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教師樂觀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

                 羅媛琦                            蔡維珍

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          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

teacher.lohotmail.com              sfish221@hotmail.com

壹、前言

2010年,前行政院吳敦義院長在「全國教育發展會議」後裁示:「十二年國教坐而言的時代結束,要進入起而行的階段。」

    馬英九總統在2011年元旦文告中宣誓教育的國家願景:

 

    教育是國力的根基,孩子是未來的希望。為了讓青少年有更合理的教育環境,英九在此宣布,臺灣教育將邁入新紀元,今年開始啟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分階段逐步實施,先從高職做起,預定2014年高中職學生全面免學費、大部份免試入學。…

 

    這關乎眾多國中莘莘學子,也直接衝擊國中教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於2000年《達客爾行動架構》(The Daker Framework for Action)中揭示:教育是一項基本人權,也是參與二十一世紀迅速全球化中社會與經濟必不可少的手段,強調教育的發展應由菁英教育轉向全民教育,且應從基礎教育全民化邁向中等教育全民化(UNESCO2000)。

    從事教育工作有多年的經驗,回想自己也曾是教育政策實驗下的白老鼠,當時的教育環境,充斥著能力編班、男女分班(甚至分校)的聲浪。在能力編班的大前提之下,看到許多同學還未真正領會學習的樂趣,就已經提前被宣告是學業成就的「失敗者」—編入B段班,有些甚至自我放棄,因而誤入歧途;有些被宣告是學業的「可堪造就者」—編入A段班,從此展開暗無天日、無止盡的學業競賽之中。

    從當初的「白老鼠」,到有機會服務於公立國民中學,進入教育的實驗場所。在這個場域當中,再三省思,當一位國中教師面臨一個新的國家教育政策—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其定位是繼續當一名無聲接受者?被動因應者?主動發聲者?還是繼續無知覺地旁觀?抑或是應有積極的作為?在此之前,我們必須先知道,教育的活動其主體是人,所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要將重點放在執行的教師和受試的學生身上,尊重教師使其可以發揮教育的專業自主權,將注意力專置於教學活動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進而提昇學生主動探索、客觀批判、解決問題的能力(溫明麗,2010)。

   教師在教學的現場,不應該對產生的問題視而不見,應該學習接受問題、進而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並採取行動。教育目的是希望能夠讓學生適性發展,並開發其潛能,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的資源。HGardner1983) 在《心靈架構》(Frames of mind)一書中 ,提倡多元智力,認為每個人至少擁有語文、數學—邏輯、空間、肢體—動覺、音樂、人際與自省七項智力,到了1995年,再加入自然觀察者第八項智力,我們應該突破傳統單一智力之觀念,幫助不擅長智商的學生,能夠找到自己的專長和重要性。因為每個學生擁有各種智慧之基本能力所佔的比例不同,但是,卻會影響學生個人最終的發展,所以,多元智慧論提出的觀點,正好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的可能性,開發並展現其多元智慧,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的推動,希望以平等而全面的「全民教育」取代優越而單一的「菁英教育」(張钿富,1998)。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中由九年延長為十二年,不代表一定能夠提昇國民教育水準、紓緩國中學生升學壓力、縮短城鄉/貧富教育差距、增強國家競爭力,但若是在有完備的配套措施及完善規劃的情況之下實施,就有可能實現所有家長和教師的殷切期盼。

貳、國中教師應瞭解十二年國教國中階段的策略

    我們可以先從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名稱開始瞭解,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具有義務性、權利性、強迫性,但是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強調的是國民應受的基本教育,並不具備強迫性,但是鼓勵學生繼續升學,這是由於我國的國中畢業生的升學率都超過95%,所以,現在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有其需求以及積極的意義(王延煌、張明文,2011)。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是要提昇、訓練學生的生活能力以因應未來多變的世界,這些能力包括了培養溝通能力、思考創造能力,訓練團隊合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作為一個世界公民應該具有的公民道德。而每個學生都有屬於自己的優勢智慧,這些必須依靠教師利用課程設計出多元豐富的教學和評量方法,在授課時,以強調不同優勢智慧的上課方式加以變換,用心觀察幫助每個學生發覺自己獨特智慧的機會,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在各領域中擁有成功學習的高峰經驗,更懂得以智慧的強項補其弱項,也讓我們教師的教學能夠事半功倍。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中,國中教師是重要的一環,全面免試入學,我們擔心的重點是:在國中階段因為沒有升學壓力,沒有學業競爭,面臨到最大的問題是學生學科學習成績的弱化,學生是否因此失去努力的方向和目標?教師是否因此失去了教學的重心和動力?在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的同時,正是我們身為國中教師檢驗並提昇自我專業能力和教學素質的關鍵時刻。站在第一線的國中教師常需要和家長面對面溝通,如果能夠瞭解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那麼,對於家長提出疑問時,能夠擔任相互討論、彼此合作和釋疑的角色,將會更具有說服力。

