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品格教育統整課程-以「尊重生命」為例

莊婉琳

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在職專班研究生

wanlynn99@gmail.com

 

    

壹、前言

    Smiles在《品格的力量》一書中提到:「人類強勁的基石和人性的偉大皆源於高貴的德性」,有了高貴的品格,人們便有判斷是非對錯的能力,知道何者可為?何者不可為?(劉曙光、宋景棠、劉志明譯,2001)。我們可知個人如果具備良好的品格就可以讓他在做任何事情前,就能藉由正確的價值觀去判斷這件事是否合乎情理、做了對於他人、社會與國家是否會有不好的影響。

看到台灣與其他國家近幾年所發生的社會亂,大家更重視品格的教育,而本校也常利用朝會、週會等時間進行品格教育的活動與宣導,希望藉由活動與宣導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與良好的品格。但是品格的培養不能只是一味的使用說教與灌輸的方式來進行教學,那可能會造成反效果,因為只使用說教與灌輸的教學方式無法讓學生自己主動去省思為什麼要有良好的品格態度與行為,更無法讓學生將正確價值觀真正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因在學校觀察到下述的情況:有一隻由學生家中所飼養的小狗常出現在校園中,小狗非常喜歡小主人及小朋友,因此喜歡跟著學生到處跑、到處玩,可是本班有一個學生很怕狗,所以就出現學生因為要保護同學而用腳踢或用小棍子打等方式來驅趕小狗。雖然學生是因保護同學而有此行為表現,但是身為教師的研究者想藉由品格教育的課程來教導學生正確對待小狗的方式,並進而培養學生真正懂得尊重生命的品格態度與行為。

因此研究者想藉由品格教育統整課程的設計,使學生透過課程了解什麼叫做「尊重生命」?「尊重生命」的重要性?並進而能將「尊重生命」的態度與行為落實於生活中。

 

貳、「品格教育」的定義

品格教育就是一種陶冶學生知善、愛善及行善的過程,透過課程或活動來培養學生美德 (Lickona,1991)

品格教育是教育者協助學生發展他們堅強的品格,並提供學生如何達到良好品格的方向(Ryan & Bohlin,1999)

王金國(2011)則認為品格教育是用以協助學生培養善良價值與品格特質的所有活動。

品格教育應重視個人品德,更應該兼顧到個人、社會與國家優質的互動關係(吳清基,2008)

Otten提出品德[1]教育包括道德教育、公民教育與品德成長和品德發展四個層面 (引自陳仲翰,2008)

李琪明(2007)認為品德教育需具深度與廣度兩個意涵:在深度方面,品德教育是要培養受教者成為知善、好善與行善者;在廣度方面則必須與學校中所推行的各項議題教育(如人權、性別教育等)有所重疊與相輔。

吳培源、黃錫培與徐明和提到品德教育是促進學生瞭解社會規範與道德的重要概念,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與社會的互動,能夠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與內容,教導學生建立自己的價值判斷,瞭解良好行為並能具體表現適宜的行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態度之教育過程(吳培源、黃錫培、徐明和,2007)

黃德祥與謝龍卿提出品格教育是教育學生,使之知善、期望善以及行善,並內化成習性的歷程 (引自王金國,2011)

    國內外學者對於品格教育的定義有各自不同的詮釋與說明,但可知「品格教育」就是藉由教育的課程與活動使學童能理解善是什麼?為什麼要具備善的態度?並進而能在日常生活中以善的態度來面對各種情境與並實踐善的行為,藉此讓學童與家庭、學校、社區與社會皆有良好互動。

 

叁、「統整課程」的意義與模式

    為何研究者要以統整課程的概念來設計品格教育呢?因為研究者認為品格的發展是與生活結合的,學生在生活上必須將以往日積月累的價值觀運用在自己的生活上,這是需要學生在透過學習、實踐與反思的過程中所內化的,因此研究者將運用統整課程的概念來設計品格教育課程。

  一、「統整課程」的意義:

    統整課程應該具有下列四個特質:第一是課程整合;第二是結合實際生活;第三是師生能共同參與研討的過程;第四是能轉化為實際行動(李坤崇、歐慧敏,2000)。

設計出「統整課程」是「課程統整」的目標(引自薛梨真,1999)。

高建新於2000年指出統整課程是將相關的知識內容及學習經驗整合組織在一起,使課程相關的知識及經驗以有意義的方式緊密的連結成一體引自張景媛、范德鑫、劉佑星,2008)

