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戀桃花源》劇中所表現的人生現象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 李天嬋

domodoz@yahoo.com

 

摘要

本研究以賴聲川導演於1999年所指導的作品《暗戀桃花源》為研究對象。此部舞台劇的特別之處在於,一個舞台上同時講述了兩個不一樣的故事《暗戀》和《桃花源》,其設計巧妙,以互換和交錯演出的手法,讓演員同時又扮演著觀眾及劇中人的角色。

《暗戀桃花源》中兩劇交錯演出的方式,反應世間眾生相,這樣特殊的演出形式,讓觀眾藉由觀看的過程跳脫出來並且思考其中的意義。本文以「夢」的追尋和「花」的生成過程,來詮釋此劇所表現的人生現象:一、夢落下花子;二、尋夢破土;三、非夢多年長成,花已結果;並且歸納劇中人於夢想成真時,心理呈現的三種心境:一、盲目,知己有;二、為勇於面對生活,明白所有;三、一輩子沈迷於追尋,逃離現實。

 

 

關鍵詞:暗戀桃花源、賴聲川

一、前言

《暗戀桃花源》自1986年開演以來,廣受世界各地的人們歡迎。其故事大綱,是述說兩部不同劇場的人員《暗戀》和《桃花源》,由於劇場管理員的疏忽,導致綵排的時間撞在一起,兩方人馬在經過一翻爭執後,彼此抓緊時間以交互、排演的方式,完成各自的工作。

熊睦群1在其文裡提過,以往的敘事結構,是藉著觀眾「投入」劇情,並在心理產生「移情」來達成它的藝術效果。但《暗戀桃花源》這樣「劇中劇」的演出方式,反而使得觀眾在觀看的途中,隨著劇情的轉換而跳脫「移情」,以理性的態度觀看此劇。如同隔著一面透明玻璃看待別人的人生,其效用除了可以延緩、暫停「移情」,又可藉由玻璃的區隔,來探究、思考戲劇背後所隱含的訊息2。造就《暗戀桃花源》成功的因素,還包含其背後為人所津津樂道的產出過程「集體即興演出」,此劇結合賴聲川導演、多位知名演員和技術人員,由大家一起投入、排演、討論,朝著有形的方向演出、成長,最後成就現今所見的鮮明的劇中人3

參閱以此劇為研究主題的期刊論文可發現,歷來對此劇的研究,多以舞台、劇情結構和賴聲川導演為主,其中常見述及此劇中隱含的對比有:悲劇/喜劇、嚴肅/胡鬧、暗戀/桃花源4等等。研究者以為,此劇中所顯現的對立應不止如此,所以在此先依劇情的演出順序做敘述,並將其中的對比以表格整理呈現。

二、情節分析

第一幕:暗戀 回憶美好的那一刻

劇中:

時間設定為民國初年,一個暗黑的上海夜晚,兩個年輕的男女在公園裡盪鞦韆。江濱柳與雲之凡此時情正濃,雖然剛經歷戰爭,但此刻的平靜讓雲之凡仍覺得這世界太美好,所有的一切,像是為了成就了他們此刻的戀情。

江濱柳以體貼對待雲之,並給她一封自己手寫的信,表示唯有當面將信交予她,他才能確定她有收到 。並表示,即便多年後兩人都老了,他仍會認為倆人的相識是美好,他無法想像他們不曾相遇的樣子。

之凡給江濱柳一條圍巾並聊到自己家人的近況,問道:「如果全世界讓你選擇,你會住哪裡?」雲之凡談到與母親避難時,曾逃到一個野花遍開的地方,那兒美的讓人不想走。相較於雲之凡那揚意的神采,反倒顯得江濱柳的寂寞,他是個沒家的人,他不知自己何時才能再回到東北。

