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兒童個別化教育計畫及其電腦化願景

 

賴淑豪

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

壹、前言

個別化教育計畫簡稱IEP(Individualized Educational Program;IEP),是所有有涉獵特殊教育的人員都應該知道的專為特殊兒童所設計的個別計畫,裡面依據法令規定須有十大項目,並且有許多的相關要求,相關細節於下面詳述。

 

一、個別化教育計畫法源依據

美國聯邦政府在1975年頒布的「全體障礙兒童教育法案」(The Education of All Handicapped Children Act),即94-142公法,規定各州教育當局要為每一位特殊教育學生撰寫一份個別化教育計畫。

我國則在民國86年修訂通過「特殊教育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各級學校應為每位身心障礙學生擬定個別化教育計畫,並應邀請身心障礙學生家長參與其擬定與教育安置(總統府,1997)。

 

二、定義:

所謂的IEP全文是Individualized Educational Program,中文大致上翻譯為「個別化教學計畫」,被普遍應用在特殊教育上。在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中提到,個別化教育計畫指的是運用專業團隊合作方式,針對身心障礙學生個別特性所擬定的特殊教育及相關服務計畫。

 

三、內容

86年公布特殊教育法後,隔年隨即公佈「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規定IEP內容應包括下列事項:

1.學生認知能力、溝通能力、行動能力、情緒、人際關係、感官功能、健康狀況、生活自理能力、國文、數學等學業能力之現況。

2.學生家庭狀況。

3.學生身心障礙狀況對其在普通班上課及生活之影響。

4.適合學生之評量方式。

5.學生因行為問題影響學習者,其行政支援及處理方式。

6.學年教育目標及學期教育目標。

7.學生所需要之特殊教育及相關專業服務。

8.學生能參與普通學校 (班) 之時間及項目。

9.學期教育目標是否達成之評量日期及標準。

10.學前教育大班、國小六年級、國中三年級及高中 (職) 三年級學生之轉銜服務內容。

 

 

四、實施現況

李翠玲(2000)以桃竹苗四縣市為調查對象,發現如下:

1.IEP使用率達八成。

2.特教系畢業教師使用IEP比例最高。

3.兼任行政教師編擬IEP比例會下降。

4.啟智類教師師用IEP最多的科目為「生活教育」。

5.IEP所包含的項目最多為學生基本資料、長短期目標、評量標準、學生目前教育水準及總結性評量。較缺的是普通班教學、轉銜服務、參與人員資料及相關服務措施。

6.約有半數教師並未在擬IEP前召開IEP會議。

7.大多數IEP是在開學後一個月制定。

8.設計一份IEP平均花費1-2小時。但有五分之一智障類教師花費五小時以上。

9.超過半數教師並未使用電腦設計IEP。

10.大多數教師認同IEP能準確評量學生程度、能符合學生需求及教師教學需要。

11.擬定IEP困難度前五項依序為相關服務措施、教學策略、轉銜服務、長期目標及參加IEP會議人員。

12.執行IEP最需協助者之前幾項為固定(簡化)表格、專業團隊、電腦軟硬體、教學資源、行政支援及家長配合。

13.至今仍有近四分之一教師不知道IEP已成為特殊教育法之強制項目。

14.部分教師認為IEP易流於書面資料,與教學脫節。

 

五、困境與改善之道

美國在檢討IEP發展二十年來之成效時,Goodman&Bond(1993)認為IEP對評量的要求已經影響課程設計,甚至窄化了課程的目標與教學的彈性,使得個別化教學計畫成為理想或空談。

 

張英鵬(1998)訪視高屏兩縣特較班,發現IEP執行上有以下問題:

1.IEP中無評量資料,學生起點行為不確實。

2.未依IEP設計之目標執行,只是文書作業。

3.未召開IEP會議,相關行政主管不知道IEP內容。

4.全班共用一份IEP。

5.IEP設計成教學活動設計。

6.未紀錄評鑑或未評鑑。

 

李翠玲(2000)認為為了改善現狀,提出以下建議:

1.加強教師IEP專業訓練。

2.開發IEP套裝軟體。

3.提供IEP格式。

4.將強支援系統。

 