蔡清田認為統整課程是指經由課程統整的努力過程後,所設計出的「被統整過的課程」或稱「統整的課程」(蔡清田,2004)。

黃譯瑩(2003) 認為統整課程是將課程進行統整,即在各種統整模式的運作下所設計出來具統整結構的課程,並分別從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知識論和一般哲學的觀點來論述「統整課程的意涵」:

1.  心理學的觀點:「統整課程」是指個體從生命開始就具有個人意義的學習內容。

2.  教育學觀點:「統整課程」是指一種將重心放在各科目、各項教與學活動間關係的課程組織。

3.  社會學觀點:「統整課程」是指存在於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組織、組織與組之間被理解、同化、適應與調整的社會關係與差異。

4.  知識論觀點:「統整課程」是指具有相同知識結構或研究方法的知識領域以及與此知識相關聯的觀念或事物。

5.  一般哲學觀點: 「統整課程」是指取得和諧的心靈、思維與行動的內容。

Beane則認為課程統整具有三個特點(單文經等譯2000)

1.  課程是針對在真實世界中對個人及社會具有重大意義的問題和議題進行組織。

2.  規劃與組織中心相關的學習經驗,在組織的脈絡下統整適切的知識。

3.  知識的發展和應用應強調現行學習的組織中心。

Beane更提出統整課程應具備的四個向度:經驗統整、知識統整、社會統整及課程設計 (

經等譯2000)

1.   經驗統整:此統整模式以如何組織課程的經驗和知識,協助學生將新的經驗和知識統整到學生原有的意義系統中。而此模式以兩種方式進行統整:(1)將新經驗統整到意義的系統中;(2)使學習者能組織或統整過去經驗,面對新的問題情境。

2.   社會統整:社會統整是不需要考慮到學生背景與理想的「通識教育」,此課程應組織個人與社會的議題,經由師生合作進行知識統整的計畫與實施。而Beane認為最有力的課程統整應該使學生能實際應用到民主社會中。

3.   知識統整:Beane提到知識是一種讓個人或群體用以接近生活中議題的動態工具。知識統整最重要的讓我們學習到能在真實問題和議題的情境實際運用到的統整知識,而不只是在學校所界定不同領域的知識。

4.   課程設計統整:課程設計統整有兩項特點:(1)強調實際方案與行動應涵知識的應用,讓學生能親身經歷問題解決的民主過程以達到將統整課程經驗到意義系統中;(2)強調學生應參與課程規劃,設計共同的課程,使他們藉由實際參與組織課程的過程中學習到民主教育。

由上述可知統整課程是課程經過統整後的產物,而在統整課程中應強調學習者與社會間密

切的關係,希望學生藉由老師所設計的統整課程學習到完整的知識,而非零散與雜亂的知識,並希望學生將學習到的知識可以實際應用於生活中。

    而研究者認為要讓學生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格,非單一學科即可培養,因此研究者以統整課程的概念,以「尊重生命」為主題中心來設計品格教育統整課程,想給學生一個尊重生命的整體概念並期待學生進而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二、「課程統整」的模式:

課程統整的模式分類眾說紛紜,研究者依據國內外學者所提到的模式進行探討:第一是由

Fogarty所提出的十種課程統整模式;第二是由Beane所提出的課程統整模式;第三是由Drake所提出的故事模式;第四是由Jacobs所提出的課程統整模式。

1.  Fogarty(1991)的三類十項統整分類模式(單文經、黃惠雯、陳宜宣、梁文蓁譯,2003)

(1)  第一類:領域內的統整,有分立式、聯立式及巢式。

名稱

說明

分立式

如潛望鏡,只有一個方向,一個視野;狹隘的聚焦於單一學科或內容範圍。

聯立式

如歌劇眼鏡,某一學科領域的詳細描述;著眼於詳細內容與相互關聯。

巢式

3D眼鏡,以多面向的方式去看待一個場景、討論一個主題或教學單元。

 