之後,到了離別的時間,兩人依依不捨的約定日後再見…

燈亮,《暗戀》的老導演不滿意男主角所演的江濱柳,認為他沒有演出那時代下的男子,最後要求從中重新排演…;此時,台上出現另一組劇團《桃花源》,其團員上台要求《暗戀》的劇組收場,在情況尚不明確下,《暗戀》的老導演暫先撤退。而場上出現一位神秘女子,漫無目的的走著,又自己下台。

:《暗戀》第一幕中所呈現對比

 

江濱柳

雲之凡

衣服

黑西裝

白洋裝

個性

憂鬱

活潑

心中的桃花源

雲之凡

野花遍開的

世界

戰後紛亂的民初 / 此刻寧靜的公園

氣氛

因為相戀,對未來充滿希望

地點

夜晚的公園

男女主角的衣著和性格,以及心中所嚮往的桃花源樣貌,隱約述說著彼此不相交的未來。

第一幕:桃花源— 現實的殘酷

劇中:

劇情設定為古代,地點是老陶家的前廳。主角老陶心情鬱悶,抱怨武陵這個地方不好,他想打魚打不著,想喝酒打不開,想吃餅餅又咬不斷,而妻子春花的行徑更是令他火大。

見春花回來後老陶馬上收斂脾氣,並問她藥材買齊了沒?春花依丈夫要求買了各種鞭,原以為是丈夫自己要食用,沒想到是要給她服的,火大的和他吵起來,最後藥被毀、兩人吵的不可開焦。此時,春花在外頭偷吃的對象—袁老闆出現,雖然他意外老陶在家,但還是送新的床單給他們。老陶明白妻子與袁老闆兩人關係不單純,但無憑無證只能悶在心裡並回房去。

袁老闆和春花坐在廳前聊天訴情,他用美好的遠景—富裕的生活和綿延的子孫,讓春花心之嚮往。老陶看著妻子和袁老闆的互動曖昧,當下決定和他倆挑明,言談中敗下陣來。春花要老陶離家去上游捕魚,望他最好一去不回。老陶雖明白此去前途暗潮洶湧,但仍出發。

外:

《暗戀》的老導演出現中斷排演,手上明示他的場地租約和《桃花源》的導演爭論。後來,發現是《桃花源》的劇組人員—順子出錯,他不但定錯時間,又將演出的道具運到高雄。《桃花源》導演以追回卡車上的道具為要務離開,而《暗戀》劇組的人馬在台上佈置醫院的場景。此時,神秘女子又上台,被老導演藉順子之手引下台去了。

表二:《桃花源》劇中的人、事、物之對比

 

老陶

春花

袁老闆

衣服

暗色、破損

桃色衣

體面

個性

抑鬱、性質樸

脾氣外顯

脾氣內

心中所想

煩惱生計和妻子外遇

不滿丈夫的工作能力

和春花在一起

在春花心中

沒用

 

有潛力

口語表達

不順、重覆字

直爽

依人表達、拐彎

「家」的經濟狀況

不富有,但什麼也沒缺

 

將老陶和袁老闆做對比,可以看出老陶和袁老闆在春花心中的差距,而老陶也明白自己的弱勢和妻子心中意向。他對現況煩躁不已,極力尋找方法解決,所以即使了解此去上游捕魚,前途並不樂觀,還是決定出發。

表三:《暗戀》和《桃花源》兩劇組的對比

 

《暗戀》

《桃花源》

經費

不足

充足

導演

一旁指導

加入演出

白色的山茶花

春花(桃花)

愛戀

相戀(純愛)

三角戀(不倫)

時代

民初

古代

氣氛

寧靜

吵鬧

歸屬

無家可歸

有家歸不得

從佈景和道具的設置來看,《桃花源》的經費似乎較《暗戀》的充足,其它像是導演為戲劇奉獻的方式、劇情情感、劇情時代背景…等等,也不大相同。

第二幕:《暗戀》— 活在回憶,現實面臨老、病、死

劇中:

年老重病的江濱柳躺在病房裡,與天真的護士對話,表示自己從上海來台40年,手邊的圍巾是民國37年時,那位與他相戀的女子(雲之凡)送的,也就是他登報要尋的人。之後,江太太出現時兩人同時轉移話題。

江太太事事體貼順著江先生,但江先生並不領情。江太太亦看到了尋人啟示,但沒問出口,她明白自己的丈夫心裡一直有事。此時江濱柳順著耳熟能詳的老歌,又進入夢裡和雲之凡相會。

護士與江媽媽聊天,好奇兩人相識過程。江媽媽說道他倆於民國52年結婚,第一次見面時約在冰果室,那時的她覺得他孤身留在台灣很可憐,而親戚朋友們都讚許他的表現,於是兩人結婚。但婚後日子過的不如所想,丈夫除了對孩子比較用心外,對她相對冷淡,像是她煮的菜,不管怎麼調味他都吃不慣;夢裡,江濱柳和雲之凡會面,場景依舊記憶中兩人最後相見的公園。

現實裡一通電話打來,江太太接起。從妻子的談話得知自己只剩3個月的壽命時,江濱柳愣住了,此時夢裡的雲之凡又要走了,江濱柳心急拿著自己多年以來累積的信要追去……。

外:

《暗戀》劇的導演喊中止排演,表明男主角所演的江濱柳與他所期望的有落差,又談到他心中的雲之凡是個美好的女子,就像一朵白色的山茶花。演員們要求老導演將現實和工作分開,不然他們很難演下去。老導演整個情緒因劇情起伏,臨近崩潰……。此時《桃花源》的劇組上來,表明老導演現在的狀態過於沮喪,他們應當無法繼續排戲,所以要求換場。

神秘女子上台來,說酸辣麵滋味尤佳,又要求找劉子驥,《桃花源》的導演把她推給另一組男角(江濱柳)。此外,小魚畫的桃花佈景中間缺了一塊,《桃花源》導演非常不滿意要求他補滿。

表四:《暗戀》第二幕中女角所呈現的對比

 

江太太

雲之凡

衣服

紅旗袍

白洋裝

個性

體貼、容忍

天真、活潑

江濱柳的態度

不耐煩、忽略、冷淡

求全

江濱柳的分界

現實

夢裡

紅花

白色山荼花

世界

民國780年,時間820

由表格可看出江先生的夢中情人和現實太太兩人之間的對比下的不同,江太太雖然是賢妻,但江先生仍然追尋雲之凡,夢想與她再續前緣。

 

第二幕:桃花源— 離家捕魚,意外進入桃花源

劇中:

老陶前往上游,一路通過急流、游入山與山之間的小通道,意外看到一片桃花林,說道:「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櫻繽紛。」(陶淵明的詩)入桃花源後聽得一曲笛聲,心想這兒的一切好像很遙遠,但又好熟悉,不禁懷疑自己來過這兒。隨後見到一名女子,其長相極似自己的妻子春花,讓他間接想起妻子的背叛心頭火大,白衣女子見其心浮氣躁,邀其口井水。(第一口)

老陶和女子說自己從武陵來,並不經意道出自己老婆偷人的事。(後面有人在修幕景)白衣女子因為不懂世俗之語,兩人對話有些文不對題。之後,老陶提見到一名白衣男子,其又與袁老闆長相相似,於是情緒再次激動,這次換白衣男子勸他喝口水。(第二口)

眼前的白衣夫妻檔,使老陶想起自己那歸不得的家。最後,在白衣男子的提問下,老陶領悟到「捕到大魚」和「老婆偷人」這之間的因果是相通的,讓他情緒低落。於是,在熱情的白衣夫妻邀請下,在桃花源住下……

時間過去,老陶也換上白衣,與白衣夫妻過著整日撲蝶、打太極的日子。

外:

忽然《暗戀》的劇組上台要求換場,雙方不合吵了起來,彼此相互嘲弄對方對陶淵明〈桃花源記〉的詮釋偏味了。最後,兩組人馬打個商量舞台一人一半。

表五 《桃花源》第二幕中男女角三人所呈現的對比

 