    所謂「良師興國」,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最直接且深刻的,凡是知識的傳授、道德的教化、信念的傳承,都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中,透過身教、言教一點一滴影響著學生。教育的成敗,在乎師資的良窳,而不是師資的多寡,教師的素質關係著臺灣教育的未來,也掌握了國家未來國際競爭力的鎖鑰。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在國中階段提升國中教育成效的策略有三方面:

一、推動適性輔導措施

    實施方式是以學校為基礎全面實施,採取彈性多元的原則推動。學校充份安排時間協助學生進行自我探索,而我們除了鼓勵學生充份自我探索之外,還可以幫助學生瞭解自己的性向和興趣,基於學生個人的學術或職業性向選擇高中或高職,找到適宜的升學管道。

    因為國中學生涯發展教育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入學選擇具有重要的影響,所以教育部針對國中階段之適性輔導的措施有七年級自我覺察與探索、八年級生涯覺察與試探、九年級生涯規劃三年的具體規劃。

二、提升國中教育品質

    目前國一學生到三年級的時候仍要參加一次會考,故將基本學力測驗和會考之異同整理如下表:

 

 

名稱

異同 

 

基 本 學 力 測 驗

 

      

考 試 科 目

 

國文、英文、數學、

社會、自然

國文、英文、數學、

社會、自然

 

 

考 試 時 間

每年五月

每年四月

考 試 地 點

分配學校

原學校

考 試 目 的

升學分發依據

瞭解學生學習成效

考 試 等 第

PR

分精熟、基礎、待加強

考 試 題 型

選擇題

加考英聽、作文、

非選擇題數學

    學生的學習成效有賴於教師的教學品質,而教師的教學品質至少應包括教師對課程教材應具有的規畫設計能力、教學專業能力、班級經營實務技巧等。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想提升國中教育品質而言,任何行政措施都只是在支援教學,必須有理想的教學品質才會有成功的教育。

    當然,並非個別教師的付出與努力就能夠提升國中教育品質,影響的主要關鍵在於整體學校的辦學績效,因此,如果能夠規劃出符合實際需求且公平合理的學校辦學績效指標和教師評鑑制度,更可以據以保障學生的學習品質和成效。

三、落實國中正常教學   

    政府應使國民中、小學正常教學有其法源依據,將國民中、小學正常教學的規定納入《國民教育法》之修正條文當中,要求直轄市、縣(市)政府依法督導所屬學校落實正常教學,讓各領域的教師能夠依照專長授課,並提供教師專業進修和第二專長的機會,藉以提升我們教師的專業能力,多樣、變化的各種教學方法,融和、活用且符合國中學生生活經驗的課程設計,最重要的是國中學生的生活品德輔導、升學進路輔導都可以精心設計在各領域的課程之中。

    國中的教學因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的實施,以及逐年少子化的影響,班級人數逐年下降,這可以視為國中階段的轉變契機,我們的教學、課程和生活輔導可以更多元,重要的是可以更精緻。

參、國中教師應具備的因應能力

一、國中教師要有適性輔導能力

    1、行為品德輔導

       面對家庭功能有缺失,得不到溫暖和愛,長期被忽略而行為失序,或受到不良同儕影響的國中學生,到了學校產生脫序的行為,校園霸凌事件層出不窮,師生之間的相互尊重薄弱,在在都顯示國中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加上零體罰教育政策的實施,我們管教學生的方法應避免懲罰或打罵,多看學生優點、多用獎賞、不吝給予讚美,並設法維護學生的學習權、受教權、身體自主權和人格發展權。因此,我們的輔導能力和技巧,也必須與時俱進,做調整和更新,才不會有事倍功半的無力感,面對學生行為的品德輔導,必須具備更專業的能力才足以因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減輕國中學生的課業壓力,我們只要將學生的基本學力維持在一個標準,不用再對學生填塞許多超出其能力而艱深的學問,相對我們可以將更多的時間分配在學生的生活品德輔導,可以將學生品德之教化做得更細緻、跟家長的互動可以更緊密。

    2、生涯探索輔導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針對國中學生設計了生涯探索輔導,三年的重點分別為七年級的自我覺察與探索、八年級的生涯覺察與試探和九年級的生涯規劃,而國中教師,大部分都是升學體系的乖寶寶,生涯規劃走的是高中升大學的路徑,其實對高職體系的概念不足,然而在師資培育的過程當中又缺乏相關的訓練,很難掌握職校確切的科系特性,若只能用單純平順的生命經驗去輔導學生,常常無法給予國中學生適當的建議,而產生心有餘而力不足的遺憾。其實,國中因為免試入學,此時正是落實生涯探索教育的契機,應該可以從提升國中教師適性輔導素質做起。如果我們能夠具備解析性向探索、職涯探索測驗的專業能力、生涯輔導的技能,就能幫助學生適性發展,做更好的生涯規劃。