(2)  第二類:跨領域的統整,有次序並列式、共有式、張網式、線串式及整合式。

名稱

說明

次序並列式

如一般眼鏡,在廣泛的卻相關的主題架構下,有著各種不同內在的教學內容。

共有式

如雙筒望遠鏡,兩個學科有重疊的概念和技能。

張網式

如伸縮望遠鏡,可以廣泛的看到整個星座區域,並將之視為一個主題, 在張網至不同的要素中。

線串式

如放大鏡,以後設思維的方式將各學習領域中與生活技能有關內容串聯起來。

整合式

如萬花筒,使用每學科基本元素的譯種新式設計與型態。

(3)  學習者心中統整:浸式、網路式。

名稱

說明

浸式

如顯微鏡,以個人集中的觀察來進行微小的探索,所有內容都透過興趣與

專精的透鏡來加以過濾。

網路式

如稜鏡,製造多重焦點面向與方向視野。

Fogarty三類十大項統整模式的說明與描述來看,可以發現其焦點亦是在於學科知識的統整程度。Fogarty雖是稱為「學習者心中統整」,可是統整的對象仍然以學習者要學的知識為主,而非針對學習者內在的統整。

2.  Drake(1992)的故事模式:

故事模式可以從任學科開始,適用於各年齡層的學生,透過個人、文化、全球與共同層面來探索課題,主要重點在於過去、現在與未來 (黃光雄等譯2001)。以下為故事模式的步驟:

(1)  選擇故事內容涵蓋的部份:可以由教師指導,或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加以選擇。

(2)  在單元中制定主要目標或標準。

(3)  決定如何評鑑「生存」的特性及複雜的技能。

(4)  腦力激盪故事的內容。

(5)  下列步驟為故事模式的重點:

說出有關研究課題的個人故事。

發展文化故事。在網中建立聯結,畫線連結所有觀念、事實或概念。

依照故事模式圖,發展現在、過去、、喜歡的未來即計畫中的未來。

為「我的故事」設計一個行動計畫。

(6)  發展教導單元時可以應用的活動。

Drake的統整模式中以老師對學生的背景瞭解要最高,而且學生要有一定的年齡,有到達的一定的認知發展階段才有辦法設計相關的故事。

3.  Beane的統整模式:

 Beane認為統整課程的計畫應始於一個中心主題,然後確認此主題的相關概大觀念與概念

,然後進行課程,如下圖2

 Beane認為統整課程是需要依據青少年個人關注與世界所關注的主題來設計,而且這個設

計需要涵蓋個人經驗的統整、社會的統整、知識的統整與統整的設計,以及民主教育的概念。而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和學生一起進行統整課程的規劃,讓學生將他們的新經驗連結到舊經驗中,並讓其能連結到他們的生活情境的知識中(單文經等譯2000)。以下則為實施此模式的步驟:

(1)  進行學生意見調查,決定問題與關注的焦點,然後提出問題的主題;或者教師選擇一個以問題為中心的課程主題,讓學生提出與課程主題相關的問題或活動。上述兩者擇一,但是在課程設計時要注意可提供學生兩個思考方向:第一個是「對你自己來說,你遇到什麼問題或關注的事?」第二是「對世界來說,你遇到什麼問題或關注的事?」

(2)  小組決定一份主題清單,決定實施主題的先後次序。

(3)  小組進行腦力激盪,尋求問題的解答。

4.  Jacobs(1989)的統整模式:

Jacobs所提出的學科連續性,可以協助課程設計者選擇一個最能達到學習效果的課程內

容形式(盧美貴等譯2006)

(1)    學科本位(discipline based):以分科方式安排每日作息,每一種科目均有固定上課的時段。

(2)    平行學科(parallel disciplines):並未改變學科領域的課程內容,只是各自調整課程內容呈現的順序,並與其他相關領域互相配合。

(3)    綜合學科(multi-disciplinary):將兩門或兩門以上的相關學科領域,統整為一個正式的單元或一門課,用以探討特定的主題。

(4)    科際整合課程(interdisciplinary units/courses):刻意打破學科領域的界限,

選擇一個共同的主題,將學校組織內的學科領域,統整成在一個一定時間內完成的主題單元。

(5)    課程統整日(integrated day):依據學生生活中感興趣的主題或遭遇的問題,而發展出一整天的學習活動。

(6)    完全課程統整方案(complete program):是統整的程度最高的模式,學生全數住校,24小時生活在學校環境中,學生從他們每天的生活中創造課程,且學習內容與方式完全自主。