老陶

白衣女子

白衣男子

衣服

變成白衣

白衣

個性

變淡然

淡然

地位

無高低之分

口語

世俗

不懂世俗之語

一大片桃花

新的容身處

與表二對比可發現,此時老陶的世界已截然不同,兩口水喝下後,讓他開始覺得這個桃花源無憂愁和養家生計之憂,亦無需考慮妻子是否外遇,所有的一切似乎美好。

第三幕:桃花源— 回歸,夢碎

劇中:

春花終於改嫁袁老闆,但婚後的生活和先前想的不一樣。春花不滿婚後的生活不但貧窮又要照顧孩子,而袁夫又老是醉歸,表明不找工作是因為不願屈居人下;袁夫抱怨春花心中還想著前夫,才會每天為他燒香,讓他吃味不已。此時,老陶衣著白衣回來嚇著大家。

老陶以為自己只離開幾天,而非幾年。剛開始,春花和袁老闆不信他活著並且過的很好,於是老陶點口舌說服他們,並表示願帶兩人一同去桃花源。老陶邊說邊觀察現在的家,訝異見到自己的靈位,又注意到屋子遠的狀況,比自己離去時還要破舊,他笑了(明白原來他們過的不好!)

春花和袁老闆堅持不信老陶的好運氣,認為他定是瘋了。春花和袁夫又吵起來,老陶當和事佬要兩人平靜。春花因為對老陶心懷愧疚,所以極力維護老陶。此時,老陶仔細描繪桃花源的日子,令春花心裡嚮往,但一聽見孩子的哭聲,立即讓她醒悟。春花和袁夫兩人為了孩子吵架,並拿孩子出氣!千鈞一髮之際,孩子被老陶救下,但兩人誤以他要傷害他們的孩子。老陶頓時了悟此處已容不下他,於是心死離開。老陶想回桃花源,但找不到當初做記的浮標,急著大喊「桃花源」…(結束)

外:

後面的佈景又成病房,此時管理員來了,要求兩邊的劇團收工,他要關門。兩邊劇團人馬相互拜託,表明再十分鐘就好。神秘女子也來幫忙遊說,之後又以為管理員是她要找的人,於是追著他下台;此時,順子的桃花佈景也補畫完成,《桃花源》的導演諷刺說他們也剛好排完了。

表六:《桃花源》第三幕中男女角三人所呈現的對比

 

老陶

春花

袁老闆

衣服

白衣

破舊

破舊

個性

淡然

憂鬱

憂鬱

地位

不確定

口語

一樣不順

世俗之語

世俗之語

在春花心中

雖沒錢,但腳踏實地

 

沒用,不顧家

角色輪轉

外人

圍護老陶、針對袁夫

打不開酒,一事無成

生活

不爭

衣、房破舊,和先前想的美景不一樣,生活不富有、又要照顧孩子、現任丈夫又醉歸,不找工作。

現實

春花雖想過好日子,但已有孩子和袁夫;看著兩人的默契,老陶明白此家再無自己容身之處。

對照表六和表二可發現,老陶除了穿著、心情改變外,其它部分沒什麼明顯變化;而春花和袁老闆兩人變化較多,他倆生活變得不富裕,似乎連維持基本生活都有些困難,還多了一個孩子要照顧。而有趣的是,袁老闆和第二幕的呈現完全是兩極化,在春花心裡的樣子,和離去之前老陶差不多。

第三幕:暗戀— 夢碎,心找到落腳處

劇中:

江太太推江先生去外頭晒太陽,並買了他愛吃的東西。江先生要妻去拿抽屜的東西,房地產、保險單、老家地址、飛機票兩張,,交待要他走了後,並交待要將他的骨灰帶回大陸。之後,兩人吵了起來。此時來了意外訪客—雲之凡。