二、國中教師要有自我檢視能力

    1、教學成效檢視

       教師的態度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我們是否喜愛自己教授科目的教材?我們是否隨時檢視自己的教學策略?我們是否引領學生思考、創造,導向正向學習?當我們從事學習成效評鑑時,是否以同理心看待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錯誤?要改變學生的學習,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參與,就必須時時反省,從調整自己開始。

    2、班級經營檢視

       陳木金(1999)提出「班級經營知能自我檢核表」,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我班級經營知能之現況,以作為自我充實和熟練、加強班級經營知能之努力方向。班級經營的主要課題,即在於計畫和準備班級的各項活動,並竭盡所能維持班級秩序,使教室成為能夠產生學生最佳學習效果的場所,以追求最好的教學成效,而達到訂定的教學目標。

三、國中教師要有自我提升能力

    1、積極進修和培養專長

       多位學者的研究發現,若要預測學生的成就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師的素質,這項結果同時凸顯出教師的素質的確對於學生學習有重要、關鍵性的影響。教育的績效絕不能以學生考試的成績為主體,同樣地,我們教師的能力也不只是展現於學生的學業表現、考試成績,如果只是將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學生的學業成績畫上等號,似乎將教育的本質膚淺且簡單化了。同樣地,若只是以表面最顯而易見的學業成績代表學生的表現,很顯然地,這種作法也違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中,希望重視學生多元智慧和鼓勵學生適性發展的宗旨。

        因此,我們需要積極參與進修,培養授課科目以外的專長,有助於為我們授課的內容和一成不變的教學生涯注入活水,多接觸我們授課科目以外的事物,也許能夠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涯探索上有所幫助。

    2、期許終生學習

       我們的言行舉止和學識,都是學生學習的對象。當我們鼓勵學生閱讀時,我們閱讀嗎?其實,終生學習就是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實踐,生活週遭處處是學問。校園中的植物,可以學、可以問;各教學領域的研習會,教師專業社群,增廣知識,可以學、可以問;各種社團、讀書會,可以學、可以問;網路社群,無遠弗界,可以學、可以問,…只要有心,不怕學、不怕問,我們可以有「深度」和「廣度」的終生學習。

四、國中教師要有專業發展能力

    1.教學策略之增長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實施免試升學,國中教師的專業發展能力勢必更加重要而不可取代。我們對於學業成就好的學生,實施補充教學;對於學業成就差的學生,實施補救教學,主要的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有成功學習的高峰經驗(peak experience)。創造一堂成功的課程,教學準備要切實,課前的教學活動設計;課程進行中,注意學生的表現和課程連結的順暢度;課後對於學生學習需求度、課程進度的檢視等,視情況做適度的調整,以順利進行下一堂課。

    2.課程設計之活化

      我們除了有選擇適合教材的能力之外,可以在熟悉的各類課程與教材間重新整理加以編排,設計出一套學生易於學習的課程與教材。學生的學習過程著重學科知識的整合和重組,應重視並協助學生學習建構自己的知識網絡,我們可以利用良好的發問策略,在一問一答之中幫助學生釐清問題,無形中也增加了師生之間的互動。課程的設計與規畫要有趣而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若能結合多媒體方式進行課程,學生除了接受度高,更能使學生有效且快樂的學習。

    3.學習評量之多元

      學習評量是必須的,因為我們要瞭解、分析和評估學生學習之後的表現,主要目的是確認學生是否已達到該課程階段應有的基本學力標準,而評量的方式不限定口試或常用的筆試,可以配合課程之特色和重點,以及學生多元智慧的強項嘗試使用實作評量、動態評量、檔案評量…等。

肆、結論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對國民中學教育所帶來的影響是前所未有的,我們不能抱著「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或是「且戰且走」,甚至是「以不變應萬變」的消極態度來面對,應抱持著「上有政策,下有良策」、「以多變應改變」的積極態度做好萬全準備,帶領這些孩子瞭解如何「閱讀」和「賞析」自己,教育是我們的專業,我們可以是家長和學生最放心的引導者。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之後,國中教師的專業將倍受考驗和檢視,我們要主動積極調整心態和作法,求新求變,國中教育可以邁向精緻化,將每個學生視為「快樂童年終結者」的國中生活,轉變為每個學生瞭解自我、探索未來的重要轉捩點,而這個重要轉彎處,因為有我們悉心的陪伴,而能夠平安、順利、快樂。

伍、參考文獻

王延煌、張明文(201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理念與規劃。教育研究月刊,

2054756

張钿富(1998)。新世紀的國民教育發展策略。論文發表於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

研習會主辦之「國民教育政策與行政」學術研討會,臺北縣。

溫明麗(2010)。芬蘭教育成就的啟示—找回臺灣教育的主體性。台灣國際研究

季刊,64),139173

陳木金(1999)。班級經營。臺北:揚智文化。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http:/www.dorise.info/DER/01_timss_2007_html/index.html

UNESCO2000.Education for allDakar framework for action.Retrieved March 142011from http//www.unesco.org/education/efa/ed_for_all/ framework.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