皇宮中的制度賦予了巫師這個職位權責的正當性和合法性,若是巫師失去了其在制度中的位置,那麼上述巫師所擁有的聲望、權力、特殊功能將隨之消失,即使能繼續的持有,其聲望之高低、權力之大小和功能之多寡必定大不如前,而且也失去其合法性和正當性了。相反的,若是能夠提昇其在制度中的位置,如由新進巫師晉級成為專門訓練新進巫師的巫師,則對其聲望、權力之增加有著相當大的助益,而隨著權力、聲望累積到一定的程度,在制度中的位置也就隨之升高。因此,在何種制度中的何種位置是權力之多寡的基準,也是取得權力之條件。

在網路的虛擬世界中,想要提升你的階級、取得較多的權力,不論是在BBS或者是在多人互動聊天室如皇宮,多花時間在網站中可說是升級的不二法門,以時間換取你在網路上的空間。除此之外,還要樂於幫助別人,有助於人氣的累積和聲望的提升,當你累積到一定的程度時,地位、權力也就伴隨著而來了。

提到樂於幫助他人,有些人非常的熱心,專門幫助其他的網友們解決困惑、難題,甚至是在網站中開班授課,於是,他在這個網站中,贏得許多的讚美、尊崇和掌聲,但是,他所付出的時間和心力所交換而來的虛擬掌聲是掌聲嗎?曼德維爾(Mandeville)提到:

榮譽,就它恰當的和真實的意義說來,無非是指別人的良好看法..

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實際榮譽,而真正有德之人卻那麼少,其原因就在於:一個人由於行善而受到的所有報酬是愉快的做此事,這樣做可得到大多數人的正確評價,但報酬卻很少。[8]

虛擬掌聲是掌聲,當個體愉快的做此事,並且大多數人的正面評價可以滿足他時。但是,當個體覺得這些讚美、尊崇不再令他感到興奮愉快、不再有那種飄飄欲仙的感覺時,這些虛擬掌聲對個體而言,不再具有任何的意義。於是在天堂的網站裡會看到「用天堂幣100:1換新台幣」這類的對話。甚至,在天堂中有部分〝pro〞級的玩家已經開始拍賣自己努力修練得來的角色,因為他們曾經花費大量的時間與金錢來換取線上角色的升級,但是現在,他們的天堂幣多到無處可花,力量、法力超強,防禦率一級棒,已經打遍天下無敵手了,這個角色已經沒有進步的空間了,無法再從其中得到滿足感,若再繼續投資時間和金錢就是一種浪費,不如將其先前花費之累積,與別人交換可以滿足自己的事物。

什麼樣的事物或領域可以滿足這些網路中的虛擬菁英呢?從上述的一些例子,我們發現,目前的交換形式以虛擬與真實之間的交換為大宗,用虛擬的錢幣來換取真實的錢幣、用真實的錢幣來買賣虛擬的角色。除此之外,在網路中的虛擬菁英們是否也如現實世界中的權力菁英們一般,進行著頻繁的交換,以鞏固其既有地位?皇宮中的巫師們、BBS中的各板板主們,常常會聚集在一起,交換管理心得、個人情感分享或是一些問題的諮商,這樣的一種聚集可以幫助著些管理者們更加適當有效的行使他們的權力,將其管理的區域治理的更好,而如此將減少被管理者的不滿,而更加的鞏固其虛擬菁英、權力掌控者的地位。

網路與現實

在《權力菁英》這本書中,C.Wright Mills提出,在美國社會中,首要的全國範圍的權力已集中在經濟、政治和軍事的區域中。而在這三塊領域中,屬於經濟領域的大公司、政治領域的政府和屬於軍事領域的軍隊,其中的諸層級有一個特點在於,他們的最高位置越來越多的進行交換。時至今日,2000美國總統大選剛剛落幕,已經有一些科技業主管,如RealNetworks主管Maria Cantwell代表民主黨當選參議員、消費電子業公會(CEA)主席Darrell Issa代表共和黨當選眾議員,進入政界[9]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很多新法規有待研討與訂定,許多人認為,科技人士加入政界,將有助於科技產業的成長。

網路科技與政治領域之間的地位交換與流動,這些高科技人士擠身華府政界代表著什麼?是網路資訊界成為政治、經濟、軍事三大領域外的第四領域呢?還是和宗教、家庭、學校等所有的次要制度一樣,都被用來使政治、經濟、軍事這三大領域的權力正當化。再來看看這些高科技人才的背景,CEA主席Issa從1992年起,擔任無線電子產品公會主席,後來該會併入CEA﹔同事指出,Issa熟悉產業,未來新經濟所帶來的各項機會與挑戰,Issa有能力洞察先機。CEA的成員眾多,知名業者包括亞馬遜、蘋果、思科、惠普、英特爾、朗訊、Sony等公司。RealNetworks的Cantwell女士,最早曾擔任眾議員,但1994年選舉敗給共和黨對手,隨後以37歲之齡加入Progressive Networks,也就是RealNetworks的前身,當時公司只有10名員工,現在有1000名,她也成為百萬富翁,成為這次競選經費的來源。她將尋求參議院商務委員會(Senate Commerce Committee)的席次。此外,曾任高盛證券執行長,並獲選年度科技主管的Jon Corzine,代表民主黨參選紐澤西州參議員獲勝,這位百萬富翁砸下6000萬美元選舉經費,他並提倡網際網路。[10]根據這些背景分析,我們發現這些入主白宮,轉入政界的高科技人士們,並非真正的由網路起家的,而那些真正由網路起家的如雅虎(Yahoo)的創辦人楊致遠、微軟(Microsoft)的創辦人比爾蓋茲,卻仍留在原來的領域打拼,是因為現實的力量大於虛擬的網路,缺少了現實世界中的優勢,即使在網路中稱王仍是一場空;還是他們看到了終有一天虛擬會入侵真實並且會大於真實的力量!

 



[1] C.Wright Mills著 王逸舟譯,《權力菁英》,1994台北:桂冠,頁2。

[2] C.Wright Mills著 王逸舟譯,《權力菁英》,1994台北:桂冠,頁7。

[3] C.Wright Mills著 王逸舟譯,《權力菁英》,1994台北:桂冠,頁353。

[4] C.Wright Mills著 王逸舟譯,《權力菁英》,1994台北:桂冠,頁355。

[5] C.Wright Mills著 王逸舟譯,《權力菁英》,1994台北:桂冠,頁357。

[6] C.Wright Mills著 王逸舟譯,《權力菁英》,1994台北:桂冠,頁359。

[7] John Suler (1997) Knowledge, Power, Wisdom... and your very own asterisk:Wizards at the          "Palace" ,( http://www.rider.edu/users/suler/psycyber/wizards.html ),2000/6/8

[8] Peter M. Blau 孫非等譯,《社會生活中的交換與權力》,1998台北:桂冠,頁17。

 

[9] 取自CNET電子報2000/12/4(http://taiwan.cnet.com/briefs/news/asia/2000/12/04/20001204d.html?rid=2003)

[10] 引自CNET電子報2000/12/4(http://taiwan.cnet.com/briefs/news/asia/2000/12/04/20001204d.html?rid=2003)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