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院簡介

  1.  簡史
    管理學院於民國88年,本校前身南華管理學院正式晉名為大學後成立。目前計有7個研究所6學系1博士班。秉持著人文與專業教育理念,以價值人本化、資源整合化、知識創新化、視野國際化的原則,建立一個卓越的學習環境,塑造高等管理教育之經營典範,培育具備管理智能及專業倫理之管理人才,不斷在研究上追求學術創新,教學上發展多元學習,並努力實踐服務人群的精神。
    本院現在擁有一間電腦教室,設置有50套電腦,以及財務、財經、會計、統計分析等相關專業資料庫及軟體,不僅提供管院各系所教師推動資訊化教學,也可協助師生進行各類研究。並有一套同步遠距教學數位平台,包括多媒體教材錄製、電子白板、直播系統、教材管理等,設備齊全,可讓國內外學員透過遠距教學來就讀與學習,加強學習效率。
  2. 大事紀

1996年

8月

星雲大師創立本校,命名為南華管理學院。

1999年

8月

  1. 88年8月1日,南華管理學院改制成為南華大學,成立管理學院、人文學院、及社會科學院。

管理學院成立之初,下設有「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出版學研究所」、「環境管理研究所」、「資訊管理學系」、「傳播管理學系暨碩士班」。

 

8月

王士峰副教授受聘為第一任管理學院院長。

2000年

8月

傅篤誠副教授受聘為第二任管理學院院長。

 

8月

成立「企業管理學系進修學士班」。

 

8月

成立「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班」。

 

8月

成立「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8月

成立「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

 

8月

成立「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班」。

2001年

8月

王祿旺副教授受聘為第三任管理學院院長。

 

8月

成立「電子商務學系」。

 

8月

「企業管理學系」更名為「企業管理學系進修學士班」。

2002年

8月

應立志教授受聘為第四任管理學院院長。

 

8月

成立「企業管理系日間部」

2003年

8月

成立「會計資訊學系」。

 

8月

「出版學研究所」更名為「出版事業管理研究所」。

 

8月

「管理研究所」更名為「管理科學研究所」。

 

8月

「傳播管理學系」歸屬於社會科學院。

 

8月

「應用經濟學系」更名為「經濟學研究所暨應用經濟學系」,並與「經濟學研究所」由原屬之社科院改隸管理學院。

 

8月

成立「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8月

成立「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及旅遊事業經營學系」。

 

8月

成立「管理科學研究所博士班」 

 

8月

成立「電子商務學系進修學士班」

2004年

8月

陳中獎副教授受聘為第五任管理學院院長。

 

8月

成立「財務金融學系」。

 

8月

成立「資訊工程學系」。

2006年

8月

「資訊管理學系」歸屬於科技學院。

 

8月

「電子商務學系」歸屬於科技學院。

 

8月

「資訊工程學系」歸屬於科技學院。

2007年

8月

成立「出版事業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

 

8月

成立「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系」。

 

8月

「經濟學研究所」更名為「管理經濟學系經濟學碩士班」。

 

8月

「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更名為「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碩士班暨碩士專班」。

 

8月

「財務管理研究所」更名為「財務金融學系財務管理碩士班」

 

8月

「出版事業管理研究所」更名為「財務金融學系財務管理頭士班」。

 

8月

「管工理科學研究所」碩博士班更名為「企業管理系管理科學碩士班」、「企業管理系管理科學碩士在職專班」、「企業管理系管理科學博士班」。

 

8月

「旅遊事業經營學系」更名為「遊旅遊事業管理學系」、「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更名為「旅遊事業管理學系碩士班」、「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更名為「旅遊事業管理學系在職專班」。

 

8月

與波蘭華沙大學管理學院簽訂兩院合任備忘錄。

3.組織架構


管理學院各系所以專業分工的理念,掌握社會之脈動,理論與實務並重,朝國際化、資訊化、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中長程計畫
1、發展目標
■ 培養學生多元化價值觀:

  1. 配合學生性向、能力、興趣,以及整體社會需要,提供各種學習機會與環境,誘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自覺學習習慣,鼓勵學生的學習成就超越自己所設定的目標。
  2. 改進教學績效,擴大學生畢業時與入學前的能力差距,以下列領域為重點目標:
        1. 專業知識
        2. 語文運用
        3. 資訊能力

■ 尊重教師專長,鼓勵研發:

  1. 鼓勵教師創新研發,自我挑戰;
  2. 建構教師研發團隊,確立績效考評、獎勵等辨法。
  3. 配合社會動態需求,加強實務界與國際交流:
  4. 邀請業界、校友,以及學生參與課程建構;
  5. 請業界人士授課;
  6. 規劃工廠或企業參訪;
  7. 引進廠商進駐校園,成立育成中心或建構完善的學生實習制度;
  8. 與國外大學建立雙聯學制;
  9. 擴大招收外籍生。

■ 精進專業能力,兼顧人文關懷:
課外知識或休閒活動孕育人文素養,擴展學生視野.

2. 重點方向:
(1) 計畫目標與學校發展總策略之關聯


學校發展總策略

院發展目標

a. 以學習為主軸的教育方針

a. 配合社會動態需求,加強實務界與國際交流

b. 慧道中流養成教育
c. 自覺式學習養成教育

b. 培養學生多元化價值觀
c. 提供學生自我成長機會

d. 全人化氣質養成教育

d. 精進專業能力,兼顧人文關懷

e. 學習環境之塑造

e. 尊重教師專長,鼓勵成立研發團隊 

3. 計畫執行重點:

  1. 加強舉辦國際間的交流活動,規劃每一系所,針對高年級部分,專業課程,採用英文授課,師生互動或是教材一律採用英文,並鼓勵教師以外語授課。
  2. 鼓勵教師申請國科會計劃及在各學術期刊發表論文;
  3. 鼓勵各系所出版期刊,且與他校系所期刊互相交流,
  4. 著重各學科理論的建構及加強與業界的互動
  5. 將要求所有畢業生必須通過資訊能力乙級檢定始能畢業。
  6. 設置資訊能力檢定中心,建構適當學習環境,聘任適當專業教師,購買檢測軟體,安裝檢測儀器。

4. 預期成效:

  1. 提升師生的視野及訓練其具涉外事務能力,以期專業課程跟國際接?軌。
  2. 提高期刊之品質朝向國際期刊發展。
  3. 讓學生能了解業界的發展,使在校所學與未來就業能銜接。 所有學生在畢業前,都能擁有資訊能力合格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