筆者在大學就讀特殊教育學系時,就已經知道為身心障礙孩子編製一份個別化教育計畫是必然的,但也認為過程繁雜,如能提供一套固定格式,甚至是電腦套裝軟體的輔助,不僅在編製上省時省力,在管理個案也能更有系統。

 

貳、電腦化IEP的使用近況

張英鵬(1995)在前台北師院的輔導區內做了一項對於國小特殊教育般使用個別化教育計畫電腦軟體之成效的研究,調查分析國小身心障礙類特殊班教師,使用個別化教育計畫電腦軟體的現況、成效、困難與相關的問題。樣本取自台北縣336名、宜蘭縣40名、基隆市40名擔任啟智、啟聰、啟仁、資源班的教師,共416名,有效問券292份,回收率70.16%;研究結果有以下發現:

 

1.國小特殊班擁有電腦軟體者達八成,擁有電腦化個別化教育計畫軟體者約五成,都待加強。

2.大部分特殊班教師都已為學生編寫個別化教育計畫。

3.使用個別化教育計畫電腦軟體情形並不普遍,約四成,三縣市中以基隆市最佳,班級則為啟智類較佳,尚須推廣。

4.參加過個別化教育計畫電腦軟體研習的教師不多,但參加研習後的教師,約有七成肯定該軟體的省時。

5.該軟體之學習編續目標數量、內容尚為適當,多數教師認為應有國語、數學、生活教育、知覺動作的課程學習編序目標。

6.填答者大部分希望加強辦理軟體研習,並以實務性課程為主。

7.軟體使用困難依序為:缺乏IEP電腦軟體、不會使用電腦化IEP軟體、學習目標的資料庫不夠用、中文輸入太慢、缺乏電腦硬體設備、不懂電腦等。

8.此軟體的優點為:可隨時在電腦上作修改、增刪、存取、使用、節省老師人工手寫IEP時間、學生資料保存長久、可反覆列印資料。

 

蘇俊鴻(2002)在其研究探討資訊化的個別化教育計畫,研擬出網路個別化教育計劃系統發展的細項建置與未來發展方向,期望提供更多元的功能面協助特教教師,擬定身心障礙學生之個別化教育計劃與學習評量。網路個別化教育計劃系統建置,經由需求分析後,進行系統規劃設計,主架構包含學生資料庫、教師資料庫與學習目標資料庫,而學習目標資料庫為整個系統重要核心,經過整合而成超級知識庫,成為日後系統發展重要指標。期許經由網路個別化教育計劃系統的實行,使得特殊教育的發展能達到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理想。

 

吳東光、孟瑛如 (2004);吳東光、孟瑛如、邱鈺真(2001);孟瑛如、吳東光(2000)等人認為個別化教育計畫(IEP)為強調成功適性化教學重要因素之一,但IEP的撰寫工作牽涉相當多的專業知識,並需要充分的資源配合,資源班與其他特教班相較之下有高生師比、高學生流動性及高異質性受教團體的問題,導致所需撰寫之IEP困難度大增,也增加資源班教師工作負荷。以目前電腦科技的發達,一個整合專家及資深教師知識與經驗的電腦化IEP系統,可以有效舒緩上述的問題。

研究中討論該研究小組於IEP電腦化之應用研究成果作一全國性之問卷調查。共針對全國國民中小學資源班發出1369份問卷,回收594份,雖然回收率甚低,但其針對全國中小學進行全面調查,較能獲得普遍性資料,亦具重要參考價值。此研究一方面瞭解資源班教師對IEP電腦化的接受度,另一方面則透過此研究進一步認識目前國內資源班教師對於IEP撰寫方面之現況,調查內容並涵蓋撰寫方式、輔助工具及搭配之軟硬體設備等。其主要結果如下:

(1)受訪者中僅4%採用電腦化IEP軟體製作IEP;

(2)59%資源班教師需花費3小時以上製作一份IEP;

(3)80.3%資源班教師同意電腦化IEP軟體讓資源班學生資料之管理更方便;

(4)71.2% 資源班 教師同意電腦化IEP軟體在支援資源班教學上能夠扮演重要角色;