江先生和她聊天時發現彼此當年都來了台灣,住的地方亦離不遠,但是這麼多年卻沒遇上過。江先生感嘆,好大一個上海兩人都能相遇,卻被小小的一個台北給難住,兩人越聊越傷感……,隔了40年江先生終於握到雲之凡的手,但兩人卻不能相守。最後,江先生的手浮在空中掙扎,江太太回握,江先生終於握緊妻子,兩人抱在一起流淚。

外:

兩個導演相知相惜離開,場中只剩神秘女子,她撿了冥紙,往天一撒。(謝幕)

表七:《暗戀》第三幕中女角的對比

 

江太太

之凡(老)

衣服

大紅

褐色

個性

體貼、容忍

江濱柳的態度

終將手給了太太

要不得

江濱柳的身旁

一直都在

見了面還是得離開

世界

當年兩人以為,即使老了,兩人仍能相守,沒想到再見面,才發現大環境的力量,遠遠超過人們所想。

女子早早嫁人,他卻等她等了12年才娶。

此處的對比重在角色心中的體悟,和先多以視覺可看出的對比不同。

三、「夢」與「花」的人生現象

從劇情的敘述可發現,兩劇中無論是劇中或戲台外角色,都反應出人人心中有個桃花源。而劇中人對於「桃花源」都認為是理想、美好的果實,甚至值得盡一生去追尋。研究者在此以「夢」的三種形式—有夢、尋夢和非夢,來表示人們的行為意向,另取桃花源的「花」意,以花的生成,共同詮釋此劇所傳達的人生樣態。

(一)有夢 — 落下花子

無論啟程尋什麼夢,在心底都要先有念頭,才有可能產生日後追尋的目標,如種子要落地才有機會發芽。回頭細看《暗戀桃花源》可發現,若論起源頭,江濱柳和林之凡是在倆人約會時,邊聊邊在心裡埋下對「家」的期望;春花和袁老闆,期許未來能過美好的雙人世界;老陶,渴望一個平靜、圓滿的家庭,所以才會對妻子委曲求全,甚到最後跑到上游捕大魚;老導演早年經歷的事件,長年壓在他的心頭,讓他想尋個壓力的出口,於是拍《暗戀》;江太太,願嫁一個良人。

在此,研究者並未將江濱柳和雲之凡的願望定為兩人相守到老,因為若是如此,就不會有江先生娶江太太、雲之凡在哥哥的催促下結緍的情節。研究者以為,江濱柳和雲之凡最想要的,其實是一個「家」,而他們彼此之於對方,就如同調味料一樣,加了滋味如何可想而知,但是同一食材,換換其它口味也未嘗不可。

(二)尋夢 — 破土

人們心裡有了「期望」後,為了實現,便會動身去尋找,如同種子要長成一朵美麗的花以前,得先破土而出。上述提到,江濱柳他渴望有家,於是民國50年時終於成家;春花和袁老闆兩人為了相守,逼老陶離家;老陶,雖是不得已到上游捕魚,但也想抓個大魚能在妻子面前爭一口氣,在情敵面前揚眉;老導演,不但周旋於演員、經費不足的問題,且在排演的過程中,過往的回憶不斷襲擊他的精神,壓的他喘不過氣,但他仍堅持繼續排練;江太太,對孤身一人的江濱柳動心並下嫁。

(三)非夢 —多年長成,花已結果

漫漫長時間過去,人們逐漸的完成自己的夢想。照理來說,達成心願時心情應該是高興、雀躍,然而從劇情的編排可知並非如此。此處為研究者經分析、歸類,得出此時兩部劇所呈現的心境,可分為以下三種:

1.          盲目,不知已有。如江濱柳一直渴望有一個家,終於娶妻後卻沒善待她,心裡仍想著已成追憶的雲之凡;春花和袁老闆如願「相守」,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常理推想此時他們的生活應該要圓滿,但事實上,春花又對這種天天柴、米、油、鹽生活非常不滿,她想起老陶的好,當時他們雖然不富有,但老陶本性務實、努力養家,至少沒讓她過貧苦的日子,而袁夫反而不肯放下身段賺錢維持這個家;老陶,在桃花源的日子很好,但忘不掉妻子,選擇離開那兒;老導演,惦著記憶中的影子,忽略演員們的努力。