    從上述Jacobs提出的連續性統整模式,可知其焦點仍在於學科間的統整,他提到這六模式具有連續性,但從各模式的說明無法了解模式與其他模式間的聯繫為何。

    從這四位學者提到的統整模式中發現,還是以學科知識間的統整為主,以學生內在經驗統整為主的以Jacobs的「課程統整日」、「完全課程統整方案模式」較為明顯,在國內一般的國小教學現場中常見「課程統整日」實施,例如統整主題與節慶、校慶等結合;而「完全課程統整方案模式」在公立小學實施有其困難度。

本研究是針對低年級的學生,提出品格教育的活動方案,而品格教育不只是培養一種概念或態度,而要培養個人待人處事的態度與行為,並非單一的活動即可達到目標,所以本研究認為品格教育應以一個主要的中心主題並以其概念去進行活動設計,使學生由活動中學習到正向的品格態度,進而真正於日常生活中實踐。

 

肆、「品格教育統整課程」的教學活動設計

    本研究的品格教育統整課程設計主要以Beane所提出的統整模式為基礎,「尊重生命」為本課程的中心主題,以「尊重生命的意義」、「尊重生命的意願」、「尊重生命的表現」為其大概念,藉此設計相關活動。而本活動與Beane所提出的統整模式相異點:因本研究的對象為一年級的學生,所以尚無法參與設計課程的工作,不過在各項的討論中,研究者皆尊重其個人與各組的意見。

統整課程主題

尊重生命

教學時間

五節課共200分鐘

教學對象

一年級學生

教學資源

動畫:「尊重生命」、「忍者貓物Part2(YouTube);繪本:蝴蝶新衣。

教學流程

教學時間

教學資源

一、活動:

  觀賞的兩部動畫,討論對動畫情節的看法:

1.  第一部動畫-「尊重生命」(YouTube動畫)

(1)  動畫中的男孩對青蛙做了什麼事?

(2)  如果你是青蛙,有什麼感覺?

(3)  為什麼小和尚要阻止男孩做這件事?

(4)  如果你是小和尚,你會怎麼做?

(5)  如果你是動畫中的男孩,你會怎麼做?

 

2.  第二部動畫-「忍者貓物Part2(YouTube動畫)

(1)  動畫中的兩個男孩看到電視後對寵物(小狗)做了什麼事?

(2)  如果你是動畫中的男孩,你會那麼做嗎?為什麼?

(3)  如果你是劇中的小狗,你會有什麼感覺?

(4)  劇中的忍者貓為什麼要那麼做?

(5)  如果你是劇中的忍者貓你會怎麼做?為什麼?

3.  這兩部動畫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二、活動二:

    繪本的閱讀、分享與討論:

1.  繪本的閱讀。

2.  老師與學生對繪本劇情想法的分享。

3.  討論:

(1)  國王穿上新衣後,為什麼會不舒服?

(2)  大裁縫師用什麼來製作衣服?

(3)  小裁縫師對蝴蝶做了什麼事?

(4)  小裁縫師改用什麼東西來做衣服?小裁縫師為什麼要怎麼做?

(5)  國王跌入洞中發現什麼事?

(6)  你覺得小裁縫師做的衣服為什麼不會讓國王覺得不舒服?

 

三、活動

    分組討論:

1.  將全班分為三組。

2.  老師給學生一個生活中實際上會發生的情境。

3.  請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設計對話。

 

四、活動四:

    偶戲演出:

1.  製作戲偶材料:硬紙板、黏土、快乾、竹筷子、兩腳釘、彩色筆或蠟筆

2.  由各組分別演出與欣賞。

3.  討論與分享各組的劇情。

 

五、活動五:

    品格存款簿(如圖3)

    老師設計一本品格存款簿,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尊重生命」的事蹟記錄下來並給予集點的獎勵,並適時進行讚美學生的行為。

品格存款簿內頁格式:

日期

行為表現

存款點數

提款點數

結餘點數

    

 

 

 

 

    

 

 

 

 

    

 

 

 

 

20分鐘

 

 

 

 

 

 

 

 

 

 

 

 

 

 

 

 

60分鐘

 

 