(5)採用本研究發展的電腦化IEP系統,平均每份IEP之製作可節省196.5分鐘。

 

由以上研究可以發現以下幾點:

1.使用電腦化IEP的教師相當少。

2.非電腦化IEP製作費時耗力。

3.樂意且同意電腦化IEP能使教師方便撰寫及管理學生的IEP。

 

二、未來電腦化IEP願景的具體建議:

(一)特教班軟硬體設備不足,建議編列經費專款專用。

(二)請教育部電算中心等相關單位開發出適用軟體,統籌發送各校各班使用。

(三)加強辦理教師個別化教育計畫電腦軟體並以實務及操作性課程為主研習。

(四)繼續充實電腦化教育計畫電腦軟體的資料庫內容,修改不合適處與加強使用人性化。

(五)政府持續推廣電腦化IEP使用。

 

參、軟體電腦化IEP 5.1版簡介

在網頁有愛無礙(http://ciep.daleweb.org/)中提供電腦化IEP 5.1版的軟體使用,其主要目的就如同上述介紹中,為了使教師更方便管理各案資料以及在撰寫上的省時,而為何選此軟體介紹最主要原因是只要有需要的教師就可到此網站下載,而且能夠單機使用,不需上網或更複雜的申請程序。以下便對此軟體作簡要介紹:

 

一、特色:

1.符合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的規定

2.資料庫內容整合不同身心障礙類別的需求

3.考量全方位課程設計的要求

 

二、主要項目:

主要包含:

1.個案管理

家長義務工作、社會生活適應、學校生活環境、家庭生活環境、身心狀況、基本資料

2.現況描述

特殊學習需求、優弱勢能力評估、能力分析

3.評量結果

評量分析、評量結果摘要

4.支援服務

相關專業服務、行政支援及處理方式、彈性評量

5.參與普通班情形

普通班家長晤談、普通班教室觀察、參與普通班方式

6.學年/學期目標

認知發展、溝通能力、感官能力、情緒、健康狀況、行動能力、人際關係、職業生活、社會適應、休閒教育、生活教育、實用數學、實用語文、數學、英文、語文

7.轉銜服務

安置輔導、相關服務紀錄、能力現況分析、學習紀錄摘要、學生基本資料

8.其他

 

 

 

 

 

 

 

 

肆、結論:

就目前所知個別化教育計畫普遍實施,但費時耗力是不爭的事實,如何使教師更願意設計?如何減少教師負擔?期望透過電腦化IEP為教師爭取更多時間,另一方面加強個案資料管理,結合科技使得教師、學校、家長三方面對於個別化教育計畫有更深度的參與。

 

參考文獻:

Goodman,J.F.&Bond,L.(1993).The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 : A Retrospectio Critiqu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26,408-422.

李翠玲(1999)。IEP在臺灣特殊教育界的回顧與前瞻,特教園丁,15,2,11-16。

李翠玲(2000)。「個別化教育計畫」納入特教法強制項目後實施現況調查研究。新竹師院學報,13,65-100。

吳東光、孟瑛如、邱鈺真(2001)XML-enabled學習障礙學生個案管理暨電腦化 IEP系統之研究與實作。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商業類Ⅰ, 16屆,351-360。

吳東光、孟瑛如 (2004)。資源班教師對IEP電腦化之接受度與應用現況探析。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6,61-87。

孟瑛如、吳東光(2000)LDAP-based學習障礙學生電腦化IEP系統之研究與實作。特殊教育季刊,79,1-10。

教育部(1998)。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台北:教育部。

張英鵬(1995)。國立臺北師院輔導區國小特殊班使用個別化教育方案電腦軟體之成效及其相關研究。臺北師院學報,8, 頁413-450。

張英鵬(1998)。個別化教育方案的設計與撰寫。載於個別化教育計畫研習成果彙編,特教叢書第30輯。屏東師院特教中心。

總統府(1997)。特殊教育法。臺北:總統府。

蘇俊鴻(2002)。建構網路個別化教育計劃系統。北縣教育,41,31-37。

有愛無礙網站http://ciep.daleweb.org/

 

回首頁