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學年一般生招生考試試題
中西哲學史考題
(一)中國哲學史部分
※ 下列題目任選四題作答,每題佔25﹪
一、 請依個人對於《論語》之解讀,徵引相關之文獻略述孔子有關道德實踐之
思想義涵,同時思考此種見解對於當時代以及目前社會可能存在的意義與作
用。
二、 先秦儒學中,孟子言「性善」、荀子言「性惡」,請說明孟、荀如何建構其
人性論;並比較、論述二者思想行程之時代因素、社會背景與各自之理論特
色,及其對於實存個體所可能具有之影響。
三、 老子言「道法自然」,莊子言「逍遙無待」,請說明其具體義涵及可能之道。
四、 何謂「格義佛教」?了解「格義佛教」的現象,對於當時中國佛教的傳義
與發展有何影響?
五、 何謂「一念三千」與「十玄緣起」?請說明此等概念辭語所蘊含之具體涵
義,並概述其所由出之教義系統。
六、 宋明儒學主要關懷的議題為何?其對佛、老之學的態度又如何?請簡述此
階段儒、釋、道三家之交涉與發展情形。
(二)西方哲學史部分
請於下列試題中選四題作答(每題25分)
1. 請說明柏拉圖「洞窟之喻」的含義。
2. 亞理士多德如何批評柏拉圖的「形相論」。
3. 何以斯賓諾莎的形上學是一種「汎神論」。
4. 請說明笛卡爾「方法的懷疑」(methodical doubt)的含義。
5. 巴克萊如何批判洛克的「初性次性兩橛觀」。
6. 康德「先然綜合判斷」在他的知識論中有何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