 

 

 

 

 

 

 

 

 

 

 

40分鐘

 

 

 

 

 

80分鐘

 

 

 

 

 

 

 

 

整個學期

 

動畫

 

 

 

 

 

 

 

 

 

 

 

 

 

 

 

 

繪本PPT

 

 

 

 

 

 

 

 

 

 

 

 

 

學習單(劇本樣式)

 

 

 

 

 

 

 

長桌

 

 

 

品格存款簿

 

伍、結語

    一年級的學生年紀雖然很小,但是他們從小在家人的教育、與家人親友的互動中及電視媒體的影響下,其實他們早就擁有自己一套判斷是非對錯的價值觀,只是他們的價值觀不一定是符合家庭、學校和社會所期待的,因此研究者藉由實施品格教育統整課程,希望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格態度與行為、建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並進而能實踐於日常生活中。

    學校品格教育的落實對每學生甚至是學校、社會和國家來說都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如果學生能具有良好的品格,學生面對事情時就會運用正確的價值觀去判斷是非與決定他的行為,社會上也比較不會出現學生誤入歧途等各種亂。但是品格教育非單一學科即可進行教學,而且並非在一次或數次的品格教育課程實施後,學生即能具備良好的品格,對任何情境下都以正確的價值觀對事情進行是非判斷,仍需要由師長不論得提醒及不斷與學生討論分享下,才能使學生能時時刻刻反省進而擁有良好品格。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天使美術館製作(2009)動保動畫光碟-忍者貓物Part22011.02.28http://www.youtu    

    be.com/watch?v=7oL8iCN27G8

王金國(2011)品格教育:理論與活動設計。台北:高等。

佛光山。「尊重生命」動畫2011.02.28取自http://www.youtube.com/watch?v=gjo0KfyqTrk&

    feature=related

吳培源、黃錫培、徐明和(2007)。國小二年級品德教育課程之行動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

     3247-82

吳清基(2008)。<台北優質有禮的品格教育>,《品格教育的蝴蝶效應》。台北:千代。

李坤崇、歐慧敏(2000)統整課程理念與實務。台北:心理。

李琪明(2007)品德教育面臨轉型的解構與重建。研習資訊24133-41

郝廣才(2010)蝴蝶新衣。台北:格林。

張景媛、范德鑫、劉佑星(2008) 。生命之美:花蓮慈濟小學主題統整課程的規劃與實施,   

    格與創新教學147-163。花蓮:慈濟大學。

陳仲翰(2008)。Jürgen Habermas的論辯倫理學及其在台灣品德教育實踐上的意義,品格與

    創新教學27-47。花蓮:慈濟大學。

單文經、黃光雄、周珮儀、林佩璇、陳美如、王秀玲、游家政、蔡清田、游進年()(2000)

    課程統整(原作者:Beane ,James A.)。台北:學富

單文經、黃惠雯、陳宜宣、梁文蓁譯(2003)課程統整的十種方法(原作者:Robin Fogarty)

    台北:學富

黃光雄、方德隆、卯靜儒、高新建、黃慧、葉郁菁、蔡清田、甄曉蘭、顧瑜君譯(2001)

    整課程的設計:證實能增進學生學習的方法(原作者:Drake, Susan M)。高雄:麗文。

黃譯瑩(2003)。統整課程系統。台北:巨流。

劉曙光、宋景棠、劉志明譯 (2001)。品格的力量(Character)(原作者:Smiles, Samuel)。台北:立文化。

蔡清田(2004)課程統整與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盧美貴、謝美慧、許明珠、昌志、郭家華、陳盈詩、陳青怡、孟婕、詹喬雯(2006)課程

    地圖:統整課程與幼稚園到十二年級的評量(原作者Ja cobs,Heidi Hayes)。台北:心理。

薛梨真(1999)國小課程統整的理念與實務。高雄:復文

 

二、     外文部分

Ryan, K.,& Bohlin, K. E. (1999). Building Character in Schools:Practical ways to bring moral    instruction to life.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Lickona, T. (1991). Educating for character: How our schools can teach respect and responsibility. New York: Bantam Books.

 



[1]基於對參考文獻原作者的尊重與查閱文獻的方便性,因此在使用文獻中的內容時,不更改文獻原作者的對「品德」語彙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