2.          勇於面對生活,明白自己所有。如江太太,她能務實過日,照顧先生、孩子;《桃花源》的導演,隨時把握時間排戲,一手控管人員、佈景;護士小姐,不被已逝的戀情所苦,該放則放(乍看之下,會覺得護士天真,人們可能對她早早忘了前男友的樣態感到可笑,不以為然。但是,護士而言,事情既已成往事,忘了有什麼不對,記著又有什麼好?);雲之凡,雖然感念江濱柳,但是她卻不像他一樣一直過不去,她知道丈夫對她很好。

3.          一輩子沈迷於追尋,逃離現實。劇中的神秘女子,即為典型的代表,她活在舞台周圍,沈迷於追尋,不能亦或是不肯清醒。

 

 

四、結語:

桃花源,代表的是人們心中最嚮往的樣態,而夢在沒有動身去實現以前,它就只是個理想,就像尚未結婚前的江濱柳,一直想著過去那美好的女子,一直想著兩人之間純純的愛;又像春花,她想嫁一個有力的丈夫,過著富裕的生活,生個孩子、相夫教子。所有的人都明白,唯有動身去實現才能達成夢想,於是人們開始追尋自己心中的桃花源。由春花和袁老闆的情節編排可以猜想,在導演和演員的心裡,追夢並沒有所謂的對錯,亦無關道德,「尋夢」就如同人的本能,只想朝著美好的未來前進。

尋夢過程有甘有苦,有些人能確定自己要的是什麼勇往直前,有些人卻是要到人生的盡頭才明白,就像江太太,想和江先生一起過日子,所以婚後用心在兩人的家庭上;而江先生渴望有家,卻在婚後的日子裡忽略妻子對自己的用心,所幸的是,他能在最後所剩不多的日子,即時回握住妻子的手。而劇中的兩位導演,都是都人生道理通透的人,明白意外的出現是慣性,如何解決才是首要的要務。其實對所有尋夢人來說,重要的不在於結果,而是從那過程裡所體會出的酸酸甜甜,如同酸辣麵滋味全在心頭,以此來想,劇中的神秘女子似乎又成了此劇裡最懂得這種滋味的角色,所以才會終其一生在追尋。

由老陶的經歷可知,如何抓住那一瞬的幸運,是人生一大課題,要遇上「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轉折,需要極好的時機。老陶雖然對妻子的行徑感到心灰意冷,但在面對急流當下,他表現出堅韌的生命力,之後才能踏入桃花源,但可惜的是他未能把握此時的幸運,最後又因為想念妻子而離開,當他又想回桃花源時,已找不回原來的路。

這部舞台劇傳達人人心中都有桃花源,差別之處在於人們如何追尋、尋到之後又如何留守。人生本就有酸有甜,端看自己如何看待。

 

 

 

 

 

 

 

 

 


 

參考文獻

 

網路影片:

《暗戀桃花源》:(20120618

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0A_Ua4Sw0I

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OSeNIYnEpU&feature=relmfu

 

期刊論文:

楊京華,暗戀桃花源,安可!--「學者導演」賴聲川。《中央月刊》,25.87-91頁,1992

熊睦群,劇中劇結構之比較研究--《六個尋找劇作家的劇中人》與《暗戀桃花源》〉。《復興崗學報》,69325-342頁,1990

 

 

                         

1 熊睦群,劇中劇結構之比較研究--《六個尋找劇作家的劇中人》與《暗戀桃花源》〉。《復興崗學報》,69.325-342頁,1990

2 同上註。

3 楊京華,暗戀桃花源,安可!--「學者導演」賴聲川。《中央月刊》,25.87-91頁,1992

4 同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